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湘人物 > 正文

【我的父亲鲁实先】鲁传先2014年2期总96
2015-01-03 10:25:05   来源:   评论:0 点击:

鲁实先 父亲鲁实先,名佑昌,以字行,晚年号瀞廔,1913年3月12日(农历)诞生于湖南省宁乡县道林傅家湾。祖父鲁渭平在武昌起义时,参与寻觅黎元洪,从其藏匿的别墅卧室拥出,逼其就都督职。后于保定军校第一期毕

鲁实先

   父亲鲁实先,名佑昌,以字行,晚年号瀞廔,1913年3月12日(农历)诞生于湖南省宁乡县道林傅家湾。祖父鲁渭平在武昌起义时,参与寻觅黎元洪,从其藏匿的别墅卧室拥出,逼其就都督职。后于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参加护国、北伐、 “一二八”淞沪抗战等役,积资官至少将旅长,抗战胜利后即提前退休。祖母周元瑛,聪慧贤能,亦爱看书习字。先父3岁时祖母就教他认字并请塾师教授。9岁作文,耆宿叹赏,12岁批阅荀子。少年时曾入长沙明德、大麓两中学就读,皆因不喜科目浅杂、校规束缚而退学。祖母深知父亲学有专注,不宜于学制教育的约束,毅然购买四史,带他回乡自学,又到本地秀才周渭舫先生家学习。两年间认真读完了周家的经史典籍,奠定了学业的基础。17岁开始系统地夜以继日地自学,尤致力于史籍的阅读,仅用一年又八个月就潜心读完了廿四史。他特别爱读《史记》,曾说:《史记》“涵盖的学问极为广博。因此,我就以《史记》为研究学问的中心。”

    1932年9月,鲁实先为了荟聚前人之说来为《史记》作校注,婚后10天,即赶赴杭州研读,因伯父鲁涤平时任浙江省主席,得到在文澜阁看典籍的机会。焚膏继晷,两年寒暑,读完文澜阁所藏四库全书的重要部分。后因族叔父鲁荡平(时任国民党北平市党部常委兼宣传部长)的介绍至北平图书馆攻读。父亲自述在该馆研读时曰:“纠合宋元诸本《史记》以供校勘,采获清代考证之说以辨其然否,以是于经史文章及殷墟甲骨、周代彝铭,与夫历朝历术之损益变迁,皆涉其藩蓠,亦或明其肯綮。”同时,间或旁听北大、清华等著名学府鸿儒硕师的讲论。 鲁实先少年时就爱看京剧,但在北平专心求学,曾说:“我在北平四年,只看过京戏两次。” 他在北平图书馆平均每天读10本书。他曾说:“我读史书养惯了观其大略。”他认为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就能“识货” (指发现问题)了。他在阅读中总是勤作笔记,发现问题即穷源竟委,一有心得就写下来。如此日积月累,撰写成文,扩展成书。历经8年苦学,终于获得丰硕成果。

    《史记会注考证》一书,系日本汉学家泷川龟太郎积20年之力撰成,日本学术界自诩为空前之作。鲁实先当时既激于日本学人的狂妄,又感到许多人对此书盲目推崇,遂检阅有关书刊1600多种,于1937年春,在北平写成《史记会注考证驳议》(以下简称《驳议》)一文,列举该书体例未精、校刊未善、采辑未备、无所发明、立说疵谬、多所剿窃、去取不明等7个方面进行批驳。随后将该文请教于杨树达先生,杨盛赞说:“得宁乡鲁实先书,寄示所撰《史记会注考证驳议》,凡二万余言。闻见甚博,且通历法,未易才也。”后因抗战爆发,回乡途中,经开封.洛阳和南京等地,他仍孜孜访求浏览公私秘藏书籍和察看出土文物。

    1940年,鲁实先将《驳议》一文扩充为专著,杨树达先生作序称父亲立说“有如云中天马,破空而来,不可逼视。及其广徵博引,枝叶扶疏,又如钱塘江潮,万头俱至。”认为鲁实先在历法上的成就是:“超越前儒,古今独步者”。 郭沫若、顾颉刚、钱其博、陈子展、章士钊、曾运乾、朱守一、曹孟其等先后有题词,都称赞他在研究《史记》方面开创了历史新篇,不让日本学者妄自矜夸,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湘中宿儒曹孟其有诗云:“年少惊才一鲁生,怙将学力败东邻。”郭沫若题《满江红》词中曰:“ 泷川注,夸劳绩。服鸟赋,难分析。赖发蒙千载,庚辰元历。衡岳精灵撑突兀,潇湘风韵恣扬激。料方壶定感一声雷,震遐逖。”《驳议》问世后即被抢购一空,泷川龟太郎亦来函表示感佩。不久,鲁实先因《驳议》而获中央研究院奖状。 同年任湖南省文献委员会委员、宁乡县志馆篡修。

   1942年秋初,因杨树达先生的推荐,复旦大学(时该校驻重庆)校长吴南轩、中文系主任陈子展联名电邀鲁实先前往任教。(1956年杨先生去世后,父亲为了启导后人,也为了报答知遇之恩,四处搜集杨先生的著作,并亲自担任主编杨树达的遗著《积微居丛书》,该丛书于1971年5月由台湾大通书局出版)

陈子展先生看了鲁实先的著作,并通过与他交谈,深感他学识渊博,建议校长聘为教授。此议提出,议论纷纷,因父亲既无任何文凭,又无资历,中文系任教者竟无一人支持。而陈先生深感人才难得,仍坚持己见,“理由是鲁(有文学、考古学的深邃造诣。尤对他的《殷历谱》的研究极加激赏”,“后来郭沫若对鲁也作了‘当今国内罕有天才’的评价。”最后校长决定聘为教授,当时父亲年仅29岁,人称“娃娃教授”,并主编学报,还兼任国立礼乐馆礼制审议委员。

    1942年9月1日,郭沫若又为父亲所著《汉鸿嘉以来气朔表》一书,作《气朔篇》长诗,给予高度评价。诗中指出他在历法方面的贡献是“国脉赖之得永延,文化长城万里坚”。 鲁实先写的《答国立礼乐馆问孔子生日》是应国立礼乐馆1944年3月4日来函写的,来函中说:“夙仰先生精畴人之术,为当代历算学者之权威。敬祈惠教,俾有遵循”。

1945年8月26日,鲁实先在重庆《新蜀报》上发表《斥傅斯年<殷历谱序>之谬》一文。继又写了《殷历谱纠矫》一书。陈子展先生作《龟历歌》盛赞该书,其中称父亲在历学方面的成就说:“千年以来,推补古历之朔余岁实者有之,考定积年者则自实先始也。”徐复观先生在其《悼鲁实先教授》一文中说:“董先生(董作宾)最得意的是《殷历谱》,等于是史语所的大半块招牌。但鲁先生写了《殷历谱纠矫》把董氏驳得体无完肤。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子展先生仿韩昌黎的石鼓歌写了一首掷地有声的古诗加以宣扬,使当时大后方的学术界为之震动。这当然引起史语所傅斯年先生的愤怒,痛加丑诋。但奇怪的是,对鲁先生的所纠之谬,史语所始终没有作针锋相对的答复。”

鲁实先在复旦大学时,为学术是非丝毫不碍情面,得罪了不少人。因此,1946年夏,复旦迁返上海时,他就坚决辞职从重庆直回故里。兰州大学、民国大学(时驻宁乡)和中正大学等校,先后寄来教授聘书。同时,宁乡靳江中学周震鳞为首的董事会又聘他兼任第四任校长。为了振兴家乡教育事业,并能与家人团聚而接任靳中校长和民大教授。因住房困难,他让教师住学校较好的房子,自己带着家人住在校舍旁山坡上的小茅屋里。

靳中原管理不善,学生纪律涣散,教学质量差。鲁实先迎难而上,上任伊始,即多方礼请富有管理教学工作经验的张铭鼐任教导主任和著名教师如杨伦纪、李青山、杨毓华、蒋洪畴等,还有中共党员龙仲、田莲俊、傅超群、陶敏(女、又名蒲生)等。但父亲不允许党团在校进行不关教学的活动,如当时三青团靳江中学大队长,要在学校挂出三青团大队部的招牌来开展活动,就被父亲严格制止了。为改善学校环境和教学设施,鲁实先四处奔走募捐,购置了大量的图书和仪器,新建了好几个篮、排球场;用手摇发电,安装了收音机;栽花育树,美化校园;在校园后山修跑道,以利学生晨跑锻炼;在教学楼前搭建两层楼高的木架,上悬新大铜钟以报时,方园数里都清晰可闻;就地取材建简易渡漕将较洁净的塘水引流厨房,以解决原饮用水不卫生和挑水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还在校园附近开荒种菜,养猪,请技师做豆腐和香干,改善了师生员工的伙食。靳中经过上述改进,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环境和教学质量都大为好转,学生成绩在全省会考中名列前茅。1947年夏末,中正大学校长林一民、历史系系主任谷霁光又多次函电交驰,催请鲁实先任教。他看到靳中已走上正轨,遂赴该校任教授一年,仍兼任靳中校长。

1949年夏,鲁实先因遭诬陷,被湘中游击队姜亚勋部羁留约半月后,经周震鳞、杨树达等名流和靳中师生声援而获释。当天黄昏时,鲁实先在学校布告栏内贴出辞职信即离校。信末留语学生:“暮色苍茫行去也,好生珍重少年身”。同年初秋,在本族前辈盛情要求下,创办宁乡允山女子职业学校并任校长。允山女职的经费全靠鲁氏宗祠的田产,校舍就设在鲁氏宗祠内。鲁实先上任后,冒着酷暑一边忙着请教师和招生,一边因陋就简地忙着筹集教学设备,居然在两个多月后就开学上课了。当时学校一切设施自然很差,就是课桌椅也是七拼八凑,式样不一。鲁实先和教职人员的薪俸都很微薄,他仅带着当时高小毕业就失学的我毅然离家,住在校门边一间小房里,和师生一起在一个食堂用餐。因学校缺少床铺,晚上父子就挤睡在一张稍宽的单人床上。他日夜为校务操劳,还亲自兼任国文课。在他身体力行的感召下,全校同仁团结一致,将一个设施简陋的女子职业学校办得四乡闻名。

   1950年元月,允山女职因无经费而停办。是年元宵节后,鲁实先从长沙友人家独自至香港,以卖文为生。鲁实先离家后不久,我们母子曾收到郭沫若写给他的信,要他赴北京工作。 次年4月,鲁实先得雷震及族叔鲁荡平之助,转赴台湾。抵台北后即应“教育部”特约编纂之聘,因台北难找住所,故只得暂时在台南的嘉义中学任教。生活刚安定,即将已到香港的老父亲鲁渭平接来学校。此后相继任台中省立农学院、东海大学教授。著名新儒学代表人物杜维明当时在东大就读,据其回忆: “1959年从鲁实先先生学习文字学、历代文选一年”。1961年9月起,长期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暨国文研究所教授,时逾17载。

   门弟子回忆,鲁实先讲课时,经史典故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深入浅出,绘声绘色,并且常将他的研究心得和创见进行精辟的阐述。他上课不收听课证、不点名、更不象某些教授那样喜欢发些老得泛黄的讲义,上课的内容总是与科研的发展同步更新的。在台湾师大讲授硕士、博士课程时,每次总是吸引着许多外校的硕士、博士生、外国留学生和教师来旁听,该校最大的能容一百几十人的教室里总是座无虚席,窗外过道上也站满了人,以至学生们说上他的课,“头一晚就须去占位置!”

    鲁实先在台湾师大精心指导硕士.博士生多人。 为传授文字学,父亲不收钟点费,利用周末面向社会增开金文班。这内容枯燥的课,一经他讲授,不但台北各大学的学生和教授有许多来听课,就是社会各界人士也慕名而来,甚至有远在百里外赶来的,虽狂风暴雨亦乐此不辍,听课者密坐环立多达数百人。其讲学盛况,台湾人士认为是数十年来从未有过的。鲁实先身体一直瘦弱,但他讲课时声音宏亮,感情充沛,全神贯注。上课总是早到迟退,数十年如一日。

    鲁实先认为读书无秘决,贵在多读、多温习、多思考。他对经史子集的熟悉,正如他学生的回忆说:“鲁公讲课,凡引用前人疏证之处,每能指出书名、篇名乃至某句,真所谓无一字无来处,事后依此笔记者详查原书,十九无误。难怪大家都以‘听课一节,读书满车’喻之”。

    鲁实先不论在大陆还是在台湾,都是以校为家,视学生为子女。在台湾时,他的寓所里,接待一个又一个门生,殷殷为其释疑解惑。因家属被阻隔在大陆,鲁实先经济较宽裕,对一些清贫的门生供给食宿,从几个月至一年多,甚至长住至三年半的门生。

    鲁实先一生不求闻达,不好交游,更深恶无谓的应酬。除教学和眠食外,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书房读书写作至深夜。鲁实先率直坦诚.爱憎分明,敢于批评权贵。其弟子王邦雄教授回忆:说他在台湾师大的课堂上曾指出胡適在某处研究上的“胡说”,又“挥臂如刀”说蒋介石“无能”,“冲着总统府的方向,一路砍将过去。在哄堂爆笑声中,没有人觉得不对,更没有人写黑函,只觉得痛快惬意!在威权时代,生命被压缩窒息,鲁先生唱作俱佳的即兴演出,让学生的苦闷生命,得到了全面的释放,鲁先生逃离在白色恐怖之外,算是那几年间师大校园最值得称道的事!”

    鲁实先在台湾整整27年,从未担任过一官半职,连系主任也没有当过,被公认为“无权无势的纯粹教授”,他曾说:“屈翼鹏(屈万里,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倒替我说了公道话,他说我最倒楣,资格最老,成名最早,却没有得意过。” 徐复观先生在《悼鲁实先教授》一文中说:“他在台湾二十多年的遭遇是一个在学术界中‘孤寒特出’之士的奋斗的典型。” 又说:“在古文字的考证上,旁人有几个字的成就,便可互相标榜,鲁先生的精确考证,则以千百计,前无古人,他是可以当之无愧的。”

    鲁实先晚年时,除忙于教学和著述外,还因耄耋之年的老父中风,神志不清卧床两年多而负累更重。鲁实先逝世前一年,一次在夜间部讲授文字学,刚刚上前要板书时,突然倒在地上昏厥了,师生们连忙进行推拿急救,待他苏醒过来后送回寓所。门弟子周益忠等随即又送药上门,却见他并非卧床休息,而是在看书。鲁实先逝世那年,有次上课时,因前一晚侍奉病情恶化的老父和研究一个问题,一直累到四点钟才睡,六点就起床了。因此脸色发青,显得很疲倦,但他只坐了一会儿就强振精神继续讲课。一下课,同学们就扶拥着他,请他休息,他却说同学们想偷懒,第二节仍声调激昂地继续讲课。弟子王财贵教授说父亲是“以他的生命在讲学!他以他的痴情在讲学!”

     1977年12月19日,鲁实先因脑溢血突发而逝世。噩耗甫传,门弟子闻讯即从台湾各地甚至远从香港、韩国飞到台湾师大奔丧。因我们母子在大陆,门弟子便自动组织会同在台北的堂叔为父亲治丧。 31日下午,两千多位门生、亲友和各界人士自动来向他的遗像深深鞠躬告别,很多门生痛哭失声。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有40位入室弟子身着白色孝服,以人子之礼来表达尊敬和哀悼。 当时,台湾各大小报纸和有关学术刊物都发表了父亲去世的消息和悼念文章。公祭后,门人和各界人士代表冒着大雨执绋送葬,其悲壮感人的葬礼,被公认是“数十年来台湾自发的尊师重道的一次隆重体现。”

鲁实先在台湾最大的财产是书籍。他逝世后,门弟子以他的名捐赠师大,并专设图书室嘉惠后学。门弟子还自动集资塑父亲铜像安放于该校国文系,建纪念亭和立碑于其墓园,又辑报刊杂志的悼念文章编成《鲁实先先生逝世百日纪念哀思录》。数十年来,每逢清明或其忌日,都有门人前往墓园拜祭。

    1986年台湾教师节前,时任台湾“教育部长”的李焕在讲演中说到对他一生印象深刻的两位老师,有一位“是他念复旦大学时的国文老师鲁实先。”他说:“这位国文老师念了很多中国古书,相当博学,对他影响很大。”(同年9月23日《中央日报》载《李焕受教毕生难忘,怀念两位国文老师》)父亲著名的弟子,除上述外,还有王永诚(曾独自整理、编辑、注释父亲的著作和讲稿5部)、王甦、王赞源、许锬辉(曾任台湾中国文字学会理事长)、吴屿、杜松柏、张建葆、季旭升、龚鹏程、蔡信发等数十位教授。其中多人曾任大学校长、院长、教务长和系主任等职。

1992年12月19日至20日,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研究所与台湾中国文字学会为了纪念一代国学大师鲁实先先生八十冥寿、逝世十五周年的鲁实先先生学术讨论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际会议厅举行。1997年、 2007年12月19日至20日,台湾学术界分别为纪念鲁实先先生逝世20和30周年,举办了第二、第三次鲁实先先生学术讨论会。会后,都出版了《鲁实先先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鲁实先部分著作

父亲一生著作等身。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史记会注考证驳议》、《历术卮言甲集》、《殷历谱纠矫》、《刘歆三统历谱证舛》、《卜辞姓氏通释》、《殷契类选》、《殷契新诠》(上下册)、《殷周金文汇纂》、《殷周金文汇纂目录》、《周金疏证》、《说文正补》、 《假借溯原》、《转注释义》、《文字析义》(手稿影印本);2009年至今年1月,台湾又出版了《甲骨文考释》、《周金疏证》(鲁实先讲授、王永诚编)、《文字析义注》(鲁实先著、王永诚注)等。未出版的著作有:《史记广注》、《瀞廔纤议》、《殷契新诠引言》。另有其他有关历术、尚书、卜辞、彝铭、训诂、文选和文字学等方面的讲稿约五百万字。

          (作者单位:长沙市黎圫中学)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父亲 鲁实先

上一篇:【彭大将军的婚恋悲歌】沙平2014年2期总96
下一篇:【杰出教育家黄士衡】黄天泽2014年3期总9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