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湘文化 > 正文

【楚勇湘勇与湘军初建之关系】丁平一2021年2期总124
2021-08-03 15:59:33   来源:   评论:0 点击:


曾国藩初建湘军时,并没有把湘军建成团练之意,他亲手创办的湘军一开始也确非团练,但后来为什么论者往往有湘军初建时是团练的说法呢?这就要从楚勇和湘勇说起了。
楚勇是湘军中办得最早的团练,它的领导人是江忠源。江忠源,字岷樵,湖南新宁人,诸生,1837年(道光十七年)中举人,旋赴京参加会试,不中,乃客居京师,广交贤士大夫,尤与曾国藩、郭嵩焘、陈源兖等交善,并拜曾国藩为师。1840年大挑得教谕,归新宁。新宁地处湘桂边境,崇山峻岭,汉瑶杂处,民风强悍,常发事端。江忠源谓其乡人曰:“楚粤之交,山谷阻碍,奸民萌蘖其间。有司缚于文法,不敢诘。新宁,岩邑也,民獐杂处,又与广西五排连,一旦作乱,事其危哉!”[1]于是,他“倡行团练,以兵法部勒乡人子弟,而湖南团练自此始”[2]。江忠源初办团练以族为团,后扩展至一乡。他很重视对团练进行思想教育,“每月朔,会乡村子弟,剀切譬晓,俾知亲亲长长之义,阴以兵法部勒其众。数月,一乡肃然”[3]。江忠源办团练的初衷是为了防止“奸民”作乱,并以本乡子弟为基础。1847年10月,新宁黄背峒瑶民雷再浩领导农民起义。新宁知县李博邀集江忠源、邓树堃等招募团练镇压起义。江忠源编练的团练在平息雷再浩起义中立了功,为此,江忠源名声大振,事后,赏蓝翎,授浙江秀水知县。
在浙江秀水因卓有政绩,受到巡抚吴文镕赏识,被吴文镕和曾国藩作为人才向咸丰帝举荐。1851年(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江忠源此时正丁忧在籍,闻讯,即墨绖从戎,募过往所练团练500人,赴广西作战,解桂林围后,升知府。他带的队伍号称“楚勇”,楚勇之称起于此,湖南“楚勇”出境作战也自此始。[4]江忠源入桂时,楚勇仅是辅助清军作战,到桂林之役时,江忠源出私财募乡勇千人,招同邑刘长佑相助,独立成为一军,是时,楚勇增加到了1500人。桂林围解后,擢知府。1852年4月(咸丰二年),江忠源率楚勇在蓑衣渡设伏截击太平军,获胜。随后,又参加了防守长沙等重要战役,镇压了巴陵晏仲武、浏阳征义堂等起义,以军功擢道员。自长沙之役后,楚勇就成为湖南的一支地方武装。1853年2月,江忠源带楚勇赴湖北作战,授湖北按察使,先后镇压了通城、崇阳、嘉鱼、蒲圻的农民起义,清廷以其“忠勇可恃”,谕帮办江南军务,同年升任安徽巡抚,成为湘军将帅中最早升任巡抚者。1854年1月14日,江忠源在庐州之战中败绩,自尽身亡,死后追赠总督,谥忠烈。
楚勇与曾国藩领导的湘军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首先,如前所述,楚勇早于湘军,从1851年入广西时号称“楚勇”开始,它早于罗泽南、王錱等1852年12月招募的“湘勇”。如果从1847年10月他率团练镇压雷再浩起义算起,则早于湘勇五年有余,更早于曾国藩1853年7月领导楚勇、湘勇赴江西作战。楚勇虽早于湘军,但最终还是归曾国藩统帅,隶属于湘军。江忠源虽然是湘军将帅中最早授予巡抚的人,但他在京时就曾拜曾国藩为师,曾国藩后来组建湘军时,江忠源亦出谋划策。1854年,江忠源在庐州之战死后,楚勇即归曾国藩统领,因此,它是湘军中最早的队伍。其次,楚勇与曾国藩组建的湘军有所差别,一则它最初是团练,而曾国藩组建湘军初始,就没有先办团练再办湘军的想法和做法。罗尔纲先生对此有过精辟考证。他写了《湘军非团练辨》,文中他分析湘军非团练非常清楚,笔者对罗先生的分析很赞同。他引了曾国藩的话:“臣自咸丰二年奉旨办团,初次折内即奏明自行练勇一千,是臣所办者乃‘官勇’,非‘团丁’也。”又引了郭嵩焘的一段话:“长沙围解,诏曾文正公帮办团练,所谓以乡人副巡抚者即指此也。曾文正公具奏团练不足,惟当练治一军讨贼,是湘军之起,正在初办团练时,更无所谓萌芽也。”[5]曾国藩办湘军,一开始就是办官勇,要办一支能镇压太平军的军队,而并没遵从谕旨办团练。因此,郭嵩焘说并“无所谓萌芽”,即指没有办团练这一阶段,而是直接募勇组建了湘军。其三,江忠源选将募勇方法与后来湘军募勇很有相同之处。江忠源募勇先选将,再由将选兵,兵归招募之将统带。后来,湘军募兵亦是将必亲选,兵由将招,兵归将有。这与江忠源招募楚勇时的方法是一脉相承的。江忠源的军队在广西时,曾有“江家军”之称,这与其军队的招募制度有关,也与其军队的私有性有关。此外,江忠源办团练时就注意对团丁进行忠孝思想教育,后来曾国藩对军队进行思想教育成为他治军的法宝之一。
 

湘勇是晚于楚勇的团练,它最早的领导人是罗泽南、王錱、刘蓉等人。罗泽南,字仲岳,号罗山,湖南湘乡人,家贫,早年授徒为业,学以性理为依归。1851年举孝廉方正。湘军著名将领王錱、李续宾、李续宜、蒋益澧、刘腾鸿等皆是他的得意门生。王錱,字璞山,湘乡人,为府学生员,深受罗泽南器重。刘蓉,字孟蓉,号霞仙,湘乡人,县学生员。1851年太平军在广西举行起义,清廷命原湖北巡抚罗绕典帮办湖南军务,协助湖广总督和湖南巡抚办理团练事宜。湖南积极响应清政府旨令,很多县开始办团练。湘乡县知县朱孙诒在湘乡极力推行团练政策,他召集各乡地主绅士制定团练章程,规定各乡都要办团练。湘乡绅士罗泽南、王錱、刘蓉等人鼎力支持,开始在湘乡招募团丁。《罗泽南年谱》载:“邑令朱公檄先生及王公鑫、刘公蓉,使练乡勇,以资防堵。先生仿戚氏法部署其众,教之击剑,勖以忠义,纪律肃然。”[6]罗正钧撰的《王壮武公年谱》中载:“粤寇犯永安,湖南戒严,莠民乘衅窃发,湘乡东南界衡山劫掠尤盛。公辄阴察魁党姓名,佐知县朱公辅治,乃倡行团练保伍之法。”罗正钧在《湖南褒忠录•王壮武公传》中云:“(王錱)咸丰元年,倡行团练于乡。”又云:“公丙辰上某公书云:洪寇发难广西,錱惧祸及桑梓,于咸丰辛亥秋,倡行团练。王錱自云,‘我在湘乡办团,自咸丰元年中秋后起,至十月初而粗成。其时,贼在广西,谁知团练二字为何物?忽闻此议,莫不掩耳而走。两月之间,悉心开导,只恃此一点血诚,不计成败利钝,不顾祸福生死,任劳任怨,以成此举’。”[7]从这些记载中可知道,罗泽南、王錱等办团练始于1851年秋,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桑梓。当时罗、王所练湘乡团丁人数为千余人,分为中、左、右三营,每营360人。罗泽南将中营,王錱将左营,罗信南将右营。
1852年,太平军进军湖南,为了加强省城防御,巡抚张亮基檄调罗泽南、王錱等领所练湘乡勇丁千余至省城,与曾国藩一起办理湖南团防。关于早期“湘勇”之称,曾国藩也多有记载。他在《请建忠义祠折》中云:“国藩于咸丰二年十二月奉旨帮办团防。时长沙围解未久,臣率同罗泽南、王錱、罗信南数人,督带湘勇,照前明戚继光之法,练习胆技。”关于湘勇渊源,曾国藩在《湘乡昭忠祠记》中讲得更为详细:“咸丰二年十月,粤贼围攻湖南省城,既解严,巡抚张公亮基檄调湘乡团丁千人至长沙,备防守。罗忠节公泽南、王武壮公錱等,以诸生率千人者以往。维时国藩方以母忧归里,奉命治团练于长沙。因奏言团练保卫乡里,法当由本团醵金养之,不食于官,缓急终不可恃,不若募团丁为官勇,粮饷取诸公家。请就现调之千人,略仿戚元敬氏成法,束伍练技,以备不时之卫。由是吾邑团卒,号曰‘湘勇'。”[8]可见,湘勇最初是由罗泽南、王錱等招募的湘乡团练,主要任务是保卫桑梓,粮饷自筹,不由官府负责。直到张亮基檄调湘乡团练到长沙备防守,性质上发生了变化,团丁转变为官勇,粮饷由官府负责。
为训练湘勇,王錱“重改定军制,撰写《营制》《职司》《号令》《赏罚》《练法》五篇,曰《练勇刍言》,遂为湘营定制”[9]。王錱所定的营制,据王定安、左宗棠等记载,对后来湘军的营制影响甚巨。
王定安在《湘军记•水陆营制篇》中云:“湘军初兴,王錱、罗泽南皆讲步伐,谙战阵,深沟高垒,与贼相拒,曾文正采其说而立营制,楚师之强,莫与京矣。”又云,“湘军规制,多采之王錱《练勇刍言》。”左宗棠在《与郭公昆焘书》中云:“吾军在楚人中最晚出,最讲营规。数年后,当与王錱壮武部齐观,暂尚不敢自信。”可见,湘军营制受湘勇影响极大。
 

湘军初建,是以楚勇和湘勇为基本队伍。所以,后来论者说湘军最初是团练应当是以楚、湘勇为根据。1853年2月,湖南巡抚张亮基调任湖广总督,离湘赴鄂,江忠源随行。其部楚勇留长沙者,由刘长佑、江忠济接统之。张亮基、江忠源、左宗棠离湘赴鄂,建立湘军的任务就自然全落到曾国藩的头上。这时,耒阳、常宁报有农民闹事,曾国藩即调派刘长佑、李辅朝带楚勇500名,王錱带湘勇300名去剿捕,耒、常农民闻讯逃遁。这时,正逢衡山县有农民军起事,楚、湘勇留衡山剿捕,一战平之。这次是楚勇、湘勇第一次在曾国藩的指挥下作战。1853年7月,太平军攻战江西省城南昌,江忠源向湖南求援。新任湖南巡抚骆秉章与曾国藩会商,拟从湖南楚勇、湘勇中募兵前往援助,结果,招募了楚勇2000人、湘勇2000人,共4000人,前往江西与太平军作战。江西之战,是曾国藩决定招募更多勇丁组建一支规模更大的军队的契机。他在给王錱的信中说:“目今江西已有楚勇二千,湘勇二千,颇有和翕相卫之象。而自临庄诸君殉难以来,仆日夜忧虑,深恐吾、岷、石、罗、筠诸兄无以取胜而立于万全之地,且以贼氛数万之众,而吾勇仅有四千,亦无以壮其魄而树厥威。拟请再练勇六千,合成一万之数,概归岷樵、石樵二君子统领,其经费一面劝捐,一面由藩库提取数万金应用,以此入奏,宜蒙谕允,不识足下以为然否?”[10]在给江忠源的信中云:“鄙意欲再募勇六千,合成万人,概交阁下为扫荡之具。”又云,“国藩拟即日添募义勇,以湘乡、宝庆人为主,而他县人亦时用之。一面训练技艺,一面劝捐助饷,大约璞山以十月率勇二千前往。又别求忠勇之士,十一月率二千前往。十二月再率二千前往,合现在江省之楚勇、湘勇,足成一万之数。”[11]他在给文希范的信中也说:“窃念今日之大局,若非练兵万人,合成一心,断难制此贼之死命。”[12]楚勇、湘勇这次援江西虽然获胜,解了南昌之围,但损失却也惨重。
通过这次援江西之战,曾国藩得到了很多启示:其一,太平军顽强善战,非一般农民起义军可比。因此,要打败太平军,必须有足够的兵力,所以招募勇丁迫在眉睫,这从他给王錱、江忠源等人的信中即可看出。这时的曾国藩,手中还没有一支亲自招募训练出来的军队,他急于要招兵应战。这时他订的计划是扩招至一万人,并以湘乡、宝庆等湖南籍人为主体。其二,太平军水师是其取胜之重要条件,从与太平军水师作战中,曾国藩认识到必须尽快建立水师,才能真正与太平军对垒。他在《暂缓赴鄂并请筹备战船折》中说:“该匪以舟楫为巢穴,以掳掠为生涯,千舸百艘,游奕往来,长江千里,任其横行,我兵无敢过问者。……现在两湖地方,无一舟可为战舰,无一卒习于水师。今若带勇但赴鄂省,则鄂省已无贼矣;若驰赴下游,则贼以水去,我以陆追,曾不能与之相遇,又何能痛加攻剿哉?再四思维,总以办船为第一先务。”[13]清廷同意了曾国藩的请求,曾国藩即在衡州、湘潭两处设厂造船,配备洋炮,招募勇丁,开始组建水师。其三,有了足够的军队,还必须配备好的武器,对其进行严格训练,方能出战。他在给李鸿裔、叶慕韩的信中说“属办火器等件,即已具备”。并认为“火罐非焚舟之具,若守城防卡,居高临下,差得力耳。火箭亦非妙器,盖利于高仰,而不利于平放。今方别求制法,并以附闻”[14]。曾国藩认为,1854年湘潭、岳州之战能取胜主要是依靠新式武器,他在《请催广东续解洋炮片》中说:“炮位适用之品,最为难得。此次蒙皇上屡降谕旨,饬令两广督臣叶名琛购备洋炮,为两湖水师之用。现已先后解到六百尊来楚,皆系真正洋装选验合用之炮。湘潭、岳州两次大胜,实赖洋炮之力。……水师尚需增添,尤须有洋炮陆续接济,乃能收愈战愈精之效。”[15]有了好的武器,还必须对勇丁进行严格训练。曾国藩初建湘军时非常注意对勇丁进行两方面训练,一是政治思想方面的训练,二是军事方面的训练。
综言之,楚勇、湘勇是湘军初建时的基本队伍,曾国藩最初的想法是合楚、湘勇及新募勇丁合成一万陆师,但与太平军作战中,他尝到没有水师的苦果,乃决定开船设厂,招募水兵,在朝廷支持下,他很快完成了成立水师的愿望。初建的湘军在曾国藩的精心策划、指挥和训练下,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它最初的组建,不但有了精锐可用的陆师,而且还拥有了战斗力颇强的水师。1854年2月,曾国藩在衡州训练湘军结束,正式出省作战,仅用了年余时间。这时共有陆师十三营、水师十营,一万七千余人,曾国藩发布了著名的《讨粤匪檄》,号称二万人。“本布部堂奉天子命,统帅二万,水陆并进,誓将卧薪尝胆,殄此‘凶逆’,救我被掳船只,拔出被胁之民。不特纾君父宵旰之勤劳,而且慰孔孟人伦之隐痛。不特为百万生灵报枉杀之仇,而且为上下神祇彐被辱之憾。”湘军从此以一支劲旅开始了与太平军的战争,曾国藩也从此一步步升到了显赫的地位,达到权力的巅峰。
                           (作者系本馆馆员)
参考文献
[1]郭嵩煮:《赠总督安徽巡抚江忠烈公行状》,《养知书屋文集》卷十七。
[2]朱孔璋:《咸丰以来功臣别传》卷三上。
[3]郭嵩焘:《赠总督安徽巡抚江忠烈公行状》,《养知书屋文集》卷十七。
[4]对“楚勇”赴桂作战之事多有记载。如朱孔璋撰《咸丰以来功臣别传•江忠烈公别传》中说:“公募故所用乡勇五百人,使弟忠濬帅以来,号楚勇。”郭嵩焘撰的《江忠烈公行状》中说:“(乌兰泰)以公在新宁讨贼所练团丁可用,属公自将五百人为一军。公令季弟忠淑在籍选募,帅以来,号称楚勇。湘南乡勇出境讨贼,自此始也。”
[5]转引自罗尔纲著《湘军兵志》第43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
[6][7]《湘军人物年谱》(一),第47页,岳麓书社1987年版。
[8]《曾国藩全集•诗文》第303页,岳麓书社1986年版。
[9]《湘军人物年谱》(一),第56页,岳麓书社1987年版。
[10]《曾国藩全集•书信一》第187页,岳麓书社1990年版。
[11]《曾国藩全集•书信一》第192-193页,岳麓书社1990年版。
[12]《曾国藩全集•奏稿一》第77页,岳麓书社1987年版。
[13]《曾国藩全集•书信一》第77页,岳麓书社1987年版。
[14]《曾国藩全集•书信一》第179页,岳麓书社1990年版。
[15]《曾国藩全集•书信一》第161页,岳麓书社1987年版。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关于湖南自修大学的一束回忆】周世钊等2021年2期总124
下一篇:【王闿运的词学观及词作的审美倾向】周柳燕2021年2期总12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