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湘人物 > 正文

【毛泽东推荐的一位参事李傥】周继伟2021年1期总123
2021-08-02 15:48:14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毛泽东的亲戚、同学、故交曾纷纷给他写信,希望安排工作。毛泽东大多言辞恳切,予以婉拒。但在给章士钊的一封推荐信的批复中,却看到了毛泽东“无情”中的“有情”。
1950年5月24日,毛泽东在百忙之中阅章士钊关于荐用李傥的来信和李傥的自传后批示:“请周酌办。章士钊只荐此一人,似宜用之。”又在李傥自传上批示:“李自谓已六十六岁,有妻室之累,无儿可依,觉悟前非,力图晚盖,精力尚能做事,希望给予一工作。”毛泽东批示后, 周恩来安排李傥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参事。
章士钊(1881-1973),生于长沙,民国风云人物,和李傥是好友。对于章士钊,人们耳能熟详,而对于李傥,却寡文少见。李傥能得到毛泽东的照顾,究竟何许人也?
一、李傥其人
李傥(1884—1965),字倜君,生于湘潭。少年聪明好学、敦厚稳重。先入长沙求实书院学习,后两次留学日本,1909年又赴德国学习法学、经济学。
李傥回国后先以教书为主,后以学者从政。先后任北平政府法制局参事、南京国民政府农矿部秘书、中国银行经济研究处事务长、财政部主任秘书、国库司司长、关务署长。1945年任财政部常务次长。1948年8月,因不满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政策,拒受主计部副主计长的任命,告老还乡。
1949年8月,李傥参加了程潜组织的湖南和平起义。此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参事、湖北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湖北省第三届政协常委。1965年病逝于汉口。
李傥精通多国外语,是叱咤学苑、政坛的一代才俊。在留德期间,他是留德学生会主席,在留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李傥虽然“无儿可依”,但有几个女儿,有的加入了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外孙女杨展在抗日战争中牺牲,成为革命烈士。
二、李傥与杨昌济是挚友
杨昌济(1871-1920),生于长沙。1898年就读于长沙求实书院,1903年与李傥等34人成为官费留日生,时杨昌济32岁,是这批人中年龄最大的,而李傥则年龄比较小,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世交。
杨昌济在日本的学业结束后没有回国,而是在章士钊的推荐下又留学英国。1913年回国前,还到德国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考察,时李傥正在德国留学,两人来往更加密切。    
李傥和杨昌济还是亲家。1916年暑假,毛泽东从长沙城来回步行百里,第一次到板仓杨昌济家。杨家正在板仓屋场高高兴兴地办了一件大喜事,即给杨家儿子杨开智举办了一场订婚仪式,女方则是李傥的大女儿李一纯。
杨开慧和李一纯是最要好的闺蜜。李一纯还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爱情的见证人。杨开慧曾写诗给李一纯:“沪有一纯姊,思伊伤我怀;能识我衷肠,能别我贤愚。”    
李傥1912年从德国回国,在北京教书,杨昌济也于1918年从湖南调到北京大学当教授,这使得他们有更多的交集。
1920年1月,杨昌济去世。蔡元培、章士钊、杨度、李傥、毛泽东等28人在《北京大学日刊》第521号刊登启事,并在启事中写到:“如蒙赠,请寄送宣外贾家胡同达子营十六号湘潭李倜君”。李倜君即李傥。
 
三、李傥与杨度的关系
杨度(1875—1931),生于湘潭,和李傥家相距仅二十多公里,清末民初第一奇人。李傥年轻时,得到杨度的指教。
李傥和杨度曾先后两次东渡日本留学。1902年、1903年杨度和李傥都是就读东京弘文学院两人再次东渡日本留学也都是入政治系,李傥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杨度在日本法政大学学习宪政。
李傥在日本参加了杨度等组织的宪政研究会,并成为杨度创办的改良派的重要言论机关报《中国新报》的编辑。李傥受改良主义思想影响,早期反对暴力革命,主张用调和的手段改变中国现状。
李傥与杨度的亲人也交往甚密。1900年,李傥受聘为杨度三岁的大儿子杨公庶的启蒙教师。杨公庶留学德国学习化工专业,回国后,于1929年担任渤海化学公司的副总经理。1930年,李傥则担任渤海化学公司上海分公司经理。李傥第一次日本留学,同行的就有杨度的弟弟杨钧。
李傥在北伐战争期间,获读孙中山《三民主义》《建国方略》,认为这切合中国国情。杨度在经历了众多改变中国的活动后,思想上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陈赓的引导下,通过潘汉年的介绍,经过周恩来的批准,于1929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也为其丰富的一生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四、李傥与明德
长沙明德中学是百年老校。毛泽东1919年在《湘江评论》创刊号一文中说到:“时务虽倒,而明德方兴”。明德中学创办人——胡子靖,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和李傥是老乡。胡子靖(1872-1940),出生于湘潭一个世代书香之家,1902年3月入选湖南首批官费留日生,就读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班。1903年3月,创办湖南省第一所私立中学——明德学堂。
明德学堂创办之初,日语助教缺乏,胡子靖即聘李傥任教,但李傥恐荒废学业未赴。直到1905年夏回国,在明德佐理教务兼日语翻译,为明德学堂的艰难发展作出了贡献。
胡子靖走的是“教育救国”的道路,在办好明德中学的同时,力求办一所大学,于是找到黄兴,由黄兴领衔,蔡锷、章士钊、李傥等共同署名上报教育部,申办明德大学,得到了教育部呈报袁世凯,袁世凯批准了这个报告。当时明德大学选址在汉口,后胡子靖考虑到他的一班好友章士钊、李傥、曹典球等都在北京,就将明德大学定址北京。1913年,明德大学正式创办,设文、法、商三科,培养高层次人才。章士钊任第一任校长,旋由李傥继任,并兼授经济学、财政学、货币论等课程,直至明德大学停办才离开。明德大学创办后成绩辉煌,在1915年教育部举办全国专门学校成绩展览会,明德大学居全国私立大学第一。这成绩的取得,包含了李傥多年的辛苦努力。
五、一生清廉、为官正派
李傥虽为民国高官,但没有旧官员的习气。他一生清廉,为官正派,有一种学者的风骨。
1943年,李傥在重庆60寿辰,甘肃财政厅长送食品一盒祝贺,内装黄金两百两。夫人匿不相告。他苦苦追问,至急得口吐鲜血,挥杖相向。夫人吐实交出后,即着人退回,并批示:“此件不是礼物,是要我命之件。如下属再犯者,必将严肃处分。”1946年,李傥发觉家室在姜畲黄沙冲置买水田,即令夫人回乡退田废约。1949年后,李傥在湖北工作,经常只身穿着草鞋去各地考察。
李傥长期在政府经济部门工作,但他告老还乡寄居长沙时,还向亲友借钱度日。行政院长张群许拨一笔巨款资助,被李傥谢绝。
六、历史的考究
李傥和毛泽东是湘潭老乡,李傥作为民国高官,也因为和毛泽东有点沾亲的缘故,毛泽东对李傥应该是关注和有一定了解的。那么李傥为什么不直接写信给毛泽东,而是通过章士钊。究其原因,本人认为有三。
其一:李傥和毛泽东没有更多的交集。从查到的资料,李傥和毛泽东的交集很少,也许仅在办理杨昌济的后事时有过接触。毛泽东1920年2月在北京写《致陶毅信》的信中,向陶毅(即陶斯咏)问到了李傥的女儿李一纯在湖南的近况,但也看不出他和李傥的联系。可以说李傥和毛泽东之间没有更多的私人交情。
其二:李傥没有通过其他亲人好友转信给毛泽东,而是通过章士钊。因为章士钊是非常有名望的民主人士,又和毛泽东的关系非常好,是毛泽东的座上宾,以章士钊作为桥梁,对于李傥来说胜算比较大些。
其三:李傥也许自感愧对杨家。1923年上半年,李一纯与杨开智离婚,使杨开智因婚变而精神失常。杨开慧的父亲去世三年,哥哥又有此遭遇,母亲愈加伤痛,杨开慧的心情也变得十分忧郁,杨家陷入困境之中。李傥应该想得到,毛泽东一定是知道此事细节的。作为李一纯的父亲,李傥也可能有感内疚。
 
参考资料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 
《毛泽东早期文稿》编写组:《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 湖南人民出版社
王盾:《湘学志略》,湖南人民出版社
王兴国:《杨昌济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刘晴波《杨度集》,湖南人民出版社
梁赐龙:《胡子靖传》,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热心、彭慧琴:《绚烂霞光》,湖南人民出版社
杜卫华:《1896年—1918年德国柏林大学中国留学生研究》,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01.39.N04 2013年4月
朱德裳:《三十年闻见录》,岳麓书院
(作者系国防科大智能科学学院)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央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符定一述略】刘安定2021年1期总123
下一篇:【从易鼎新自述及其他论著看湖湘学者对西学的融会】许康2021年1期总12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