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湘人物 > 正文

【刘维兴、佘葆元:清末两位爱国保台的湘籍将领】汤锐2023年3期总133
2023-08-05 08:43:24   来源:   评论:0 点击:

历史上,湖南人与台湾省有着密切关联。钟叔河先生曾指出:“自清中叶起,大批湘军官兵赴台,参加开发、保卫和建设台湾,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湘军与台湾》前言,海风出版社1998年版)清末有两位湖南浏阳籍将领,曾在抗法战争、抗日战争中贡献力量,其中一位甚至战死在台湾。百余年后,他们爱国保台、抗击侵略者的事迹已鲜为人知。笔者勾稽史料,考述他们的生平事迹,以免其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冒死渡台运送军火的刘维兴
刘维兴(1841-1897),谱名为昕,字炳昌,号振邦。据浏阳《大瑶镇志》记载,他是大瑶镇黄花堤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出生,“自幼好习武,爱游泳。仅读私塾一年,便随兄打铁糊口”(《大瑶镇志》第246页,2007年版)。刘维兴“弱冠从军,受知湘乡曾文正、湘阴左文襄”( 刘谦等纂:湖南《笪桥刘氏总谱》,列传二一《刘维兴传》,民国铅印本。下简称《刘维兴传》》),参与清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战斗。
同治三年(1864),左宗棠奏保“克复杭州、余杭、富阳、海宁、桐乡各城出力员弁”,其中把总刘维兴“请以守备补用,并赏戴蓝翎”。当时刘维兴隶属楚军水师新后营。 (左宗棠:《克复杭州余杭富阳海宁桐乡各城出力员弁清单》,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军机处档折件”,文献编号:100591)次年,刘维兴被左宗棠奏保以都司尽先补用,并赏换花翎。(左宗棠:《楚军水师后营克复武康等城漏保各员清单》,刘泱泱等校点:《左宗棠全集》奏稿二,第233页,岳麓书社2014年版》)同治五年,因“查办漳州土匪,拿获盗艇出力”,左宗棠奏保“花翎都司刘维兴,请以游击尽先补用”。时刘维兴隶属“漳州水师”。(《遵保按治闽省各属土匪出力员弁折》,《左宗棠全集》奏稿三,第292页》)闽浙总督李鹤年在同治十三年的一份奏折中叙述刘维兴的履历道: “查有名次在前之留闽尽先补用游击刘维兴,年三十一岁,湖南浏阳县人,由武童随军剿匪著绩,递保花翎都司。来闽助剿,奏准留闽补用。复于按治闽省各属土匪出力保奖,同治五年十一月十九日奉上谕:‘刘维兴着以游击尽先补用。’钦此。”(《申报》同治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五月十七日京报全录·闽督李奏遴员请补沿海陆路游击折子》)
后来,刘维兴一直在福建,历任漳州城守营、台湾镇标中营守备,漳州城守营都司,同治八年署理台湾噶玛兰营都司。闽浙总督谭锺麟在光绪十九年二月的一份奏折中说:“刘维兴……该员先于同治八年间署理台湾噶玛兰营都司,任内因积受湿毒,交卸内渡。……该员性情朴实,勤奋有为,惟于台湾水土未宜。”(《光绪朝朱批奏折》第43辑第260-261页)
同治十三年,闽浙总督李鹤年奏请以刘维兴补授漳州镇标中营游击,并说: “该员年壮才明,讲求营务,请补斯缺,可期胜任。”(《申报》同治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五月十七日京报全录·闽督李奏遴员请补沿海陆路游击折子》)光绪元年(1875),兵部带领引见,奉旨:“着照例准其补授。”(《申报》光绪元年七月初五日《光绪元年六月十九日京报全录》)刘维兴“于光绪二年七月领札任事”(《申报》清光绪十年三月十八日《光绪十年三月十一日京报全录·闽督何奏请调陆路游击折》)。
光绪十年初,闽浙总督何璟奏请刘维兴由漳州镇标中营游击与台湾恒春营游击陆桂棠对调,理由是刘维兴曾在台湾任职:“窃福建台湾镇标左营游击一缺,前经议准移驻恒春县治,改作恒春营游击。该处系新辟荒陬,甫设营制,事烦任重,必须熟悉情形之员,方足以资治理。本任恒春营游击陆桂棠……惟先未历过台地,而恒春逼处内山,地尤瘴湿,因之水土不宜,时犯病恙。据台湾镇总兵吴光亮给文内渡,转请酌调前来。臣复查属寔,自应遴员量予对调,俾人地相宜,以收指臂之助。查有曾历台地之漳州镇标中营游击刘维兴,……该员年力强健,营务熟悉,来闽有年,曾经署理台湾噶玛兰营都司事务,于台地风土情形较熟,任内并无违碍事故,以之调补恒春营游击,洵堪称职,与例亦符。”(《申报》清光绪十年三月十八日《光绪十年三月十一日京报全录·闽督何奏请调陆路游击折》)此次调补时间,光绪《恒春县志》(陈文纬修、屠继善纂,光绪二十年成书,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版)卷三《职官·游击》记载为光绪九年,有误。不过,刘维兴并未到任,恒春营游击一职一直由其他人署任或代理。
光绪九年十一月(1883年12月),中法战争在中越边境爆发。次年,法国将战火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法国将它在中国和越南的舰队合成远东舰队,任命孤拔为统帅,乘机分别开进福州和基隆。光绪十年六月(1884年8月),法舰轰击基隆,强行登陆,中国军队在巡抚衔督办台湾防务大臣刘铭传统率下顽强抵抗,使法军不得不退回海上待机再举。之后法军舰队封锁台湾各港口,切断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令对外交通、供应中断,就连清朝补授刘铭传为福建巡抚的圣旨,都只能靠福建的民船冒险偷渡,送达刘铭传手中。
法军封海,一直持续到光绪十一年四月,“比时海禁正严,防务万紧,法人以十馀号兵轮沿台湾全岛日夜窥伺梭巡,枪炮声远近相闻,往来商艇民船被炮弹击沉者甚多,海道阻塞,久已不通”(杨岳斌:《渡台文武员弁兵勇请奖片》,肖永明校点:《杨岳斌集》第483页,《湖湘文库》本)。战事正急的守台清军后援被断,情势危急,倘日复一日,台湾将不战而降。
光绪十年七月,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命杨昌濬帮办军务,后又任命杨昌濬兼任闽浙总督并兼福建巡抚,督防台湾。八月下旬,杨昌濬到达福州。 刘铭传等军孤悬海外,杨昌濬心急如焚,“募人解军火赴台,久之无应者”。杨昌濬召募敢死之士从大陆运送军火到台湾,但是要穿越台湾海峡并非易事,何况还时刻面临着法军攻击的威胁,因此很久都没有人响应。就在此时,刘维兴挺身而出,“奉密檄,急与其弟擢胜中营千总廷纲,密制西式装服,冒险乘雾,不日而达,军心顿固,法用不克逞志于台”(《刘维兴传》)。
此事在清末孙道仁撰写的自述传《退庵纪事》中也有记载。孙道仁(1865—1935) ,湖南慈利人,湘军将领孙开华之子。孙开华光绪九年以福建漳州镇总兵署理福建陆路提督,中法战争爆发,他统率擢胜三营渡台,办理台北防务。光绪十年八月基隆失守后,孙开华率军击退法军,取得沪尾大捷。后奉旨帮办台湾军务。《退庵纪事》云:
是时余年18岁,先壮武公以福建陆路提督驻扎泉州,奉旨带印渡台办理台北海防。未几,合肥刘壮肃公以巡抚衔督办台湾事宜。法人既夺我谅山,基隆炮台旋被占据。马江之役,闽省海军舰尽被法毁,法军遂将台湾港口封锁,断绝交通。台地系属海岛,孤悬海外,火药子弹,尤为缺乏。当道望洋兴叹,遍觅有胆识者冒险接济军实,无人敢告奋勇其往,闻余留提署料理事务,乃遣参将刘维兴押解火药枪炮至泉,向余商议接济之法。余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泉州与台中府对渡,若遇风色顺利,一昼夜可达台中府之吾栖港。现值军事万分紧急之时,正臣子效命之日。道仁愿不避艰险,押运此批军火赴台济急!”乃密雇帆船4只,藏火器于舱底,钉木板于其上,再储以他物。余闽居既久,习于漳泉语言,乃乔装舟子,身任护送之役,风伯效顺,竟一日夜之力,驶至吾栖港门。法舰巡缉前来,幸值潮水初涨,余遂乘潮进口,其余帆船3只亦后先平安抵岸。随行同帮之商船,被法船击沉数艘,论者以为有天幸存焉。嗣后内地承办接济者仿照运输,台防无缺,实由余开其先例也。(《福建文史资料》第19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8年,第132-133页)
孙道仁记载的“当道望洋兴叹,遍觅有胆识者冒险接济军实,无人敢告奋勇其往”等情况,与《刘维兴传》的记载相符。这里的“当道”,指闽浙总督杨昌濬。《刘维兴传》记为“闽浙总督杨岳斌”,有误,杨岳斌时任福建军务帮办,光绪十年十二月才抵达福州。《刘维兴传》对如何渡过台湾海峡的记载比较简略,《退庵纪事》记载比较详细,且可知他们是将军火从泉州运送到台中府吾栖港。福建陆路提督署在泉州,闽浙总督杨昌濬听闻孙道仁在提督署,于是遣刘维兴“押解火药枪炮至泉”。
光绪十一年四月,中法战争结束。七月二十八日,督办台湾防务福建巡抚刘铭传、帮办台湾军务署福建陆路提督孙开华奏请奖叙“基、沪获胜立功将士,并历次战守尤为出力之援军、练军、转运员弁、官绅”,请奖人员名单中有二品荫生孙道仁(《奏请奖叙基、沪获胜立功将士缘由折》《呈请奖叙基、沪获胜立功文武员弁清单》,杜宏春辑笺:《刘铭传文献汇笺》,第216、222页,黄山书社2020年版),却无刘维兴。而《刘维兴传》记载:“钦差大臣刘铭传奖其智勇,奏超擢副将,廷纲亦晋都司。”
战后,清政府于台湾设省,开始大力建设,刘铭传出任首任台湾巡抚。
光绪十九年二月二十二日,闽浙总督谭钟麟奏请将“本任恒春营游击副将衔尽先参将刘维兴”与福建陆路提标右营游击刘必达对调。并称:“所遗陆路提标右营游击员缺,驻扎泉州,刘维兴历在下游差委,均能得力,以之调补,亦属相宜。”(《光绪朝朱批奏折》第43辑第260-261页)但是此次奏请并未得到清廷的批准。据光绪《恒春县志》卷三《职官·游击》记载,刘维兴于光绪十九年九月初三日接任恒春营游击。恒春位于台湾省屏东县的最南部,背依中央山脉的南端,东邻太平洋,西临台湾海峡,南邻巴士海峡,是台湾岛的南部门户。当时恒春营游击已从台湾镇标改隶台东陆路副将管辖。
刘维兴同时还接任了恒春练营管带一职。(唐景崧:《光绪十九年秋季分台湾留防勇练各营更换管带衔名并调扎处所卸带接带日期清单》,《明清台湾档案汇编》第5辑第103册,台湾历史博物馆等2009年版,第369页)恒春练营成立于光绪十四年,“先经署恒春营游击谭炳南禀准在存营额兵内挑选”, “于光绪十四年四月初一日成军训练”。(《奏报驻防兵勇薪粮等项照章支领片》,《刘铭传文献汇笺》第947页)“恒春营练兵两哨驻扎恒春南路一带地方操练巡防候遣”,管带官一员,“正副哨弁四员、兵丁二百二十名、火夫二十名”。(《呈留防各营驻扎处所及官兵数目等清单》,《刘铭传文献汇笺》第1073页)
刘维兴到恒春后的次年,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刘维兴传》记载:
甲午中日之役,大吏以维兴宿将,檄守台湾。无何,海军覆没,割台约订,志士倡台人自立,全台响应,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邱逢甲副之,草宪法,改国旗,介法人求列邦承诺。先是,景崧与总兵刘永福不相能,因令永福守台南,欲置之绝地,台民力争不能得。维兴则从永福搜讨军实,严守御之备,永福倚若股肱。及日舰大集,台北先失,永福、维兴孤守台南至数月,以粮尽援绝继陷,乃俱内渡。临别,永福执维兴手而泣曰:“总统误国,吾与子相见无日矣。”明年,台湾割于日。论者以为使景崧蠲私忿而顺舆情,以善战如维兴者守台北,则台事宜有可为也。
《大瑶镇志》则记载:“在反割斗争中,刘炳昌与义军统领刘永福在台中门户新竹,率民团与日军展开激战。新竹失守后,与刘永福率军孤守台南数月,最终以粮尽弹绝而渡回厦门。”
刘永福(1837—1917),中国近代史上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黑旗军首领。甲午战争期间,刘永福奉命帮办台湾军务,台湾巡抚唐景崧安排刘永福防守凤山东港至恒春一带,即台南府南部沿海。次年(1895)在反割台斗争中,被推为全台抗日首领,在彰化、嘉义等地抗击日军,九月因粮尽援绝,弃军内渡厦门。
从台湾内渡后,刘维兴被派在福建福清练军。 练军是刘维兴擅长之事,“在官数十年,无日不简练卒乘,闽大吏叠委教练闽浙水师长胜船营及漳州八营精兵”(《刘维兴传》)。据《刘维兴传》记载,刘维兴还曾署理闽浙水师营、邵武营参将、漳州镇中协副将、漳州镇总兵,加提督衔,授振威将军(从一品),受到御赐的“人参、朝珠、上方诸物”,并两次担任汀州府属武试的同考官。
刘维兴积劳致疾,光绪二十三年卒于福清渔溪营次,年五十七。终其身还是“闽省尽先补用陆路参将”,未补参将实职(见闽浙总督李兴锐奏片,《光绪朝朱批奏折》第49辑第268页)。次年归葬浏阳大瑶樟树湾。
战死台湾的总兵佘葆元
佘葆元(“佘”文献中多讹作“余”,葆元又作保元),字初开,浏阳高坪天岩寨人。(刘运华、贝允亮:《佘希洵、李承清烈士合传》,载《大围山》杂志2017年第2期)同治十二年(1873)刻印的同治《浏阳县志》记载佘葆元的官职为:“花翎游击,赏给三代三品封典。”(卷十七《选举·军功武职》)
佘葆元也是左宗棠的部属,曾随左平定西北。同治十三年(1874),左宗棠奏保“克复巴燕戎城,及剿灭河州窜贼,肃清河境北路各军截剿股匪出力文武员弁”,其中花翎湖南补用游击佘保元请以参将尽先补用,并请仍留原省补用。时佘保元隶属“营务四营”。 (左宗棠:《奏报克复巴燕戎城及剿灭河州窜贼截剿股匪出力文武员弁等清单》,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军机处档折件”,文献编号:116339)
佘葆元到台湾的时间不详,极有可能是在中法战争之时,作为湘楚援军到达台湾的。他在台湾加入到栋军,成为栋军的重要人物。栋军,即“栋”字营,是由林朝栋统领的清军地方武装力量。林朝栋(1851-1904),台湾彰化人,雾峰林家第六代。中法战争爆发后,林朝栋奉台湾兵备道刘璈之命,征召一营500人部队北上驰援,并得营名“礼”字,此即为栋军之始。战争期间,林朝栋与“礼”字营驻守台北山区,多次击退来袭法军。光绪十二年时已有“栋”字营的称号,并分为正营和副营。这段期间林朝栋驻扎在罩兰庄(今苗栗县竹南镇),负责台湾中路抚番工作。同年底,台湾巡抚刘铭传调整抚垦编制,设立中路与南路营务处,林朝栋负责的“栋”字营扩编为三营。
光绪十四年,佘葆元随林朝栋参与平定了施九缎事件。因土地丈量处理不当,彰化爆发施九缎事件,知县李嘉棠等大小官员被包围在彰化县城里,而前来支援的朱焕明则于途中被袭战死,刘铭传便急命林朝栋派军支援。林朝栋率军抵达县城外,与城内守军里外夹击,解除县城之围。又派旗下各营在平和厝与起事群众对战,一举击溃之,终于平定事件。
刘铭传《彰匪围城劫馆派兵剿平折(光绪十四年九月二十四日)》记载:
八月杪,据彰化县电称:盗劫鹿港盐馆,众至数百,声言克日攻城。当时中路只朱焕明一军调防嘉义,留彰防勇无多,而道员林朝栋三营且分布内山,相隔甚远。臣当飞檄林朝栋调出五百人屯扎彰化。九月初一日,续据彰化县电称:土匪愈聚愈众,不下数千,围攻县城,电线俱遭毁断。臣急饬林朝栋自胡芦墩星夜入援,……初五日,窦如田等禀称:新竹、彰化交界地方,土匪乘机抢劫,文报不通。署彰化县知县李嘉棠间道告急,据称贼踞东门外八卦山,分道攻城,势汹莫测,当募粤勇二百,会同栋字正营帮带林超拔、北路中营署都司叶永辉协力严御,并饬已革都司洪盘安招义勇二百助守登陴。……接林朝栋初八日禀报:添募土勇千人,招集练勇八百,偃旗息鼓,步步为营,扎至距北门里许之市仔尾。是夕,贼众四面攻城,各拥竹梯,城上枪炮抵轰,贼锋稍却。林朝栋乘其无备,于五鼓间亲督林福浚分路突攻,副将余保元、把总林青云两面接应,城内林超拔亦开城夹击,贼乃大奔,生获贼匪六人,阵斩十七级,立解城围,乘势夺还八卦山要隘。李嘉棠饬令洪盘安等督率诸勇分夺马祖番社口各庄,抵暮始收军而返。当查彰化匪首施九段、王焕、嘉义匪首李达、杨中城等纠合余党三千余人,屯聚西南角,去城不及十里。林朝栋等分兵扼隘,整队前驱。十一日,李嘉棠专守县城,林朝栋督带各营出城攻剿。先派洪盘安等率练勇分剿南路湳尾、大岸头等庄之贼。知县龙赞纲等率粤勇分剿中路顶仑、平等庄之贼。北路砖仔窖及中路平和厝两庄尤为贼势注重之区,匪悍枪多,渠魁俱聚于此。林文荣率领栋字后营攻取砖仔窑,已革甘肃知县张纪南率队策应,林福浚率领栋字前营攻取中路,由三块厝攻至平和厝等庄,文童林朝瑞随同林超拔队策应。贼首王焕屯驻平和厝,出围接仗,枪弹如雨,死战不休。林朝栋督令林超拔向北包抄,并令余保元由后掩袭,环战两时之久,阵斩凶锋郑心丁一名、散匪三名,夺获伪旗令多件。哨官郑以金异常奋勇,首先冲杀,该匪力始不支,弃庄奔溃。砖仔窖亦经林文荣同时攻破。各营乘胜连破竹栅二十一处,阵斩匪首四十一级,生擒八人,随时枭示,夺获竹梯、藤牌诸械无算。我军受伤十七人。余贼奔溃西去。此彰化解围及攻剿获胜之情形也。(刘铭传:《刘壮肃公奏议》卷九,清光绪三十二年排印本)
平定施九缎事件经过,清吴德功《戴施两案纪略·施案纪略》所记内容与刘铭传奏折所述基本相同,只是时间上更清楚:九月初一日,施九缎围彰化县城。“初六日,风雨交加,带械露宿,闻有焚化丈单之议,兼以脯资已竭,众无战志。是夜,林朝栋至田中央调拨兵勇,三更进饭,五鼓带同从九林福浚、县丞林文荣募土勇八百名,分扎市仔尾,乘势带同副将余保元、卫队把总林青云,偃旗息鼓,一拥登陴。斩首一十七级。林超拔闻号,亦于城上夹击,顺势夺八卦山”。初七日彰化围解。十一日“克复平和厝等庄”。
光绪十五年,刘铭传奏保“台湾剿办埤南叛番、彰化土匪并历年剿抚各路番社并案请奖尤为出力武职各员弁”,佘葆元名列前茅,“花翎湖南补用副将余保元,均拟请免补副将,以总兵留闽,遇缺请旨简放”。(《请将剿办土匪出力员弁仍照原保给奖折(光绪十六年二月初六日)》《呈剿办叛番、土匪出力武职各员清单(光绪十六年二月初六日)》,《刘铭传文献汇笺》第834-837页)
光绪十六年,栋军随林朝栋前去兴建台北城城墙。之后因应抚垦事业的需要,栋军规模快速扩充,为台湾中部规模最大的武装力量。光绪十七年二月,刘铭传奏报“台湾留防勇、练各营驻扎处所及统领、管带衔名、兵勇数目”,“全台留防各军截至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底止,除裁减外,实存淮军弁勇三十一营十七哨二棚、屯军五哨、炮勇五哨、练军二营零五哨”,其中“归二品顶戴选用道林朝栋统领调遣”的栋军共八营:栋字正营、栋字副营、栋字前营、栋字隘勇副营、栋字卫队营、栋字隘勇营、定海后营、屯军正营。栋字正营由林朝栋亲自统带,“调扎东大墩省城一带地方操练巡防候遣”。 栋字副营归佘葆元管带,具体情况是:
栋字副营驻扎台中桥仔头、南北投、葫芦墩一带地方操练巡防候遣,内管带官补用副将余保元、正副哨弁八员、勇丁四百九十六名、长夫一百名。查该营于光绪十六年四月初一日裁去弁勇一百八十员名、长夫四十名外,实存正、左、右三哨弁勇三百二十五员名、长夫六十名。(《奏报防营驻所及官弁勇夫情形折》《呈留防各营驻扎处所及官兵数目等清单》,《刘铭传文献汇笺》第1061-1063、1065-1066、1074页)
 光绪十八年,台湾官员、安徽绩溪人胡传奉命巡阅全台防营,曾到栋字副营,并于日记中记下相关情况:
(五月)十九日,由云林县起程,东北行八里至尾寮底,又五里至水寮,又五里至田寮,过浊水溪,上岭又下岭,计七里至集集街。管带栋字副营总兵余保元领中哨一、二、四、五、六队及左哨一、四、六、八队驻此。余字初开,湖南浏阳人也。点名毕,询知无地可设靶,故未校枪。其前哨六、七、八队驻云林县,二队驻清水沟,亦云界也。下午管带中路屯兵营守备余步青来见,余字云传,湖南平江人。
二十日,佘营文案王君镕川闻水沙连之胜,偕余行。(胡传:《台湾日记与禀启》卷一,《台湾文献丛刊》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日记刊本中,“总兵余保元”“余字初开”之“余”字皆误,而“佘营文案”之“佘”不误,显是排印错误之故。
佘葆元领兵驻扎的集集街,现名集集小镇,是台湾省南投县西部的一个小镇,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如今在集集小镇的金库银行集集分行斜对面,还有两条平行的巷子,都叫“营子巷”,且有“集集八景”之一的“营址秋月”。之所以取名“营子巷”,正是因为栋字副营曾驻扎在这里。
佘葆元与当地居民关系颇为融洽,曾出资倡立集集草岭山脚的长济义桥(义渡),方便民众出行。这一义举留下了《长济义桥田产谕示碑》(碑文载《台湾中部碑文集成》)。该碑勒石于清光绪十八年,为砂岩阴刻,原为集集广盛宫前左侧石狮座前之古石碑,后于“921”大地震中毁损,现置于集集广盛宫仓库中。据该碑老照片,碑文其中一行特别醒目:“简放总镇佘保元为兴起义举,设立草岭、风空二处簰桥。 ”( 从碑的照片可以清晰看出是“佘”字,而《台湾中部碑文集成》错作“余”。) 清光绪年间,集集草岭山脚下的浊水溪,“遇春夏之间,久雨缠绵,山水暴至,行人出入甚是为艰”。佘葆元“亲见斯苦,不忍坐视,愿为倡捐”,号召当地绅董设立义渡,筹资置买田产收租,作为雇用簰夫的经费。此事禀报代理埔里社通判刘威喜后,刘于清光绪十八年二月刻碑告示,“不取民间分文渡费”,严禁簰夫等收费,更不可以借端勒索。此碑后半部分是捐款明细,其中“分府刘威喜捐三十五两,总镇佘保元捐二十一两”。此举“开买田共平一百七十八两,开石牌桥费五十二两”。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台湾巡抚邵友濂为防范日军攻台,命林朝栋率领四营栋军驻守狮球岭炮台,之后又陆续增援两营兵力,但隔年唐景嵩接任巡抚,以同乡征召来的广勇代替林朝栋率领的部队,栋军返回中部。不久《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在全台士绅支持下台湾民主国成立,以抵抗日军接收台湾,栋军成为中部主要战力,而林朝栋也将妻儿送至厦门,准备独自率军迎战日军,然而返台时日军已攻入桃仔园(今桃园县),民主国总统唐景嵩仓皇逃走,台北城失守,林朝栋感到大势已去,遂将银饷发给全军将士,然后独自一人渡回厦门。 
乙未战争期间,栋军投入台湾北部和中部战场,成为抗日军重要的主力之一。佘葆元参加了抗日战争,战死沙场。据记载,佘葆元“率军与侵台日军作战,身负重伤,壮烈牺牲”,死时儿子佘希洵四岁、希洤两岁。他临终前嘱托夫人李氏善养两个儿子,“又将希洵叫到跟前,指着那柄伴着他浴血沙场、寒光闪闪的五尺大刀,不言而殁”。李氏盛殓丈夫遗骸,带着两个儿子将灵柩运回浏阳高坪天岩寨立碑安葬,上书“诰封武显将军佘公初开府君之墓”。(刘运华、贝允亮:《佘希洵、李承清烈士合传》载《大围山》杂志2017年第2期)其战死年份,当在1895年 。
佘葆元之子佘希洵,1908年19岁起做长工,后到白沙桥当造纸工人。早年加入共产党。1926年在浏阳县白沙桥共产党人的引导下,成为浏阳县白沙纸业工会主要负责人之一,并任工人纠察队队长。不久参加浏阳工农义勇队。1927年,浏阳工农义勇队改编为贺龙领导的二十军独立团。8月上旬,独立团为了扩充部队,派出十一个招兵队。佘希洵为其中一队队长。他奉命去铜鼓招募新兵。面对铜鼓猖獗的反动势力,巧妙地打出“江西省防军”的旗帜,设法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使招募工作进展顺利。后因行动引起敌人的怀疑,遂率领新兵撤离,途中不幸遭到敌人的袭击而被捕。在狱中,任凭敌人酷刑折磨,始终坚贞不屈。1927年8月20日,被敌人杀害于浏阳县东门市,牺牲时年仅38岁。
    清末,湘军武职多如牛毛,补授游击(从三品)、参将(正三品)、副将(副二品)以上实职的不少,获得提督(从一品)、总兵(正二品)虚衔的更多,刘维兴、佘葆元只是清末军界中的小人物,但他们都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在反侵略斗争中发挥了大作用。刘维兴在中法战争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冒死渡台运送军火,又曾协助刘永福抗日保台;佘葆元既爱民如子,兴利除弊,又大义凛然,战死沙场。他们的高尚品德,值得后人铭记。(作者单位:湖南省烟草局)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程子楷将军妻弟方鸿才的传奇故事】曹小藩2023年3期总133
下一篇:【长眠在岳麓山的明德人】陶旅枫2023年3期总13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