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风情 > 正文

【高椅窗棂中的神秘文化(下)】李湘树2013年1期总91
2015-01-02 11:17:56   来源:   评论:0 点击:

蕴含易理的高椅窗棂高椅窗棂几何纹饰中的易理医易同源。中医的理论基础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相通的,而易是诸家之源,中医的理论经典《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两汉间,充分汲取了《易经》的精华。同样,中国传


蕴含易理的高椅窗棂
高椅窗棂几何纹饰中的易理

“医易同源”。中医的理论基础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相通的,而易是诸家之源,中医的理论经典《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两汉间,充分汲取了《易经》的精华。同样,中国传统民间建筑的艺术同样是与《易经》分不开的。

特别是,研究易理的高潮继商周、两汉、隋唐后,在两宋时再次到来,以陈抟、邵雍为代表的象数学派,以胡援、程颐、李光、杨万里为代表的义理派在易学研究上 各树旗帜,自成一体。同时,我们不能忘了风水学、奇门遁甲术都是以易为本的,奇门遁甲从南北朝到隋代,是一个高产期,《隋书·经籍志》记载了大量相关书 籍,而北宋的统治者也非常重视奇门遁甲的研究,宋仁宗曾下令司天监杨惟德等人编撰了《御制景祐遁甲符应经》,并亲笔提序。精通风水选此佳地,并布下五行梅 花阵的高椅杨氏先人,其生活中的细节中若是不以易理为原则,反倒有些说不过去了。

纵观高椅现存明清古民居窗棂,其几何纹饰主要有:云雷纹(又称水云纹)、涡纹(附于云雷纹中)、窍曲纹、回纹等。其中,除涡纹外,其他所有纹饰在学术界都 有个较统一的意见,就是它们都是由“山字纹”演化而来,是山字纹由简到繁的一些变种。那么山字纹是怎么来的呢?学术界说法众多,主要有:“以字代形”、 “楚伐中山”所获器形、“似为兽纹之一部所变幻”等,但这些说法都有不足之处。

“以字代形”说:日本学者驹井和爱在《中国古镜的研究》中提到,山字在甲骨文,金文中的写法与今天的山字写法几乎没有多大差别。山在中国古代往往与不动, 安静,养物等观念结合在一起。因此在铜镜上使用大的山字表示山图形,如同福,寿,喜等字一样,含有强烈的吉祥寓意。山神崇拜本是人类早期的一种自然崇拜, 是宗教里比较低级的一种,在人类的生产水平发展后,汉代起,山神信仰逐渐失去了自然崇拜的性质,驹井和爱先生提到的山字纹铜镜也再没出现过,那么为何山字 纹的变种能流传至明清并从铜镜扩展到建筑窗棂上来呢?明式纹饰题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母题,清代纹饰图案的题材是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 发展拓宽的。高椅几乎绝大多数明清建筑窗棂上都有山字纹,难道高椅杨氏先人会将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用在除了美观外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上吗?

“楚伐中山”所获器形说:有学者认为这是楚国伐中山的纪念品。首先,如果楚国真的伐了中山并铸了纪念品,那么楚国从定都今天的湖北荆门起向北吞并随、权、 庸,向南收百越,向西取巴蜀,向东灭吴越,怎么就不见有像山字纹一样的纪念品传下来呢?同样的,如果真的只是纪念品,那么后人又何必下大功夫从这纪念品上 变化出诸多变种来雕刻在家具和建筑上呢?

“似为兽纹之一部所变幻”说:这一说法没有解释为什么兽纹上的其他部件没有得到传承,而独独这一部位得到了如此好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为何商周时期的先人 要在兽纹上用这一纹饰来装饰,这在兽纹上代表什么意义?以及这在现在代表什么意义,为何明清建筑上有如此多的山字纹变种?

我以为,山字纹及其变种云雷纹、窍曲纹、回纹和不是其变种的涡纹都可以从易理上得到解释。首先,中国的易经,并非只有《周易》这一部,而是有三部。《周 礼》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东汉大儒郑玄也认为,夏代的易学是《连山》,商代 的易学是《归藏》,周代的易学是《周易》。可惜《连山》和《归藏》都已经失传,不知两部奇书在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等浩劫(秦始皇的焚书不计在内,因为焚 书一事中因为《易经》为卜筮之书而不在被焚之列)后能否在民间幸存。

由此可见,易学在夏商周时期,在官方就已经是“显学”,夏代有王养龙,商代遇事必卜,周代有王会西王母,这些事迹和周以后的奇门遁甲是非常接近的。所以, 三代之中把易学中的一些原则和义理融入了上层社会的日常生活装饰中,是很有可能的。三代之时普通民居是没有财力和权力来做这些装饰的,从唐代《唐会要·舆 服志》规定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辙施装饰,到《宋史·舆服志》规定非宫室寺观,毋得彩绘栋宇及朱漆梁柱窗墉雕铸柱础可以看出,当时的普通人也是没有权力享用这些装饰的。所以明清时期的这些纹饰只可能是从三代里的上层社会层层传播下来的。而山字纹很可能就是三代里的上层社会将易学义理融入他们审美观里的一个产物。

所谓涡纹,最早出现在我国青铜器上,又称火纹。顾名思义,近似水涡,故为涡纹。其特征是圆形,内圈沿边饰有旋转状弧线,中间为一小圆圈,似代表水隆起状, 圆形旁边有五条半圆形的曲线,似水涡激起状。有人认为,涡纹的形状似太阳之像,是天火,又故称火纹,商代早期的涡纹是单个连续排列的,商代中晚期至春秋战 国时期,一般与龙纹、目纹、鸟纹、虎纹、蝉纹等相间排列。涡纹多用于罍、鼎、瓿等的肩、腹部,它盛行于商周时代。其实,笔者认为涡纹更像是古代表示云气的 象征物。特别是在高椅的明清建筑上,窗棂上的山字纹变种纹饰上绝大多数都有涡纹。在易学里有“山泽通气”一说。山,在八卦里为艮卦,艮为山,兑为泽。在大 自然中,山出云生水,水出山为溪为河为江为海为泽,大泽又蒸发成云成雨落在山上,它们之间的气息是相互连通,生生不息的。而在古人的世界观中“气”的位置 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认为,乾天坤地,中间就靠气来连接,这气是万物生发之源,存在之基。气及其相关词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经常被用到,直到现在也不例外。中 国人在人死时说“咽气了”,在晚辈有成时说“有出息(息,气之呼也)了”,还有“人活一口气”“气功”“生气”“死气沉沉”等等,不仅如此,以易学为本的 中医、风水等都要涉及到气。由此可见“气”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也由此可见涡纹在纹饰里很可能代表生生不息之气,代表天地之气。

而山字纹,自然就是代表“山”了,准确的说,是代表“山”背后的意象——艮卦,“艮为山,为径路。”。再进一步说,是代表艮卦背后这一卦象的内涵。这也是 为何要选择八卦里的代表山的艮卦而不是代表大泽的兑卦来做这一普遍的纹饰的原因。艮卦在八卦中代表一个四时循环冬春之交,是万物已终之时,也是万物将生之 时,生死不尽,循循不息,无始无终。“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可见万物之死与生皆反映在艮,艮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了事物之转折点。

而艮卦是始也是终,终,有止的意思。《易经》云“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中的“艮以止之”,就是“万物之终”的延伸义。如果我们细心的 话可以发现,在商周的兽面纹里的类似山字纹的那些部位,都是整个兽面纹的每一笔纹路最末端,这是不是与“艮以止之”相呼应呢?在纹饰的纹路应该停止的地 方,以山字纹来停止。我们把目光来转向高椅的明清民居的窗棂上,便可发现,山字纹及其变种纹饰都出现在每一块雕饰的木柱最末端。这与商周时期的兽面纹里, 山字纹被用在兽面纹纹路的最末端是否是同样的原因呢?其实这一现象不仅仅在高椅明清民居上和商周时的兽面纹上有相同之处,在春秋战国时的青铜器上山字纹及 其变种纹饰如果不是单独应用,往往也是出现在雕饰的最末端的。

至于为艮卦的山要用象形山字来表示,这是因为,众多考古证据表明,中国有文字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而古黔中地区是中国文字的发源之地。会同属古黔中地区,会同连山与洪江高庙遗址直线距离仅几十公里;字又是一个常用基本字。因此,我们认为,字的发明不会晚于高庙遗址(高 庙遗址距今七千四百余年)。而如果将艮卦作为一种陪衬的装饰,直到雕刻一座山上去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讲有喧宾夺主之嫌,所以用“山”的甲骨文来代替,再好不 过。而“山”的甲骨文、金文、篆体、繁体诸多字体上差别不大,这也是山字纹及其变种纹饰能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可能也是因为山字纹及其变种纹饰的流传影响 了山字的字体形状)。

今人可能觉得古人崇拜八卦里的一个卦象比较稀奇荒诞,其实,八卦中不仅艮卦被崇拜,乾卦也是被崇拜的对象。就拿高椅来说,这里不管是明清民居中还是现代民 居中,几乎每家每户的客厅里都有神案,而神案上方或下方几乎都写着“元亨利贞”。而“元亨利贞”正是乾卦的内容。乾卦的崇拜在高椅属于显性崇拜,而艮卦的 崇拜在高椅就属于比较隐晦的隐性崇拜了。回到山字纹的话题上,山字纹及其变种纹饰被用在高椅明清民居的窗棂雕饰上不仅仅是因为它象征“艮以止之”的意思, 更是因为艮为终万物始万物,循循不息,像新陈代谢一般充满了生机。加上代表天地之气的涡纹,雕刻着山字纹饰的窗棂不就生机盎然了吗?(作者单位:湖南商学 院)

讲究风水的高椅民居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神秘 文化 窗棂 高椅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巫教—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刘期贵2013年2期总9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