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述往 > 正文

【一封信改变了中国】黄与群[黄兴诞辰140周年纪念专辑]
2015-01-03 11:03:44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3年上海驰翰拍卖公司春季拍卖中《黄兴上孙中山述革命计划书》以1700多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近代信札拍卖的最新记录。为何一家小型拍卖公司能将一封信拍得如此高价?原来此信函对于中国近代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2013年上海驰翰拍卖公司春季拍卖中《黄兴上孙中山述革命计划书》以1700多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近代信札拍卖的最新记录。为何一家小型拍卖公司能将一封信拍得如此高价?原来此信函对于中国近代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中的谋略改变了中国的进程,影响了亿万中国人,辛亥元老吴敬恒(稚晖)称之为“开国大谋”。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 革命党人发动了十余次武装起义。其中包括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1907年的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和光复会徐锡麟、秋瑾领导的皖浙起义,1908年的钦﹑廉起义、河口起义和岳王会熊成基领导的安庆马炮营起义,以及1910年2月的广州新军起义。这些起义或因清廷镇压,或因没有后援,都失败了。过去有些史论说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革命陷入低潮,是靠孙中山先生一人鼓动,革命党人才再奋起,之后才有了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则是由于偶发的士兵造反引起,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的斗志非但没有消沉而是变的更加顽强,想策划更大规模的起义来推翻满清。

1910年2月底至3月初,孙中山在美国洛杉矶的长堤约集美国友人荷马李和布思讨论中国革命的策略。三人合议后提出一项计划:先暂停小型起义,向美国财团借贷350万美元巨款,在广州湾靠近边境地区建立基地,招募人员,运入枪械,训练一支军队,然后发动大型起义,向广州进攻。三人还计划成立一个“辛迪加”,由孙中山和荷马李共同管理。孙中山兼任辛迪加的总理,由“辛迪加”负责替同盟会贷款和采购军械;同时孙中山还委任荷马李为同盟会的军事顾问和指挥官,负责训练和指挥军队;委任布思为同盟会海外财务全权代理人,负责贷款事宜。3月21日,孙中山将这一计划函告在香港和华南负责起义活动的黄兴,并寄给黄兴一批写好的同盟会各省干部及荷马李和布思的委任状,要黄兴加盖同盟会印信。

黄兴接信后与赵声等根据国内革命的发展形势,尤其是革命党人在清朝军队中的渗透状况,进行了革命方略的研究。之后,由黄兴执笔,于5月13日复函(即《黄兴致孙中山述革命计划书》)孙中山,告知孙信中的建议不符合国内的具体情况,指出同盟会在国内各省的军队运动已经具有深厚的基础,起义“必能从军队下手”,择地“必能从省城下手”。

信中提出同盟会的革命战略应作根本性转变,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 革命动力从主要依靠会党和华侨转为主要依靠运动新军反正。

二、 发难地点由边陲地区转为省城和中心城市,武器弹药主要靠夺取清军的装备,“省城一得,兵众械足,无事不可为”。

三、 起义方式和目标,由局部的扰乱性起义转为有计划的“谷中一鸣,众山皆应”的全面起义,建议以夺取广州为先声,同时联合其他省的军队和会党响应起义, 进而夺取全国胜利。

四、 起义干部的任用上,由依赖单独一省一地转为调动全国各省革命党人才,并且并不只限于同盟会内部,使之团结协作,“分担责任,各尽其才,事无不成矣。” 信中还向孙中山具体地推荐了一大批“组织总机关”之领袖人才。

五、 信中同时建议召开一次党内大型会议,研究制定全面的起义方略,抽调各省得力干部,团结一致,动员全部的人力物力,分担负责,统一进行。

信中还提醒孙中山在革命未胜利时就在广州湾建军校的设想因容易暴露,不可行;只有拿下广州后扩充革命军队时,方能实施。信中还嘱咐如果在美国的大型贷款计划不能实施,委任状则不必给之,因“其中人名与省分不同者多”以免传之笑柄。

原来,黄兴在日本留学期间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业余参加军事训练,练得一手好枪法,号召并力行回国发动革命,深得许多在日本学习军事的留学生敬重。自同盟会成立始,黄兴就注重在新军中秘密发展同志。对于在日本留学军事的同盟会员,另组“丈夫团”,名单由黄兴秘密保存,嘱咐回国后打入新军内部,秘密发展组织和迅速掌握兵权。经过5、6年的经营,在两湖、两广、江浙、川陕、云南、西山、直隶、山东、东北等十几个省份的新军、防营、部分警察中都有革命党人和组织,虽然安庆新军起义和广州新军起义失败给革命党带来挫折,但之后革命组织恢复得很快,同情革命的士兵和军官越来越多。新军中下至士兵上至镇统制(师长)都有革命党人,有些清军陆军学堂甚至成了革命党人的军校,有些地区新军的将校半数为革命同志,甚至清廷的兵部(国防部)也有革命党人。以新军作为革命的主力进行全国性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广州当时的条件尤其好。

6月7日黄兴抵达日本,6月10日孙中山也抵达日本。二人间为起义多次交换意见,同时与宋教仁、谭人凤、赵声等同盟会主要领导人多次进行秘密会谈。孙中山接受了黄兴的建议,大家取得了基本的共识:停止小型起义,积蓄力量,发动全国起义。此后,孙、黄二人遭日本驱逐,遂决定在南洋举行党内大型会议再行布置和动员。

7月17日黄兴返香港,后与赵声绕道缅甸赴云南,与云南同志研究起义问题。

7月19日孙中山经新加坡抵达马来西亚槟榔屿,一边整理党务,一边召集国内、南洋、美洲同志前来槟榔屿举行会议。在此时前后,孙中山曾几度致函荷马里和布思催促借款事宜,但最终未成。

黄兴、赵声、胡汉民等十几位同盟会重要干部赶到槟榔屿参加了11月4日由孙中山主持的秘密会议(即槟榔屿会议)。会议决定在广州举行起义,起义以新军为主力,另外选择500名志士充当“选锋”(敢死队)“任发难及领导各军之责。”(新军士兵平常是有枪无弹,只有演习、镇压和防卫时才配给子弹。所以必须有人先发难,清廷调动新军实施镇压,有了子弹后才能全面起义。)计划占领广州以后,由黄兴率领一军出湖南趋湖北,赵声率领一军出江西趋南京,南方各省响应起义,然后移师北伐,直捣幽燕。

之后,孙中山又召集南洋各埠党内负责同志同赴槟城,于11月13日再次召开更大规模的会议,宣布起义计划以及在美洲和南洋的筹款方案,进行广泛的动员,调动最大人力和物力,为推翻满清,准备最后的一搏。

会后,黄兴再赴仰光,向吕志伊安排云南响应广东起义计划,然后再赴南洋各埠筹款。

孙中山12月6日离开槟榔屿,赴欧美宣传和筹款;赵声返香港,恢复机关;黄兴同月中旬返港,胡汉民次月上旬返港,三人共同开展工作。一场最终推翻满清的大起义即将拉开帷幕。

1911年1月18日,黄兴与赵声等在香港会议,成立统筹部于跑马地鹅井35号。推举黄兴为统筹部长,赵声次之,下设调度课(课长姚雨平,运动粤新旧军)、交通课(课长赵声兼,联络内地响应)、储备课(课长胡毅生,购运枪械)、编制课(课长陈炯明,编制制度)、秘书课(课长胡汉民,掌管文件)、出纳课(课长李海云,财务)、调查课(课长罗炽扬,侦查)、总务课(课长洪承典,杂务)和实行部(喻培伦、李应生、徐宗汉等负责制作炸弹)。任命干部,各司其职。之后,在广州设立秘密机关40余处,并办报纸作舆论宣传;筹款、运动新军和防营、购买运输枪械、制造炸弹、选派“选锋”等工作都秘密又紧张地进行着。

黄兴接着就部署全国的响应工作,2月4日谭人凤抵香港请命,并向黄兴推荐居正和孙武(此时二人已是共进会的领导)负责主持湖北新军响应工作。黄兴任命谭担任长江流域的联络工作,并向两湖拨付经费。谭人凤返回武汉转交部分经费给居正和孙武,并转达指示。居正和孙武用此经费开办了三处机关联络新军士兵(这三处机关后来成了武昌起义的重要据点和总机关)。从此武汉的革命活动蓬勃发展,文学社和共进会大量发展会员。谭又去湖南向曾勃兴等转交剩余经费并令其部署湖南响应。谭再返上海,坐镇联络。

黄兴又派郑赞臣联络江浙皖三省,设机关于上海,拨付三笔经费,谋长江下游的大响应;派方君瑛、曾醒往广西,与桂军同志筹划响应;福建、江西、四川、直隶、陕西、山西等省同志也都筹划响应。   

黄兴委派驻东京的张懋隆、吴玉章和长子黄一欧等在日本采购和押运军火。

各省和海外同志接到消息后立刻组织募捐、购置武器、选派“选锋”、设立和扩大机关,加强与军队士兵的联络,准备起义和响应。

从2月底开始,黄兴派熊克武、林直勉、喻培伦等入广州进行详细侦查;摸清情况后,编制起义计划、安排人员武器的部署。另外,针对曾镇压广州新军起义、又狡诈凶残的清水师提督李准,制定了暗杀计划。为不妨碍起义进行,下令在阴历2月15日以前实施,如不能得手即行终止。

4月8日,统筹部召集骨干会议,决定发难日期定在4月13日,调集“选锋”800人,分10路进攻,同时接应新军、防营反正。赵声为总司令,黄兴为副。“选锋”之外,加设放火委员,以扰乱清军军心。

但是,就在同一天,刚由南洋回国的同盟会员温生才擅自行动,刺杀了广州将军孚琦(温误以为李准)。广州立刻戒严。此时,美洲的捐款和由日本购买的军械也未到达,因此,发难日期不得不推迟到4月26日。

4月23日,黄兴等由香港潜入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的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指挥部。临行前,大家都写了绝命书。由于赵声和胡汉民在广州熟人多,易被人识出,遂约定赵声、胡汉民押后,“选锋”分批由香港进驻广州。由于由日本和越南运来的部分军火要等4月26日才能到,起义再次改期到4月27日。

4月24、25日,两广总督张鸣歧、水师提督李准突然调两个巡防营回省城,并加强龙王庙高地的警戒;清军又下令将新军的枪栓全部缴去。胡毅生来报告说:革命党内混入了奸细,敌人有所戒备。他和陈炯明一起力主缓期,宋玉琳(赵声的代表)也附和其说。黄兴见多数意见如此,只得同意并密电胡汉民“省城疫发,儿女勿回家”,要香港的“选锋”暂不要进省城;除留少数基干外,又命已进省城的300外省“选锋”分批撤回香港。

4月26日,又传来警察开始搜捕和清廷要将准备响应起义的新军第二标在5月初裁退的消息。黄兴异常痛苦和矛盾,这是同盟会组织动员的最大一次起义,事关全国革命成功,“一旦前功尽弃,殊无以对海外助款之华侨同志。”遂发誓以己一人拼李准,以谢天下。林时爽和喻培伦也积极请战,愿拼死作一搏,“且宜速发,方可自救!”否则机关、人员、枪械全部损失。黄兴遂下决心准备率少量同志拼死一搏,进攻总督署,杀张鸣歧。

正在此时,姚雨平和陈炯明来报告:李准调来的水军三营中有许多同志,已联络,定能反正。黄兴想:若加上新军响应,又有巡警学生中的党人相助,起义还有成功的可能,机不可失!黄兴立即决定4月27日起义,临时将10路起义计划改为4路。由黄兴率队攻督署;姚雨平率队攻小北门,占飞来庙,迎接反正新军和巡防营入城;陈炯明带队攻巡警教练所,迎接反正的巡警学生;胡毅生带队守南大门。黄兴密电香港总部:“母病稍痊,须购通草来”,要赵声率领所有人马27日赶到广州参战。

香港统筹部收到电报。但当晚返广州的船已错过,次日早班船仅有一艘,(晚班船较多)集结在港的同志有300多人,多数无辫子,集中在一班船上容易暴露,港部决定部分同志随次日早班船上广州,其他人乘晚班船,并发电报请缓一日。可是直到27日早晨,黄兴也未接到电报。派人去码头接,到下午也未接到人。

下午4时,谭人凤赶到起义指挥部转告港部要求暂缓一日时,黄兴与“选锋”已束装待发,黄兴喝道:“老先生勿乱军心,我不击人,人将击我矣!”于是谭人凤坚决要求上战场拼命,谁知刚一拿枪,就误触扳机走火,被黄兴劝下送走。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带领“选锋”120余人,臂缠白巾,手执枪弹,吹响海螺,直扑总督署。总督署卫兵进行顽抗,革命军枪弹齐发,击毙卫队管带和士兵多人,革命党也牺牲多人,冲入总督署时余下卫兵投降。但两广总督张鸣岐早已逃往水师提督衙门,黄兴便放火焚烧总督署衙门。随后,黄兴将所部分为三路:喻培伦带川、闽及南洋共70多党人进攻巡警督练公所,接应巡警学生起义;徐维扬率花县党人40人攻小北门,接应新军起义;黄兴自率方声洞、朱执信等10多人往南大门,接应巡防营起义。

攻督练公所的一路途中遇到清军阻击,便绕路攻龙王庙。喻培伦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左手执号筒,右手拿手枪,奋勇当先,投掷炸弹。战至半夜,终因众寡不敌,全身多处受伤,喻培伦被俘遇害。

往小北门的一路也很快遭遇清军。经过一夜作战,打死打伤敌人很多。徐维扬率众退至一米店,以米袋作垒,向敌射击。后因敌放火,他们才被迫突围,徐维扬突围未成,被敌逮捕杀害。

黄兴带队从总督署冲杀出来,正碰上水师提督李准的亲兵大队。林时爽听说李部内有同志,便上前高呼策反,被敌人一枪击中,当场牺牲,黄兴要拉林卧倒时被打断右手二指,另几人也相继中弹。黄兴以断指继续射击,边打边转移。黄兴所率一部行至双门底,天已大黑,突然与温带雄所率巡防营相遇。温带雄本为同志,准备率部响应起义,当时被李准调入要拱卫水师行台,温带雄欲将计就计捉拿李准,所以没有缠带白巾。方声洞见对方无记号又举枪相向,便开枪射击,温带雄应声倒下。对方立即发枪还击,方声洞牺牲。战至最后,只剩黄兴一人,用肩撞入一家小店,向外射击,击中7、8人,防营退去,方由小店的伙计帮助易装出城。黄兴摸到河南溪峡机关,女同志徐宗汉为其包扎止血。

第二天,赵声率大队人马赶到时,城门紧闭,起义已经失败。赵声疏散队伍后,见到黄兴,两人抱头痛哭。黄兴因失血过多和悲愤,昏倒在地;经抢救苏醒后,起身要进城找李准拼命,被同志们劝住。4月31日由徐宗汉等掩护撤退到香港,入医院救治。徐以妻子名义签字后,黄兴接受了手术治疗。之后,黄、徐二人结成了真正的革命伴侣。

起义前夕,曾通知惠州等地会党于4月28日响应。届时,只有顺德会党数百人竖旗响应,夺占乐同团练分局。4月30日,在李准水师进逼下,会党解散。

这次起义,除黄兴一部及顺德会党按期发难外,其余各路均未行动。由于温生才刺杀孚琦等各种突发事件,致使起义一再改期,不能按原计划实施。但在最后关头,还有可能取得胜利时,胡毅生、陈炯明又临阵畏缩,借口港部要求改期逃出了广州城;姚雨平因胡毅生刁难,未能按时领到枪弹并送交准备响应的新军,起义爆发后又藏匿不出,没有按时接应新军反正;准备起义的新军子弹枪栓全被收缴,无作战能力,又无人接应和通知起义的准确时间。这样,起义最后成为黄兴一路的孤军作战,还因误会与准备响应的防营冲突,遂使起义最终失败。所以,黄兴在悼念黄花岗烈士词中悲叹道:“功败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长无语。”

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因为同盟会在槟榔屿会议时和黄花岗起义前已经按照《黄兴致孙中山述革命计划书》的精神做了举行全国起义推翻满清的部署,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了,各地的革命党却都加紧了活动。保路运动爆发后,黄兴支持宋教仁、谭人凤和陈其美等成立中部同盟会,将革命活动的重心及时转移到武汉和长江流域。半年后以新军为主体的武昌起义爆发,黄兴赶到武汉指挥了汉口和汉阳保卫战,为全国胜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各地的革命党动员各地新军、防营和会党纷纷响应,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有十几个省独立(占当时全国大部分省份),摧枯拉朽般地推翻了满清王朝。黄花岗起义实在是做了一次武昌起义的总动员和总预演。孙中山后来评价:“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后来,同盟会元老张静江评述《黄兴上孙中山述革命计划书》“此函于革命史具大关键”;胡汉民评价此书“其后进行计划,大略如书中所言,则此书为革命文献中不朽之作”;曾醒三评价此书“详陈辛亥革命之宏谟,创建民国之百年大计,……怠与武卿侯之出师表相伯仲洵谠论也!” 吴稚晖则评价此书为“开国大谋!”

所以说,这一封信改变了中国,也是中国拍卖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封信。



主要参考文献

1.《回忆辛亥革命》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8月第一版。

2.《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2006年11月第一版。

2.《黄兴集》 刘泱泱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3.《武昌革命真史》 曹亚伯著,中华书局代发行,1930年3月出版,上海书局1982年2月影印。

4.《黄兴评传》 萧致治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5.《胡汉民评传》 王华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6.《天下为公—孙中山传》 李菁著,华文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

7.《孙中山的历程》 尚明轩著,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6月第四版。

8.《共和国的追求与挫折—辛亥革命》 林家有、周兴樑、余齐昭著,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

9.《孙中山研究》李敖著,中国友谊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10.《孙中山藏档选编(辛亥革命前后)》 黄彦、李伯新编,中华书局,1986年9月第一版。

11.《世纪伟人孙中山》 陈廷一著,团结出版社,1998年1月第一版。

12.《革命逸史》 冯自由著,新星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改变 中国 黄兴 孙中山 革命 黄花岗起义

上一篇:【岳麓山上的清华界碑】胡滔滔2014年3期总97
下一篇:【从分到合 由敌变友——黄兴与梁启超】邓江祁[黄兴诞辰140周年纪念专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