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述往 > 正文

【黄兴的中国梦与世界大同理想】萧致治[黄兴诞辰140周年纪念专辑]
2015-01-03 11:33:51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一、 崇高的理想对于黄兴的评价,长期流行一种颇具影响的观点,即只注重他的革命实践,忽略他的崇高理想,单纯把他看作一个革命实行家。所谓孙氏理想,黄氏实行,【1】就是这种观点的典型表白。之所以产生这种
一、 崇高的理想

对于黄兴的评价,长期流行一种颇具影响的观点,即只注重他的革命实践,忽略他的崇高理想,单纯把他看作一个革命实行家。所谓“孙氏理想,黄氏实行”,【1】就是这种观点的典型表白。之所以产生这种观点,自然有其客观原因。主要是辛亥革命前,黄兴把精力集中投入建立革命组织,开展革命宣传,发动和领导反清武装起义。至于革命理论,他没有发表过系统的理论文章,也很少向人们讲述他的革命理想。因而,许多人以为黄兴只是一位革命实行家,不是革命理论家,谈不上有什么革命理想。

   其实,这种观点是相当片面的。针对这种流行的观点,黄兴在世时就明白反驳过。他曾对人说:“一般的人都说,孙先生是理想家,我是实行家。这是大错特错的。试思没有理想,那能见诸实行?没有理想的实行,叫做盲动,轻举妄动。我们现在实行革命,就是实行这正确的理想。理想着,实行着,在空间上不可须臾离,在时间上无先后之分。所以古人才有知行合一,即知即行的话。……孙先生的理想实行,就是我的理想实行。不但理想与实行不能分开,而我与孙先生也不能分开。”【2】这说明黄兴投身革命是以崇高的理想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导的,而且理想与实行密不可分,与孙中山的理想和实行完全一致。

     黄兴不但有崇高理想,而且将理想贯彻到自己的一切方面。即使他的改名,也贯彻了他的崇高理想。黄兴原名轸,字岳生,号廑五。20世纪初决志投身革命,为复兴中华献身后,才改名黄兴,号克强。他曾对人说:“我的名号,就是我革命终极的目的。这个终极的目的,是兴我中华,兴我民族。大家要知道,我们民族做鞑虏的奴隶牛马已有了二百余年,我们绝不能长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任人随便屠宰。我们要矢志复兴我民族的中华国家。而复兴民族的对象,是要克服强暴的鞑虏,删[铲]除鞑虏走狗强暴的官吏,及一切强暴的障碍,还我黄帝子孙的河山,复我中华民族的自由平等幸福,涤除奴隶牛马的耻辱。我要誓死实现我革命的终极目的,达到我名副其实的革命事业。”【3】所谓终极目的,就是革命的最高理想。黄兴在这里明确提出“还我黄帝子孙的河山,复我中华民族的自由平等幸福”,这就是他的最高理想,也就是他的中国梦。至于“克服强暴的鞑虏,删除鞑虏走狗强暴的官吏,及一切强暴的障碍”,则只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必须采取的措施。当时的革命者包括孙中山在内,都有狭隘的“排满”情绪,这是历史的局限。但也有它的合理性,因为这时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的走狗,又是反动腐朽的君主专制统治的集中体现。只有彻底推翻这个反动统治,才能排除复兴中华的障碍,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广大人民才能享受平等自由幸福。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黄兴为了弘扬他的民主共和理想,早在辛亥革命前的1908年,就把他的理想谱写成《国歌》,指望通过人们的广泛传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这首《国歌》写道:

         巍巍中华,风云浩荡。

         地大物博,长发其祥。

         四万万五千万生民共同王业,

         亿万世统绪,永垂无疆。

         西望喜马、昆仑,蜿蜒壮丽,

         东临太平洋,辽阔苍茫。

         五岳高万仞,长城万里长。

         九万里河山锦绣,五千年文化辉煌。

         中华!中华!源远流长。

         圣德道统,尧舜禹汤。

         为人类文明启钥,为世界和平导航。

         飘扬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

         以民主、共和建国,奋发光茫。

         中华!中华!国泰民康,

         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光。

         中华!中华!国泰民康,

         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光。

这首《国歌》,热情赞扬了中国地大物博和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历史,其核心则是要“以民主、共和建国”,使中华“国泰民康”,“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光。”

这首《国歌》,罕为人知。直到1996年,郭兆平著《黄兴的时代――十年革命之旅》一书由湖南出版社出版,才首次披露,使世人得知。据郭兆平介绍,这首国歌是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前,黄兴将随身携带的文件资料,交由湖南桂阳的革命元老李国柱保管。后来两人因为革命各奔东西,又因黄兴过早去世,这批文件一直由李国柱保存。抗日战争期间,郭兆平至后方考察,路过湖南桂阳,“蒙县长万梅子介绍,访李氏于其寓所(按:今已划归嘉禾县治),承提供代黄兴保管的文件资料,敬观抄录得之。”【4】查李国柱(1879~1949)湖南嘉禾县(原属桂阳)人,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积极分子。1905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湖南响应武昌起义建立军政府后,曾任都督府顾问,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后加入中华革命党,参加过护国、护法等一系列革命运动,直到1949年去世。他代黄兴保管这批文件资料应是可能的。可惜,这批文件资料据说已经查无踪迹,幸得郭兆平抄录,这首黄兴亲撰的《国歌》,才得留存于世,殊为珍贵。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亚洲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革命后如何巩固民主共和制度,成为关系国家前途的关键问题。黄兴结合自己的理想,在新形势下,及时提出了如何巩固民主共和制度的许多意见。他说:“今日之事,总以巩固中华共和为前提,而一切强生界限、植党营私亡国之为,皆当一扫刮绝,以成我五大种族建设共和之盛业,方足以餍世界列国之望,而奠汉、满、蒙、回、藏群生之安。”【5】为了巩固共和基础,实现五族大团结,他还倡议组织中华民国民族大同会,“以联合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同进化为目的。”“俾我四亿同胞,携手而偕登乐利,与彼五洲强国,联袂而永享和平。”【6】他还提出打破贫富阶级的社会革命主张。认为“我国此次革命,非但种族上革命,非但政治上革命,其结果乃是社会上革命。……今政治上既已革命,我们当将眼界放宽,化除私心,将富贵贫贱各阶级一律打破,使全国人人得享完全幸福。”“必须财产归公,不使少数人垄断。……从此社会上一切不平等之事铲削无遗。”【7】争做“世界社会革命的先导”。黄兴出身于地主阶级家庭,家里拥有大量田地,能够勇敢地提出要“将富贵贫贱各阶级一律打破”,充分体现了一个彻底为国为民的革命者的博大胸怀,是很了不起的。他还强调:“此次革命,乃为同胞谋自由幸福。世界上不平等之事极多,而最不平等者莫如贫富阶级,贫者为牛马,富者为主人翁。此事非极谋改革以求平等不可。”【8】

最值得称颂的是,黄兴的博大胸怀,不局限于中国,而且扩展到放眼全世界。他在1912年11月4日湖南省圣公会欢迎会上的演说中,进一步提出:“将来民国不但五族平等,必与各国之种族平等,与各国之宗教平等,成一大同世界。兄弟此次革命,非仅无种界,并无国界。就现在而论,地有欧、美、亚之分,种有黄、白、黑之异。兄弟革命的目的,与宗教同一宗旨,必使世界上无欧、美、亚国界之可言,无黄、白、黑种界之可分,而后吾人之目的可达。”【9】

上述事实表明:黄兴不仅有“兴我中华”的崇高理想,而且有实现“世界大同”的超前愿望。在当时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形势下,黄兴和孙中山携手合作,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亚洲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已经很了不起。但他并未就此止步,紧接着民主共和国的建立,又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把中国建成国强民富、消除贫富等级的民主国家,而且再前进一步,提出要打破国界、种界,建设一个没有欧、美、亚地区之分,没有黄、白、黑种族之异的大同世界。其眼光是多么远大,其理想又是何等崇高啊!具有如此远大理想的人,能说他仅是一个没有理想的实行家吗???

二、实现崇高理想的具体策划

有崇高的理想自然可贵,但如果没有具体的措施来促其实现,理想就有可能流为毫无意义的空想。黄兴作为一个具有崇高理想的领导人,深知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还必须有具体的实施计划,才能使美好的理想逐步实现,不致落空。为此,他为实现远大理想,还提出不少具有远见卓识的规划和设想:

1、加强思想品德建设,改革人们心理。黄兴曾经指出:“国家获得胜利,不是靠武器,而是靠觉悟。”【10】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他很重视思想品德建设,提高人们觉悟。并且认为,思想品德的提高,是实现崇高理想的思想基石。只有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同心协力,为实现国强民富而共同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思想保证。为此,他提出了改革人们心理的主张。他说:“此次革命系改革政治,兄弟谓人民心理亦宜改革一番。”【14】“武昌起义,百日之内,革命告成。倘非合全国同胞之力,焉能如此之速!”【15】他本人为创建共和民国立下了不朽功勋,却从不居功自傲,并曾一致强调:“共和造成,皆诸先烈碧血之所化。”【16】“孙先生与兄弟及诸同志应世界之潮流,倡政治之改革,赖全国人同心协力,始有今日。”【17】“吾人当以前日运动革命之精神,运动革命之心志,扩张其学识,磨砺其经验,必使中华民国达于完全巩固之域。”【18】“余一生革命,惟以牺牲为目的。此次共和成立,毫无尺寸之功,幸赖五大民族同心协力,相底于成,致有今日之欢聚。”【19】“吾辈九死一生,只知以爱国保种为前提。区区此心,可誓天日。”【20】黄兴的这些言论,句句出于至诚,实为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做出了榜样,也为加强思想品德建设,改革人们心理树立了标竿。

2、加强政治建设,巩固共和政体。辛亥革命胜利之后,摆在革命党人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巩固共和政体。黄兴认为,要把国家建设成为一个为人民所共有的民主国家,必须实行平民政治。他说:“世界大势日趋于平民政治,吾人乃亦以平民政治为归宿。盖国家者非一人独有之国家,乃人民共有之国家。以人民为国家之主人,起而担负起国家之重任,此固理之至明,而亦情之至顺者也。”【21】而欲达平民政治的目的,一要建立一个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的大政党;再要加强法治,制订一部良好的宪法。他认为“民国成立之要素,端赖政党。……日本维新不过三十年,今为世界头等国,声势震于环球者,即本于政党之力。……中国今日尚未完全成立,尤当有极大之政党以维持之。”【22】又说:“欲追踪法美,以收共和之美果,不可不造成伟大政党。”【23】要建设一个大政党,能够担当起巩固共和的重大责任,第一要重道德心,“提倡人人除权利心,以国家为前提。党德既高,则希望可达。”其次是重责任心。“此后民国建设,手续甚繁。凡我党员,均应共负责任,照党纲所定次序办法,人人尽力之所能为,以巩固中国,即以巩固政党,乃不失政党之本义。”【24】黄兴强调,法制是人民一切权利的基本保障。“人民被治于法治国之下,得享受法律之自由;人民被治于专制政府之下,生杀由一人之喜怒,无所谓法律。人民之生命财产,无法律正当之保护,民权亦从此泯绝。”【25】在实行法治中,他特别重视宪法的制订,认为只有制定一部保障民权的良好宪法,才能“立国于不拔之基,措国于不倾之地。”【26】“吾党负建设之责任至繁至巨,首先注意宪法,以固国家之基础。”【27】他号召全体党员都要重视宪法,为制定一部良好宪法献计献策,把制订宪法视为全党莫大之责任。“吾党国会议员,应以平日之学问,出而为临时之讨论。而全体党员之优秀者,尤当以远大之眼光,缜密之心思悉心商酌,发表所见,为吾党国会议员讨论之助,并以转饷一般人民。”【28】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被粉碎后,他总结新的经验教训,又提出在宪法中,为了防止帝制复辟,应该增加一条,“凡反对国体者有罪。”【29】他认为“假使宪法明定反对国体之刑章,则一二好乱之徒不敢擅冒不韪,而一般之人亦罔敢为之附和。此为断除祸根计,为巩固国基计,所万不获已者也。”【30】

3、加强实业建设,巩固共和国基。国家的强盛,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都要依靠经济的发展作基础。国家经济不发达,各项建设事业均寸步难行。黄兴早年在发动和领导革命过程中,深受经济拮据之苦。因此,共和国建立后,对于经济建设特别关注。他从全局着眼,统筹兼顾,对实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他曾明确提出,在共和国的建设中,“除政治外,尤以实业为发展国力之母,可共同为之。”【31】“二十世纪世界所共同解决者,实为发展国民生计问题。而本问题之锁钥,则在国民之企业力与日俱增。”【32】“中国前途全赖工商业之发达,而工商业必以农林为前矛。兄弟此后愿随诸君从事实业,以巩固国家根本。”【33】在各项实业中,他最重视铁路建设与矿产开发。他曾经说过:“欲兴实业,当谋铁路。铁路不发达,实业即不能振兴。此不可不注意者。”【34】他把矿产的开发视为铁路的滋养料。袁世凯窃夺中央政权后,他和孙中山均打算脱离政界,投身实业。孙中山打算为全国筹建20万里铁路,黄兴则准备开发矿藏,为铁路提供铁煤等矿产。他说中国矿产极多,已开发者不及万分之一,“苟能将矿业开辟,即工业数倍美洲亦可。”【35】二十世纪是煤铁世界,煤铁之多寡,将代表国力之强弱。希望大家全力开发祖国矿藏,让沉睡地下的宝藏,为振兴中华作贡献。他本人愿意追随大家,从事矿产开发。他说:“兄弟此来,避政界而趋实业界。盖铁道修成,必有以供养铁道者,而后铁道乃能充实。故兄弟专注于矿业。盖矿业者,铁道之滋养料也。”【36】

4、加强军队建设,增进捍卫民主共和力量。军队是国防的命脉,同时是捍卫民主制度的柱石。创建民主共和制依靠的是武力,保卫民主共和制仍然离不开军队。“发扬国家之精神,扶持国际之和平,端于武装是赖。”【37】为了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并且保证兵源充足,黄兴十分重视对全国青年的军事训练。他说:“今后宜注意军事的国民教育,自小学以上,于普通教科中加入军事教育,则国中多一就学之儿童,即多一曾受军事教育之国民。一旦有事,征集令朝下,夕可得国民军在千万以上。”【38】他强调军人必须爱国、保民,服从军纪。曾说:“我国土地、人民、物产,皆极丰富,非军队不可保。故军人责任重大,大家要能负责。又军人精神、脑力,比人尤强。此精神、脑力再加学问,则军人之天职可完全无缺。”【39】为了军队能担负起保卫国家的神圣职责,他十分强调严肃军纪,服从上级命令,并且把军人之服从与普通人严格加以区分:“服从之义,在平人为相对主义,在军人实为绝对主义。相对主义者,对于是则服从,对于非则不服从。而绝对主义者,则无论如何,皆应服从者也。军人何以有此种义务?因国家所倚者惟军队,军队所重者在军纪。服从为军纪之特质,破坏服从,即破坏军纪,即破坏国家,而军人之尊荣亦失。故服从实服从军纪,非服从个人也。”【40】军纪是保障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严肃军纪,自然是增强军队战斗力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他亲身看到近代军事的飞速进步,因此很重视军事学的学习与研究。黄兴预言,随着军事科学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军事斗争,“必有学问方可制胜。”军人“尤宜以研究军事学为保障民国要着。”【41】

5、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适应建设需要人才。黄兴把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实用人才,视为关系国家兴衰成败的根本措施。他曾强调指出:“造成民国者为教育,建设民国者亦为教育。”【42】随着共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各项建设都需要大量适用人才。为了适应这种需要,黄兴主张公私立并举,大力发展中小学教育,同时兴办各种适应社会建设需要的职业学校,大量培养实用人才,满足国家建设事业发展各方面的需要。他说:“国家的富强在于民智,民智的增进在教育。今日国与国争,有教育则为文明国,无教育则为野蛮国。野蛮必被征服于文明,固世界竞争之公例也。是故立国之基本,以振兴教育为急务。”【43】在兴办教育中,他主张德、智、体结合,不可偏废。并强调“德行为学问之根本。”在东亚地区,“立国以中国为最古,道德亦以中国为极完善。中国之道德且为欧西各国所不及。”【44】西详学问发达,对于此等道德范围未必完备,亦是一个缺点。如能“合新知识与旧道德而一炉冶之,可造成世界第一等国,即可造成世界一种最优美的学风。”【45】

以上黄兴从思想道德、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五个方面,为了建设共和民国,实现中华复兴,提出了许多规划或措施。其中不乏远见卓识,如果能一一付诸实施,相信中国的建设面貌会日新月异,快速发展。遗憾的是,民主共和国刚刚建立,中央政权就被专制独裁的袁世凯夺去。袁世凯两面三刀,独断专行,致使各项建设寸步难行。袁世凯死后,全国大小军阀在欧美列强的扶植下,各据一方,互争雄长,混战不休,根本无条件从事建设。加上后来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致使全国战乱连年,国无宁日,人民痛苦流离,同样谈不上国家建设。黄兴的美好设想,只好束之高阁,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局面才得根本改观。

三、不惜牺牲一切,为实现理想奋斗

黄兴不但有崇高的理想,有实现理想的整套规划,而且有为实现理想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回顾他四十二年的短暂一生,自从立志投身祖国的救亡图存开始,就把个人的功名利禄置之度外,把个人的生死荣辱视如鸿毛,把自己的家庭安危拋之脑后,不惜牺牲自己和家庭的一切,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而英勇奋斗!

黄兴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他考中秀才后,不久即赴武昌,就读于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读书,深得院长梁鼎芬的赏识,赞扬他“文似东坡,字工北魏。”在读四年,学院举行过十二次大考,他六次荣获第一。还在1900年读二年级时,他就被张之洞选派赴日本考察学务。可以设想,如果沿着这条旧文人“读书做官”的道路走下去,他一定官运亨通,求得个人一生的荣华富贵。但是,他却视个人的功名利禄如粪土,毅然弃之如敝屣,不顾个人的生死安危,投身国家的救亡事业。自此以后,即一切以“国利民福”为唯一宗旨,以拯救国家危亡、振兴中华为职志。他不但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事业,而且自己的长子一欧,年才14岁,就嘱他加入革命的同盟会,为革命奔走。一欧在辛亥革命前,就曾参与了震惊中外的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后,黄兴赶到武汉,主持汉口汉阳保卫战,黄一欧参加江浙联军,担任沪军先锋队副司令,投身攻打南京的江宁之役。正当汉阳保卫战进入最后阶段的11月21日,攻打南京的战役也已开始。他寄给一欧的家书,却只有八个字:“努力杀贼!一欧爱儿。”、【46】想起他的这种父子同上前线杀敌,一心为国的献身精神,即使今日读来,仍然令人感激涕零!

黄兴出身于一个相当富有的地主家庭。他虽有一个长兄,1882年不到20岁即已去世,他实际成为家里传宗接代的独苗。另外四个姐姐也已先后出嫁。自从1897年亲生父亲去世后,又成了家中的顶梁柱。他家的田地,据其长女振华回忆,1900年前后,即黄兴决志投身祖国的救亡事业之际,家中每季可收租谷七百至八百石(每石一百斤)。家里雇请九位佣工,即:轿夫三人,传达二人,厨师二人,女工二人。可以设想,如果只顾自身享受,不投身祖国救亡图存的神圣事业,他完全可以在家里享受衣食无忧的安闲生活。可是,他却鄙弃这种优裕的寄生生活,宁愿冒险犯难,为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而四处奔波。为了募集资金,支援长沙起义,他慷慨地出卖了300石租谷的田产。1912年底,他又将长沙城里的住宅捐献给国民党湘支部。当时他的原配夫人已有身孕,正住在这座屋里待产,他却嘱他即刻搬出,另租新居。这种破产为国的精神,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团结是革命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黄兴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紧记太平天国因领导核心团结破裂、互相残杀,导致革命失败的教训,处处顾全大局,维护团结,从不计较个人名位,其精神堪称古今罕有。同盟会是以孙中山和黄兴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当1905年夏天同盟会成立时,黄兴联络的同志远比孙中山多,而他却诚心诚意提议孙中山当总理,自己甘当庶务,屈居协理地位。而且从此时起,直到1916年去世,始终坚持奉孙中山为领袖。1907年,因为旗帜式样问题,孙中山和黄兴发生不同意见。为此,孙中山大动肝火,引发黄兴极为不快,以致萌生了退会思想。但很快想到这样做会导致组织分裂,不利于革命,尽管责任不在自身,却为了维护革命团结,很快转变态度,接受了孙中山的方案,并致函胡汉民表示:“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居。先生何定须执着第一次起义之旗?然余今为党与大局,已勉强从先生意耳。”【47】更为难得的是,1907年和1909年,章太炎和陶成章等人两次发动“倒孙风潮”,要求罢免孙中山的总理职务,选举黄兴继任总理。在这种形势下,只要黄兴有点滴私心杂念,他就可顺理成章,接替孙中山继任总理。而他却坚持为党为大局,抵制了这两次“倒孙风潮”,维护了孙中山的总理地位,维护了党的团结。特别是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之后,孙中山把失败责任归咎于黄兴等不听他的话,未能及时发动讨袁战争,导致革命失败。孙中山决心另组一个一切服从他个人的中华革命党。黄兴认为违背平等原则,诚心劝请孙中山修改。由于劝说无效,黄兴拒绝加入中华革命党,以致造成两人组织上的暂时分离。即便如此,黄兴仍然坚持奉孙中山为领袖。他尽管拒绝加入中华革命党,却并没有另外组党。不到两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两人又在共同讨袁的目标下,联合行动,恢复了友谊。可以设想,如果不是黄兴处处从维护团结着想,只要稍稍意气用事,其局面即将大为改观。

除了竭力维护革命党内部的团结外,黄兴为了实现巩固共和、振兴中华的目标,还非常注意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扩大进步力量,减少前进阻力。黄兴在辛亥革命前,就十分注意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为振兴中华出力。在长沙起义中,他除努力争取下层的会党之外,对湖南的官绅阶层、新军和教育界也做了很多工作。同盟会成立后,他化名张守正深入广西,争取巡防营统领郭人漳,也是竭尽了自己的力量。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对国内可以争取的力量,特别是谭延闿、张謇等清末立宪派,以及黎元洪、唐绍仪等汉族军政官僚,都是努力进行争取,希望他们站到革命一边。湖南起义不到十天,起义的领导人焦达峰、陈作新被杀,谭延闿被推举为都督。此时此刻,革命派内部有许多人愤愤不平,谋划反扑。黄兴从全局发,十分担心如湖南再发生内乱,势将对保卫武汉大为不利。因此立刻指示湖南革命党人顾全大局,防止再起内争。湖北的黎元洪被推举为军政府都督后,黄兴对他站到革命一边表示欢迎,而且十分尊重。汉阳失守以后,黄兴到了上海。革命党人立刻推举他为暂定大元帅。他坚辞不受,一再推荐黎元洪充任,因为他认为这样有利于团结大多数。孙中山回国后,不到一星期即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黄兴从争取大多数出发,随即向各省代表示意,选举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不久之后,为了实现南北统一,早日结束清朝的专制统治,经过南北议和,孙中山把总统大位让给了袁世凯。黄兴等人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又努力做唐绍仪的工作,争取他加入同盟会,然后让他出任国务院总理,借以牵制袁世凯专制独裁。这些争取工作,后来的实践表明,有利有弊,但总的而言,还是利大于弊。而从黄兴当时的考量来说,他的一举一动,都是从大局着眼,是为了顾全大局,决不是为了个人地位与私利。

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党人最大的统战工作,要数争取袁世凯。在清朝末年,袁世凯算是一个权倾一时的大人物。黄兴在辛亥革命之前,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就曾对他做过争取工作,但没有成功。辛亥革命后,因为袁世凯掌握一支举足轻重的北洋军,大多数革命党人看到他是汉人,和清朝当权派又有深刻矛盾,觉得如能把他争取到革命一方来,将对推翻清朝统治大有作用,却又害怕他掌权后专横独裁。黄兴和孙中山,同样有这种考虑。正是存在这种两重性,所以把大总统宝座让给袁世凯后,因为对袁不放心,才千方百计要限制他专制独裁。1912年秋,应袁世凯一再邀请,孙中山和黄兴相继前往北京,和袁世凯商议国家要政。袁世凯施展两面派手段,对孙、黄大事笼络。孙、黄当时怀着一片诚心,顿时改变了对袁的戒心,认为可以信任。正因为如此,孙中山才有希望袁当大总统十年,自己则筹建十万公里铁路的表态。黄兴也明确表示拥护袁世凯执政,甚至劝他加入国民党,拥护他做国民党的领袖。可是,事态的发展,很快发生了逆转。宋教仁被袁氏指使人刺杀,无异给所有革命党人服了一副清醒剂。黄兴和大多数革命党人一样,经过宋教仁被刺和二次革命,终于彻底拋弃了对袁世凯的幻想,决心要彻底打倒他。1914年7月,他到达美国后,即曾向华侨发表多次演说,历数了袁世凯的滔天罪行,并斩钉截铁地一再表示:“我们将奋斗到底,使中国成为一个实至名归的共和国,让人民享有和美国公民同样充分的自由。”【48】“望诸君同心协力,拥护共和,将袁氏驱除,中国前途,庶有豸耳。”【49】从前有人曾对黄兴的拥袁大加非议。其实,黄兴无论是拥袁,还是反袁,都是在当时情况下,出于一种真诚的爱国心,都是为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当然,作为一种历史教训来加以评议,也是允许的。

总之,在黄兴诞辰140周年之际,我们来回顾历史,评论黄兴,必须有一种历史的态度,充分肯定他对推动中国进步所作的杰出贡献。他的中国梦和世界大同理想,是当时中国人一种最进步的理想。他不惜牺牲个人一切,为振兴中华作贡献的爱国情操,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弘扬。

【注释】

〔1〕《陈英士致黄兴书》/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六卷,中华书局,1985年,第216页。

〔2〕〔3〕李贻燕:《纪念黄克强先生》/杜元载主编:《黄克强先生纪念集》,中央文物供应社,1973年,第47、45页。

〔4〕郭兆平:《黄兴的时代:十年革命之旅》,湖南出版社,1996年,第56页。

〔5〕刘泱泱编:《黄兴集》(一),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10页。

〔6〕同上《黄兴集》(一),第262、261页。

〔7〕〔8〕〔9〕《黄兴集》(二),第501~502、578、547~548页。

〔10〕《黄兴集》(一),第427页。

〔11〕〔12〕〔13〕《黄兴集》(二),第554、493、506页。

〔14〕〔15〕〔16〕《黄兴集》(二),第554、511、484页。

〔17〕〔18〕〔19〕《黄兴集》(二),第481、621、488页。

〔20〕〔21〕〔22〕《黄兴集》(二),第375、620、493页。

〔23〕〔24〕〔25〕《黄兴集》(二),第534、493~494、728页。

〔26〕〔27〕〔28〕《黄兴集》(二),第622页。

〔29〕〔30〕〔31〕《黄兴集》(二),第845、464页。

〔32〕〔33〕〔34〕《黄兴集》(二),第465、480、498页。

〔35〕〔36〕《黄兴集》(二),第561、511页。

〔37〕罗家伦主编:《黄克强先生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3年,第462页。

〔38〕〔39〕《黄兴集》(二),第847、546页。

〔40〕罗家伦主编:《黄克强先生全集》,第519~520页。

〔41〕〔42〕〔43〕《黄兴集》(二),第546、557、729页。

〔44〕〔45〕〔46〕《黄兴集》(二),第572、144页。

〔47〕《胡汉民自传》/罗家伦主编:《革命文献》第三辑,中央文物供应社,1958年第393~394页。

〔48〕〔49〕《黄兴集》(二),第708、725页。

(萧致治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大同 思想 中国梦 黄兴

上一篇:【黄花满眼诗亦香——关于黄兴诗词的几个问题】黄自荣[黄兴诞辰140周年纪念专辑]
下一篇:【黄兴对毛泽东的影响】黄柏强[黄兴诞辰140周年纪念专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