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述往 > 正文

【“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忆一代宗师印顺长老】圣辉2011年4期总86
2015-01-01 05:42:58   来源:   评论:0 点击:

印顺长老法像 印顺长老(1906-2005)当代着名高僧,是以智慧深广、学识渊博、着述宏富,学优行粹,为海内外佛子所同钦的近代中国最有成就的佛教思想家。 1973年日本大正大学因长老《中国禅宗史》一书的独特创见

印顺长老法像

    印顺长老(1906-2005)当代着名高僧,是以智慧深广、学识渊博、着述宏富,“学优行粹,为海内外佛子所同钦”的近代中国最有成就的佛教思想家。 1973年日本大正大学因长老《中国禅宗史》一书的独特创见而被授予博士学位,被国际佛教界誉为当代“佛学泰斗”和中国佛教界“划时代的博士比丘”.半个 世纪以来,印顺长老甘于寂寞,潜心着述研究,作为中国佛教界的领军人物,振锡海内外,广作狮子吼,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长老继承了太虚大师“人生佛教” 的思想,回归佛陀“以人为本”的精神,形成了系统的“人间佛教”思想,并身体力行的弘扬,使大乘佛教更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更好的利益一切众生。印顺长老 与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有着不解之缘,作为后学,为了深切怀念印顺长老——这位“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以自己毕生的心智奉献于“人间佛教”思想的一 代宗师,谨撰文表达深深的敬意,使后来者见贤思齐。
    一、印顺长老生平
    印顺长老,俗姓张,名鹿芹,浙江省海宁县人,出生于一半农半商之家。其学佛因缘,颇类似于明代高僧智旭大师。走的是由求真而入佛门的路子。长老六岁进私塾 学习,七岁入小学读书,十三岁完成高等小学堂的学业。长老聪慧过人,先学中医三年,对于医道和仙学有浓厚兴趣。在十六岁时就在教会附设的私立小学任教了。 在学校的9年当中,印顺长老的学习从丹经、术数转到老庄,又转而研读《圣经》及佛经。可见,印老在出家前学养深厚。在二十岁时因读冯梦祯的《庄子序》: “然则庄文郭注,其佛法之先驱耶”,引起了他探究佛法的动机。在印顺长老23—24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叔祖父、父亲相继逝世。印顺长老由此深感人生无 常,毅然出家修行。他于1930年在普陀山福泉庵礼清念老和尚剃度出家,法名印顺,号盛正。同年十月底,长老到宁波天童寺依圆瑛老和尚受具足戒。受戒第二 年(即1931年)二月,印顺长老来到厦门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求学,时院长为太虚大师。由于这一因缘,此后印顺长老的佛学思想受到太虚的深刻影响。印顺长 老在闽南佛学院仅学习了四个月,就奉大醒法师之命往鼓山佛学院教课。后又回到闽南佛学院授课,讲《十二门论》。1932年初秋,印顺长老往佛顶山慧济寺阅 藏三年。1936年,受太虚大师之命,到武昌佛学院为研究生指导“三论”的研究。
    抗战期间,印顺长老入四川重庆汉藏教理院深造达八年之久,奠定了他一生佛学的根基。1947年太虚大师往生。印顺长老即被推选主编《太虚大师全 书》,1948年5月于雪窦寺编集完成。1949年,长老在厦门安住下来,并办了一所“大觉讲社”,宣讲《佛法概论》。6月,长老前往香港避难,在香港的 三年中,出版了《佛法概论》、《太虚大师年谱》等15本书。1952年秋赴台,从此定居宝岛。1953年9月,长老在台湾新竹观音坪创建了福严精舍,成立 独立学团。1957年初秋,长老开始推动台湾女众佛学教育,在福严精舍山脚下的“壹同寺”成立了“新竹女众佛学院”.1961年早春,长老在台北创建了以 宣讲佛典为主的慧日讲堂。1964年5至第二年五月,长老在台湾嘉义妙云兰若闭关潜修。广阅南传佛教经典,整理了原始佛教的资料。1969年冬,长老开始 了《妙云集》的编集工作,将毕生着作分类整理,至1973年秋末,经四年而全部出版,全集共二十四册。1970年,长老以二十八万字写成了《中国禅宗 史》,用大量的佛教史料考证出《六祖坛经》确实是慧能所作。因圣严法师的推荐,由日本大正大学的讲师牛场真玄译成日文,并送到大正大学申请博士学位。 1973年,他因着《中国禅宗史》的学术贡献而被日本大正大学授予长老“文学博士”的学位,成为中国出家众中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博士比丘。1993年, 长老将以往之部分着作结集成《华雨集》出版。1994年9月6日至29日,长老以89岁的高龄,自新中国成立后,终于完成了回大陆礼拜祖庭的心愿。长老省 亲期间,一路上经厦门南普陀寺、宁波天童寺、雪窦寺、普陀山,游历阔别了多年的受戒地、学习地、阅藏地,才安然返台。2005年6月4日,一代宗师因心脏 衰竭,于正念寂静中安详示寂。据当时台湾《佛教弘誓电子报》114-116期报道:“2005年6月4日上午10时7分,印顺长老于台湾花莲慈济医院安详 示寂,世寿一百零一岁,僧腊七十五年,戒腊七十四夏。6月5日法体在台湾慈济追思堂,大众瞻仰。6月6日移灵返回台湾新竹福严精舍。6月9日入殓。6月 11日举行追思赞颂大典与荼毗大典。6月12日奉安于福慧塔院。”报道中褒扬说:“长老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一代大德的高风典范,以及七百余万言的智能财 产,即是不动不坏的常住法身。虔诚祝愿‘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的印顺长老,早日乘愿再入娑婆,作师子吼,续转法轮!”
    二、印顺长老的着作
    印顺长老以其卓绝超人的智慧、以其“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的悲愿心、心系佛法正见的建立,“着作等身”而闻名佛教界。更以其对“佛学的深入和广博是超 宗派、超地域、超时代”,而无愧于被尊为古往今来的中国佛教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卓越的思想家的盛誉。长老一生病缘不断,却笔耕不辍,撰有各种着作41部, 共有700余万字,内容涉及大小乘佛教,以及中印佛教的各个宗派。
    其着作主要有:(1)《妙云集》24册,分为三编:上编是经与论的讲记,共7册;中编是十万字以上而独立成书的作品,如《中观今论》、《成佛之道》等,共 6册;下编是将各种短篇论文依性质不同的类集,共11册。(2)《华雨集》5册;(3)佛学专着10余种,如《佛法概论》、《印度之佛教》、《说一切有部 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唯识学探源》、《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如来藏之研究》、《空之探究》、《印度佛教思想 史》、《中国禅宗史》、《中国古代民族神话与文化之研究》、《大智度论之作者及其翻译》等。此外,他还主编《太虚大师全书》64册、《杂阿含经条编》3册 以及《法海微波》等。
    印顺长老“人间佛教”思想的现实意义
    印顺长老继承了太虚大师“人生佛教”的思想,并从理论上阐述了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的深厚内涵和实践的方向。长老从深研大量的经论当中发掘出,具有 自利利他的菩萨行,提出“三宝在人间”的理论。他说:“佛法无边,实不外乎三宝。”长老认为,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间,成长在人间,成佛也在人 间;佛陀是由人开始修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就佛道的。可见,只有生在人间,才能受持佛法,体悟真理,而最终得到正觉的自在解脱,所以人世间是最好 的修学佛法的场所,人类是最容易通过修行而成就佛道的。大乘佛教一直是主张“自利与利他的合一”,菩萨的自利,主要是从利他中得来的,一切与利他行相应。 长老认为:“人间佛教的人,入菩萨行离不开慧与福,慧行是使人理解佛法,得到内心的净化;福行不仅是办活动及慈济而已,是使人从事行中得到身心利益……在 利他中要先站稳脚跟,要求自身在佛法中得到充实,否则将佛法的真义淡化,并引起佛教的不良副作用”.由此,揭示了“佛出人间”——以人为本的人间佛教的真 实含义。
    印顺长老作为“人间佛教”的倡导者、领航者,他一生致力于佛教义学,其信念是“为佛法而学”,他做到了“信仰与学术的统一”,这正是他“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的悲愿心。
    他身体力行实践佛法,言行一致。他发愿说:“我的身体老了,而我的心却永远不离佛教少壮时代佛教的喜悦!愿生生世世在这苦难的人间,为人间的正觉之音而献 身!”长老为实现自己的人间佛教理想,深入经藏,净治身心,弘扬正法利济有情,续佛慧命,为我们后学佛弟子树立了实践菩萨行的典范!
    印顺长老与闽院的因缘
    从印顺长老的自传中我们可以看到,长老的佛学修养的建立部分来自于在闽院修学的关系。共有四个因缘时段:
    长老在宁波天童寺受戒后的第二年(1931年)二月,得到剃度恩师清念上人的慈允和支助,进入当时由太虚大师任院长的厦门市南普陀寺的闽南佛学院读书,插 入甲班(第二学期)。也正是由于这一因缘,印顺长老此后的佛学思想受到了太虚大师的深刻影响。印顺长老在闽南佛学院仅学习了四个月,就奉大醒法师之命往鼓 山佛学院教课兼养病静修。
    1932年春,长老返回闽院,大醒法师请他为同班同学讲述《十二门论》。在教课之余,长老作了深刻的反省,觉得自己是来求学的,还是自求充实为好。于是,他离开闽院,回到普陀山。以自修的方式研究佛法,求法阅藏,并且开始了其一生的着书弘法的修学道路。
    1948年,南普陀寺传戒,印顺长老被礼请为尊证师。并在厦门随缘创办了“大觉讲社”为僧人和信众宣讲《佛法概论》,为后来的《佛法概论》一书的写作和出版奠定了基础。
    1994年9月6日,已经八十九岁高龄的长老故土难忘,遂与厚观法师、性滢法师、明圣法师、达闻法师一行五人从台湾出发,在香港转机,当晚到达了厦门。9 月7日,长老终于在阔别了四十五年之后重返母校——闽南佛学院,时任南普陀寺方丈和闽院院长的妙湛老和尚亲自到山门迎接。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的全体僧 众、师生搭衣、击鼓、鸣钟、排班,以非常隆重的仪式欢迎印顺长老重回母校。印老和妙老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对全寺僧众作了精彩的开示。长老看到闽院复办后 欣欣向荣的景象和年青学僧渴求佛法的至诚,感慨万分,临别时,长老赠言母校:“重游旧地,见一片光明。”妙老圆寂后,1997年我继任南普陀寺方丈和闽南 佛学院院长,两年后的1999年,我带团参加第二届两岸禅学研讨会,第一次踏上祖国宝岛台湾,得知长老生病住院,研讨会一结束,带着深深的敬仰之情和祝福 赶到花莲慈济医院,在医院就听随侍在身边的居士讲,长老热切的盼望着祖国的统一,曾告诫自己的徒众:凡谈台独者,非我弟子!听说我们是大陆来的,特别亲, 所以长老不顾法体,四大欠调,当下就在病室会见了我们,在接受了我们的问候,给了我们开示后,还坚持与我们合影留念。医院这一见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 到长老,每当忆及,就有一种“乍读慈容在,长吟故我非”的怀念,在心中久久回荡,带着无尽的怀念,祝愿长老,乘愿再来,继续度众生。
    五、结语
    印顺长老的人间佛教思想,对现代修行者立足现实的人间生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自利利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这种“人间佛教”思想,不仅让人关注追求 最终身心的自在解脱的同时,更要关注当下现世的生存状态,从而将人类生活的这个世间建设成佛国净土。现在,海峡两岸的有识之士、以及人间佛教思想的承继者 们也正在以各种方式积极的实践者太虚大师、赵林初大居士和印顺长老的人间佛教的理念,正在以其广泛的入世精神,本着“关怀社会、回报社会、利乐有情、庄严 国土”的精神主旨,以开办教育、着书立说、开展慈善事业、环保救灾、道德净化等等运动和活动为载体,积极的实践着人间佛教思想的具体实现,使这一理念得到 更加广泛的传播,发挥着佛教对现实社会服务净化的积极作用,成为当今世界和平,社会和谐重要思想的内容。
                         (作者系本馆馆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宗师 印顺

上一篇:【沈从文为芷江县警备队长“书丹”】蒋国经2011年3期总85
下一篇:【早期留日科技实业学科湘籍学生活动案例及初步解读——在中日合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