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湘人物 > 正文

【望城清塘冲戴氏与戴公桥】焦广2021年1期总123
2021-08-02 15:59:02   来源:   评论:0 点击:

  湘江有一条支流叫石渚河,发源于望城茶亭九峰山。在石渚河与湘江交汇处,原有一个集市,叫“石渚”,著名的长沙铜官窑就在石渚,因而铜官窑历史上叫石渚窑,石渚河名即来源于此。石渚河溯上十余公里即到戴公桥。戴公桥位于石渚河与长沙至湘阴官道的交叉处。清嘉庆《长沙县志》卷五“津梁”载:戴公桥,城北六十三里临湘都。属长沙县临湘都四甲,现属望城区茶亭镇戴公桥村。
据民国二十三年《五修清塘戴氏族谱》记载:清塘冲戴氏一世祖思安,元中叶江西丰城人。五世孙国龙生五子:永泰、永雍(一作因)、永熹、永良、永康,明洪武23年(1390)合家迁湖广武冈州石河。国龙命永泰家此,而携其他四子再迁浏阳石冲。永良以石冲硗狭,乃于明永乐间独徙长沙县临湘都四甲清塘冲(今属茶亭镇戴公桥村),生有八子:忠聪、忠贤、忠宣、忠名、忠雄、忠祥、忠湘、忠琦,衍为八房,。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族众创建宗祠于清塘冲。道光二十二年(1842),族众始修族谱,后于同治七年(1868)、光绪三十二年(1896)、民国二十三年(1934)增修。堂号谯国。谯国郡戴氏为东晋戴逵之后,由于氏族显赫,戴姓多以“谯国”为堂号,称谯国堂。
民国《五修清塘戴氏族谱》卷首载有道光二十二年《戴公桥记》、清咸丰《续修戴公桥记》、清光绪《戴公桥记并铭》、民国二十二年《戴公桥记》四文,详细记录了清塘冲戴氏子孙600年接力建桥修桥的历史。石渚河沿溪上下无舟航,各以桥渡。其上为清溪桥,又上为翔凤桥;其下为谷增桥,又下为河上桥。独谷增桥与清溪桥相望约十里之遥,中又汇清塘冲和黎家尖两水。其地又近官道,往来人多。每年春水泛涨,行者苦之。明成化初,戴氏长房二派四远公,怜行人困徒,独捐拱石桥于上,与上下清溪、谷增两桥并峙。东通乡里,可达平江浏阳,西接驿卫,可通宁乡益阳。时人咸乐其便利,交口称为戴公桥。桥凡八搭,车可单行。越二百年至清初,桥渐损坏。四远公之裔孙杏宇公,杏宇公之子楚卿公又接力增修。而后桥寝不可支,于是第五房名超公,惦念先人,再修桥。而名超公之子梁輈公又大葺,以广其志。清乾隆年间,官道侧有与桥争利者于桥头置屋数椽,为旅店。夹桥而居,桥孔半为屋基填窒,水势竞趋东岸。道光年间,桥尾遂倾,二搭空焉,戴氏各族又醵金以完之。光绪年间,有趋利业渔者叠次车鱼,依桥淘沙,而桥东剥岸渐就倾頺。戴氏合族举族长林,拨祠公款而茸补之。功竣,竖立禁碑,其曰戴氏公桥,禁止车鱼。戴公桥由戴氏创修,历明清民国三朝,逾五百年,均由戴氏子孙保之守之,修之记之。
如今望城区茶亭镇戴公桥村即以戴公桥为村名,长沙至湘阴的芙蓉北大道横穿戴公桥村,在道路两厢形成一个小集镇,叫戴公桥集镇。戴公桥在新集镇以东一里许。旧时在戴公桥旁有个戴公桥老集镇,笔者年幼时去外婆家经常路过。记忆中,老集镇是石板路,呈丁字形,南北向为长沙至湘阴的官道,街心向东即为戴公桥。桥有七墩六搭,桥长50米左右,建筑材料主要是本地产的花岗麻石,桥墩为麻石砌成,每搭的桥面并列三块方形长麻石,中间桥墩麻石上雕刻有蜈蚣图案。可惜戴氏所立禁碑已不见。街道两旁屋宇鳞次栉比,有铁匠铺、庙宇、供销社和小商店。印象最深的是南北向的集镇尽头有一株大柿子树,每年秋冬季节挂满了红柿子,令幼时的我直流口水。在戴公桥石渚河上游百米处,筑有青草石坝,围水灌溉稻田。同时利用水力带动石磨打米。再上游边有一块山石称“阿弥石”,阿弥石上有一处石刻:“公同合禁:自梨木神起至戴公桥止,沿港大小石头,均系保全,田墓庐舍永禁凿取。民国廿四年冬众姓重刊。”而在石刻西边稍下的部位,则刻着“南无阿弥陀佛,乾隆廿三年立”字样。进入新世纪后,人们在青草石坝处建起公路桥,戴公桥渐渐荒芜,无人整修,被洪水冲垮。河中桥墩亦因影响行洪被清除。至此,存世600余年的戴公桥只剩下西岸边的两个桥墩和两搭桥面,向人们诉说着它的历史。
2000年,长湘公路拓宽,有关部门将长湘公路上的谷增桥撤除,并将新建的公路大桥命名为戴公桥。此桥距老戴公桥约1里许。(作者单位:长沙市望城区委巡察组)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从易鼎新自述及其他论著看湖湘学者对西学的融会】许康2021年1期总123
下一篇:【贺龙创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做出的贡献】戴楚洲2021年2期总12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