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述往 > 正文

【罗元鲲和李抱一的交情】陈扬桂2023年1期总131
2023-03-03 10:21:35   来源:   评论:0 点击:



罗元鲲           李抱一
 
罗元鲲是毛泽东的老师,湖南宝庆(今邵阳)新化洋溪人,李抱一是长沙《大公报》主编,新化大同(今新邵县坪上镇)人。同为新化人,同在省城长沙就读、工作,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罗元鲲出生于1882年,比李抱一大5岁。1904年,经历十载私塾苦读、两年在大同学堂深造的李抱一,以优异成绩考取湖南高等学堂预科,相继以第一名成绩被奖授“拔贡”,随入本科学习。在他来省城深造前,罗元鲲已于1898年进入湖南实业学堂读书,后转入湖南中路师范学堂。1902年春,科举制度还未废除,新化举行县试,罗元鲲参加了考试。当时名叫李缨的李抱一(抱一是笔名)不想报考,但业师邹价人认为他人小学问高,极力鼓励他报考,并给他改名景侨。这次考试题是《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考试结果,罗元鲲和李抱一双双名列前茅,而且文章观点一致,意旨相通。放榜那天,两人订立金石之交,相互以兄弟相称。
在省城学习期间,罗元鲲所在的中路师范学堂位于城南妙高峰下,李抱一所在的湖南高等学堂,即湖南大学前身,在河西岳麓山下,两校隔江相望,两人每周相会,每次相会都相互切磋学问。罗元鲲时常把两人比作标帜“实学”的著名学者颜元与李塨,李抱一则将彼此比作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和黄宗羲。说着说着,两人自感口出“狂言”,有些不好意思了,便相视一笑,莫逆于心。好几次他们相约在江中的橘子洲上见面,聚谈每每忘记时间,看到“妙高云黯”,“湘水雾深”,才赶坐最后一班渡船各自归去。
1906年,罗元鲲从中路师范学堂毕业。李抱一学了预科学本科,于1910年以第三名的成绩毕业。那些年,风云变幻,风起云涌,两人相互勉励,不随波逐流,不曲学阿世,立志研究文化政治,泛览诸子百家,于宋明理学致力颇劬。在选择职业上,罗元鲲矢志教育救国,毕业时虽因成绩优异,被监督谭延闿点名留校工作,但他婉言谢绝,回到家乡新化县中任教七年,后进入湖南第一师范,担任了毛泽东的历史老师。李抱一大学毕业后,任《湖南公报》国内新闻编辑,因常在报上发表批评文章,触犯当局,于1915年被迫离社。随后与人创办长沙《大公报》,自任总编辑。李抱一不为利诱,不为威屈,秉持初心,声张正义,笔伐黑暗,与执鞭教坛的罗元鲲相砥砺。
李抱一主持湖南《大公报》20余年,先后举办过十周年和二十周年纪念特刊,每次都向罗元鲲征文。两人一有新作,都第一时间送给对方,请予完善。罗元鲲还把学生毛泽东推荐给李抱一,促成《大公报》聘请毛泽东为馆外撰述员,刊发了毛泽东大量稿件,并转载了毛泽东推荐的《俄国共产党历史》和李大钊的文章。因对长沙铅印工人罢工的意见不同,毛泽东还著文规劝和批评李抱一。
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局紊乱,省城学校大多停办,大公报也一度被当局查封。罗元鲲与李抱一相约回到新化,受家乡父老之托,应青年学子之请,风雨同舟,兴学于资江之滨、梅山之麓。授课之余,两人结伴而行,或登山而临水,或问俗而观风。日子虽然过得艰苦,但他们乐此不疲。一天,罗元鲲和李抱一以对联为乐。罗元鲲出句曰:“平生不赌不嫖不烟,可无恨矣;”李抱一对道:“太上立言立功立德,诚难能哉”。罗元鲲六十寿辰时,李抱一已逝世5年,为怀念故人,罗元鲲把他俩当初的对联作为寿联,贴在自家的大门上,供亲友们品评。
更多的时候,他俩一起指斥弊政,忧国忧民。有一天,李抱一在谈到外忧内乱,国将不国,民不聊生时,慷慨激昂地对罗元鲲说:“是当局者之罪也,是领导民众者之罪也,是知识分子之罪也,尤其是我和你之罪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局果不可为乎,我与你果不能有为乎?”待到时局稍微稳定一点,两人又相约重返省城长沙,罗元鲲依然教他的书,李抱一则继续办他的报。虽然在不同的领域,但彼此交往频繁如初。
李抱一在办报过程中,又关注到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即广大农村面临破产崩溃的局面。他与罗元鲲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大声疾呼:“农村破产矣,恢复农村,建设农村,其可缓乎?文盲太多矣,启发民众,教导民众,组织民众,其可缓乎?民德堕落矣,民气销沉矣,新生活运动其可已乎?”李抱一接连三个发问,引起罗元鲲、周方、罗教铎等同乡教育家的关注。1924年,湖南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周方任总干事,李抱一和罗元鲲都是“平教会”的中坚骨干。
随着交情的日益深厚,罗元鲲与李抱一相互题赠、相互勉励。他俩进入不惑之年时,各照了一张相片以作纪念。李抱一在罗元鲲的相片背面题词:“其志凝,其形痴,然独立,恒德不离,此古之至人 ,故遁世而不见知。”罗元鲲在李抱一的相片背面题词:“其志凝,其形武,一团和气,善与俗处,此今之至人,日作千万言,惟在解除民众之痛苦。”两人的题照,既是对朋友音容志趣的描绘,也是知己之间友情的写照。
1936年春夏之交,李抱一在家乡去世,虚龄50岁。罗元鲲为他撰写了悼念文章,发表在《大公报》上,悼文最后的“吉人不禄,丧我良朋,老天愤愤,民失导师,每一念及,予不知涕之何从也”,表达了对故友英年早逝的无限悲惋之情。次年冬,日寇轰炸小吴门,罗元鲲回到新化。想起以前回乡,都有好友相伴,而今李抱一弃他而去,心里倍感落寞。他像当初李抱一主编《长塘李氏家史》一样,总纂《罗氏通谱》,以寄寓对故友的思念,排解闲居家乡的无聊。此番乡居至抗战胜利。期间,罗元鲲写了大量珍贵史稿。为了写好邵阳沦陷史实,他一天到晚在废墟上转来转去,记录每一条街道被毁情况。
1952年9月,毛泽东邀请罗元鲲、一师老校长张干、幼时老师李漱清,以及邹春培老师之子邹普勋四人去北京作客。大家谈起一师国文教师袁吉六,毛泽东说:“袁先生批评我的文章是新闻记者手笔,指导我学韩愈古文。”罗元鲲问道:“主席还记得我那位新闻记者同乡吗?”“记得记得,李抱一先生啊!”毛泽东面向张干和罗元鲲,说:“我跟你们宝庆有缘,您张校长、罗先生,袁先生,李抱一先生,还有刘武先生,都是宝庆人。”10月19日,罗元鲲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毛泽东于22日亲笔给罗先生回信,信中提到“袁先生(即袁吉六先生)墓文遵嘱书就,烦为转致。”据说,这是毛泽东为个人题写的唯一一块墓碑。
(作者单位:邵阳市政协)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东汉邓禹其人及晚清重修邓禹墓考】邓继团2023年1期总131
下一篇:【毛泽东与内侄女杨展】黄柏强2023年1期总13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