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述往 > 正文

【长沙市黄兴遗址及相关历史综述】陈先枢[黄兴诞辰140周年纪念专辑]
2015-01-03 14:30:10   来源:   评论:0 点击:

长沙是黄兴的出生之地、读书之地、走向革命之地、还乡考察之地和安葬之地,故长沙的黄兴遗址、遗迹甚多,本文择其要者,对其沿革、概況、现状及相关的史实作一概述。一、黄兴故居黄兴故居位于善化县龙喜乡,即今
长沙是黄兴的出生之地、读书之地、走向革命之地、还乡考察之地和安葬之地,故长沙的黄兴遗址、遗迹甚多,本文择其要者,对其沿革、概況、现状及相关的史实作一概述。

一、黄兴故居

黄兴故居位于善化县龙喜乡,即今长沙县黄兴镇扬圫村凉塘。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地处平畴沃土之中,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为黄兴祖父所建,后由黄兴父继承。祖父黄月楼(1815—1876),名维德,字懋昭。咸丰初,太平军攻长沙,“公倡募团勇,昼夜巡辑,境赖以安”。父亲黄炳昆(1840—1897),号筱村,年轻时入县学为诸生,补府学廪生。在乡间设馆授徒,并担任过地方上的都总。后在长沙教馆,家境稍宽裕,添置了田产。母亲罗氏。继母陈氏。再继母易自如,粗识文字。兄姊妹共5人。兄仁蔚,字霞叔,弱冠即逝。姊3人:长适贺,次适李,又次适刘。小妹适胡。

故居坐西朝东,原为53间的四合大院,现存土砖青瓦平房12间,悬山式青瓦坡屋顶,缀有悬鱼纹饰,占地面积约4300平方米。正门有廖承志题书“黄兴故居”门额,门额上端彩绘文房四宝,梅兰竹菊吉祥图案,并书斗大“福”字,两旁有楹联:



蒙庆受福;

长乐永康。



上厅右边正房是其父母居室,摆雕龙琢凤中式古床。左边是黄兴卧室,置西式铜腿金属简易床。下厅正房及耳房均辟为陈列室,介绍黄兴生平事迹,黄兴手书“无我”、“笃实”座右铭陈列其中。故居前临水塘,后接田垅,院内多植橘树。


黄兴故居



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六日(1874年10月25日)黄兴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与少年。黄兴原名轸,派名仁牧,字岳生,号廑午。光绪三十年(1904)后改名兴,号克强。

黄兴8岁至10岁(1882—1884)入冯塘团屋萧翰林私塾就读,初习《诗经》,稍长,喜读太平天国杂史。萧翰林名云爵。萧云爵(1852—1935),光绪进士,点翰林,曾任广东主考官,老于林墅间。

11岁至13岁(1885—1887)寄读新冲子新喜山庄周翰林私塾,但经常回家,参加一些插秧、除草、扮禾、挖花生等劳动。周翰林,名笠樵,字笠翁,笃谨能躬行,虽好述因文见道之言,而通晓时务,颇为乡人所重。讲授经史能表达其意义,并对生徒学习策论词章,指导有方。黄兴颇很尊敬这位塾师,课余尝向其询究清军失败经过,从此便萌发力求新知与救亡图存之志趣。

14岁至16岁(1888—1890)在家自学,自定规例,用以自勉。规例内容包括:行动必须严守时刻;说话必须说到做到;读书须分主次,纵使事忙,主要者不得一日荒旷等。自学之余喜爬山、游泳、钓鱼,又从浏阳李永球学乌家拳,力大无比,只手能举百钧。常邀同村少年到屋后大坪比武,练习拳术。

17岁(1891)与同县廖星舫之女淡如结婚。次年应善化县考,落第。以后进省城学习。

1912年12月黄兴38岁时曾回凉塘省亲,小住数日,这是他最后一次回到故居。

二、城南书院

城南书院为黄兴19岁至23岁(1893—1897)就读之所。城南书院故址即今湖南第一师范,位于长沙市南门外今天心区书院路妙高峰,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校舍仿日本青山师范(今东芸大学)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坐东朝西,由师范部和附属小学部两大建筑群组成,平房与二层楼房有机结合,栋栋之间或有走廊,或由亭阁连接,形成四合院落。

城南书院原是南宋大儒张栻之父张浚在潭州的居所,建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张浚父子在此精心营造了卷云亭等“城南十景”。因张栻和朱熹曾在此讲学论道而声名远扬。淳熙间,张栻离开长沙,十景逐渐荒废。清乾隆十年(1745),湖南巡抚杨锡绂在天心阁下复建城南书院。道光二年(1822),巡抚左辅认为天心阁下的城南书院市嚣嘈杂,不利学子静修,于是将其从天心阁下复迁至六百余年前的创始地妙高峰上。光绪二十九年(1903)城南书院改为湖南师范馆,次年改为中路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湖南第一师范。




城南书院卷云亭遗迹



黄兴在城南书院读时,受学于院长王先谦、刘凤苞。黄兴在校常与同学切磋,为文敏捷,每月所得课奖,足资膏火,不烦取之家中。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号葵园,善化(今长沙)人。同治进士,授国史馆编修、翰林院侍读、国子监祭酒等职。先后典试云南、江西、浙江,任江苏学政。光绪十五年(1889)辞官归里,主讲长沙思贤讲舍、城南书院、岳麓书院。王先谦自著《虚受堂文集》《虚受堂诗存》等书,编纂校刊《荀子集解》《十朝东华录》《群斋读书志》《魏书校勘记》等书,终其一生,共著、编、校、注、辑、刊各类书籍达五十余种。刘凤苞(1821—1905),字采九,武陵县(今常德市鼎城区)人,对《庄子》情有独钟,自幼喜读书,后“南舰北马,辄携是书以自随”,“簿书之暇,把卷沉吟,机有所触,笔之于书”。历时数年,著《南华雪心编》,今人认为该书代表了庄子散文研究的最高成就,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黄兴得这两位名师的教授,学识长进。

在城南书院攻读期间,黄兴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再次往应县考,获中。长子黄一欧《回忆先君克强先生》说:这一年“春天,先君又往应考。动身的前夕,亲友置酒预贺,先君不以为然,表示读书要求真学问,赴试仅仅是母命不可违而已。他写过一首《别母应试感怀》诗,结句有云:‘一第岂能酬我志,此行聊慰白头亲。’在应试期间,先祖父病危,继祖母特意瞒着先君,不使他知道,以便让他安心应考。这次,先君入县学为诸生,没有辜负老人家的期望”。

光绪二十四年(1898),黄兴被湖南学政江标看中,调湘水校经堂新生,旋送湖北两湖书院深造。

三、明德学堂与左文襄祠

明德学堂是1903年秋至1904年秋黄兴以教员身份作掩护从事反清革命的地方,而左文襄祠是当时明德学堂临时租借的校址。今存假石山及残墙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明德学堂由开明士绅胡元倓、龙璋等创办,是长沙最早的私立中学堂。初办时租赁左文襄祠为校舍,1903年3月29日开学。左文襄祠位于长沙市今开福区北正街至西园一带。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逝世,八月十九日(9月27日),清廷即诏谕:追赠左宗棠太傅,照大学上例赐恤,谥文襄,建立专祠。光绪十八年(1892)左公祠竣工,清廷礼部将之列入每年春秋两季祀典。左祠占地约60亩,正门朝北正街而开,上书“左太傅祠”。正殿坐北朝南,背靠城墙,明德学堂租赁时作为礼堂,黄兴等教职员曾在大殿前合影。祠内有池塘、假石山、石舫。1938年祠堂建筑被毁。20世纪50年代左祠旧址改建为工人文化宫,左祠遗物仅存一截假石山。文化宫南侧的街巷改称“左文襄祠”,“文革”后改名“群力里”,今存残墙一堵。1907年明德学堂泰安里新校落成后,退租左文襄祠。




黄兴等教职员及部分学生在左文襄祠大殿前合影



 

左文襄祠老照片                                                              左文襄祠假山遗迹



1903年7月12日,胡元倓往上海、杭州聘请英文教员。在上海章士钊寓所遇见刚从日本归国的留日好友黄兴、张继、陈天华等。黄兴等是以国民教育会运动员身份回国的,正好想找一份职业作为掩护,从事反清革命活动。黄兴欣然应聘任教明德小学部体育、地理、博物教员,并主持刚开办的速成师范。随着黄兴的到来,一大批革命志士云集明德学堂,一场革命的暴风雨即将此引发。

黄兴、陈天华等在明德学堂内大量印发《猛回头》《警世钟》《革命军》《新湖南》《血泪书》等革命书刊,并面向全省、全国传发。黄兴给明德食堂题写对联:



劝诸君努力加餐,每饭莫忘天下事;

看先贤画齑断粥,立身端在秀才时。



黄兴等经常利用演讲会、讨论会,抒发爱国激情、鼓动革命,一时明德学堂革命氛围大增。黄兴等常利用课堂讲课的机会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有一次黄兴上博物课,双手托了一个大面盆走进讲台,盆里放了一条活的鲤鱼,开口就说:“今天讲鲤鱼跳龙门”。他先讲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和它的科学道理,然后说:“鲤鱼终究还是鲤鱼,决不会成为龙的。只因造反的人,都想做皇帝,所以才捏造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历朝历代都是赶走一个皇帝,又来一个皇帝,对百姓而说,并没有什么好处。法国的革命党人就聪明一些,他们在革命成功以后,将政体改为民主共和,再不要皇帝了。”在讲历史课时,也常借用中国古书上的一些话,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例如,他在向学生解释“民权”二字时,不引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卢梭、孟德斯鸠的话,而问学生读过《孟子》没有。他说:“孟子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民权思想。”

黄兴在明德成立了一支“扬子江野球队”,野球即为棒球。黄兴常带领学生到校外协操坪进行训练,训练之余就和学生探讨革命主张。

黄兴甚至利用明德的理化实验室秘密制造炸弹,以谋起事。为了不连累明德学堂,黄兴于1904年秋辞去明德教职,专事秘密革命活动。

黄兴在明德学堂(左文襄祠)工作期间租赁与学堂只一街之隔的紫东园民房作居所。紫东园是北正街东侧的一条老街,取“紫气东来”之意而名。黄兴租赁的民房为一有天井的二层小楼,上世纪80年代兴“筒子楼”时拆除,今日连紫东园老街也作为“棚户区”拆除了。






2013年紫东园老街被拆除前的最后影像



四、华兴会成立会旧址

华兴会成立会旧址位于长沙今开福区北正街之西、连升街之北的西园,系清末民初明德学堂董事龙璋的私家府第。龙宅沿用明代园林“西园”之名。西园今亦为街名。据龙璋后人龙毓琬(龙绂瑞之女)回忆:“西园给人总的印象是宏敞气派。它共有四道厚木的大门。第一、二道门之间,有个很长的甬道,甬道边有水塘、花树。第二、三道门之间有一小甬道,由此进入轿厅。轿厅很大,有八扇楠木屏门,通过屏门到第四道大门、才进入正屋。轿厅两侧有东花厅、西花厅。西花厅前面有个很大的葡萄架,一到夏天,叶子遮天蔽日,绿阴如洗。六月后走廊上即垂着竹帘,帘后摆着一盆盆的茉莉花、鱼子兰,走过其中,只觉香风阵阵,凉爽宜人。西花厅一边,面对池塘有一座水榭、曲折的走廊很像苏州的留园,月明之夜,坐在长廊上看月映水中,很有情趣。”

 

龙璋西园庭院旧影                                                        西园华兴会成立会大门旧影



龙璋(1854—1918),字研仙,号甓勤、潜叟,长沙府攸县人。清光绪举人。先后任如皋、上元、泰兴、江宁等知县,致力兴学育才,曾创办如皋新式小学堂、旅宁中学堂等,对湖南明德、经正学堂亦多所资助,为两校之董事。1907年以母丧弃官归里,致力教育,兴办实业。先后参与创办瓷业、铁路、南云商业诸学堂,开济、利济轮船公司,并组织商船公会、农会等。辛亥革命后任湖南交通司司长,旋为西路巡按使,前往常德和湘西各属招抚。1913年参与湖南反袁独立活动,完成从绅士到革命者的转变。

筹资举办明德学堂的龙璋、胡元倓等人对黄兴等人的革命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光绪二十九年九月十六日(1903年11月4日),黄兴在长沙城内保甲局巷彭渊恂家以庆贺30岁生日为名举行秘密会议,与陈天华、刘揆一、章士钊、宋教仁、周震鳞、彭渊恂、胡瑛、张通典等20余人发起成立革命组织,定名为华兴会,公开用“华兴公司兴办矿业”入股名义,进行革命活动(“矿业”代革命、“入股”代入会)。

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三十日(1904年2月15日),华兴会成立大会在龙璋的西园住宅举行,到会100余人。黄兴被推举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黄兴在成立大会上发表《革命发难之方法》的演说:“吾人发难,只宜采取雄踞一省,与各省纷起之法。今就湘省而论,军界学界革命思想日见发达,市民潜濡默化,且同一排满宗旨之洪会党人久已蔓延固结,惟相顾而莫先发。正如炸药既实,待吾辈引火线而后燃。使能联络一体,审时度时,或由军学界发难,互为声援,不难取湘省为根据地。”会议决定采取“雄踞一省与各省纷起”的革命方针,在长沙发动反清起义。据刘揆一回忆:“癸卯秋,开第一期速成师范班,即由克强主持,吴绶青(禄贞)、李小垣(书城)皆来湘小住。”“迨十一月,揆一回湘,公(黄兴)乃邀合吴禄贞、陈天华、杨守仁、龙璋、宋教仁、秦毓鎏、周震鳞、叶澜、徐佛逊、翁巩、章士钊、胡瑛、柳大任、张通典、谭人凤、王延祉、彭渊恂、萧翼鲲、柳继贞、彭邦栋、陈方度、何陶、萧堃、朱子陶、任震、陈其殷、吴超尘及予弟道一等创立华兴会于省垣连升街机关部,公被举为会长。”华兴会是中国内地成立最早的革命团体,其成立促进了长沙地区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使长沙成为湖南革命的中心,并成为全国革命运动的重要地区之一。而且,华兴会的成立以及而后开展的革命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两湖革命运动的勃兴,并对同盟会的组成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华兴会成立后,立即着手策划反清武装起义。为团结革命力量,黄兴等人在今芙蓉区伍家井开办“东文讲习所”,为华兴会培训党的骨干力量。同时,由马福益等负责,设立“同仇会”,作为联络会党的机关。很快,华兴会会员发展到了四五百人,分布省内外。

1986年,华兴会成立会旧址被湖南省交通勘测设计院征用,遗迹荡然无存。2011年,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明德中学在龙宅西园原址的斜对面,即明德中学老校园一隅,复原了龙宅,并建成为华兴会旧址纪念馆。






华兴会旧址纪念馆华兴会志士群雕



五、圣公会教堂

圣公会教堂全名中华圣公会礼拜堂,位于开福区北正街(今黄兴北路), 2002年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圣公会为基督教的一派,礼拜堂最初由教会负责人黄吉亭于1902年设于坡子街,次年迁吉祥巷,租赁民房权作教堂。1904年黄兴领导华兴会发动长沙起义失败,曾躲避于吉祥巷圣公会礼拜堂。圣公会牧师黄吉亭掩护黄兴成功出走。




1904年吉祥巷圣公会教堂



1905年圣公会教堂为传布安立甘荣(英国国教)再建于北正街。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中为饥民所毁,翌年重建。教堂占地920平方米,建筑面积425平方米。平面布局为十字形,坐东朝西,花岗石结构,高15米,四周以22根1米见方的石柱为骨架,由扁六角形花岗石砌成外墙。正向立4根尖顶石柱,中柱间为弹弓式石库门,左石柱间置半弧形窗,花岗石窗台线。其他均为弹弓式窗口,安菱形花格窗页,栗色油漆。室内木席纹地板,前为诵经台,台高0.5米,宽9米,进深5米。硬木平拱式屋架,内钉里板,红色平瓦屋面,为长沙独特的石砌建筑物。




1911年重建于北正街的圣公会教堂



1912年黄兴回长沙时,特地前往圣公会拜访,感谢当年教会的救命之恩,并为其题词:



耶稣圣名,敬拜宜诚;

辞尊居卑,为救世人。




黄兴圣公会题辞石刻



1904年10月24日(农历九月十六日),黄兴领导的华兴会谋于慈禧太后生日那天(农历十月初十)在长沙举行起义,拟趁当日湖南各级官员往万寿宫皇殿(故址在今五一广场一带)为太后祝寿时,实行爆炸。因事泄,起义失败,黄兴身份暴露,遭清政府围捕,情况危急。黄吉亭连夜“与克强讨论出险方法”。第二天黄昏,黄吉亭乘轿垂帘再次至西园黄兴暂避之所(龙璋宅第),改换黄兴乘此轿从小路出逃,躲避于圣公会。一个月后,风声渐息,黄吉亭和黄兴化装成海关人员,先乘船到达汉口。由于到汉口时天色已晚,开往上海的轮船已起航,黄吉亭又秘密租一小船,送黄兴登上停在江心的招商局的轮船前往上海。临别时,黄吉亭嘱咐黄兴“到上海时即来一电,只拍一‘兴’字,即知君平安无恙”,黄兴名字由此而来。同时,为了黄兴家眷的安全,黄吉亭专门在中华圣公会附近为其租屋,带其做礼拜。官府因为教会的缘故心存顾忌,不敢对黄兴的家人滥下毒手。黄兴顺利出险后,宋教仁不知起义事败,仍按原订计划赴长沙运送军火,路遇黄吉亭和曹亚伯,二人又护送宋教仁安全出长沙。

黄吉亭(1868—1954),美国圣公会鄂湘教区著名的中国籍牧师,早年就读于武昌文华书院,毕业后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神学院学习,1891年被授职,是美国圣公会鄂湘教区最早的一批中国神职人员。作为教牧人员,他并不满足仅仅将上帝的福音传播给国人,而是更关注基督教与本土的融合,关注祖国的命运。他积极参与上世纪初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作出了贡献。

1938年长沙大火,圣公会礼拜堂仅烧毁一些门窗,建筑构架无损。“文革”后移长沙市百货公司作火柴仓库。20世纪80年代后期归还教会,教会将黄兴题辞用汉白玉重新嵌刻于教堂进门的墙上。

六、大吉祥旅社

大吉祥旅社是1912年黄兴回长沙考察实业时的下榻之处。今开福区吉祥巷同仁里一片清末民初建筑群即为大吉祥旅社遗址,2014年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范锦堂等由汉口回湘招股在长沙吉祥巷租佃熊铁生军门之大公馆开设了长沙第一家西式旅社——大吉祥旅社。今吉祥巷同仁里麻石小巷两侧对称分布着6栋二层石库门公馆,内设套间、单间,配有厨房、澡堂和厕所,为大吉祥旅社部分馆社遗迹。6栋公馆,即同仁里8—l3号。今为居民住宅。建筑面积共约2000平方米。一色的青砖清水墙,乌漆厚重的大门,花岗石门楣,除一栋是l938年长沙大火后复建外,其余均为清末民初时期的建筑。进门为宽大的天井和堂屋,扶梯、栏杆、走廊均为木制。6栋建筑风格、规制相仿,但内部布局稍有不同,10号平面布局为对称式,11号为前后天井式,l2号为非对称布局,敞口堂屋,l3号则为上下两层贯通的中庭式和天井式结合。其形式既相似于上海石库门里弄建筑的平面布局和建筑尺度,又明显带有湖南地方特色。




大吉祥旅社遗址



1912年10月11日,已为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电告黄兴,授与勋一位。黄兴复电辞拒不受。指出:“民国肇造,烈士堪悲。国庆纪念,弥增感痛。兴历年奔走,幸保余生。分所应为,何勋可纪?” 黄兴决计回湘考察实业,10月23日自上海乘楚同舰启程返湘。25日为黄兴39岁初度,返湘船上积感成七律一首:



卅九年知四十非,大风歌好不如归。

惊人事业随流水,爱我园林想落晖。

入夜鱼龙都寂寂,故山猿鹤正依依。

苍茫独立无端感,时有清风振我衣。



10月31日,黄兴抵长沙,受到各界群众数万人欢迎。据《民立报》驻湘记者报道:“十月三十一日,黄克强先生抵湘。午前八时,谭都督、王军统及各司长、军警商学会团人员齐集黄兴门(按:湖南各界为纪念先生开国勋绩,特改德润门为黄兴门,坡子街为黄兴街,后因叶德辉等守旧人士极力反对而作罢)外义渡码头趸船。当时观者如堵,不下七八万人。一时三十分,黄先生抵岸,舢板升炮二十一响以表欢迎,都督登船略叙寒喧数语,先生登岸……与谭都督并辔入城,径赴行辕,休息片刻。各界欢迎先生者皆在教育会场等候,先生即往教育会场。首由仇君鳌略致欢迎词,三呼万岁。继由先生演说,略谓:‘余去湘已八年,今日承父老兄弟之欢迎,余心滋愧。但余尚有许多话与父老兄弟一谈,今日为时过迟,又地大不能听之明晰,余居湘尚久,俟异日徐徐谈论,今日道谢而已。’”

在长沙,黄兴先后出席国民党湘支部、湖南军警界、湖南圣公会、湖南政界、共和党湘支部、旅湘湖北同乡会、湖南学界、省会提倡国货会、湖南烈士遗族、明德学校、湖南商务总会、湖南光复同志会等欢迎会,均发表演说。又先后与郭人漳等发起成立湖南五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谭延闿等发起成立洞庭制革股份有限公司,与龙璋等发起成立中华汽船有限公司。

11月14日至21日,黄兴偕陈嘉会等赴湘潭、醴陵、萍乡、安源等地考察矿务。12月上旬回凉塘故居小住几日后,于16日离湘赴汉。

黄兴在长沙期间还创办了湖南贫儿院,专收烈士遗孤和赤贫儿童入学,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训育原则,1950年由长沙市政府接管,其遗址为位于今天心区回龙山的黄兴小学。




1912年黄兴创湖南贫儿院旧址

七、黄兴墓

黄兴墓位于长沙河西岳麓山云麓峰以北小月亮坪上方。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坐西向东,由三层近百级石砌台阶步入墓地,墓矗立塔形碑柱,为一整块四棱形乳白色岩石琢成,高11米,气势雄伟,正面嵌铜制墓碑,上镌“黄公克强之墓”,墓表四周绕以石基柱围护栏杆,正面有两扇铁门和门额,前有拜台、石凳,地面铺以花岗石,整个墓园占地面积1186平方米,苍松翠柏,掩映其间。






黄兴墓



墓园四周立有石碑十多块,镌刻各省督军、省长所撰纪念塔铭。





各省都统所撰纪念塔铭(局部)



塔形碑柱下方四面以紫铜嵌刻墓志铭和挽词四块,其中《同盟人孙文等谨祭于黄先生克强之灵》曰:



呜呼哀哉,夷夏之防。国家之纲,烈士之血。小人之舌,天降之殃。绝纲决防,有血已碧。有舌如簧,贪天之功。其炎熊熊,奔啸都市。击鼓撞撞,国有天子。歌功拜起,土崩瓦解。以惑当世,爱憎之间。若操斧钺,以逆乱顺。如鬼如蜮,小人道长。君子道消,颠之倒之。丧我人豪,鸣呼哀哉。缅怀当年,汉地胡天。攘夷存夏,孰为之先,亦有圣贤,为国大盗。割裂诗书,异族是保。义旗一拂,君臣变色。老生小儒,诋为大逆。公与吾侪,如骖之勒。河山百战,乃有今日。曰在东京,刑马作盟。橐矢擐甲,以入国门。投鞭断流,河口惠州。众庶梦梦,谁与为谋。公与吾侪,声应气求。师期一误,蹶于虏酋。巍巍羊石,天南半壁。负海阻山,国之岩邑。公与吾侪,斩关而入。一夕黄花,染为血色。大猷皝皝,两湖三江。中部同盟,若纲在纲。公与吾侪,逐北追亡。舆榇衔璧,旗门受降。六合既一,粤修文德。漏纲吞舟,坐滋国贼。公与吾侪,陈师以出。一击不中,修其羽翼。申椒既夷,萧艾离披。功满天下,毁谤随之。悠悠海内,若成若败。玉垒初完,金瓯未碎。谁为长城,岳岳英英。谁树典型,炳炳灵灵。崎岖十载,天壤一人。怀此民物,以及友生。呜呼哀哉,尚饗



其下有黄兴墓庐,占地约1100 平方米,为一曲尺形琉璃瓦楼房,依山临池。1984 年又建成占地30 余亩的黄兴墓庐景区,内筑曲池亭台、假山、游廊、水榭,以黄兴手迹“无我”、“笃实”作亭额,以当代名家题书作楹联,融英雄史诗于秀山丽水之中,使游客在游山揽胜之余受到教化和熏陶。墓庐门联云:



血染黄花,魂归岳麓;

名垂青史,首建中华。






黄兴墓庐



1917年4 月15 日,黄兴灵柩安葬于岳麓山,举行了盛大的国葬典礼,由湘督谭延闿主祭。当年参加葬礼的日本友人宫崎寅藏撰文记述了葬礼的悲壮场景:“十五日早晨,雨过天青,碧空如洗,都认为是不冷不热的理想天气了。上午9时,灵柩如时起运,按军乐队、军队、警察、学生、各机关团体代表的顺序出发。大家在狭窄的街道中缓缓行走,拥挤不堪,迟迟不能前进,距河岸不足1 公里的行程,费时达两名钟之久,到达河岸后,由接待员引导到指定的码头乘船渡河。十艘小火轮,有六七艘都挂着各自的军旗,乘载官兵,慢慢地引导,最后的小火轮悬挂青白布,载运灵柩,乐队在后面奏着哀曲,实在悲壮极了。灵柩到达河西岸时,礼炮声大作,和以鞭炮声,更显得悲壮。由此往岳麓黄公墓地,不到3.5 公里,先行者已到了半山,午后3 时灵柩才到达墓地,安放在5.45 米,上面堆积约1.21 米的水泥土的岩石穴中……”




1917年省城各界人士迎接黄兴灵柩回长场景



(作者系湖南省文史馆馆员、长沙大学文化研究所教授)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长沙 黄兴 遗址 历史 综述

上一篇:【有关黄兴与教育及科技的三则史料的发掘】许康[黄兴诞辰140周年纪念专辑]
下一篇:【常德的春申君墓】曹先辉2014年4期总9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