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湘人物 > 正文

【从易鼎新自述及其他论著看湖湘学者对西学的融会】许康2021年1期总123
2021-08-02 15:50:57   来源:   评论:0 点击:

易鼎新自述及其他论著看湖湘学者对西学的融会
 
许 康
 
一、引 言
湖湘文化中的传统科学技术是比较薄弱的一环,湖湘学人直到鸦片战争才猛然醒悟。于是有魏源、郭嵩焘、曾国藩、左宗棠等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理论与实践,长沙数学学派(丁取忠、黄宗宪、曾纪鸿、左潜等)、新化邹氏地学(邹汉勋、邹代钧等)、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倡导科学社团(如浏阳算学馆等)。真正对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消化吸收并有所创新,还待20世纪初的留学生。他们这一辈人都读过旧学(儒学),又亲炙西方先进科技文明,思想中两种文化的矛盾冲突感受最深,这是他们的前辈或后人无法切身体会的。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对湖湘文化传承与创新,事实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较之于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界的代表人物未遑多让。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上层建筑大文化中也一直是居于先进地位的牵引力(推动力)。
本文在这一认识基础上,以易鼎新为例,作些剖析。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他留下了一份亲笔自述(尽管只写到25岁就因故嘎然而止),还有若干篇发表或未发表的文字,与其他湖湘留学诸子的惜墨如金或文稿遗失相比,弥足珍贵。
 
二、 易氏自订年谱(节录)

易鼎新(1887-1953),字修吟,湖南省醴陵市东富镇四柱坪村人(左图,易鼎新晚年照片)易鼎新家世代务农,1909年夏,易鼎新往北京投考度支部(即财政部)新设之财政学堂,录入该校特科。[1]适逢游美学务处招考庚款“径送赴美学生”,考上第二届。1910年9月至1914年留学美国理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电机工程学系,毕业后考入联合学院(Union College)攻读研究生课程,1915年卒业,获科学硕士学位。[2]  
    易鼎新自订年谱手稿藏于其幼子易培强先生(湖南师范大学退休教师)家,毛笔书写于双幅毛边信纸上。以下摘录的年谱内容,均用楷体字排印(含自注文字),本文笔者(许康)删略处用“……”显示,标有“按”字的按语也是笔者所述,加有[]号的词也是笔者所补。
 
光绪十三年丁亥正月十五日卯时生。祖父世杰公、祖母温氏俱已故。父讳绪,字福瑞,单传。母汤氏,先生三女二男,余乃第三男,后又生一男一女。
……
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是年八月父福瑞公去世,年未五十。诸姐已嫁,长兄亦仅二十。所有丧葬诸事全赖母氏一人主持。
……
光绪二十七年(1901)辛丑,就读于东富[]布袋塘[],四弟随读。师为族兄绎如先生,名馨甲,曾于甲申年1884以第一名入泮,工时文,讲理学。是年余作文成篇,即整作八股文一篇也……时四书五经均已读完,兼读古文并学作诗。按:十四岁的易鼎新对四书五经内容及八股文写法已了然于胸,其师的学养也属上乘,讲究新儒家哲学,还能与时俱进
光绪二十八年(1902)壬寅,仍在东富布袋塘从绎如先生读,时八股文已废,科举仍举行考试,以策论经义命题。是年首次应县试,并赴长沙应院试……按:十五岁的易鼎新循科举仕进之路从童生到秀才,一击未中
光绪二十(1903)癸卯,仍在东富布袋塘从绎如先生读,以古文及史鉴为主……按:这两年清廷推行新政,接连拟订了壬寅、癸卯学制,十六岁的易鼎新面临学业的转折关头
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邑中风气稍开,先一年已于朱子祠创办小学堂,至是又改渌江书院为高等小学堂。招考学生……余应考被取。入堂肄业,学生四五十人,年龄在二十左右者居多。名曰小学,以论中文程度则后之大学生不如也。按:不但易鼎新有备而来,一堂同学根底也皆相若,证明大家为赶上科举末班车,不辱使命,还在努力,兼能抢占新学先机监督为刘揆一先生(号霖生)。课程有国文、英文、数学、地理、体操等科。刘先生为革命先进,曾游学日本,与黄克强先生为友善。鼓吹排满革命不遗余力,学生耳濡目染多被感化。按:十七岁的易鼎新,正是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幸遇良师是年,仍有小考,学生多应县试,余亦参与。暑假第二次赴长沙应院试,落选……时长沙府开办中学堂由府属十二县各考送学生四人至省垣复试……复试结果渌江生四人同中选。余名列第一……时府中学设于[长沙]黄泥……
光绪三十一年(1905)乙巳,年初赴省府中学,不久开学……本年仍有小考……及院试期届重来省应试,依然落选。科举制度亦于是年明令废止矣。
秋季府中学开学,焕然一新。监督为善化郭宗熙(调白)先生,翰林院庶吉士,新游日本归(按:法政大学肄业)。教务长为湘潭周贻科(心约)先生,曾留学日本习法政……教员如经学皮鹿门先生,地理王冕南先生,国文黄黄山先生,历史陈茆桥先生,数学刘复先生,英文王世杰(君宜)先生(后留学英国),皆一时俊彦。余于诸先生之课颇多领会,深被赏识,每试辄冠同侪。黄山先生评余文有云“国文有此可以上攀龙门。”(按:可见易鼎新文科成绩绝佳。)冕南先生评余试卷有云“非特本学堂之冠,亦各学堂之冠也。”鹿门先生对余经学试卷每次皆给予一百分。(按:证明易鼎新的四书五经根基非常扎实,获得湖湘近代经学宗师青眼相看。)王君宜先生对余英文进步之速尤为惊异……评定成绩以余为最优,临别殷殷致勉励之意。年假返里。
光绪三十二年(1906)丙午,满十九岁,母亲已于上年腊月为余订婚,择于正月初十日完婚。新妇为邑绅优贡生黎公禹岳之次女,名道中……(二月初)余旋即束装赴省,到后始悉郭调白先生已辞职,继任监督为攸县龙渔(萸)溪先生。并悉甲班学生概资送他校肄业,一部分送城南师范学堂。余与汤泉君(号瑞麟)则以英文较优,送游学预备科肄业。
时游学预备科设于草潮门,有英文、德文、法文、日文各班,学生之多为省城各校冠。监督为臬司(注:按察使)兼学务处总办张鹤龄(筱圃)先生,先生办学极热心,惟不能常莅校,一切事务由副监督兼教务长罗仪陆先生主持。罗先生留学东洋,富革命思想,颇得学生欢心。惟一般学生科学程度尚低,课程须由浅入深,余甚觉无味,只得埋头自修而已。英文教员常命余将课本译成中文以备同学阅览,数学则余自学代数几何三角亦近完毕。(按:这表明易鼎新通过在长沙府中学堂的学习,已领悟西方基础数学的学习方法,对形式逻辑的演绎推理掌握较好,而且学习态度端正,主动性强)……先是湘人陈天华、姚洪业在沪愤国事日非蹈海死(按:陈天华在日本蹈海),湘学界未得政府同意迎葬岳麓山。全城学生会葬,(罗先生与陈关系颇深故)游学预备生尤为激烈,引起政府注意……是年醴人宁调元(仙霞,号一)纠合同志创办《洞庭波》杂志,鼓吹革命。游学预备科同学亦有参加者。又萍浏醴会党因革命党人策动,揭竿起义,声势浩大,家乡音讯几乎断绝。政府调动大军始得削平,然革命潮流益形澎湃矣。寒假照常返里,道中婚后住母家,至是亦回家过年。
光绪三十三年(1907)丁未,正月赴省得悉留学预备科已被解散,师生大都星散……宁太一是时亦以《洞庭波》关系下狱。学务处己撤消,改设提学使司与藩臬平行。提学使为吴庆坻,即末届科考之学使也。张筱圃先生则已调任奉天提学使。(按:日俄战争以中国东北为战场,战后清廷调派湖南巡抚赵尔巽为总督去“善后”,赵奏调一批属员随赴奉天,即沈阳)余留省垣数日,得醴陵电报知萍乡栗江学堂聘余与刘今希先生(名泽相,邑廪生,曾游日本)为教员,因与今希同回醴陵……余任数学、英文、修身……暑假回家,半年收入除零用外尚剩百余元,举以奉母,母喜甚……至是余兄弟皆能自立。母亲即命析箸(按:分家)。四弟因尚未婚,与余同食,一切进出由其料理。母亲及小妹亦食于余家。按:谨遵孝悌之义暑假后仍返栗江任教……
光绪三十四年(1908)戊申,正月在家略事应酬后赴省,此时或教或学,茫无头绪。后晤王冕南先生,力主赴奉天求张筱圃、郭调白两师设法……即乘京汉路火车北上……抵奉天,住旅馆。时张筱圃为提学使,郭调白先生以后补道襄办学务。余先后晤张、郭两师,数日后郭师面告,青年最好再求深造,学使拟助川资介绍至京师译学馆肄业。余再访张师,蒙赠川资五十元,并亲笔八行书致译学馆提调张缉光先生(学部尚书张百熙之公子),请为设法插班。余即再乘火车来京……张先生亦爱莫能助……又是者月余,始得郭师自奉天来信,并附张[筱圃]师致郭师信,略谓译学馆既不能插班,奉天已开办方言学堂,其英文班程度颇高,可来此肄业……[]迳入方言学堂英文一班肄业,教务长田先生,美国留学生,教授英文颇热心,获益不浅。其他各科不足道……
宣统元年(1909)己酉……夏初部令到省……饬改办高等学堂……方言学堂命运遂告终了……自维寄人篱下,终难善策……适报载度支部开办财政学堂,将招生,决计投考。夏间辞别奉天师友,再来北京……考试榜发,余被取录时美国退还庚子赔款,设游美学务处,考送第一批留学生。余亦匆匆应考,落选。乃决定进财政学堂肄业。时财政学堂设于顺治门(按:即宣武门)……余在英文一班,英文课最多,英文教员有三人,其一为英国人,教Irving’s Sketch Book(按:《欧文氏简明英文读本》)……国文教员为白作霖先生(号振民,江苏人,进士),余深蒙奖饰……
宣统二年(1910)庚戌,……余复进财政学堂肄业……是年游美学务处仍考送第二批留学生……财政学堂同班数十人……仅余一人应考。第一次考国文、英文……余被取第四名。(按:据查[5],易鼎新在初试者中列第七名,但其前面六
人中有三人未通过第二试)第二次考代数几何三角物理化学生物德文等门,余有
数门自问成绩不良,但以数学见长,终被取录,喜出望外。同被取者五十余人(按:应为70人)……时游美学务处总办为周自齐先生,帮办为范静生先生、唐介臣先生。曾集合摄影以留纪念。范唐两先生并相继演说(唐先生用英语),殷切劝勉。时方中元(按:农历七月十五日,公历8月19日;赴美日期应是8月16日),船期已定,各持证件赶赴上海电报局报到。余于被选数十人中无一
相识(后悉仅余一人属湘籍),单身出京……抵上海住旅馆,向电报局报到后,领得治装费二百五十元……曾到美国领事府略受盘问,领护照……购得《曾文正公全集》一部、《王阳明先生全集》一部、《方望溪文集》一部,此为余带往美国之书籍。(按:易鼎新将朱熹教导的“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奉为圭臬,此番虽是取西方近现代科技之新经,却不忘吸取传统旧学之精髓,欲将两者调和鼎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住沪约一周,即乘小船达海船……名《中国号》(China)……胡敦复、唐孟伦两先生护送……同学交谊渐密,关于所习科目及所进学校大致皆已决定,胡敦复先生虽略有指导,亦不甚亲切……余当时以为学生较少之学校于中国学生颇为相宜,因与师生接触之机会较多,对于美国人之品性修养容易领会,而自己长处亦容易表现也。故决定进渥斯特工科大学(Worce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或理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王鸿卓君(号瑞孙亦与余意见相同……自横滨至檀香山费时约十日……再行一周始达美岸……旧金山住数日……在芝加哥停留较久,中国留学生招待参观。自此各同学渐渐分散,往各校入学。余与王鸿卓君径往渥斯特(地近波士顿)……由梅[贻琦]君引荐校长。校长对中国学生尚少认识。以余与王君非高中毕业生,且英语问答不甚流利,面露难色不愿收录。经再度请求,终不允许。
余等乃致函理海大学校长,请求入校肄业。复函许可。即同乘火车……直达……首见注册主任兼副校长恩默利(Emery)先生,并承引见校长顾宁克(Drinker)先生,先生生于香港,亦理海大学毕业,年近六十,对中国学生极关心(其实对全体学生亦关心)。时已阳历九月底,开课已一周,即命暂为特别生,期终考试及格改为正式生。中国学生在此肄业者,除余与王君(按:两人同入电机工程系)外,有雷以伦(号经波,习电机,湖北公费,是时方毕业)黄锡庚(号绍兴,习矿冶,汉治萍公司公费,四年级),胡衡清(习土木,江苏公费,四年级,二年后归国即逝世朱复(号启明,习土木,上年第一批考送来美,进高中一年毕业后来理海,插入二年级;陈宏经(习仪器,汉治萍公


(上图:易鼎新手书自述末页)
 
。余与王君陈君同住一屋。主妇无夫,仅一女,年已二十余岁。为余等任清洁整理诸事,颇殷勤,并暂供给膳食(后改在学校食堂会餐)。(按:还有王琎,字季梁,1909年来美,化学工程系。又,路敏行,字季纳,1910年来美,化学工程系。当时在校中国留学生共8人)
学校须纳学费,每期每人七十五元(后改为一百元),实习费每种实习六元。课程完全照电机科一年级规定肄习,有数学(上期解析几何,下期微积分)、物理、化学(连实习)、德文、英文、体育各门。余于德文为初学,而所用课本已是《科学德文》及翻译。因美国学生在高中须读德文或法文,进大学再读德文一年,法文一年,如入学考试考过德文则第一年读德文程度较深。第二年读法文,程度较浅。理海大学当时即如此规定。余颇以为苦,乃另纳费进夜校补习德文一月,并不断自修,竟得赶上,月考成绩及格。英文读美国文学史及修辞学,并须作文数篇,题目已公布,但第一篇如属佳作可免再作。余选《南方之文学》(Literature of the South)为题,参考书籍数种,精心创作一篇如期缴进,竟博得英文教授查雅先生(Prof. Thayor)好评,免予重作,喜出望外。其他各门皆无困难。
 
易鼎新的回忆录仅写到理海大学第一年学习,戛然中断。从他最后一页笔迹较仓促潦草,可推想是有什么重要事情急需处理,而不得不暂作一结束。
 
三、易氏留美期间的言论
易鼎新在美国五年,第一二学年无暇他顾。进入第三学年,学习成绩上了台阶,其他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也达到相应的层次。他公开发表的中文论文,1913年初有《留美学生年报》上的《工业与工业家》(按他的解释,就是“工程学与工程师”,这种工程师应兼有企业家身份);在《留美学生季报》上,1914-1915两年有《论工程师之当自重》《论工程学生宜兼尚实习》《与友人论留学生之成效书》《中西训蒙说》和《读伍庭芳<美国杂评>》等,几乎每期不拉。他还投稿国内中华书局新创办的《中华实业界》杂志,计有《中国水力发达之研究》《工资计算法》等。当时中文学术刊物刚刚起步,如《科学》是1915年由中国科学社创办,《学艺》到1917年才由留日学生创刊,易鼎新的个人活动稍早于他们。
身处第二次技术革命中的美国,易鼎新是最早认识到技术的社会意义和工程师的社会责任的学生。他在1914年撰文《论工程师之当自重》说:社会生产的发展令人知工程之不可缓。但“工程师所讲究之学理,本与普通人脑筋隔不相入”;工程师“为其学所影响,於社会少接交……”这种隔绝应当改变。进而,易鼎新看到了技术革命对于当时中国的迫切性,更为重要的是,易鼎新在辛亥革命之际为了使中国赶上世界技术革命的主流,力主科学知识的工程技术化,即科技的应用化和商业化。在这种氛围下,易鼎新是“五四”前最早讨论“工程”新概念的学者,易鼎新认为,“理论为实行之基础。”技术创新应当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进行;“其(工程技术)旨在用,工程师即应用科学家”,使创新的技术得到充分运用,让“社会上反真受其益”。这与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并首次实现其商业价值。而易鼎新的工程技术成果使“社会受益”理论较熊彼特的“实现其商业价值”更广更深。
他的《中国水利发达之研究》主张大兴水力发电站建设,可节约煤炭资源且环保,反映他有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雏形。他的《工资计算法》包含泰罗(Taylor)科学管理原理(按:他另一文章译为泰娄的科学经理法)。他以上这些见识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传统思想,融会西学,在当时学者中都是首创的,超前的。
易鼎新当年还提倡新教育思想,批评教育界某些人学问浮躁,针砭其弊。他主张“学问既贵乎精,尤不可不博。”易鼎新鼓吹应使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尽其天然之能力。真正教练,必本之自由,为自动不为被动……[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能自趋于善而远于恶……能自主则外物不能移矣。”易鼎新提出了“愉快教学”的方法,他认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教者应“具乐于观察之能力,凡童子自由之发现,决不可禁止。不乐为之事,不可强其行。反是则背乎栽培涵养之道也。教练之旨,在使其行所当行之,为所当为之,利己以利人。”
 
四、易鼎新的学术活动和工作成绩
至于易鼎新的专业成就,从1937年4月商务印书馆的《出版周刊》第229期“本馆出版物著作人履历”(第120号)栏目,有关于他的若干补充材料和后续介绍,他在理海大学时,“曾得三年级第一,及四年级第二荣誉奖状。并被选为Tau Beita Pi(按:希腊字母为ΤΒΠ)会员。在联合大学时,被选为Sigma Xi(按:希腊字母为ΣΧ)会员。曾加入美国电机工程师学会,中国科学社、中国工程学会、中国工程师学会为会员,并曾为中国工程师学会杭州分会会长。” 在美国大学能加入以希腊字母冠名的学术组织(往往是跨校的)是一种荣誉,表明易鼎新的学业成绩和社会活动能力双优。
履历中还有“历任美国奇异公司(按:GE的英译,即通用电气公司)实习,湖南工业专门学校及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按:都是湖南大学前身之一)教授,(汉冶萍公司的)汉阳铁厂电机处主任、萍乡煤矿电机处处长,国立浙江大学工学院教务主任兼教授,浙江省电气局副局长,杭州电厂厂长兼总工程师。现任湖南大学工学院教授,湖南电灯公司顾问工程师,长沙市校验电表委员会委员。其著作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者有《有线电报》《有线电话》。”(按:两书列入该馆《万有文库》中的“工学小丛书”)易鼎新在湖南大学曾先后兼任过总务长与教务长……1944年8月到1946年7月,易鼎新接受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的聘请,在贵州遵义浙江大学任机械系主任。1946年8月,易鼎新重返湖南大学,担任湖大电机系主任和学校教务长。1949年7月至12月,易鼎新任湖南大学校长兼校务管理会主任委员,主持学校校务。[3]
 
五、易鼎新在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易鼎新担任湖南大学教务长、副校长、代理校长,


(上图:毛泽东主席签发的易鼎新为湖南大学副校长任命通知书复印件)
 
还担任省市人民政府委员、民革湖南分部筹委、湖南省中苏友协副会长、科普协
会常委、长沙市科联筹委会主任等职。[4]
 

(上图: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签发的易鼎新任命通知书复印件)
 
1953年元月,易鼎新因李达调任武汉大学校长而代理湖大校长。这三段处理校务期间,易鼎新使湖大教育步上了一个新台阶。他积极、认真贯彻执行“暂维现状,逐步改进”的方针。他深切感受:“我们过去时几十年的教育,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教育。”但学校的教员学生都是人,一个人的思想,不是一天一晚就能改变好的,所以要在“‘暂维现状’的基础上,建立新的体系来。”
易鼎新十分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重视教师素质,认为一所学校只有组建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加强整个教师队伍的“战斗力”,才能发挥出“名师出高徒”的效果。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决定成立中南动力学院,易鼎新任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华中工学院、中南动力学院、中南水利学院联合建校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图:1952年初,刘少奇副主席由长沙市委书记曹瑛陪同,在岳麓书院大门外,与李达校长亲切握手、交谈。易鼎新在左侧吸烟凝思稍待,准备汇报。他早在1923年萍乡煤矿工作时就与刘少奇结识。)
 
易鼎新带病全力投入湖南大学师生的调配分发和中南动力学院的筹建工作,病情加重,不幸脑溢血逝世。中央和中南区教育部遂改变原定方案,将动力学院并入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实现机电互补[6]
 
七、结 语
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欢迎德(Democracy)、赛(Science)两先生”的口号,即欢迎世界上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易鼎新乃是科学的工程学(含电气工程与教育工程)的大家(大咖)之一。他从事电力建设和教学,科普电信知识(电话和电报即信息的远程传输),可谓百年前预谋了信息时代的到来。他和很多同辈学者为湖湘文化的科学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易培强.易鼎新传略.《岳麓书院通讯》 [J],1986,(1):57-66  
[2] 本馆出版物著作人履历-易鼎新.《出版周刊》[J].第229期(第120号).1937年4月.商务印书馆.
[3] [4]许康等.《湖南大学校长评传(1897-1949)》 [M].海南出版社.2006.9.240-246
[5] 李玉海.第二批庚款留美学生考选经过及相关问题.《中国科技史杂志》[J].2009,(4):483-484
[6]周泰康.湖南大学与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的一段历史渊源——回忆五十年前的建校历程.华中科技大学校友总会会刊《校友之窗》[J].2003(上)
 
(作者系本馆馆员)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毛泽东推荐的一位参事李傥】周继伟2021年1期总123
下一篇:【望城清塘冲戴氏与戴公桥】焦广2021年1期总12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