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湘人物 > 正文

【李泽厚与宁乡】陶子林2022年2期总128
2022-05-01 16:39:35   来源:   评论:0 点击:

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先生于2021年11月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逝世,享年91岁。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特别是自媒体发表了大量纪念李先生的文章,怀念这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青年的“精神领袖”。对于媒体报道李先生是哪里人,没有统一的说法,有的称湖南人,有称长沙人、宁乡人、宁乡道林人。对于先生家世及与宁乡道林的关系。笔者作了深入调查,并得到了李先生生前的认可。李先生祖籍长沙市望城,出生湖北汉口,幼年随父母在汉口、长沙、邵阳、江西吉安等地生活学习,青少年时期在宁乡道林外婆家便河里生活,后家人定居于此。宁乡道林是他人生中重要生活点,是他魂牵梦萦的家。

一、李泽厚家世与宁乡的渊源
      李先生本姓王,始迁祖王荣,于元末由江西吉水县迁宁乡西冲山符山,四传至海、澄、清、淮、汶,衍为五房。至五世祖王镜(海公长子)、王铎兄弟迁善化(今望城)横塘。繁衍至十七世祖王定学(正儒),有五子:俊文、忠文、红文、宗文、知文。因王家与近邻李家关系密切,而李家无后,王定学便把四子宗文送养李家为子,改姓名为李朝斌。李家为“长沙、湘潭军营李氏 ”。后李朝斌成为湘军重要将领,为江南提督,授振威将军。时王氏续修家谱,要求归宗,李氏家族不允,便发生家族纠纷,从而产生官司诉状。李朝斌对此无可奈何。后曾国藩出面调解,裁决为:“朝斌所处相同,定例出嗣之子,亦视所继父母有无子嗣为断。今若准归宗,王氏不过於三子外又增一子,李氏竟至斩焉不祀。参考古礼今律,朝斌应於李氏别立一宗,於王氏不通婚姻。一以报顾复之恩,一以别族属之义。王氏本生父母由朝斌奉养残年,庶为两全之道。”从此李家在长沙及望城一带成为显赫家族,为善化响堂李氏。李朝斌长孙李同寿为李泽厚祖父,即李泽厚为李朝斌第五代孙,是宁乡东湖王氏王荣的二十二世孙。

二、李泽厚家人与道林
李家原本官宦之家,书香门第。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过去的世袭制被废除,自食其力是社会主流,作为李朝斌后代也是如此。李同寿是李朝斌孙,曾任云南思茅知州,云南陆军军械局总办,妻为云南普洱思茅人徐氏,生有李世裕和李世安二个儿子,后都成为民国时期长沙邮政高级职员,薪金优厚,与过去的祖上荣光相比,虽相差甚远,但至少能养家糊口,工作体面。后各自成家,生儿育女,长子李世裕与宁乡大户人家陶懋枬结婚,生有二子:李泽厚和李泽民。次子李世安与赵佩珍结婚生有三女:李泽美、李泽利、李泽珊。大家庭互相照应,生活平静。但天有不测风云,抗日战争爆发,邮证行业为了战争的需要,不得不东奔西走,调动异常,李世裕因劳累过度染病,于1942年在江西吉安逝世。这突然的变故,让大家庭遭受重创。当时徐氏跟随长子一起生活,并把过去的丫环作为养女,一直紧跟其身,佣人陈奶奶负责家务。陶懋枬悲痛万分,由于战争紧张,不得不把丈夫灵柩运回长沙安葬,而此时长沙战事猛烈,日军疯狂南下,国军顽强抵抗,长沙成为重要战场。此时孤儿寡母的陶懋枬和徐氏便带着家人,逃往宁乡道林便河里依附娘家。当时乡下有一个乡俗规矩,女儿回娘居住需交象征性的房租钱,她们的到来也不例外。这时李世安一家五口还在长沙艰难地生活,到1944年夏,李世安又因病而亡,而日军突破防御,长沙沦陷,赵佩珍办完丈夫后事,便带上三个女儿随邮局集体迁移到邵阳,后战事紧张又迁新晃。
抗日战争胜利后返回长沙,赵佩珍继续从事邮政工作,维持一家的生活。便河里为陶家大宅院,位于湘潭至益阳的古道旁,邻近湘潭。由于战事紧,这里也是人心慌慌。陶懋枬便送二个儿子到当地学校读书,李泽厚插班入靳江中学初四班,自己进入道林麟峰女校教书,校长为她小妹陶懋棻,但好景不长,二个月后学校停办。由于生活的压力大,在亲戚介绍下远赴衡阳某学校教书,维持一家五口的生活开支。战事在持续,日军入侵宁乡,李泽厚跟随学校迁湘乡大湖,道林便河里成为了南下日军的必经之路,百姓纷纷逃离躲避,而此时下嫁道林陶家的四姑李氏,同样遭受痛苦磨难,大批日军过境后,回家见到屋内遍地狼藉,家具损毁,粮食全无,又本无儿女,对生活失去信心,便上吊而亡。徐氏的生活可想而知,二个儿子早亡,养女又亡,同时儿媳孙辈在外,仅依靠自己过去积蓄及陶家的亲戚关系照顾,是多么艰难苦楚。日军投降后,生活恢复正常,李泽厚考上湖南省一师范,学校在安化桥头河,李泽明也考入靳江中学。身在外地的陶懋枬仍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她认真教书,用“只问耕耘,不求收获”来克服一切困难,时刻想到儿子的读书需要生活开支,同时还有身在娘家的丈夫老母亲徐氏。1948年7月李泽厚在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在家自学及处理家事。但世难料,苦命相连,1948年9月李泽厚婶婶赵佩珍又病逝,留下李泽美、李泽利、李泽珊三个女儿,她们无依无靠,不得不来道林便河里与祖母一起生活,当时还有抚恤金维持。后由于停发,李泽美三姐妹不得不回长沙邮局,后李泽利送孤儿院,姐妹送人领养,三姐妹各处一方。1949年春陶懋枬因积劳成疾逝世于衡阳。李泽厚赶到衡阳时,母亲已下葬,母子最后没能见上一面,留下了李泽厚终生的遗憾。这样徐氏带着二个孙子和佣人陈氏一起生活,但生活开支毫无来源,陶家的亲戚几乎都已外出,留下李泽厚外婆唐氏及太外婆蒋氏等老人。当时陶氏大家庭也生活艰难,人口多,读书人多,开支越来越大,因时局持续动荡,收入大大减少,只能顾及各自小家庭。对徐氏来说,先过着优越生活,今如此潦倒。先她而逝的亲人达六人,五人都是晚辈,同时娘家在遥远的云南,李家人在长沙及望城一带生活,各散五方,避战躲乱,无家平安。这样李家生活几乎到了绝望边缘。其他地方无处可安身,道林成了他们唯一的安家之地。所以李泽厚后来与友人的交谈中,谈到家乡时,他魂牵梦绕的家是外婆道林便河里。
1949年8月,宁乡解放,李泽厚一边在承家湾麟峰完小教书,一边认真学习,后报考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都被录取。陶家这时成为土改对象。1950年李泽厚在路费困难情况下,艰难北上入北京大学,同时接李泽利回道林照顾祖母。李泽民入长沙工商学校读书。由于徐氏的特殊性,在道林既无田土,又无其他财产,但过去是大户人家,划成份时成了难题,后反复讨论划定为城市平民自由职业者家庭,并分配了房屋,继续居住在便河里,但也遭受了批斗。陈氏是东北人,一直是李家佣人,土改时也分到房屋田土,后单独一人生活,但时常照顾李家人生活,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逝世。一九五一年正月二十二日李泽厚祖母徐氏中风,在宁乡道林便河里去世。当时李泽民入伍参军,李泽利15岁,李泽厚作为长孙从北京赶回道林处理后事,徐氏葬道林便河里后山花园圫。
李泽厚在宁乡道林的家人有祖母、父母、姑姑、弟妹。


(1936年李家全家福照。前左小孩李泽民、前右小孩李泽厚。中坐者李泽厚祖母徐氏、后左李泽厚母亲陶懋枬、后中四姑李氏(徐氏养女)、右李泽厚父亲李进(世裕))
 
徐氏(1886~1951),云南普洱思茅人,大户人家出身,李泽厚祖母。光绪十二年(1886)五月十六日生,随夫李同寿从云南归湘生活,携丫环李氏随身。从一九四二年开始,一直在宁乡道林便河里陶家大院生活。一九五一年正月二十二日因中风脑溢血病逝世。在当地农会干部组织下,农会成员帮忙安葬在道林便河里后山花园圫,李泽厚作为长孙从北京赶回道林处理了后事。1997年李泽厚五兄妹主持下重新展墓立碑。生二子李世裕、李世安。
     四姑李氏,云南普洱思茅人。李泽厚的姑姑(非亲姑),他们尊称四姑(二姑),她一直跟随徐氏生活,过去为丫环,后为养女。1942年随他们一家到便河里避难,后一直在此生活。陶家大部分人在外干事和读书,当时陶砚楼为便河里管家,因儿媳难产而亡,后收她为长媳,即陶根良继配妻,1943年陶根良痨病逝世。1944年日本侵犯道林,他们外出躲避,回家后看到失物甚多,她非常难过,因夫亡,又无亲生子女,便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后在床边上吊自杀而亡。
     李进(1904年~1942年),本名世裕,字叔陶,学名景范,李泽厚父亲,祖籍望城。1929年与宁乡道林陶懋枬结婚,生二子李泽厚、李泽民。曾任湖北 汉口邮局高级职员,因抗战需要转移长沙、邵阳、赣州、吉安等地。1942年病逝于吉水县,归葬长沙南郊黎托。曾作《书示厚儿》:“潦倒谁于邑,谋生哪自由;韶华过似箭,期望渺如钩;身世两同恨,乡心一样愁;壮怀终是梦,有负少年头。”
陶懋枬((1907~1949),宁乡道林便河里人。父陶涵宇,母唐氏,李泽厚母亲,陶森甲孙女。出身官宦大户,儿时好读书,1928年与长沙李进结婚,1930年6月13日在汉口生长子李泽厚,1932年生次子李泽民。1933年从汉口随夫回长沙持家课子,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暴发,为避战乱,带上二个儿子回宁乡道林便河里娘家生活。不久随夫一家往邵阳,并在新晃生活。1941年全家迁往江西赣县,1942年丈夫去世,带领全家五口依附道林娘家。后入道林麟峰女校教书,时校长为她小妹陶懋棻,二个月后学校停办。在亲戚介绍下远赴衡阳某学校教书。1949年春因积劳成疾逝世于衡阳。至今葬地不详。
    李泽民(1932~2020),祖籍长沙望城,父李进,母陶懋枬,李泽厚弟,出生汉口。幼年随父母一起生活,1942年随母到宁乡道林生活,一直把道林便河里作为家。1944年入读靳江中学初七班,后考入长沙工商学校读书,毕业后参加解放军,并入伍参加了解放新彊的战斗。全国解放后,留新疆剿匪并建设新疆,从事煤矿业的开采挖掘。工程师,局领导,正厅级退休。有三子一女。曾多次回宁乡道林看望乡亲。
据李泽利老人讲述,他们三姐妹与李泽厚、李泽民是堂兄妹关系,称李泽厚为大哥,李泽民为二哥,过去苦命相连,互相依靠,度过了艰难岁月,感情深厚。她双亲早逝后,本来邮局有发扰侐金的制度。但钱被当时负责人分摊贪污了。致使他们毫无生活来源,故送他到孤儿院,姐送张家、妹送何家领养。解放后,大哥考上北大后,就把我接到便河里乡下照顾祖母。我姐后考进长沙第一师范大学读书,妹妹也读书,考上了工学院,成为电器高级工程师。她们都分配在大中城市工作。这都是因为祖国解放有伟大的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才从孤儿长大,也才能有知识参加建设我们强大的祖国…!后来李泽利考上长沙明宪学校,1958年毕业后,作为知识青年主动回道林参加生产队劳动,住在便河里黄立成社长家。后文教干事欧阳晞安排她到学校教书,从此一生在宁乡从教。道林便河里是他们兄妹永远留念的家。李泽厚经常回乡看她,1958年冬李泽厚、李泽民二人坐火车到湘潭云湖桥,再步行来莘田湾学校看望她,当时兄妹相逢特别亲切轻松,因为他们五兄妹都有了工作。1959年下半年,李泽厚又回乡,当时李泽利在刁子塘道林建中教书,作为从北京回来的高级知识分子,当地人也是刮目相看,李泽厚看望了当地公社大队领导,并走访了便河里,在道林靳江新桥久久停留,与乡亲们攀谈交流,回忆过去艰难岁月,对新社会充满着希望。
        2014年10月12日上海《东方早报》发表了李泽厚散文《泽丽妹妹》,云:“泽丽妹妹是我心中一位最亲近的人。虽然数十年不在一起,平常也少往来和通讯,但不知是什么缘故,一想起她和与她通电话时,总泛起心中那样一种的亲切。今天她已年过七五,但在我的感觉中,她始终是那童年的形象和印记。”
        晚年的李泽利爱好诗文,时常与家乡人联系,几乎每年他们五兄妹聚一次,当然作东大部分是李泽厚,每当谈到家乡道林,都无限思念。李先生最后一次回道林是2012年。
        李泽厚先生于2021年11月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逝世,噩耗传来,李泽利非常悲痛,在李先生逝世七日特写挽联:“赤心忧国忧民,著作等身,抱恨鹤归非故地;終生怜弟怜妹,情深似海,叫我何处觅长兄。”

三、李泽厚的宁乡亲戚
道林便河里位于宁乡道林古镇东边,邻近靳水南岸。在清末时期,为陶氏大宅院,主人陶森甲,是当时道林显赫家族,陶氏传承耕读持家,光宗耀祖的传统,书香不断,联姻也是门当户对。作为望城军门提督李家,自然与陶家是结亲的最佳选择。当时陶家兴旺,人丁繁盛,但在民国二年陶森甲逝世,民国五年李泽厚外公陶涵宇35岁英年早逝,家庭开始衰落。瘦小的骆驼比马大,大家庭还是继续维持。
陶森甲(1853—1913)为宁乡双江陶氏十九世(忠派),名忠祺,字榘林,亦字森甲,晚号而石老人。陶美韺四子,清咸丰三年八月二十日出生于道林便河里。光绪二年(1876)丙子科副榜,内阁中书,花翎二品,授荣禄大夫。初任新疆巡抚刘锦棠书记。中法战争时佐左宗棠军防闽疆。后随洪钧赴俄、德、奥等国。回国后以道员分发陕西,寻改归江南候补,委赴日本考察军队。八国联军(1900)入侵时,助刘坤一订东南保护约款。旋署常镇道,改寿春镇总兵。民国任辰、沅、永、靖道观察史,他称病推辞。民国二年(1913)二月十八日病逝道林便河里,葬坦塘屋后山。原配蒋氏,生一子惺孝(涵宇)。
        他是我国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他心系国家,提倡教育兴国,支持民族工业,对李泽厚人生有一定的影响。
    陶涵宇(1881—1916),谱名惺孝,策名煦,字涵宇。父陶森甲,母蒋氏,李泽厚外公。光绪七年六月十三日生于道林便河里。清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毕业,花翎二品、安徽试用道,授资政大夫。民国五年(1916)十一月十二日殁。原配唐氏,生二子,二女:。继配宋氏,生三子:懋棨、懋楯、懋橿,生一女懋棻。
唐氏,光绪六年(1880)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生二子:懋桄、懋枢,生二女:懋枬、懋?(适李心宜) 。
陶仲登,字仲登,李泽厚堂伯外公。同治十二年(1873)九月十五日生, 宁乡道林便河里人,父陶忠祎,叔父陶森甲。清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花翎双月选用道,民国補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特奖三等文虎勋章。
陶懋棻,与陶懋枬为同父异母姐妹,李泽厚二姨。曾任道林私立麟峰女子校校长。学校成立于1927年,由蒋铁铮(陶森甲外甥)等创办,1942年停办。时陶懋枬在校短暂教书。陶懋棻原丈夫蒋乾昌,法国工科留学生,上世纪四十年代末逝世,后再嫁易剑飞。
陶懋棨(1909~2000),字季斧,李泽厚四舅。宣统元年(1909)八月二十五日生。因家庭开支困难,高中休学,在便河里老家自学一年,独自到上海考上了公费大学。后为工程师,曾任安徽省拖拉机厂总工程师。
陶懋橿(强仲),李泽厚五舅。宣统三年(1914)七月二十一日生,文革中曾下放回宁乡道林便河里劳动。
陶缔先(1929~),陶懋棨长女,母许氏,李泽厚表姐。1929年9月出生便河里。1942年在靳江中学四班学习,与李泽厚同班。1945年至1948年,李泽厚曾在湖南一师范86班学习,陶缔先为87班。后考入武汉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电子管厂工作,高级工程师。丈夫喻忠毅,航天工业部某司司长。

四、李泽厚与宁乡的情谊
宁乡是李泽厚外婆家,同时也是他人生中重要的一个依恋之地。青少年时期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1942年至1950年,李泽厚从12岁到青年都生活在道林,他外出求学也是以道林便河里为家。他得了许多陶家亲戚关照,包括外婆、舅舅、表兄姐妹,还结识了许多宁乡同学、同事及友人。直到后来工作及晚年探亲回乡,都是以宁乡道林为家。祖籍虽在望城,但没有居住过一天,长沙、汉口等地也是短暂生活。道林才是他永远的怀旧之地。
    李先生大部分工作时间在北京,主要研究美学和哲学,著述丰硕,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威望。工作之余也时常与亲戚朋友联系,特别是少年时期的同学情谊难忘。每次岀差到外地讲学,都会主动联系当地宁乡同学,聚在一起,叙说靳江中学的树林、木楼,老师的教诲,同学的苦读。特别是每次回长沙都会主动要求回家乡看一看。
  1981年5月,李泽厚先生应邀参加湖南省美学协会成立大会,并作学术报告,会后特回宁乡看望乡亲,寻找少年时代记忆。首先来到宁乡四中,即过去的靳江中学,当时师生放假,校园安静,他走上教学木板大楼,来到一间教室,走到中间靠左的一个座位,对陪同的李望衡等说:“当年我就坐在这里。”李先生还在座位上坐了一会儿。回到车上,还对他们讲,这所学校留下了我一段难忘的少年岁月。
         2006年10月,李泽厚先生再次回到宁乡四中,向母校捐赠8万元,以其母亲的名义,设立“陶懋枬奖学金”,用于鼓励品学兼优的学子。
         2006年,李泽厚和许再新老师一起,来到道林看望了蒋定三老师家人,并上山祭扫了蒋定三墓。在靳江中学读书时,蒋老师主教英文,同时几何、地理、美术兼顾,深受李先生的尊敬,李泽厚称他为全能老师,李先生也是蒋老师的喜爱学生,师生情谊浓厚。同时李先生在一师读书时,与蒋老师女儿蒋定珍经常结伴回道林,也曾产生感情。因蒋定珍与父蒋定三名字中都有定字,有一次许再新和李泽厚在他家玩,许向蒋老师开玩笑提出了这个尴尬问题,李先生便随时附和说,蒋老师是学外文的,外国人名字就是这样。搞得蒋老师苦笑不得。实际上蒋老师原名蒋承尚,大革命时期参加农民运动,后逃往南京改的名。
        麟峰完小位于道林承家湾,原为蒋氏祠堂及族校,是道林一中前身,这里是李先生人生工作第一站,也是他入读北京大学的起步点。他曾多次观顾这里,2012年秋,他来到道林一中门口停留了一下,环视了整过校园,与师生亲切交流。后还独自站在道林川门口新桥旧址旁,一动不动,望着便河里方向,看着靳水东流,浮想联翩,持续一个多小时。
        九十岁欧阳晞老人回忆,李泽利是作为第一批知青主动回乡劳动的积极分子,1958年下放到到河清村,表现积极,后他安排她到莘田湾学校教书,1958年李泽厚回乡看望他妹妹时,曾向他送了一瓶药。
        便河里之上炭坳里是黄平西家,据他介绍,李泽厚兄妹与他们家来往较多,每次李泽厚回乡都找他父亲交流,有时邀请去长沙见面。父亲叫黄立成,在土改运动中为民兵积极分子,在对李家划成分时,他根据具体情况划定为城市平民自由职业者家庭,因此在1959年曾被抓送宁乡县看守所关押半年之久,原因是包庇官僚地主家庭子女。后来在县委书记杨世芳出面下,才解决这个历史错误。1958年李泽丽作为知青下放,也住在他家,李泽丽还把丽改为利,以示接地气,与农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黄平西母亲任胜兰,今年八十五岁,谈到李泽厚,兴致勃然。她介绍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李泽厚兄妹回道林,时常到他们家走访,有书信来往。有一次李泽厚回乡,她老公不在家,她便陪同李泽厚到便河里及罐子冲一带走了一圈,李泽厚指着乡间小道说,这是我过去到靳江中学读书时的必经之路。原本打算在她家吃饭,由于还有其他客人就开车走了。1958年李泽厚、李泽民两兄弟,曾在他家住了两晚。当笔者问有无李泽厚信件,老人表示没有了,过去的都收走了,后来的信可能在国外女儿处保存。
2001年,李泽厚先生主动联系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表示自己有一批个人藏书想处理,希望捐给岳麓书院,继续发挥其作用。李先生将自己在北京的大部分藏书3000多册全部捐赠给岳麓书院。为纪念早逝的宁乡慈母,以母亲名字命名为“陶懋枬书室”。现珍藏于岳麓书院御书楼二楼。
         笔者是在读高中时,听陶杰老师的介绍,当时老师一边上课,一边介绍李泽厚的美学成就,还拿出了一个很大的长方形牛皮纸信封展示,那是李先生寄来的亲笔信。因他们曾在道林麟峰完小一起共事,关系友好,故有来往。当时我们不懂什么是美学,只关注了信封上的墨笔字。认为李泽厚是一个有学问的大人物。2012年,陶氏开始续修家谱,因李先生母亲是陶家人,他有陶氏的血源,并且他青少年时期,在外婆家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结下深厚感情。笔者通过孔学家蒋沛昌的协助,得到了李生生北京通信地址,便整理了有关李先生外公家的历史资料,包括陶森甲、陶惺孝(涵宇)的照片等,并说明请求事项。结果石沉大海。后又通过李泽利老人的联系,得知先生收到了资料,关于题词之类一概拒绝,因为他已封笔多年,同时用“不开会、不演讲、不上电视、不题词”之类来应付一切外来事务。并转达要我多看他的书。当时听这个答复,觉得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后来我发表了一些博文,其中有一篇专门介绍了李先生家世,李泽利转发给李先生,后先生特作了微信短语转答,并指出了错误的地方。
         李泽厚是世界著名哲学家、美学家,青少年时期,他全家生活在道林,求学于宁乡,最初工作在道林。道林是他走向社会科学殿堂的起步点。生前他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关心亲人的生活,道林是他魂牵梦萦之地。李泽厚先生虽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永在,学术永在,宁乡以李泽厚为荣,李泽厚是道林的骄傲。(作者单位:宁乡市政协)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张一尊艺术年表——纪念张一尊先生诞辰120周年】贺建秋2022年1期总127
下一篇:【杨开慧与李一纯】黄柏强2022年2期总12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