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述往 > 正文

【长沙苏家巷与猫头笋诗——兼谈苏轼是否到过长沙】张璞2023年3期总133
2023-08-05 08:52:02   来源:   评论:0 点击:

长沙天心阁西侧有条苏家巷,西起黄兴南路步行街,东与白果园相接,白果园西向斜插至苏家巷还有一条小巷子叫“老泉别径”,民国时期长沙城地图上还有“老泉别径”之街名,近年经改造后称为“西百果园巷”。“老泉”,恰好是宋代大文豪苏洵的别号,于是就有了苏家巷与“三苏”的一段传说。可是目前尚未在史籍上找到苏洵、苏轼父子到过长沙的史料记载。
长沙博物馆已故馆长黄纲正先生主编、1996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历代名人咏长沙诗词选》收录了苏轼《题潭州徐氏春晖亭》一诗,注释中写道“苏轼为永州团练使时,过长沙写下这首诗篇”。湖南文史专家陈先枢先生曾在“新湖南 • 湖湘县志”撰写《名人荟萃的长沙白果园和苏家巷》,为了证明苏轼到过长沙,也是用的这首《题潭州徐氏春晖亭》。苏轼诗文集确实收录此诗,用来考证长沙古园林没问题,但是用它来考证苏轼到过长沙,个人认为值得商榷。我们先观察一下原诗:

曈曈晓日上三竿,客向东风尽倚栏。
穿竹鸟声惊步武,入帘花影落杯盘。
勿嫌步月临平圃,好问乘槎向海滩。
胜概直应吟不尽,凭君寄与画图看。

从尾联“胜概直应吟不尽,凭君寄与画图看”分析,苏轼是应邀给这位潭州姓徐的朋友家建的春晖亭题诗,希望朋友画一幅《春晖亭》画作寄给他,或者是正面对朋友寄来的一幅画作诗。只凭标题有“潭州”二字,引用来作为苏轼到过长沙的佐证材料,值得商榷。
到底苏轼有没有到过长沙?我们不妨仔细梳理一下苏轼来回岭南的路线。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新党”执政,“旧党”多遭贬黜,这一年闰四月,苏轼降到黄州起复时的原官——以左朝奉郎责知英州军(广东英德)军事,途中再贬责授建昌军(江西南城)司马,惠州(广东惠州)安置。这次贬官岭南,苏轼并没有带全家前往,而是让次子苏迨携家眷去宜兴与长子苏迈居住,身边只带着小儿子苏过和小妾王朝云前往惠州。苏轼从汴京、当涂、南昌,舟行赣江,经赣州过大庾岭至韶关,十月抵达惠州。然后再贬海南儋州。
元符三年(1100)宋哲宗崩,徽宗即位大赦,迁谪之臣多被召回。苏轼五月得诏,以琼州(海口)别驾、廉州(广西合浦)安置。六月,苏轼到了雷州海康,还会见了贬谪在此的“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秦观遇赦放还横州(南宁横州)。八月接皇长子生大赦诏(四月下诏),苏轼迁舒州(安徽安庆潜山)团练副使、量移永州(湖南永州)。同时段他弟弟苏辙内迁岳州(湖南岳阳),赴任途中改“外州军任便居住”的诏命,打道回许昌了。依宋制“外州军任便居住”就是自由之身了,只是一条不准回朝。苏轼这个时候从广西到了广州,原计划从广州过大庾岭,顺赣江而下,从江西吉安上岸赴长沙,再转水路到永州。不久再接圣旨,也改“外州军任便居住”,他就不必远赴湖南了。最后基本是赣州、南昌、金陵(南京)原路返回。七年前过大庾岭时,苏轼曾写下“浩然天地间,唯我独也正”,七年后重走大庾岭,写的是“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看来心情不错。大庾岭是五岭之一,是中国古代贬谪史上的分界线和里程碑。
综上所述,苏轼从被贬岭南到召回的路线,没有经留长沙的轨迹。仔细查阅林语堂《苏东坡传》、李一冰《苏东坡新传》、许葆云《苏东坡传》、盖云龙《品读苏东坡》、谢依《苏东坡传》,都没有提及苏轼到过长沙的文字。那么苏家巷这些街巷名是否与“三苏”家有关,就有待进一步考订。
百度网搜,又发现有一首寄名苏轼与长沙有关的诗《谢惠猫儿头笋》,诗曰:

长沙一日煨笾笋,鹦鹉洲前人未知。
走送烦公助汤饼,猫头突兀鼠穿篱。

经查阅苏轼作品集,未见此诗,再复查,原来是“苏门学士”黄庭坚(鲁直)的作品。崇宁二年(1103),黄庭坚获罪贬谪罪,羁管宜州(广西宜山),路过长沙,遇到在此为秦观守孝的秦观儿子秦湛(处度)和女婿范元实(范祖禹之子,从黄庭坚学诗),面对二晚辈,念及过去的知交已成枯骨,同是贬谪之身,不禁失声痛哭,留下《晚泊长沙示秦处度范元实用寄明略和父韵五首》。《谢惠猫儿头笋》也应该是这个点写下的。从诗中“长沙一日”分析,应也只是匆匆路过。依宋代律法制度,贬谪官员是必须接旨即刻离任出发,不待交代、不得逗留,要在指定期限内到指定管辖之地报到,重罪还又押解使臣同行催督。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就曾规定“州县官吏毋得迎送过客”。
不过这首诗里提到的“猫儿头笋”,倒是有蛮多与长沙有关的故事。苏门学士秦观宋哲宗绍圣间一同遭贬,先贬杭州通判,旋贬处州酒监税、后又移至郴州、横州编管,再徙雷州。贬谪郴州,水路必经长沙。他也曾品尝到长沙的猫头笋,有一首与儿女亲家范祖禹的唱和诗《次韵范祖禹长沙猫头笋》,诗曰:

楚山春笋斫云空,北客常嗟食不重。
秀色可怜刀切玉,清香未断鼎烹龙。
论羹不愧莼千里,八贡常随绢一封。
薄禄奉亲甘脂少,满仓时赖故人供。

查范祖禹作品集,找到秦观步韵的原诗《李方叔馈潭笋》,诗曰:

穿云劚石远林空,来涉烟波几万重。
实比梧桐堪食凤,箨翻风雨便成龙。
一枝未许尘鞍挂,千亩终留渭水封。
陋巷菜羹知不称,君王玉食愿时供。

范祖禹同样是在哲宗绍圣年间,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昭州别驾,安置永州、贺州二地,不久又迁往宾州。元符元年(1098)再贬至化州(属广东茂名)安置,未几卒,享年五十八岁。同贬岭南,郴州横州与永州贺州相隔不远,可能有交集和相聚机会,更多的可能是书信往来。
李方叔又是何许人也,乃“苏门六君子”之一李廌,也曾写过一首《友人董耘馈长沙猫笋,廌以享太史公,太史公辄作》,而且也是步范祖禹的诗韵。诗曰:

节藏泥滓气凌空,荐俎宁知肉味重。
未许韦编充简策,已胜丝黍诳蛟龙。
短萌任逐霜刀重,美干须烦雪壤封。
他日要令高士爱,不应常共宰夫供。

李廌很得苏轼赏识,曾称赞“子(李廌)之才,万人敌也。”李方叔初名豸,易名为廌,也是苏轼为他改的。苏轼死后,李廌的祭奠文章中有“道大不容,名高为累。皇天后土,鉴一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千古英灵之气。识与不识,谁不尽伤;闻所未闻,吾将安放?”可见二人知遇之深。可惜李廌屡试不第,就是苏轼知贡举(主考)也遗才,没能上榜。最后归耕颍川(河南禹州)。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赵渭《养疴漫笔》及《宋稗类抄》等笔记野史记载苏轼主考,给李廌泄露考题一段科场舞弊公案,今人已考证纯属虚构杜撰。中原与岭南相隔千里,估计也是靠书信往来,交相唱和。“太史公”就是范祖禹,因为范氏中进士后,跟随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十几年(负责唐代部分),又编辑《唐鉴》、《神宗实录》,故李廌尊称他“太史公”。
元符三年(1100)六月,秦观与苏轼相会于雷州海康,秦观复命宣德郎,放还。七月启行至广西藤州,八月骤死,享年五十一岁。秦观儿子秦湛和女婿范元实扶榇北上,因时局不稳,停殡藁葬于长沙橘子洲。苏轼也复任朝奉郎,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在北归途中,逝世于江苏常州,享年六十六岁。崇宁二年(1103)黄庭坚遭贬,路过长沙,遇到在此守制的秦湛和范元实。崇宁四年(1105)八月,朝廷诏令黄庭坚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诏令,九月病逝在宜州,享年六十一岁。也就载这一年,秦少游归葬扬州。苏轼和他的亲友圈的坎坷人生,不免令人唏嘘。
细读他们留下的诗作,可以看出苏、秦、范、李诸人过从甚密,随贬谪坎坷但诗词唱酬,信书不绝。同时可以看出苏、秦、范等人遭贬谪以后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宋朝对贬谪官员的处罚手段主要有编管、羁管、安置、居住等。羁管、编管大多是除名勒停人,既无官廨也无俸给收入。安置人的待遇要稍优一些,多数是责授节度团练副使或长史、司马等散官,仍保留有封赐和部分俸给。还规定贬谪官员赶赴贬谪之所是不能使用官方车船、驿站的,所以一路上的生活是很惨淡的。黄庭坚所记“走送烦公助汤饼,猫头突兀鼠穿篱”就是真实写照”。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也规定:地方文武官员除职事相干及亲戚外,“其往谒及接见宾客,违法并见之者,各杖一百”。所以除非偶遇,即使治所居住地相隔不远,很多时候物资都靠寄送,联系主要是书信。
那么如何养家糊口、维持生计呢?一方面靠亲朋好友的接济资助。所以才会有“薄禄奉亲甘脂少,满仓时赖故人供”、“陋巷菜羹知不称,君王玉食愿时供”、“他日要令高士爱,不应常共宰夫供”的感概,也才会有李廌不远千里将朋友赠送的长沙笋子转送给范祖禹的佳话。范氏很是感激,赋诗答谢,还将此事此诗写进给亲家秦观的书信里,真是礼轻仁义重,患难见真情。另一方面不得不靠自己的双手来谋生。苏轼贬居黄州期间,生活极端困苦,就有自主经营田地的经历,他开垦的那一片荒地,就是“东坡”,因此自号“东坡居士”。
说起“猫儿头笋”,还有一位“苏门六君子”陈师道也写诗赞美过,他有一首《寄潭州张芸叟》,诗曰:“湖岭一都会,西南更上游。秋盘堆鸭脚,春味荐猫头。”那么苏秦众诗人笔下玉色清香的长沙猫头笋(猫儿头笋、长沙笋、潭笋)又到底是啥美食呢?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草木》记载:“猫头竹质性类筯竹,其笋称猫头笋。” 清黄汉《猫苑·名物》载:“蔬之属有猫头笋,又有猫头瓜”。百度一下“毛笋的别名。(浙江嘉兴)南北湖周围群山均产山笋,具有色褐、壳薄、肉白、瘤紫、支粗、味甘等特色,尤以邵湾产的春笋,笋形粗壮,状似猫头,名猫头笋”。这一说法将产地地域限于一地,欠妥。“猫头笋”古时候应该泛指江南春天的嫩笋,据资料宋代湖南、江西、江浙都产猫头笋,比如陆游《周洪道招食江西筍归为绝句》以“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来盛赞江西的“猫头笋”。百度这个解释可能是源于浙沪一带现在仍保留了“猫头笋”这一叫法。
为何叫“猫头笋”?湖南江西一带挖春笋是连篼的,因笋篼更白更甜更脆,笋篼酷似猫头(百度“笋形粗壮,状似猫头”不确切),由此得名。湖南、长沙现在没有了“猫头笋”这一称呼,但宋代长沙的猫头笋可是很有名。《宋朝事实类苑》卷六十二“风俗杂志”有如下记载:“长沙人常自吒吾州有三绝,天下不可及。猫儿头笋,一枝重秤;敖黑潭取鱼,一网逾千斤;巨舰漕米,一载万石。”长沙的猫头笋在宋代之所以这么有名,估计与这些文人墨客的诗词赞美与宣传是分不开的。苏轼可是出了名的美食家,苏东坡《初到黄州》中写道:“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还说“无肉人自瘦,无竹人自俗”,估计也爱吃笋,于是后人加了一句“要想不俗又不瘦,劝君常食笋烧肉”。
现在的湘菜食谱里还留下一串菜单:春笋炒腊肉、春笋炒土猪肉、老坛酸菜煎春笋、剁椒蒸春笋、春笋果鲜、油焖春笋、春笋酿肉、春笋炒鸡丝、鸡汁笋丝、春笋煲鸡(鸭)汤、清炒春笋……惊雷一响,春雨润泽,竹林里冒出的春笋水灵灵脆生生。连篼挖几颗回来,剥壳洗净、瓷白鲜嫩,煎炒煨炖、无不佳妙。哪怕再挑剔的嘴,也不能拒绝好好吃上几顿美味的春笋!(作者单位:长沙市教育局)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六朝时期武陵地区今张家界市境历史考述】戴楚洲2023年3期总133
下一篇:【近代湖南货币变迁小史】任理2023年3期总13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