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人轶稿 > 正文

【李元度佚文《翁君(学本)神道碑铭》钩沉】王澧华2018年4期总114
2019-01-26 21:12:32   来源:   评论:0 点击:

晚清湘军将帅、湘籍学者李元度(1821-1887),光绪四年(1878)亲手编订《天岳山馆文钞》40卷,光绪六年(1880)由家塾爽溪精舍刊印传世。光绪十三年(1887),李元度卒于贵州布政使任内,光绪十九年(1893),在
晚清湘军将帅、湘籍学者李元度(1821-1887),光绪四年(1878)亲手编订《天岳山馆文钞》40卷,光绪六年(1880)由家塾爽溪精舍刊印传世。光绪十三年(1887),李元度卒于贵州布政使任内,光绪十九年(1893),在籍乡绅、文史学家王先谦为作《贵州布政使李公神道碑》,称“《天岳山馆诗集》十二卷、《文续集》若干卷”为“未刊者”,此后战乱频仍,李氏后人无力刊刻先人遗集,遂致散佚殆尽。2007年,湖南省《湖湘文库》编辑委员会将采辑入选的李元度诗文集邮寄给我校点,仅得《天岳山馆文钞》40卷、《诗存》2卷、《诗存补》1卷,2009年由岳麓书社出版。
今从国家图书馆搜访得见李元度光绪十一年(1885)为其军中故友、曾国藩委任湘军军需官、官至福建盐法道、署福建按察使翁学本(1829-1882)所作《翁君(学本)神道碑铭》。该文作于《天岳山馆文钞》刊印之后,劫灰仅存,弥足珍贵,并可藉以揭示李、翁二人早年交友渊源。
 
一、佚文的著录与馆藏、原文点校以及作年考订
《全国古籍联合目录·索引》“李元度”条,分门别类登录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天岳山馆文钞》等各类编著,其中在“史部”下著录以下一条:
翁君(学本)神道碑铭一卷,清李元度撰,清末抄本,国图
“国图”即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简称。随后,笔者通过国家图书馆书目检索、文献传递以及到馆取阅,获取文本全文。抄本版心高16.5厘米,宽9厘米,朱丝栏,每半页6行,行17字,共计27页,装订成册。兹点抄全文如下:
《皇清诰授资政大夫、二品衔、赏换花翎、福建都转盐法道、署福建按察使司按察使翁君神道碑铭》
光绪八年五月二十九日,福建盐法道、署按察使善化翁君以疾终于位,年五十有四。明年三月,其孤传照扶榇附海舶归湖南。时诰封夫人高夫人以痛夫疾剧,孤传煦奉之繇陆路归,道浙之衢州。衢守刘君国光子明翰,夫人长女夫也,遂假馆就医,以其年五月二十二日考终于衢郡,春秋五十有五。是年十一月,合葬善化河西六都龙口岭下之樊家塘。煦、照具状,请文其神道碑。余与君交三十年矣,君过自贬损,以师礼见事,音问无少间。闻君赴,恸甚,敢以不文辞?
君讳学本,字小轩,一字兰畦。先世居浙之余姚。雍正元年,进士蓼墅先生讳运标,以孝子为循吏,官至道州知州,祀名宦,君之曾伯祖也。君曾祖讳会堂,因迁居湖南,遂为善化人。祖讳元钧,官通渭、灵台等县典史。考讳忠清。三世并以君贵,诰赠资政大夫,曾祖妣朱氏、祖妣谢氏、唐氏、李氏、妣邓氏并诰赠夫人。世父忠瀚,嘉庆丙子举人,历官广东、云南州县,有政声。君生于广东合浦县署,甫十日,邓太夫人卒,越四年,父亦卒。零丁孤苦,自奋于学,逾冠始娶高夫人,有妇德。
咸丰壬子,粤寇起,君幕游宁远。永州镇总兵常禄檄君领潮勇千二百人,复永兴,常公上其功,从援长沙。会潮勇调防他处,常公援武昌,檄催解湖南饷。抵武昌,则城陷,常公已殉节,君失所依。甲寅,投效江西,曾文正公深器之。时余领平江军三千人,屯南康、湖口,文正檄君来赞画,前后四年。尝以解饷,冒险渡鄱湖二十余次。及移屯贵溪,贼四逼,饷久断,君扁舟赴郡,乞饷于广饶九道沈文肃公,得三千金,众心以固,遂破贼鹰潭。丁巳,贼围贵溪、弋阳,我军婴城固,君皆在事有功,繇监生洊保府经历县丞、升用知县,诏加同知衔,赏戴花翎。是年选授浦城县丞,明年赴任。君自是历亨衢二十余年,遂终于福建矣。
时粤寇自铅山窥闽,君帅练勇五百人守二度关,贼至,夹击败之,浦城获安。辛酉,擢泰宁知县。泰号难治,前令坐催征获谴者相踵。君罄心抚字,先有以大服其心,乃亲赴顽抗之北乡,谕父老以天理国法。人情举相告曰:“此好官,不可负也。”遂相率输纳,余乡闻风响应,上官惊异之。
同治壬戌,调崇安,值水灾,吴村等一百二十三村尤甚,固请蠲缓,巡抚徐清惠公宗干特允之。访获土棍李建奴,置诸法,诛劫犯李受全等三人。星村者,武夷茶市也,商民与漳、泉客民閧,君亲往谕解之。岁暮,有纸肆四百家欠江西客民三千人佣赀,爇香来吁,君数语决遣之,遂以无事。吴越避兵女子过闽者,多被兵役卖,君立法严禁,上官下其法于邻县,保全者多。革停棺不葬及锢婢恶俗,禁赌场之号“花会”者。梁大奴不顺其母,母请置之死。君薄笞之,命荷校示众,归诫以温语,子泣,母亦泣,遂为母子如初。甫及期,结宿狱六百余件。修文庙、明伦堂、景贤书院及武夷、天游诸名胜。
甲子,调署闽县,用崇安淸讼法,设局稽卷,揭示城乡,自命盗重案限期讯结外,其余原告三月不到,照例详销,左证久羁者摘释;严惩蠹役讼棍;遣役下乡,以远近定迟速;到即讯,讯即判结。凡六月结旧案五百四十三件,皆列榜通衢,尘牍一清。调署侯官,会漳郡陷贼,游民汪洋洋藉端掠钱肆,君立擒首犯正法,终任无敢恣掠者。奸民掠子女转鬻外洋,君访擒陈阿佺等五犯,论如律,而还其子女七人于亲属。治凶横诈索之弓兵唐禄盖,亲访而得之。大湖五乡抗粮,上官将发兵,君单骑往,晓以祸福,积欠立完。计结新旧案千五百七十三件。
丙寅,调补诏安,奉檄按闽县土匪狱。时已交犯十人,君察其二人可矜,立白之,得末减。乡民大服,自投者五十余人。以佽饷功赏换花翎,迁永春直隶州。擒巨憝谢险,枭示之,数十年积害以除。下《戒讼说》于民间,上官通饬刊布。居四年,结案千五十三件。大田有拒捕狱,县令请兵,戒途矣,君力请缓,而出示晓以利害,各犯皆自投。己巳旱,祷雨立应,所属独有年。遂修州城,葺学宫及朱子祠、文昌宫、魁星阁,拓鹏山书院,建仓,积谷三千余石。修复永阳坝,溉田五千余顷。倡立同仁堂,恤孤贫,施药施槥育婴,百废具举。民俗嫁娶,便服小轿,与纳妾娶再醮无异,故女妇不知以守节为荣。或贪财贿,买休卖休,君择尤重惩之。捐廉制礼服彩舆,以正初婚之礼。作《女儿经》劝孝,示《贞节歌》,使妇孺传诵以厚人伦。荐卓异,引见。
壬申回闽,巡抚王文勤公凯泰檄署福防同知。治南台地有双浆小船,私载违禁物通寇匪,又博场、烟馆、夜戏、夜店最易薮奸,君皆厉禁之。而迎神赛会,举国若狂,诲盗诲淫,尤为风教之害。君示禁不从,乃拘其为首者。奸民挟嫌,勼抢官署,旋缉其魁正法,余论罪有差,敝俗卒革。
癸酉,调署龙岩州。俗尚拳,棒师设打馆,引诱良民子弟,遇小忿,辄格斗,君驱逐之。添设同仁堂,推广育婴社,增孤贫额粮,重培新罗书院。有王李二氏,争坟山讦讼,君诘之曰:“尔地吉乎?”皆曰:“吉。”君曰:“以吾观之,不吉莫甚焉。”问何故,曰:“讼则终凶。尔等葬十余年,讼十余年,吉耶,凶耶?”两造悟,皆罢讼。甲戌,回永春州任,士民懽迎载道。有被人控者,不待传自至,至即讯且结,朝往暮归,无所畏避。年终,令因讼羁押者许归度岁,比开篆,悉至,无后期者。居三年,结狱四百七十余件,囹圄为空。建复城外通仙桥,延袤数十丈,辟鹁鸽岭山路千五百余丈,建石桥一,木桥四,路亭二,甃丛桂岭险路,建亭二。
光绪丙子,擢署福州府。闽俗遇命案多罗织无辜,择肥而噬,正犯反附名其末。君严定章程,违者治以法,遂著为例。亲督讞局,委员讯详,狱具必亲讯。又详定《救火章程》八则,倡捐故员归榇公费。会水灾,城不没者三版,呼号声四徹,游民乘机肆掠。君昼夜巡拯,凡十日,以此得病,不顾也。
戊寅,题补建宁府,特旨简授盐法道。闽鹾自改票法后,国课增十之六,日久渐敝,主者病焉。君至,清引地,杜私贩,汰陋规,惩夹带。三次奏销,正课外皆有盈余。乃筹建省城节孝总坊,计五千余人,辑其事实为《旌淑续录》,广敬节堂额,又广闽、侯二县孤贫额,岁散棉衣千领,皆尽力为之。又以捐助晋赈,诏加二品衔,同时已加按察使衔。辛巳夏,署按察使,作《清讼简明章程》四则,饬属通行。未两月,卒于任。自大府迄同僚,下逮章缝负贩、父老童孺皆痛悼,谓百年来所罕见也。
君为政在通民情,重学校,终日坐堂皇,听断无留牍,而治痞徒蠹役尤严,藉命索诈之风大革。每单骑下乡,召父老,课农桑,问晴雨,遇力田者,奖以银牌,孝子则旌异之,幼而敏学者佽膏火。为徐清惠、王文勤所激赏,荐卓异者二次,又特疏举其治行。每去任,士民泣送数十里,或勒碑纪德政,不胜书。论者谓君治绩足媲蓼墅先生,而君之从祖凤西方伯,讳元圻,繇湖南承宣使入为太常卿,所至有名绩。君敭历监司,行踵芳躅,而天不假年,未竟所施设。吁,可惜也!
夫人为处士高公思田次女,少食贫,甘俭约。及贵,无改其初。训子女,宽严相剂。君仕闽二十四年无忧内顾者,夫人之力也。
子四:传煦、传照,并业儒。三、四殇。女四:长适湖南候补同知刘明翰;次殇,三、四均未字。孙家琦、家琛,传煦出也。夫人既与君合葬,故事,三品已上官,得立神道碑,乃铭曰:
越有清门,姚江翁氏。蓼墅寻亲,天祚孝子。继元道州,为贤刺史。亦越凤西,来藩湘水。入陟奉常,鵷崇鹄峙。二公明德,繄君继起。奋自童牙,手枭蛇豕。筮仕闽疆,发硎伊始。历典专城,阅时二纪。革彼鸮音,力锄奸宄。拔䪥植棠,有张有弛。上考洊膺,载陈治理。帝曰都哉,朕实嘉只。汝作盐梅,副予任使。遂臬是邦,触邪獬豸。夜寐夙兴,勤事以死。冬爱弗谖,遗民罢市。名宦有祠,曰当崇祀。君于道州,循迹趾美。仰企太常,将循辙轨。所未逮者,惟其年耳。骋步云衢,屹然中止。全德完名,莫可訾议。展也夫人,佐治以礼。同心同穴,荫及孙子。鳌头之山,樊塘之里,我铭其藏,祁连冢岿。史宬来征,百世以俟。
覃恩诰授光禄大夫、布政使衔、前浙江、云南按察使加五级署浙江布政使、赏戴花翎、色尔固楞巴图鲁、平江李元度撰文
覃恩诰授中宪大夫、赐进士及第、甘肃宁夏府知府、前巡视北城、掌陕西道监察御史、翰林院编修、检讨、安化黄自元书丹并篆额
篇末落款,所述官职作“布政使衔、前浙江、云南按察使加五级署浙江布政使”,则必作于光绪十一年六月出任贵州按察使之前,篇首称翁学本卒于光绪八年,次年五月翁妻病逝于浙江衢州,“是年十一月合葬善化”,翁子“具状请文其神道碑”,则该文似当作于光绪九年。但是据翁学本之子翁传煦自订(其弟翁传照补编)《鲁斋年谱》,称光绪十年“使弟走数百里,乞平江李次青先生撰神道碑铭。时先生方赴彭刚直公防粤之约,感其诚,留话二日,先生始行。及还入京,行至洞庭舟次,撰成寄之”,据此,又似作于光绪十年。考李元度赴粤与入京,《清史稿·李元度传》不载,《清史列传·李元度》载赴粤协防而未言及入京之事,王先谦《李公神道碑铭》称“(光绪)十一年入都,补贵州按察使”;又据李元度长子李积琳《先考李府君行述》,则明言“十一年五月,朝京师,六月十三日补授贵州按察使”。因此可以推定,李元度佚文《翁君(学本)神道碑铭》作于光绪十一年春夏之间。
 
二、李元度、翁学本交友渊源
据该文篇首之“余与君交三十年矣,君过自贬损,以师礼见事,音问无少间”,可知李、翁二人为数十年故交,而且还有师友情谊,音讯密切。
据第二、第三段,知翁学本籍贯湖南善化县(今属长沙市),家贫力学,咸丰二年(1852)游幕湖南宁远县,太平军进入湘南,翁学本率潮勇参与湘南防御战,随后赴援长沙、武昌。适逢统领战亡,翁学本因此在咸丰四年(1854)投奔曾国藩江西军营。曾国藩派往李元度平江军,参赞军务,“前后四年”。因为“君皆在事有功”,“选授浦城县丞,明年赴任”,“自是历亨衢二十余年,遂终于福建”。
第四段以下,历叙翁学本福建仕宦功德,大抵据翁氏子弟所具行状删改而成。
从陈乃乾《清代碑传文通检》检索得知,与李元度同时代的俞樾撰有《福建盐法道署按察使翁公家传》,其中对于翁、李交往,颇有记叙,兹补充如下:
(咸丰)四年,谒曾文正公于江西,文正命公稽查水师,夜见巨舸,张灯筵饮,声乐甚盛。诘之,曰:“吾与曾公姻娅也。”公曰:“吾知有军令,不知其他。”于是文正益贤公。鄱阳湖之败,公棹小艇,迹文正所在而从之,文正执公手曰:“能为吾征兵二百里外乎?”请檄,文正以小纸书数行付之,持以行,两日而兵至,文正嘉焉。命公往佐李公元度于南康,既至,遂师事之。崎岖戎马间,所学益进。时军事孔亟,公以转饷及他事渡鄱阳湖者三十余次,文正疏闻,有“不避艰险”之语。未几,移驻贵溪。七年八月,贼大至,而城中食尽,公冒雨走广信,乞粮于广饶九道沈文肃公,衣尽湿,文肃解衣衣之,与以米五百石,盐千斤,银三千两,载之归。夹岸皆贼也,公佯睨贼而笑,贼不测,不敢诘。城中得米,民心大定,遂有鹰潭之捷。李公上其功,称其“廉明得士心,突围乞饷,不避矢石,尤人之所难”云。是年秋,选就福建蒲城县丞,李公以为是军中不可少之人,请于文正而留之。旋以贵溪、弋阳守城功,奏保知县加同知衔,赐鹖羽翎。至九年,江西肃清,乃始赴蒲城任,自是而公之政绩皆在闽矣。
此段与李元度所作大体相同,而对翁、李二人共事渊源、李元度对翁学本之倚重与推举,则叙述更见明晰:即翁学本以廉明忠勇受曾国藩赏识,继而派赴李元度平江军。鹰潭之捷,李元度特意上禀表彰翁学本之功,“突围乞饷,不避矢石,尤人之所难”;而且在翁学本选授福建县丞之时,因其为“军中不可少之人”,特意通过曾国藩,隔省留人,直到第二年江西肃清,两人这才分别,从此天各一方。
翁学本既然是曾国藩派往李元度军中,兹据《曾国藩全集》再为补充:
咸丰五年(1855)十二月十九日,曾国藩以李元度叠次胜仗并会同水师攻破湖口县城,奏报“候选从九翁学本”“转运军饷、子药器械,不避艰险,无误要需,始终出力”,奏请“翁学本请免选本班,以府经历县丞不论单双月遇缺即选”。次年正月十一日,内阁奉上谕,“候选从九翁学本”,“以府经历县丞不论单双月遇缺即选”。
咸丰八年(1858),曾国藩父丧守制未满,奉清廷谕旨赶赴江西军营,重新组建幕府,七月十八日《日记》“是日定各项差使单”,名单之首是营务处主管李元度,名单之末则是“贵溪转运局:翁学本”。
同年十月十六日,曾国藩上奏《遵保防守广丰玉山两城出力员弁摺》,称“闽贼窜扑广丰、玉山,浙江记名道李元度所统平江营,以一军分守两县,力保危城”,因此“将平江各营尤为出力员弁,开具清单,吁恳皇上天恩,俯准奖叙,以示鼓励”,其中就有“福建蒲城县县丞、遇缺补用知县翁学本”,“请加同知衔”。至于俞樾所作《家传》称“以贵溪、弋阳守城功,奏保知县加同知衔,赐鹖羽翎”,似不见于曾国藩奏稿,大约这次奏请为江西巡抚主稿吧。
曾国藩在咸丰五年至咸丰八年上半年间书信存者甚少,而李元度则保留着曾国藩写来的亲笔信八十余件。查检此数年曾、李通信,仅有一封提及翁学本,即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三日《与李元度》:“自二十夜闻足下抵崇仁之信,翁学本解银已于二十一日启行,诸广南解军火已于二十二日起行矣。头批想于日内可到,其第二批银两、军火,亦当于今日起解。特风雨凄凄,泥泞难行,别增一种焦灼。”由此可见,翁学本主要是负责军需转运,李元度《翁君神道碑铭》称“文正檄君来赞画”,俞樾《翁公家传》称“文正命公往佐李公元度”,大概都是对传主更加尊敬的措辞。
李元度与俞樾的这两篇碑传,都指明李军当时扎营南康,而江西省称南康者,有江西南部的南康县与江西北部的南康镇,李文将南康与湖口并称,则此处当为毗邻湖口县的南康镇。考李元度征战行迹,其率3000人守卫南康、湖口的时候,据《清史稿·李元度传》为“咸丰五年,国籓移军江西,令元度募勇三千屯湖口。六年,移屯抚州”,《清史列传》作“五年正月,入南昌,整水陆各军。曾国藩遣元度会攻湖口,伪翼王石达开、伪北王韦昌辉挟全力来争;元度力战却之,获伪帅谭友盛、袁蕃邦。八月,遂复湖口”,而王先谦《李公神道碑》也说是“五年,公自请于曾公,募平江勇为一军,破贼苏官渡。会水师克湖口”。李文称“前后四年”,当是指咸丰五年咸丰八九年间。
 
三、翁氏祖孙生平与文献备征
李元度此文涉及翁氏家族多人,其中颇有行事详诸前人记载者:
文称“雍正元年,进士蓼墅先生讳运标,以孝子为循吏,官至道州知州,祀名宦,君之曾伯祖也”,其事详见张庚《翁氏两孝子传》;同时代朱仕琇亦有《翁孝子传》,记述翁运标与其兄翁运槐万里寻父之事甚详。翁氏子孙也因此得以改籍湖南。张、朱二文并收入《碑传集》。
文称“子四:传煦、传照,并业儒”,检陈乃乾《清代碑传文通检》,知俞樾不仅为翁学本作家传(见《春在堂杂著》五编之三,收入《续碑传集》),而且还先后为翁传煦(1860-1896)、翁传照(1865-1898)作有《少兰翁君传》、《少畦翁君传》(见《春在堂杂著》六编之三,亦皆收入《碑传集补》),传其兄弟孝友、仕宦志行。传煦作盐务吏于福建,传照为候补官于江苏,皆能传其家风。传照著有《释园诗钞》七卷,另有《书生初见》一卷,辑录吏治名言,《医时六言》六卷则为历代兵家语录,间出评语;又为其兄传煦补订《鲁斋年谱》一卷,并行于世。可惜两人皆享年不永,传煦三十六,传照三十三,两年之间,先后病逝。
据俞樾《少兰翁君传》、《少畦翁君传》,知翁传煦、翁传照兄弟曾先后有北京之行,皆为“入都引见”(据《鲁斋年谱》,传煦光绪十六年入京应选、十九年夏入觐,同年传照入京引见),翁传照且“名动公卿间,翁叔平尚书甚器之,曰:‘吾以族子目子,失子矣。’徐寿蘅侍郎与有连,亦深叹其才”。这或许就是李元度《翁君(学本)神道碑铭》抄本流入北京的原因吧。抄本册末的“平江李元度撰文”、“安化黄自元书丹并篆额”的详尽职官头衔,也透露出翁氏子弟抄存传示的迹象。《鲁斋年谱》称翁氏兄弟将李文“入石拓布数千帙”,即是表彰先人德业的人子孝行。(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注释:
 熊治祁编:《湖南人物年谱》,第五册,岳麓书社,2013年,第447页。
李积琳:《皇清诰授光禄大夫赏戴花翎贵州布政使司布政使色尔固楞巴图鲁先考李府君行述》,光绪刻本,第十六页。
俞樾:《春在堂杂文》五编之三,光绪二十九年(1903)刊,第十一、十二页。
 《曾国藩全集·奏稿》(一),岳麓书社,1987年,第573、578页。
 《曾国藩全集·日记》(一),岳麓书社,1987年,第259页。这是翁学本姓名在曾国藩日记中之仅见者。事实上,在咸丰二年六月出京典试江西至六年六月奉旨复出,曾国藩并无日记。
 《曾国藩全集·奏稿》(二),岳麓书社,1987年,第902、904页。
 《曾国藩全集·书信》(一),岳麓书社,1990年,第600页。
 《清史稿·循吏传·李元度》,中华书局,1977年,第12329页。
 《清史列传·李元度》,中华书局,1987年,第6292页。
 王先谦:《葵园四种》,岳麓书社,1986年,第195页。
 俞樾:《春在堂杂文》六编之三,光绪二十九年(1903)刊,第二十一页。翁叔平,即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江苏常熟人,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徐寿蘅,即徐树铭(1824-1900),字寿蘅,湖南长沙人,历官兵部、吏部、工部侍郎。“与有连”,与之有姻亲关系。
 熊治祁编:《湖南人物年谱》,第五册,岳麓书社,2013年,第447页。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胡林翼之集外文:墨庄公传】李超平整理2018年1期总111
下一篇:【谭延闿《乙卯元日感旧怀人成徘体七十韵》】任理辑录整理2014年4期总11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