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述往 > 正文

【毛泽东与张平子的交往】何银坤2021年2期总124
2021-07-24 10:12:37   来源:   评论:0 点击:


 
毛泽东与张平子的交往
何银坤
 
张平子,名启汉,号平子,清光绪十一年十二月(1886年1月)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晓霞山白竹坳(今湘潭县中路铺镇菱角村),白竹坳距离黎氏八骏的居住地长塘约一公里。张母是湘潭望族沙塘周氏周德姑。外祖父周云轩系湘潭宿儒。大舅父周绍云,清代秀才;二舅周淑云,乡试举人,游宦东北。张父京亭,精通文墨。张平子自幼聪慧过人,读书过目成诵。在父母的熏陶下,平子能诗善文,出口成章。早年就读于长沙明德中学,受体育老师黄兴的影响,加入同盟会与湘潭马福益组织的“哥老会”。随后就读湖南高等学堂文科,与毛泽东的老师黎锦熙同学。正值萍浏醴起义,张平子与黎锦熙发起“德育会”,支持反清武装起义。清宣统三年(1909年)任《湖南公报》记者。民国三年(1914年)任宏文图书编译社的《公言》杂志编辑。民国四年(1915年),与刘人熙、贝允昕、龙彝另创湖南《大公报》,刘人熙任总经理,张平子与龙兼公先后担任编辑、主笔,成为《大公报》的灵魂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平子任湖南文史馆馆员。
1919年11月8日至10日,长沙《大公报》连续3天在第2版刊登《本报特别启事》:“本报添约毛润芝先生为馆外撰述员,此布。”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担任报纸的职务,并由此开始为该报撰稿。到了 1920 年10 月,毛泽东被聘为《大公报》的“特约记者”。大多数文章据此认为毛泽东与张平子的交往始于此时。
根据《毛泽东年谱》1915年记录:
8月29日,和萧子升、张平子到黎锦熙处,长时间谈论治学问题。
黎锦熙的日记可以佐证:
8月29日,星期日。上午子升、润之至,谈学颇久,平子(张平子,《公言》杂志社同事)偕。时正组办《湖南大公报》,9月1日创刊。
从两则日记可以看出:张平子和毛泽东是一同去拜望黎锦熙的,因此他们的交往不会迟于1915年8月。
1917年,毛泽东就已注意到《大公报》的影响。7月25日他曾致函萧子升,对长沙的《湖南公报》《大公报》的评论和新闻报道作了比较和评论,认为《湖南公报》所刊载的孙中山先生等人的演讲,对读者很有启发,为《大公报》所不及。
1919年11月15日,长沙《大公报》刊登了社会新闻:长沙女子赵五贞,被迫嫁给比她大20岁的古董商,在花轿中用剃刀自杀身亡。该报刊登出毛泽东的文章《对于赵女士自杀的批评》《赵女士的人格问题》等文。文章分析了赵女士自杀的原因和社会环境,并提出建议:“希望有讨论热心的人,对于这一个殉自由恋爱的女青年,从各种论点出发,替她呼一声‘冤枉’。”

1919年11月18日长沙《大公报》载毛泽东的文章(局部)
 
张平子支持毛泽东的意见。在半个月内,对赵五贞的自杀事件作了连续4次的跟踪报道并刊登时评,尖锐抨击封建礼教和社会的罪恶,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参与讨论,形成对旧社会封建婚姻制度的强烈舆论谴责。可以说,张平子等报人支持开展的这次讨论,实际上开始注重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为以后毛泽东的“傍着活事件讨论理论问题、社会问题”的主张打下了基础。后来,毛泽东曾就上海厚生纱厂在湘招收女工,由劳资关系问题发展为男女平等问题,在该报撰文评论。
1918年,北洋政府任命张敬尧为湖南督军兼署省长。张敬尧督湘后,肆无忌惮地鲸吞湖南人民的财富,实行残暴统治,引起公愤。有民谣:“堂堂乎张,尧舜禹汤。一二三四,虎豹豺狼。张毒不除,湖南无望。”一二三四,指张氏四兄弟,张敬尧、张敬舜、张敬禹、张敬汤。张氏四兄弟称霸湖南,大发横财。在家乡安徽霍邱买田几万亩,大兴土木修建极其奢华的督军府,并在天津置了不少房屋和地产。张敬尧督湘期间,新闻几被扼杀,稿件强制送检,稍有违背,动辄拘禁驱逐。时逢“五四”运动爆发,张敬尧勒令封锁消息。《大公报》以大量篇幅报道学生爱国运动,揭露北洋政府出卖祖国、镇压爱国学生的罪行。1919年9月,毛泽东策划驱张活动,张平子积极参与。毛泽东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抨击张敬尧的黑暗统治,唤醒人民群众的斗争觉悟。1920年6月,张敬尧被迫离开湖南。
1920年7月,毛泽东回到长沙,寄寓族人毛岱钟家。毛岱钟曾师从湖南著名律师马续常,由于他聪明好学,得到马先生的器重和指点,进步很快,在长沙已是小有名气的律师,他在长沙新安巷挂牌办起了律师事务所。毛岱钟家的隔壁是《大公报》报社。《大公报》社原有全国各城市报纸及日本、英国、美国、南洋群岛等国交换的报纸100多种,皆陈列于张平子寝室中。据张平子回忆:“毛泽东此时从北京转回长沙,寄寓其族人毛宪(即毛岱钟)律师事务所内。该所在新安巷内,与《大公报》社仅一壁之隔。……毛泽东极喜浏览报纸,每坐其中辄数小时不去。遇风雪之夜难于返寓,即与我同榻而卧。”可见,毛张当时关系非常密切。这时,毛泽东发起成立长沙文化书社,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张平子也积极支持,并于1920年7月31日在《大公报》上刊出毛泽东的额《文化书社缘起》。8月2日,文化书社发起人在楚怡小学开会,张平子参加了会议。
谭延闿主持省政时,提倡“湘人治湘”,毛泽东、张平子等人不断发表文章,大造舆论,为湖南的自治推波助澜。在湖南自治活动中,衡山人赵恒惕挤走了茶陵人谭延闿,取得省长兼督军的职位。赵大搞“联省自治”,私制省宪,扼杀进步势力。《大公报》特辟“湖南建设问题”专栏,连续发表毛泽东等人的时评40多篇,尖锐批判伪省宪和假自治。张平子利用赵恒惕公布的《湖南省宪法草案》的“言论自由”条款,在《大公报》刊出了苏联1917年7月25日对中国人民和南北政府的宣言,题为《劳动政府讲和通牍原文》,对帮助湖南人民了解十月革命真相和为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激发了湖南知识界人士真正改造中国的热情,此举得到毛泽东的支持与赞扬。此后《大公报》相继发表了李大钊的《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罗素的《社会主义》和徐特立的《我的留法勤工俭学观》等文章,报刊的立场越来越鲜明,宣传共产主义和革命道理。当时,《大公报》热情向读者介绍和探讨现代思潮,撰述最多的有毛泽东及方维夏、何叔衡、柳直荀、黎锦熙、徐特立等,可谓盛极一时。
1920年10月有一批中外名人应邀来湘讲学,其中有英国的罗素夫妇和美国的杜威夫妇,以及章太炎、蔡元培、吴稚晖、张溥泉等人。他们分别在教育会、遵道会作了讲演。《大公报》认为这是新文化、新学术的一次盛举,除编辑部人员多数参加外,并邀请特约记者毛泽东、金缄三、马文义3人参加,请他们担任记录。金、马二人每次负担1篇至2篇,毛泽东独能一天完成 3 篇以上,每篇都约三四千字。讲演结束后,政府将讲演稿印成专册,都是采用《大公报》的记录稿。
1922年1月,湖南劳工会领袖黄爱、庞人铨被赵恒惕逮捕杀害。事后,毛泽东领导学生、工人为之开会追悼。《大公报》于17日登载了“赵总司令查封劳工会,其主任黄爱、庞人铨被杀”的消息,并派人参加黄、庞追悼会,送挽联一副“奋斗众生,千古伤心是工运;取义拼一死,九泉含笑亦冤魂”。
1922年10月,毛泽东组织指导长沙人力车工人和泥木工人举行罢工,反对剥削,掀起了工人运动。《大公报》对工人罢工运动甚为重视,除派记者采访报道外,张平子还特约毛泽东作时评、社论,对工人运动表示同情和支持。经过近一个月的斗争,工人运动取得了增加工资和营业自由的胜利。
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部队上井冈山,创立革命根据地,与张平子失去了联系。张平子仍在长沙从事《大公报》的编辑和采访工作,集记者、编辑、社长于一身,直至1947年该报停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平子任湖南省文史馆馆员,将自己所藏1915年9月至1947年全部《大公报》及纪念册,送交李锐转献国家。这套报纸保存最为齐全,为研究湖南地方志与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提供了重要史料。1987年人民出版社将1917年至1927年《大公报》影印出版,深受图书馆及文史新闻界欢迎。
1957年张平子前往大连,途经北京,恰逢五一节,他被邀请登天安门城楼观礼,与徐特立、易礼容、黎锦熙、王季范、仇鳌、齐白石等故旧相见。同年9月底,张平子抵北京,再度与毛主席同登天安门城楼国庆观礼。1972年2月29日,张平子病逝于长沙,享年87岁。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1926年大公报同人合影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曾国藩迁葬坪塘始末】罗冈2021年2期总124
下一篇:【当年从新疆回到长沙的薇拉】杨晓明2021年2期总12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