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述往 > 正文

【黄兴佚文24篇】邓江祁编辑[黄兴诞辰140周年纪念专辑]
2015-01-03 11:37:01   来源:   评论:0 点击:

内容提要:近年来,笔者在学习和研究黄兴过程中,陆续于《申报》、《国民报》、《政府公报》等民初珍稀旧报刊和书籍中发现一些散佚于已出版的各种黄兴文集之外的黄兴文电24篇。值此黄兴诞辰140周年之际,特将这些
内容提要:近年来,笔者在学习和研究黄兴过程中,陆续于《申报》、《国民报》、《政府公报》等民初珍稀旧报刊和书籍中发现一些散佚于已出版的各种黄兴文集之外的黄兴文电24篇。值此黄兴诞辰140周年之际,特将这些佚文予以刊登,以志纪念并飨读者。





1.致黎天才电

(1911年12月23日)





联军总司令徐固卿转黎公天才鉴:

闻公率师援鄂,热诚毅力,首肩重任,极深钦佩。惟鄂省军事正在吃紧,待援甚切,望速出发西上,于开战期前预备一切为盼。黄兴。支。

(《申报》,1911年12月27日)





2.致夏之时蔡锷电

(1912年2月11日)



蜀军夏都督,云南蔡都督鉴:

潼关豳陇相继失守,升久盘据陇上,西安告急,川军及滇军,请饬星夜开陕西,俾西北早日肃清,并将兵力、方略、首途日期先到电示为盼。黄兴。真。印。

(《国民报》,1912年3月2日)





3.致各省都督等电

(1912年2月13日)



都督、各军司令官、各军政分府鉴:

准北京袁项城来电如下:南京孙大总统、各部总长均鉴:逊位上谕:朕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著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盖用御宝内阁总理大臣署名谨达袁世凯真。等因。合亟转闻。并饬所属一体知悉。陆军部黄兴。元。印。



(《浙江军政府公报》,1912年第17期,第4页)





4.致各省都督电

(1912年3月3日)



万万火急。各省都督鉴:

顷接北京代表蔡元培、纽永建等回电称:北京军队自二十九日兵变,遍引动京、保他项军队群起,与项城为难。昨日北京南城、西城及丰台等处,均有兵变,肆行劫掠,今早据警察急报,保定第二镇变兵抢乘火车至永定门外集合,以勤王为名,攻击袁大总统府,外兵已纷纷入京,请即飞派得力军队一、二师,由海道即行北上,以定危局,一面已飞请烟台海陆全军立刻向大沽前进,免稽迟时日,致招他变,并请转促烟军为叩。等语。按此次兵变必出宗社党之运动,袁公孤城坐困,民国存亡,间不容发,非克日致讨,则死灰复燃,大局不可收拾,电请黎副总统速饬湘、赣、鄂三军由京汉大道并沪宁各军由海道及津浦大道分进,并电饬粤军速开来宁外,已经光复省份,务望力持镇静,保持现状,勿使宗社党余孽再为煽动。至要。参谋总长黄兴。江。印。



(《浙江军政府公报》,1912年第29期,第4-5页)





5.致熊希龄电

(1912年4月)



电悉。尊处困难情形,弟亦深知。惟此同非有多款,不能补救,且赣军乱后,正好借此机会,消纳一二,他省之凯旋者,亦非发两月之饷不可。若再迟缓,弟状极为可危,用款亦必更多。四国闻有允意,一得款,望速电袁总统多拨,以保东南危局。承拨军钞,即乞饬人解来,能多三、四十万两更好。黄兴叩。印。



(熊希龄:《熊希龄先生遗稿1》,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第267页)





6.与熊希龄等致湖南省通电

(1912年4月)



长沙省议会、各行政官署、各军师长、旅长、团长、各商学界、各报馆、岳州、凰凰、零陵各镇守使均鉴:

吾湘比年以来,初则憔悴于虐政,继而疲精于纷扰,军队如林,百政俱废,其待得人而治,何啻大旱之望云霓。今幸谭君延闿既为中央所信任,复为我湘全体所推崇,本敬恭桑梓之心,负总治民政之责,允洽人望,诚为福音。然犹有所虑者,俶扰之余,忽言整顿,独立之后,乍施准绳,所有利害情感,其以质剂而生抵牾,或所不免,稍涉意气,即碍进行。谭君处事公明,久为兴等所深信,而全湘秩序未复,行政步伐尤赖整齐,故谭君责任既专,事权宜一。诸君爱国爱乡有如不及,其能克诚推己,化除畛域,捐去意见,一体协助谭君,以成其治,实不待言。其犹以为言者,则兴等在外,不能随时与父老兄弟互证情怀,而在籍知交服役于军事政事者,弥复不鲜,倘或行权论事,微有龃龉,因互疑其各有攀联,以相钤束,则以误解而生隐患,亦未可知。故京、津、沪往返电商,公同一致,用特剀切声明,以见兴等笃信谭君一如公等。所有请托关说纵横捭合诸陋习,一切摒除,务期内外一心。早定湘局。区区之心谅为诸君所许,不辞冒渎,辄用陈明,南望乡云,不尽欲白。黄兴、熊希龄、范源濂、章士钊、徐佛苏、李执中、彭允彝、欧陨振声、钟才宏、周大烈等。



(熊希龄:《熊希龄先生遗稿1》,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第272-273页)





7.致冯自由电

(1912年5月11日)



临时稽勋局局长冯自由君鉴:

昨奉大总统令,任公充临时稽勋局局长。以公素持共和主义,对于此次流血效命之志士、军人,必能一秉大公,使存没均感。惟南京一部分之请赏、请恤档案禀词及各档报功请恤册籍,前陆军部拟定、经孙总统批准之赏生恤死章程办法,已经制成之勋章,均存弊处。将来调查功绩,发给勋章、恤款,鄙意以在南方为最宜,前请大总统设立勋章局电内言之已详,拟请公即速南来,设局办理是为至祷。黄兴叩。尤。



(《政府公报》,第22号,1912年5月22日)





8.复熊希龄电

(1912年5月13日)

理财部熊总长鉴:

湘密。文电悉。顷接沪银行王、吴缄,以尊处庚电已与六国银行团声明收回军钞,不再发行,是以此间拟借用之军钞三十万元,不允照拨。查现在既无他种中央银行钞票行用,而贵部遽将军钞停止,是金融机关已断,惟有坐以待毙。纵令将来大宗借款能成,亦不能全恃现金以为周转,此中消息至为危险,不识贵部曾计及否?此间军队火食欠发数旬,万分紧迫,来电所示两策,均不能行,苏、浙款亦不能挪借,乞迅速设法援救。如三日内再无款接济,只有刻日将留守府取消,如有变乱发生,兴断不负责任也。黄兴叩。元。印。



附:熊希龄致黄兴电(1912年5月12日)

南京黄留守鉴:

湘密。真电悉。尊处情形甚为焦急,此间借款虽允垫收军纱三百万,唯条款中要求限制极严,尚未肯拨。吴达诠来电,沪行因兑军钞,搜括告贷甚至抵及该行房地,财政至此,可为痛哭。北方库款涓滴均尽,我愈急,则彼愈要挟,大局不可问也。昨据吴电,尊处已拨军钞三十万,该行能否再拨若干,弟无从揣度,已电该行酌量办理。总之,朝不保夕,何以为国,尊处能速将前拨公债五百万,迅速抵借,或事急时停止军钞付现,现在只有此两策耳。浙省新借款及江苏省存款,可否转挪?乞转商。希龄。文。



(熊希龄:《熊希龄先生遗稿1》,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第288页)





9.致各省都督电

(1912年5月18日)



各省都督均鉴:

临时稽勋局大总统已委任冯自由君充局长,自后恤赏事宜应请径向该局呈请办理。黄兴。巧。印。



(《浙江军政府公报》,1912年第100期,第7页)





10.致熊希龄电

(1912年5月18日)



国务院理财部总长鉴:

湘密。近日军队火食已不能付,待款急切,再延必致生变。前接熊总长拨款之电,遂令军需局长赴沪领款,而熊总长又电令沪行不发,空手而归。军队嗷嗷待哺,必须实款,始能疗饥,非可待仅电纸空言,搪塞民事。兴至此时,已再不能支持,以后一切责任,惟公等担负。大祸将至,不知所云,惟公等怜而救之,迅赐办法,并请饬蒋次长克日来宁接收一切。南京留守黄兴叩。印。巧。



(熊希龄:《熊希龄先生遗稿1》,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第296页)





11.《铁道杂志》弁言

(1912年8月)



吾国铁道,始于前清光绪初年之淞沪铁道,视欧美各国,已后六十余年。今全球敷设者约计六十余万英里,盖视铁道之修短,以觇国家之强弱。而我国尚寥寥可数,且为外人经营者十而八九,固清廷昏庸无识,任外人侵我交通行政权,抑亦信用久隳,国民又生计艰难,故相率观望不前也。

兹值共和成立,财政愈绌,筹国之士多知欲苏民困、厚民力,舍实业末由。然不速建铁道,则交通不便,实业决难发展。盖实业犹人身血液,铁道则其脉络,脉络滞塞,血液不贯注,自然之理也。况边祸方兴,国防益急,尤非借铁道联络,不足以资保卫。本会有鉴于此,爰于研究进行之余,并发行杂志,以唤醒国人均有铁道观念为宗旨。且国家新订法律,事事皆求保障国民,议会又时时得以监督之。自兹以后,政府与人民可共释疑虑,先以铁道为救亡之策,急起直追,以步先进诸国后尘,则一切实业庶几可以勃兴而对于边陲亦不至有鞭长莫及之叹矣。黄兴。



(《铁道杂志》第1卷第1期)





12.与张謇胡元倓等呈袁世凯教育部文

(1912年9月20日)



为明德学校增设大学,恭恳大部转呈大总统准拨前度支部核捐处饭银余款俾作基本金,以利进行而规久远事:窃兴、元倓等于前清光绪癸卯创设明德学校,历办两等小学及中学、师范等科,理化专科、银行专科,法政别科。开办至今已历十载,毕业人数久愈二千。民国纪元,又开办高等商科、政治经济科、德法语专修科,肄业学生在九百以上,新筑讲舍增二百余间,西仿牛津,东步庆应,民国[校]规模,国中似罕其匹。校风学旨,东南亦微有声。历年经费虽多数集之私人,亦间得公家补助。开始数年,兴迭主持校务,自时厥后,延闿等力任维持,即力薄如謇亦曾勉助多金,借表赞同之意。艰难支拄,得以至今。际兹国步鼎新,民气初振,扶成智德,以教育为枢机,促进文明,以学校为炉冶,元倓等既已殚竭绵薄,矢志于专制之年,自当益奋仔肩,负责于共和之世。惟学级递进而愈高,经费日繁而愈困。民国肇造,建设需才,尤非急设各科大学,不足以应时世之要求而合世界之趋势。元倓等再四协商,湖南地处偏隅,非建设大学适宜之地。拟于汉口另建校舍,开办法科、商科、文科。一俟办理就绪,即行添设理、工、医、农各科。约计开办经费至少亦须四十余万,常年经费至少亦须十万。纯恃私人捐助,断难应用,且学校无大宗基本金则学科上设备必受财政之影响。办理既难达完全之域,民校将无发达之期。前清学务之坏弊即坐此。元倓等身历前事,今欲续办大学,为民国树之风声,岂可仍蹈前辙?但民力单薄,开办、常年两项经费纯恃捐集已费周章,复何从集合大宗资材以为基本?方今国家财政万分支绌,又岂可妄请国款以资补助?兹查前清度支部核捐处有饭食银一项,所存余款尚感存二十余万两。此项饭银,前清捐输定章随同正捐银征取,津贴堂司各官办公用费及补助各种善举,其用途既不关乎行政,其性质亦实近陋规。现闻所存银两皆存大清银行。该行停止营业,此项饭银自难如数提出,与其徒有债权而无著何若,提此闲款以育才。元倓等窃思当务之急,兴学为先。民校艰难,全恃补助。拟恳转呈大总统俯念前此明德成才之众多,后此大学需费之浩博,准将此项饭银余款全数提给明德大学作为基本金,俾利进行而规久远,为此缕陈。伏乞鉴核施行等情。理合呈明大总统鉴核饬遵。谨呈。黄兴、张謇、汤化龙、谭延闿、蔡锷、沈秉堃、赵凤昌、章士钊、陈三立、胡元倓等。



附录一:教育部批:据呈已悉。该员等热心毅力作育人才,卓著成效,本部实深钦佩。所请转呈大总统,将前清度支部核捐处饭银余款全数拨给该校为基本金一节,仰候呈明大总统批示可也。

附录二:袁世凯批:据呈已悉。该校开办十年,成效昭著。肇造民国人才,多数出自该校。育德立功,全国攸赖。该校创始之际,经营惨淡。幸赖伟人之力,得有基础。当兹民国初成,培养应世之才,尤为富强首务。据称拟于汉口兴办大学,因时建设,规画宏深。查有前清度支部捐纳饭银,原系正捐外附加之资,本有拨充善举之用,与寻常官款性质迥别。所请拨款给该项经费以充汉口明德大学基本金一节,应即照准。仰财政部照数拔给,以资办理可也。此批。大总统印。

    中华民国元年九月二十日

赵秉钧 周学熙署名



(《政府公报》,第148号,1912年9月25日)





13.与熊希龄等致谭延闿书

(1912年9月)



组安先生都督阁下:

    敬启者:前因李君燮和等创办上海东方日报,苦于常款无着,兴等以该报为吾湘特别机关,拟以所劝捐汉冶萍公司报效股票十万元,充该报常年经费,曾经函达冰案,甚荷赞成,讵料该报以种种困难,设立未久,宣告停版,此项股款无须提拨,自应另觅他项公益,以期补助。兹经兴等在京再三商酌,均以为湘中民气强盛,重在教育,教育之方又宜以提倡民立学校为归,庶足以收普及之效。查有长沙楚怡学堂、明德学堂、沅州务实学堂,均属民立学校,且在五年以前经营惨淡,历尽艰难,乃能有此基础。现值民国成立,力图再振,尤望公家之补助,方免功败于垂成。拟请我公将前函所请以汉冶萍公司股票,提拨东方日报之股票十万元,分为三项,以四万元拨归楚怡学堂,以六万元拨归明德及务实学堂,两校各分三万元。作为常年经费,不得挪作他用,似此以公济公,洵于民间教育大有俾益。专此奉恳,务乞我公速赐裁夺,并饬吴委员章,将所存股票按照摊分数目,发交楚怡、明德、务实三校收领备案,实为公便,并颂台安。



(熊希龄:《熊希龄先生遗稿5》,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第4329-4330页)





14.复《武德》杂志社函

(1912年10月2日)



武德社同人公鉴:

承公推弟为贵社名誉社长,弟自维学薄才浅,不克当斯荣誉之职,当经修函辞谢。兹重蒙同人不弃,必欲勉尽厥职,欣幸何如,当随诸公后稍效驰驱,将来宣扬国威,称雄于世界,弟亦与有荣光矣。谨布,即请武安。十月二日。



(《武德》1913年第1期,第17页)





15.致杨度书

(1912年10月7日)



皙子我兄大鉴:

顷谈甚慰。已决改乘津浦车,忽促不及走辞,殊深慊仄。惟弟于梁氏甚爱之,足下既为之介绍相见,弟亦甚愿一谈,以尽忠告之义。惜不能相待,特再述鄙意,乞为转达,幸甚!幸甚!

梁氏此次来津,据外界传闻,有谓其欲谋揽政权者,有谓其欲在津组织杂志者。方今国体更张,五族人民皆得享共和幸福,况梁氏久羁海外,至今始能归国,谅我国人当无歧视。但梁氏数年以来,对于改造民国反对最力,当武汉起义之时,全国人民均为共和奔走,独其师康氏,犹复函致其党徐氏极力破坏,不惟见诸言论,并在广东纵其徒党实行扰乱,及南京政府成立之时,梁氏又在日本开会演说,肆意诬蔑,唆使侨民不为民国捐助饷糈,以图破坏。凡此悖谬诸事,国人皆知,虽欲为之掩饰而不能者。

弟意,梁氏如欲有所建树于国民者,当先于言论上自述其从前主张之误点,誓此后以忠心诚意靖献于民国,使国人愤恨之处渐次解释,其对于粤中乡人尤宜亟谋悔过之法,俟此种言论发表有效之后,大好民国何处非其迥翔之地。惟此时返回内地,急欲发摅,时期尚早,即欲以言论洗其污点,弟意仍以不在内地为宜,盖徒增国内之纷扰,于梁氏反所有损爱之,适以误之也。弟即相见,亦当以此忠言相赠。望足下婉达此意为荷。即颂伟安!弟兴上。



(云南《天南新报》,1912年11月5日)





16.《亚东丛报》创刊祝辞

(1912年12月3日)



湘系女杰,震旦之灯。悬之女界,发大光明。黄兴。



(《亚东丛报》第一期,1912年12月)





17.致孙毓筠电

(1913年2月27日)



孙少侯先生鉴:

迥电敬悉。近日颇闻流言更甚,人心险诈,良用浩叹。惟在智者足以止之。我公近寓京城,见闻确实,维持匡正,胥赖贤明。兴足病未愈,而任忡复剧,倘得稍可,自当力疾北行,以慰雅望。谨以奉闻,即希谅鉴。兴。沁。



(《顺天时报》,1913年3月6日)





18.在上海国会议员宴会上的讲话

(1913年3月20日稍前)



中国国会各会员之责任实属重大。以其职分构造,适用于时世之宪法。曩者共和国以枪炮战争自由,赖上天庇佑,已见功成。惟今日之战争,在国会议场之中。以各国会员等于构造宪法独有发言之权,非大总统、都督及高等官吏所能染指。革命之大宗旨,系求真实之自由,非图其虚名。国会员重要之职分即保持人民之幸福,无防其权利。至于前清失政之处,各国会员须极力改造进行,冀成强国。



(《顺天时报》,1913年3月20日)





19.致朱瑞电

(1913年7月24日)



朱都督鉴:

    漾电敬悉。苏、浙唇齿相依,松军断无进攻浙军之事,想因谣传纷纷,遂致彼此误会。浙路交通,自不可由松军阻碍,当飞饬沈统领与尊处妥为接洽,不得擅与浙军冲突,务乞我公仍力持调护大局之初意,饬浙军无再前进,更生误会为祷。黄兴。敬。



(上海《时事新报》,1913年7月28日)





20.致石陶钧书

(1915年2月19日)



论中日事卓见极佩。日人之欲吞并我国,蓄之已久,今得欧乱之机,故悻悻不能自抑,急于施展其强横之手腕,此殆岛国人根性使然,抑吾国本具有弱昧乱亡之实,欲人之不兼攻取侮得乎?惟观察时局,欧战虽剧,均势之局尚未击破,来函所谓予我以须臾求生之机者即在此,“矮人”虽豪,亦不过逞螳螂一时贪得之欢,岂虞黄雀之直随其后。欧战告终,马首东向,不免同归于尽,“矮人”亦愚不可及矣!明日在哥伦比亚大学参与我国学生所开会,会即研究此问题也。但学生伎俩,只在一纸电报,本不足数(愚公按:今之学生闻此语,不识作何感想)。况临以天威神武之袁恶,国人亦谁听之?此事观日本《朝日新闻》前发表与袁氏之密约,即可得其梗概,将来除德、奥所已获得之权利应归日本外,如东三省、蒙古、山东、福建必更扩充其既得权,现在交涉之状况,不过手续上之经过,袁氏所借以敷衍遮饰各国与我国国民之眼目者,绝无所谓交涉险恶,破裂之可言。至论救国方法,充实民力为不易之经,而充实民力在大规模的振兴教育,尤与弟所怀一致。弟尝妄想所及,以为人之生存,赖“衣”、“食”、“住”,此三者只有程度高下之可言,决无并此三者无之而得生活之理,本此原理,苟能均平其财力所至,则人人皆可纳之于学校之中,由小学至中学,皆须有寄宿舍,人人须中学卒业——即国民教育延长至中学之期,大约年十七八岁为止,今后人类非全民一一无中学之程度无以自立于世。我国农业之发达,特为重要,故农民智识更急切于其他,此可断言者,本论甚长,不日归寓,更当讨论之。“党”之一义,敬如来教,以弟前于同盟会,于国民党,颇有所觉悟,盖党以道义相结合——前同盟会有少数人能持此——则始终不渝,一涉权利,弊斯甚矣。政治本与权利为缘,然“政治”固非“权利”。“欧事研究会”想亦不过暂时交通机关,恐未必有正式成立政党之日。有之,弟亦不望蹈现今中国政党之辙。呜呼!五浊世界,何处是清净地?况吾人既投此浊流,自拔正未必遽得者乎。



附一:石陶钧跋:此民国四年二月十九日,黄克强先生在纽约朋达旅馆(Bonta Hotel)致鄙人函之一节,所谓中日问题即二十一条之发端时期事。袁恶贯满盈,为护国军讨灭,先生幸及见之也。收回胶澳,鞠为茂草,先生又幸不及见之也。论教育特为深远伟大,全论复本于袁恶之友国香港政府捕予投狱时检没,今更不可得见,存此数语,知所揭橥而已。愚公远学巴黎,久别新聚,索观克强手迹,抄摘数事,予因跋尾。石醉六。十三、十一、九。



附二:黄克强先生为创造共和之元勋,昔在清末从事革命,河口之役、广州之役,镇南关之役,无不躬与其事,亲冒石矢,民国成立以后,不得行其志而死,国人至今痛之。顷从友人石醉六君处得其遗书一封,先生之精神如见,亟录之以为世诵焉。愚公谨识。



(《醒狮》1924年第6期(1924年11月15日),第2页)





21.致各报馆函

(1915年5月21日)



    欧战发生,波及东亚,神州值多事之会,中华切瞻顾之衷,兴等身托异域,念系祖邦,感切时局,数有陈言。兹以交涉结果,惩前虑后,忧患犹深,特往返电商同人,发表意见以寄核。异国发电之权,操之在人,卒未克如愿电达,深为浩叹。此中苦衷,前已由电略陈,今特将电文并函呈上,到日请即登载贵报,实为至祷。



(《申报》,1916年5月30日)





22. 在驻沪国会议员欢迎会上的答谢词

(1916年7月10日)



    顷间闻孙伯蘭先生伟教,感佩之至。兄弟今日得与两院诸公聚会一堂,不胜欣幸,又不觉有无限忧虑。至于“欢迎”二字,万不敢承。兄弟所以欣幸者,袁贼造逆,暴力横满全国,非法解散国会,诸公被抑于专制之下,千辛万苦,出生入死,以致得有今日之会谈。此兄弟所以不胜欣幸也。兄弟流亡于外,由日至美时,与他邦政治家、各新闻记者接谈,每述袁世凯攫取总统时,以重兵包围议会,民党势力已将就消灭,国会议员奋斗议场之内,由旦达夜,硬不选举。袁世凯施以种种之威吓不为动,诱以金钱不为动,有提议散会,另日选举者。袁世凯以兵阻禁国会门前,诸议员不得出,饥饿竟日,决选至三次,始得选出。当时受困苦者不独国会议员,凡旁听者及内外新闻记者皆陷于重围中,不能出国会门一步也。此是中华民国历史上最有光荣之事,亦可见国会议员有坚固不拔之精神。中国虽衰,不可侮也。兄弟闻此言,以为吾国必不可亡,袁逆必败。诸公履艰茹苦,为国勤劳,其近因固在同心戮力倡导之功,其远因实兆于前此奋斗之一日,即此可见正义可恃,公道不亡。此又兄弟所以与诸公会谈分外欣幸也。兄弟所以忧虑者,以袁逆虽受天诛,祸首尚逍遥法外,国政纷难,万端待理,于此千钧一发之时,诸公负责至重。三年以来,人心风俗,国家纪纲,败坏已达极点,一时拯救,殊不易易。

    兄弟以为,孙伯蘭先生所论甚为真切。今日政治上进行之方法,可以官、民二字为标帜。凡官僚中腐败而恶劣者,当极力澄清之。民党处今日情势,当互相亲爱,决不可彼离此贰。今日宪法尚未制定颁布,政党颇不易运用。加以民国成立以来,各党受袁世凯离间操纵之痛苦,一时名流鉴于前事,盛倡不党之说。兄弟敢不谓然?兄弟以为今日诸公谋政治之进行,固不可以党为界限,然精神当有直捷之觉悟。凡一国民权被制于恶劣官僚者,其国必危弱;民权伸张,官邪扫荡,其国必强盛。如此政例甚多,不遑枚举。兄弟对于现时之政局,有无穷之忧虑;对于诸公又有无穷之希望。今日民国种种建设问题,都诸公是赖。望诸公本前次奋斗之精神,引国家于轨道,不为利动,不为威劫,振顽起儒,使全国人心有所感发,国政有清明之一日。兄弟不敏,愿竭诚尽愚,以随诸公之后。今举杯为诸公寿,并祝中华民国万岁。



(《申报》,1916年7月12日)





23.就湘督问题答客问

(1916年8月初)



鄙人自癸丑出亡后,遍游东西洋,专心考察政治,觉得各国政治均日进一日,我国因袁世凯有帝制自为之心,专横武断,蹂躏民权,以致共和政治微独不能发达,反就消灭。鄙人虽身居异域,而耿耿此心,固未尝一时忘情于祖国也。兹幸恢复共和,敢不悉心戮力,以从事于国家建设之一途而尽我国民一分子之职责。至于湘督一节,鄙人未敢忘情桑梓故鸣高蹈,特当此人欲横流之日,暂不欲置身政界,转增多口。鄙意湘督一席,最好是蔡松波。松波此次首义,名重东南,伟绩丰功,照人耳目。湘人欢迎自不待说。惟已任为四川督军,且有恙未痊,拟来沪就医。倘得松波督湘,则冺棼立解。鄙人谨为吾乡二千万人士欢祝。次则湘前督谭君组庵,素为湘人士倾仰,督湘数载,政声昭著,与湘省各界感情素称融洽,以之督湘亦可信其造福桑梓。



(湖南《大公报》,1916年8月6日)





24.与熊希龄等致湖南省议会等电

(1916年8月31日)



省议会,各行政官署,各军师长、旅长、团长,各商、学界,各报馆,岳州、凤凰、零陵各镇守使钧鉴:

吾湘比年以来,初则憔悴于虐政,既而疲精于纷扰,军队如林,百政俱废,其待得人而治,何啻大旱之望云霓?今幸谭君延闿既为中央所信任,复为吾湘全体所推崇,本敬恭桑梓之心,负统治军民之责,允洽人望,诚为福音。然犹有所虑者,纷扰之余,忽言整顿,独立之后,乃施准绳,所有利害情感,其以质剂而生抵触,或所不免稍涉意气,即碍进行。谭君处事公明,久为兴等所深信。而全湘秩序未复,行政步伐,尤赖整齐。故谭君责任既专,事权宜一。诸君爱国爱乡有如不及,其能推诚克己,化除畛域,捐去意见,全体协助谭君□诚其治,实不待言。其犹以为言者,则兴等在外,不能常时与父老兄弟互证情坏,而在籍知交服役于军事政事者,弥复不鲜,倘或行政论事微有龃龉,因互疑其各有攀联,以相钩引,则以误解而生隐患,似未可知。故京、津、沪往返谋商,公同一致,用特剀切声闻,以见兴等笃信谭君,一如公等。所有请托关说,纵横俾阖诸陋习,一切屏除,务期内外一心,早定湘局。区区之心,谅为诸君所许。不思冒渎,辄用陈明,南望乡云,不尽欲白。黄兴、熊希龄、范源濂、章士钊、徐佛苏、李执中、彭允彝、欧阳骏声、钟才宏、周大烈等同叩。卅一。印。

    (《长沙日报》,1916年9月2日)

(邓江祁系湖南省教育厅博士、教授)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佚文 黄兴

上一篇:【黄兴父子的革命之旅】周烨[黄兴诞辰140周年纪念专辑]
下一篇:【黄兴与陈其美的关系的演变及历史影响】张学继[黄兴诞辰140周年纪念专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