首页 > 文史述往 > 正文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刊【岳麓山的抗战遗迹及纪念建筑】胡滔滔2015年3期总101
2015-08-28 04:43: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除了有丰富的自然风景资源外,文化沉淀十分深厚,也是一个地点集中、规模大、保存好的抗日战争纪念地。岳麓山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山中的一草一木目睹过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一幕。
从20世纪三十年代始,岳麓山相继建成了岳王亭、忠烈祠、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陆军第十军三次长沙会战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长沙会战碑、阵亡将士名录石栏等。山中仍留有当时的战壕、弹坑,以及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等处遗址,并出土有枪支、子弹、钢笔、印章、电话筒等抗战遗物。麓山景区管理处曾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完成了抗战史迹的全面修缮,以慰英灵。值此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再次将岳麓山的抗战遗迹记录如下,并有增补和修订,存以备考。
一.云麓宫---响鼓岭区域
(一)长沙会战碑

长沙会战碑位于响鼓岭石亭内,高2.35米,宽1米,花岗岩护框,碑两面玻璃
 罩护,碑正面篆刻“长沙会战碑”五字,碑正反两面均有文字,记述了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九月,日寇以十八万之众,兵分六路会攻长沙,当时国民党第九战区全体将士奋起抗日,忠勇用命,人民协同,合围设伏,取得歼敌三万的胜利。碑文落款为:陆军中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参谋长吴逸志 中华民国三十年七月七日。
     碑文首段称:
    伊古已来,一战而决国命者有之矣,未有一战而系世界之祸福者也。有之,自长沙会战始。初,倭寇连陷广州、武汉,趁势直趋岳阳,迫长沙。长沙散地焚如弃如,几为决定之命运。夫长沙失,则湘南湘西并危,桂林、韶关亦皆殆哉岌岌,西南之屏藩尽撤,行都之拱卫空矣。总裁雄断,立下必守之命,艰巨之任以付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将军。时,将军方灭松浦师团于德安万家岭,寇焰顿衰,故虽得岳阳而次且不敢遽进。将军已赴镇,救死扶伤,劳来安辑,日夜讨训,完备以待。镇长沙九阅月,寇走头无路,内阁连倒,妄冀侥幸一逞,以靖其民之厌战。于是悉其丑类二十万众,联合海空,由赣北鄂南湘北六路来攻。且宣播于世界,刻期十月一日占领之。骄狂之态,恍如苻坚之视晋人矣。
此碑2011年被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二)战壕、炮兵阵地
 
岳麓山上留有大量的抗战遗迹,像炮兵阵地及无数的战壕,现存战壕遗迹长达10余公里,曾发掘出大量的弹药、枪支等遗物。
在第三次会战中,薛岳根据岳麓山对长沙的瞰制作用,将战区直属独立炮兵旅配置到岳麓山,以支援长沙守军的作战,令李玉堂以一个营的兵力在湘江西岸和岳麓山占领阵地,掩护炮兵,还令第10军的两个炮兵团,先以一部放在第一线阵地后方,支援警戒部队和第一线守备部队作战,而后视情况全部撤到岳麓山,加强岳麓山的炮兵火力,以形成对天心阁方面和长沙东南地区日军的毁灭性火力打击,并有73军前来增守岳麓山。
目前山上的战壕由于年深日久,周边落下的土将战壕垫高了,最深的地方不到1米,在两侧的内壁或者长满了野草,或者露出光秃秃的黄土。景区管理处择几处筑以说明碑,加以标识。炮兵阵地遗址正在认证之中。
(三)抗战阵亡将士名录石栏

  该石栏现在云麓宫前坪,用作围栏,计有19块长2米、宽0.5米花岗岩质地的石板,按序列铭刻着数千名在长沙会战中牺牲的烈士姓名。今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二.清风峡—白鹤泉区域
(一)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战时指挥所遗址

位于清风峡爱晚亭西侧。1941年12月30日,薛岳为就近指挥督战将指挥部从长沙的二里牌搬迁到岳麓山上的此处,成为第三次长沙会战最高指挥中心。该指挥所现遗存的部分为防空洞,券顶花岗岩结构,占地面积30平方米,外门系卯榫门框,花岗岩质地,厚重坚固,门框高1.8米,宽1.5米,高2.2米,深15米,花岗岩券顶,沙石地面。这里树高林密,极其隐蔽。1980年代从这里出土有大量枕木等构件。遗址于2011年被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二)湖南省会警察纪念堂

位于岳麓山半山处,建成于1935年11月底,建筑占地面积220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向,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二进,面阔三间。青砖清水墙,青石板地面。坡顶,小青瓦。外廊宽2.1米,方形立柱,台基高0.9米,沿山势由下往上有三级花岗岩台阶,导入宽2.3米,74级踏步,歇台两处,拾级而上,即为外坪,以长条花岗岩平铺。整个纪念堂全长18.6米,进深6.5米,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正门花岗岩框,门额为时任省会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周翰题书“湖南省会警察纪念堂”、“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八月”。此纪念堂原本仅用来祭祀因公殉职的长沙警察。在抗战时期,尤其是在三次长沙会战期间,长沙警察承担了肃奸、消防、巡逻、救护伤员、充当向导等职责,发挥了巨大作用,获得薛岳将军的嘉奖。抗战胜利后,湖南省会警察纪念堂曾举行公祭,祭祀在抗战中英勇殉职的长沙警察。2005年被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赫石坡区域
(一)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

位于岳王亭后山坡上,原为“十五师剿匪阵亡将士公墓”所在,1946年为纪念在抗战中阵亡的73军全体阵亡将士,将此处建为“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墓前有百数十级宽阔的石级导入,左右各有墓门,墓区十分宽敞。公墓底座呈四方形,底座上矗立着长方形墓碑。墓塔高约6米,正面刻有王东原所题写的“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的墓名,左右侧刻有“精神不死”、“风云长护”的赞语。塔座四面皆有文字,正面文字为原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隶书题写的一副挽联:“誓死卫国家,以昭来者;壮气塞天地,是曰浩然。”其余三面分别为“名山忠骨,万古长青”、“碧血丹心,光耀天地”、“凛冽万古”。
墓塔之后,为存放阵亡将士骨灰的洞穴,题额:“忠义观”,两侧有对联:忠昭大麓;义塞苍冥。进入观内有长约5、6米的甬道,正对甬道后居中一室上书:“军司令部直属部队”字样。这里存放的是73军司令部直属部队阵亡将士的遗骨,左右各有两室,每室两进,每室四壁均有多层隔板用作存放骨灰罈,从左至右分别存放着“暂编第五师”、“第十五师”、“第七十七师”、“第一九三师”阵亡将士的遗骨。由于“文革”的破坏,所遗骨灰全部被毁,题款人的姓名全部被凿去。墓塔南北两侧有甬道,题额为“蹈仁”、“履义”、“ 报功”、“崇德”,甬道外有分层排列的73军官兵坟墓。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4月73军最后一任军长韩浚指令专人督建此公墓,供奉73军阵亡将士的遗骨。
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扫荡一切,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同样未能幸免。随着时间的流逝,公墓的破坏程度愈加严重。2001年、2005年麓山景区管理处两次对公墓进行了修缮。2005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陆军工兵上校杨季稠墓

位于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西向山坡,墓大方精巧,花岗岩和本地山石铺砌,占地约20平方米,墓碑一通,上刻有73军军长彭位仁撰写的墓志,在记述了杨上校系衡山人和历任职务后,提到他先后参加过沪、皖、豫、赣、鄂各次抗日战役,在记述了他参加长沙会战的功绩后,追悼他“讵顽寇未除,英才殂折,暮弘之血,埋恨无穷,吁其悲哉”!
(三)陆军步兵上校朱绩熙之墓

位于73军主墓碑南侧约60米,建于1946年冬,墓简洁大方,花岗岩和本地山石铺砌。占地约20平方米。墓碑一通,上书:“民国三十五年冬月刊”、“陆军步兵上校朱公绩熙之墓”、“男国庆立”。
(四)陆军第七十三军七十七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77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区域约400平方米,位于73军墓北侧。碑的形制与73军公墓墓塔相似;坐北朝南,通高5.2米,占地面积4.2平方米,各部分均为花岗岩材质。碑分四层,一层为高出地面0.2米的正方形基座,北侧有中间高两边低的碑围,正面刻青天白日图案;二层高0.9米,平面呈方形,下部砌成坡状与基座相连,上部石棱突出呈半圆形;三层为边长0.7米的立方体,四侧中部内凿0.1米,形成边长0.4米的平面,内嵌汉白玉石板。板上有文字叙事,现仅存东西两侧石板以行书繁体竖刻数行文字;四层为高3.1米的方锥体,四面均以行书竖刻文字,上施朱漆,正面书“陆军第七十三军七十七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背面书“浩气长存”,东西两侧也均有题字,东侧书:“英雄百战无余敌”,西侧书“党国千秋重此碑”。77师在历任师长彭位仁、柳标明、韩浚的率领下,在湖南一带抗击日军,屡建功勋。“长沙会战”中所部众多官兵壮烈殉国。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时任73军军长的韩浚在修建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时,在墓侧建此纪念碑,并立烈士名录碑刻。2010年被公布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五)田广真墓

田广真墓位于岳麓山赫石坡陆军第73军77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东侧,造型为岳坟式样,该墓坐西北朝东南,平面布局呈圆型,冢直径1.5米,地面高度1.8米,占地面积20多平方米,由墓碑和墓冢组成,碑前有香炉一只,墓碑高1.07米,阴刻“田广真墓”,碑座为双层方座,高0.9米。经田后人证实,田广真实名为田君健,当年田君健之子以“田广真”之名将其安葬于岳麓山,因名字不为世人所知,且葬于77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侧,故保护完好至今。
田君健,凤凰人,1907年生,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毕业,长沙兑泽中学,湖南第二师范肄业,湘军左翼军军事政治讲习所结业,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毕业。历任湘西镇守使署卫队营排长、连副,第四陆军教导总队区队长,湖南第一警备军参谋,国民革命军第9师1团1连连长。1930年起任第9师军官教育团大队附,1930年湖南第一警备军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整编为陆军34师,任新编第34师经武学校教育长,第34师司令部上校参谋。抗日战争时期,任新编第34师第1团中校团附、团长,128师参谋处长。1939年任暂编第5师少将参谋长。参加淞沪战争、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及长衡会战、湘西会战。1945年11月任整编第77师师长。1947年2月23日在莱芜战役中阵亡,追赠陆军中将。此墓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六)李恒华墓
 
位于77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后,圆形墓冢,本地山石构筑,墓围中立碑一通,上书:“民国二十七年冬月刊”、“显考李二公讳恒华字禹邨之墓”、“孝男民、强立”。 该墓1990年代修缮时,墓碑加刻联语:“麓山赫石存忠骨抗日捐躯扬威武”、“两岸儿孙齐悼念一统大业慰英灵”、横批:“浩气长存”。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
李恒华,1897年出生,河北冀县人,字禹邨,保定军校第八期炮兵科毕业,先后在张作霖的奉军、张发奎的粤军、刘珍年的鲁军、陈诚的土木系部队任职。1935年4月22日升少将。抗战全面爆发时,是防空学校少将教育长,旋调任新组建的炮兵第41团(防空炮兵团)少将团长,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6月调任第34军团(军团长王东原)少将参谋长,随部参加了武汉会战。11月9日在江西进贤殉职。后葬于岳麓山。
   (七)忠烈祠
   
位于赫石坡湖南师大校区内,始建于1939年,原为岳王庙,后为纪念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抗战阵亡将士,改名忠烈祠。忠烈祠坐西向东,背靠岳王亭和73军墓,由16根花岗岩四排四行等距分布,呈“回”字形排列。忠烈祠占地面积5500㎡,主体建筑面积700㎡,进深二间约200㎡。主体建筑歇山顶,黄色琉璃瓦,空花脊饰,内外均以花岗石柱支撑,建筑规制考究,宏伟壮观。
祠内悬挂“允武且仁”匾。“允武”,源于《逸周书·允文》:“于时允武,死思复生,生思复所。”即指征伐之事。“仁”指仁德。匾的意思是说革命军将士征伐与仁德并具。由原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谭延闿之弟谭泽闿撰,国民政府原第四路军总指挥、时任第十集团军上将总司令刘建绪(1892—1978)题款。祠正面石柱上刻有对联两副,其一曰: 
凭栏望七十二峰峦,慷慨念同袍,浩气长存,岳湘增色;一
此地瘗三  千组练,登临来赫石,忠魂不朽,申甫重生。
   忠烈祠今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八)岳王亭

位于忠烈祠后,始建于1936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我国领土,东北全境沦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了挽救民族危难,全国各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以各种不同方式表明抗日的决心,岳王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建的。
  岳王亭是一座仿清亭式建筑,六角攒尖重檐顶。亭内石碑刻有岳飞浮雕肖像,以及湘乡名士颜昌峣书岳飞年谱。此亭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九)陆军第十军三次长沙会战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该纪念碑建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长沙抗战》书中记载,原址在二里半,山上墓旁有楼房一栋,挂牌为“兴华中学”,其学生多为阵亡将士之子女。经笔者现场查证,该墓位于今湖南师范大学武装部北侧,墓碑高约1米多,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基建被毁于地下。2005年,师大一位老教授告知笔者,武装部搞基建,恐该墓碑被毁,笔者赶到现场,因碑大部分被埋在土中,只拍到该碑一角。据资料记载,该碑文字为:“陆军第十军三次长沙会战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泰山军都昌师”、“军长周庆祥题”、“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孟春月立”。据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陆续在附近发现相当数量的棺木、尸骨和子弹。第三次会战时,第十军在守城战斗中多牺牲,据资料反映,曾不断有阵亡者的尸体自河东用船运往后来立墓碑的地方。原湖南师大老校门即为该墓牌楼。麓山南路拓改时拆毁,据湖大老教授回忆,牌楼有对联一副为:“栽培兰芷遗忠爱,整顿湖山树楷模。”如今,师大樟园内仍有73军墓、第10军墓墓道、石碑坊的残碑及部分构件。
该墓有许多碑刻散落民间,如湖南省总商会所题:“陆军第十军第三次长沙会战陆军战亡将士千古·正气长存”碑刻,以及顾祝同敬题的碑刻:
    光我岳麓,耀若金城。功贻鼎石,光争日月。如被树芳,实秋华发。旌以丰碣,兹磬香亭。刚烈英风,山高水长。                          
  第10军是第九战区的王牌部队,素有“泰山军”之称,军长李玉堂,山东人,黄埔一期学生。1938年夏任第8军军长。在武汉会战的南浔线战斗中,因战功卓著,被蒋介石授予华胄勋章,指挥南浔作战的薛岳则赠送第8军“泰山军”锦旗一面,“泰山军”之名由此而来。
(十)赫石坡抗战防御工事

赫石坡抗战防御工事位于赫石坡73军墓上方数十米处,是一处“长沙会战”期间遗留下来的军事防御设施。建于1939年至1942年间,系国民革命军第九战区抗战部队为抵御日军进攻岳麓山而构筑。构筑物呈南北走向,半环状布局。占地面积约200多平方米,外侧依托部分均由大小不等的石块垒砌而成。自下而上分六级依次呈阶梯状向内收缩,造型奇特,坚固实用,与南北纵横交错的战壕连为一体,构成一道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该防御点所在位置居高临下俯瞰湘江、长沙,并扼守由赫石坡通向山顶的重要通道。此遗址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十一)陈明仁墓

位于73军墓上行数百米处,此墓原为陈明仁夫人谢芳如墓。2009年8月,陈明仁骨灰从八宝山移葬于此与夫人合冢。笔者主持了该墓的修缮合冢工作。该墓坐西朝东,平面布局呈“Ω”形,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由墓围、墓碑、墓冢、石碑、墓志铭等组成。腰椎形墓围由花岗片石砌成网纹,中镶汉白玉墓碑三通,主碑阴刻陈明仁上将亲题“吾妻谢芳如墓”,填金漆。墓冢由花岗石铺砌,呈半圆形,底部直径4米。冢前另立石碑,主体花岗石质,东向坡面嵌汉白玉,镌“陈明仁将军之墓”七金字。墓南侧竖白色大理石墓志铭,介绍陈明仁上将生平事迹。
陈明仁(1903-1974),湖南醴陵人,黄埔第一期学生,中国著名将领、军事家,在抗日战争中为国为民立下汗马功劳。1938年春,陈明仁从陆军大学第13期毕业后,被分到军政部当中将部附,作为点验主任负责点验湘、赣、浙三省国民党军部队。6月担任陆军第二预备师中将师长。1941年冬,陈明仁改任国民革命军第71军副军长。滇西缅北战役期间,陈明仁带领的71军为首批在腾冲、松山、龙陵、回龙山等地向日军防线发动攻坚的部队,虽死伤惨重,但靠着以血洗血的硬仗推进下中印公路总算打通。龙陵之战后,陈明仁升任军长。在攻占遮放后,于1945年1月在缅甸芒友与驻印军胜利会师。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墓2014年被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四.其它区域
(一)陆军第4军抗敌阵亡将士之墓

位于岳麓山穿石坡湖北侧山林间,虽有游步道通过墓旁,但因隐于密林中,数十年来无人知晓。笔者于2015年3月27日寻找到该墓
该墓前有“光荣万世”的碑栏一块,墓碑由三块条石组成,中间有“陆军第四军抗敌阵亡将士之墓”;右边一块刻有“湖南省主席吴奇伟、兼军长欧震、中华民国乙酉年冬月刊(1945年)”。左边一块刻有数十位敬立该碑的人名。该墓占地约20多平方米,墓冢系三合土覆盖,墓围青砖堆砌。
在长沙会战中,面对日寇先后纠集的数十万精锐部队的疯狂进犯,第4军作为第九战区的直辖部队,同73军等部队一道,与侵略者展开“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殊死搏斗。岳阳县新墙河防线,是保卫长沙的第一道防线。当年,中国军队的这条新墙河防线,把日军阻挡在新墙河以北达5年之久,因此,被同盟国称为东方的“马其诺防线”。第四次长沙会战中,第4军将士重创日寇,自身也付出巨大牺牲,战后撤守衡阳之际,全军人员只剩下三分之一。该军战后将阵亡将士归葬岳麓山。
(二)齐学启墓

位于岳麓山西向山脚,修建于1945年,1989年由孙立人将军捐资修缮,现保存完好。该墓坐北朝南,平面布局呈“Ω”形,占地面积约100多平方米,由墓围、墓碑、墓冢、墓坪、墓道、纪念碑等组成。墓道、墓坪、墓冢布局呈倒L形,除墓坪用青石块铺砌外,其他构件均为花岗石。腰椎形墓围,中镶方形花岗石墓碑三通,上嵌凸形“虬龙升天”浮雕,主碑阴刻“陆军中将齐学启之墓”九字,左右附碑分别刻有重修日期及亲属姓名。墓冢呈半球形,直径约3米,前为长条形望板和拜台。墓侧立大型纪念碑,碑顶为歇山屋顶造型,碑刻抗日名将孙立人1989年所撰《重修齐学启将军墓园记》(碑文见本刊《现代文天祥齐学启》一文)。
   齐学启(1903-1945),湖南宁乡人,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国诺维琪军校留学.归国后历任宪兵团长、税警总团参谋长、新三十八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2年,齐学启将军率部赴缅协助盟军对日作战,仁安羌大战,歼灭日军一千二百人,解救了包括总司令亚历山大在内的七千英军。后在与敌作战中身负重伤,不幸被俘。狱中齐学启将军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后被敌人杀害,壮烈殉国。
1947年抗战胜利后,孙立人将军电请英军十四军团军团长史立姆派专机将其遗体空运回国,公葬于岳麓山并且由当时湖南省主席王东原和孙立人将军步行送葬。
    此墓2014年被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 谭嘉范墓
    
位于禹王碑下北侧300米处,墓寝简陋,占地约10平方米。墓中立碑一通,上书“陆军整编第20旅故少将旅长谭公嘉范之墓”。
谭嘉范(1902年5月29日——1947年12月)字少保,名成志,湖南省华容县鲇市镇准里村人。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31集团军上尉连长。1937年参加南口抗日战役。1938年4月参加由国民政府著名将军李宗仁所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历时半个月的浴血奋战,两次负伤,受到国民政府国防部的嘉奖,升任少校副营长。1938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湖北恩施补充新兵训练处中校科长、上校团长。在1944年4月至6月的豫中会战中,任第31集团军第12军暂编第55师第2团团长与日作战。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10月升任国民革命军74军整编3师20旅少将旅长。1947年12月在河南省西平县境内与解放军遭遇,自杀身亡。于1949年4月1日安葬于岳麓山。
五.湖大校区
(一) 国民政府第四受降区受降会场旧址

位于东方红广场南侧湖南大学行政楼内(原科学馆),此馆由湖南大学土木系的蔡泽奉教授设计,于1933年开始兴建,到1935年建成。1945年9月15日,国民政府第四受降区受降仪式即在科学馆二楼的一间教室举行(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政府将全国战区划为15个受降区,长沙、衡阳、岳阳为第四受降区)。受降会场经过精心布置,呈现出肃穆庄严的气氛,该会场由第四方面军外事处长董宗山少将指导设计。室内正面悬挂中、美、英、苏四国国旗及红色木质V字,会场左面悬挂有同盟国国家领导人画像,各界代表200余人参加典礼,日军代表第20军司令官坂西一良中将和他的参谋长伊知川庸治少将曾在此呈上日军表册,恭听当时国军第四方面军司令官暨国民政府第九战区长衡地区中国陆军司令部受降主官王耀武将军宣读受降书,并接受训令,然后签字,授刀投降。这标志着抗战中最为惨烈的湖南战场迎来了它的胜利。该楼与湖大其它老建筑被共同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 湖南大学老图书馆遗址

位于湖南大学东楼前。湖大老图书馆是当时华南地区最大的公共建筑,抗战爆发后故宫国宝南迁,曾在它的地下室短暂停留,后国宝提前转移,躲过了轰炸,但图书馆没能幸免。1938年4月10日,27架日机轰炸湖南大学,图书馆被炸,仅剩4根花岗岩石柱。今天在图书馆原址,登高路南侧化学化工学院旁,留有2根石柱和一块2007年所立的碑文介绍,上刻“历史不会忘记”;另外两根石柱,则搬到牌楼路口“湖南大学”石刻前面,成了“湖大的象征”。此遗址被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作者单位: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专刊

上一篇: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刊【中日血拼天心阁】沙伟2015年3期总101
下一篇:【浏阳登龙寺——湖南最早的古寺之一】沈绍尧2015年4期总10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