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述往 > 正文

【于光远曾两次来安化马渡调研—一份与“马渡调查”有关的新史料】陈剑辞2022年3期129
2022-08-24 16:05:46   来源:   评论:0 点击:

翻开厚重的共和国史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伴随着“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而兴起的“人民公社公共食堂”无疑是其中一个令人心情沉重的小节。人民公社公共食堂从1958年的普遍“大办”到1961年的基本解散,虽然历时只有短短的三年,但至今仍然让那些亲历者刻骨铭心,“公共大食堂,肚皮贴脊梁”这句谚语就是真实写照。要追踪公共食堂解散的原由,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马渡调查”。这次调查,让马渡这个地处湘中腹地安化的偏僻小山村与共和国的中央机关北京中南海有了关联,并因此光荣地载入了共和国史册,也让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与梅山故里安化,与马渡这个偏远的小山村有了一段剪不断的情缘。在《安化县志》和地方党史中,仅记载了于光远先生于1961受党中央派遣带队到马渡大队作过为期27天的全面调查,并形成了著名的“马渡调查报告”。其实,20年后的1981年,于光远先生又第二次重回马渡调查过。这件往事,是笔者根据近日收集到的一份关于马渡调查的新史料得知的,其过程还有点意外和惊奇。
196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了《中央工作会议关于农村整风整社和若干政策问题的讨论纪要》,要求所有的农村人民公社进行整风整社,彻底检查和纠正“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生产风、特殊化风、命令风”,彻底反对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彻底清查平调账,坚决退赔。为了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即日,正在浙江视察的毛泽东主席决定亲自组织和领导3个调查组赴南方农村做调查研究。主席点名要陈伯达去广东,胡乔木去湖南,田家英去浙江,他自己在杭州坐镇。胡乔木率领的湖南调查组到达长沙后,与湖南省委商议,决定下派3个调查组,分赴长沙县、湘潭县、安化县的一个大队调查。其中,赴安化县杨林公社马渡大队调查小组的组长是时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的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于光远。
1961年2月1日,于光远率领的“毛主席派来的调查组”来到安化马渡大队后,经过先后两次历时27天的详细调查,终于查实马渡大队这面“红旗”是凭数字造假、虚报浮夸树立起来的,粮食总产量、总产值和人均收入等指标虚报率达25%以上,人民群众基本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广大社员对基层干部作风和公共食堂的意见很大。马渡调查结束后,于光远把在马渡大队调查的情况以及农村政策方面的问题向胡乔木写了书面报告,胡乔木根据湖南3个调查样本点的调查情况向中央写了综合调查报告。毛主席在听取调查组的情况汇报后,对公共食堂的一些弊端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说:“不利于生产的食堂,非散伙不可。现在有些食堂难以为继,非停办不可。没有柴烧把桥都拆了,还扒房子、砍树,这样的食堂是反社会主义的。”1961年底,中共中央讨论和修改了《农业六十条》,将公共食堂“应积极办好”改为“生产队办不办食堂,完全由社员讨论决定,对于参加和不参加食堂的社员,生产队都应该同样看待,不能有任何的歧视”。
这个规定使人民公社化以来用行政命令大办公共食堂的“左倾”错误得以纠正。很快,早已难以为继的公共食堂纷纷停办,如同一阵风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可以说,于光远率领的中央调查组来到安化马渡大队的这次走访调查,是安化有史以来迎来的第一个“钦差”调查组,对扭转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等极左路线运动、解散公共食堂具有着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因此,于光远先生带队的这次全面真实的农村调查,党史上称之为“马渡调查”。据说,时任马渡大队总支书记的黄某还受到了毛主席的点名批评,称其是个“坏小子”。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马渡调查”距今已有一个甲子的时间,“马渡调查”的领队于光远先生以98岁的高龄已于2013年9月26日在北京逝世。地方党史和《安化县志》对这次调查也仅有简略记载,网络上也仅能查到《毛主席派来的调查组——于光远在湖南安化马渡大队调研纪实》《陪于光远在马渡调查“公共食堂”》这两篇由陪同人员写的回忆录。于光远先生本人亲自撰写的调查报告已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作为重要史料珍藏,常人难得一见,我在万能的网络和朋友圈里搜索数年也毫无结果。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近日,新认识的一位江苏藏友说他手里收藏有一份于光远先生亲笔撰写的和安化县马渡有关的回忆录,问我感兴趣不?我一听,如获至宝,急忙要他发图片给我。经我与几位民间藏友仔细辨认,这真是意外之喜,这的确是于光远先生于1999年9月26日写的一篇关于“马渡调查”的回忆录。回忆录共18页约10000字,A5纸铅字油印,纸张已稍稍发黄,字迹还很清晰,首、尾页还有钢笔字备注:于光远研究会留存。经过几番讨价还价,我终于以数百元的高价将这份难得的资料迎回了它的始发地安化。收到藏友发来的快递后,我急忙打开包裹,认真拜读这份来之不易的资料。在这份回忆录里,于光远先生详细回忆了自己1961年受党中央派遣带队到安化马渡走访调研的过程,其中的工作过程详实清楚,人物栩栩如生,数据清清楚楚,甚至那次调研的数据、地名、人物都记得清清楚楚,与网络上两位陪同人员写的回忆录完全吻合。最令我欣喜的是,我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发现了一件地方党史和《安化县志》上漏登的大事。据于光远先生记叙,他在1961年2月带队到马渡进行调查后,又于1981年的某日以个人身份第二次到马渡故地重游,进行第二次实地调查。此时,他已近古稀之年,著作等身,声名显赫,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副主任等要职。是年,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并将湖北省沙市设立为我国第一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城市,迈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步伐。作为曾参与起草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讲话的的核心人物,于光远先生这种实事求是、俯首为民的的精神何其可贵。难怪他的学生、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评价道:“于光远老师的学识、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他不但在政治上做了很多工作,而且在理论上也是谆谆教导。”
于光远先生的生前好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也指出:“于光远先生为推动解放思想、确立改革方向曾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学习他敢于创新的精神,他在诸多的经济学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除了提倡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以外,还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同时他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早的倡导人之一。”
于光远先生的女儿于小红在谈到自己父亲时说:“父亲一生在追求整个社会的进步,所以他从一个大的视野来出发和关注讨论经济学问题,他关注基层的情况,很多思想和理论的产生是来自于现实问题的思考”。2018年12月18日,于光远先生被授予“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智库建设40人”的荣誉称号,真是实至名归。
日前,这份与“马渡调查”有关的珍贵史料我已影印一份收藏,原件已交由安化县东坪镇马渡村党支部保存。在外流浪多年后,它终于回到了它的故乡马渡,成为了该村依托平洞高速公路开通和乡村振兴的良好机遇,整合马渡风雨桥、观音岩、槎溪等自然景观,挖掘梅山民俗文化和红色资源,以“马渡调查的始发地、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为主题,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马渡“山乡巨变”新篇章,全力打造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新马渡的红色史料。(作者单位:安化县作家协会)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毛泽东与下学宫街18号的情缘】陈进玲2022年3期总129
下一篇:【马来亚共产党在湖南的电台始末】任理2022年3期总12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