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欧阳頠传》不载頠之祖籍。江总欧阳頠[1]墓志铭云:頠“家习《尚书》[2]、少府,儒高于汉册;世居渤海太守,文重乎晋原。中原丧乱,避地南徒。”江总[3],陈大臣、文学家。陈后主时,官尚书令。欧阳纥败,养教其子欧阳询者,江总也。
《尚书》,五经之一,上古之书。欧阳尚书,汉欧阳生所传之今文《尚书》也。《后汉书·孙期传》云:“济南伏生传《尚书》,授济南张生及千乘欧阳生。欧阳生授同郡倪宽,宽授欧阳生之子,世世相传,至曾孙欧阳高,为‘尚书欧阳氏学’。”
《辞海》载:欧阳生,名容,字和伯,西汉千乘郡人。幼习经学,受《尚书》于伏生。授业倪(一作儿)宽。宽复授其子,世世相传,是有今文《尚书》“欧阳氏学”之一派。
《二十六史大辞典》载:欧阳生之曾孙欧阳高,字子阳,受家传《尚书》,为博士。欧阳高之孙欧阳地余,字长宾,受家传《尚书》,元帝时为侍中,迁少府。又,欧阳地余子欧阳政,受家传《尚书》,为王莽讲学大夫。
《后汉书·欧阳歙传》:“欧阳歙,字正思,乐安千乘人也。自欧阳生传《伏生尚书》,至歙八世,皆为博士。歙既传业,而恭谦好礼让。王莽时,为长社宰。更始立,为原武令。世祖平河北,到原武,见歙在县修政,迁河南都尉,后行太守事。”刘秀称帝,欧阳歙先后为河南尹,封被阳侯,拜杨州牧,迁汝南太守,更封夜侯,征为大司徒。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千乘县,本齐邑,汉置县,并置千乘郡治焉。《齐记》:千乘城,在齐城西北百五十里,有南北二城,相去二十余里,其一城县治,一城太守治。千乘郡,其治所在千乘县。高帝置。莽曰建信。属青州。
《辞海·千乘》:一、古邑名。春秋齐国地,因齐景公有马千驷,猎于境内青田而得名,在今山东高青县高苑镇北。二、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山东高青县高苑镇北。晋废,南朝宋复置,在今广饶北。三、均明,西汉置,治所在千乘,即今山东高青县高苑镇北。辖今山东博兴、高青、滨县等地。东汉改乐安郡。
欧阳頠“世居渤海太守,文重乎晋原。”《辞海·渤海》:郡名。汉高帝五年(前202)分巨鹿、济北郡置,以临渤海名,属幽州。东汉改由冀州管辖。北魏登国元年改勃海郡为渤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辖今天津及河北、山东各一部。渤海郡郡治曾在山东境内,《历代名人记长沙文选》注“渤海”:汉至北朝时郡名,治所设浮阳,今山东(误,属河北)沧县东南;后治南安,今河北南皮东北。
欧阳质,欧阳氏南迁长沙见诸文献第一人,长沙欧阳氏之始迁祖也。《唐书·宰相世系表》“欧阳质七世族孙景达,字敬远,齐本州治中。”同书云:“晋顿丘太守建为赵卫所杀。”“晋欧阳建兄子质,字纯之,居长沙临湘。”
欧阳建,西晋人物。据《晋书·石苞传附欧阳建传》载:“建字坚石,世为冀方右族。雅有理思,才藻美赡,擅名北州。时人为之语曰:‘渤海赫赫,欧阳坚石。’辟公府,历山阳令、尚书郎、冯翊太守,甚得时誉。及遇祸,莫不悼惜之。年三十余。临命作诗,文甚哀楚。”右族,豪门大族也。
《二十六史大辞典》:欧阳建,活跃于泰始四年(269)至永康元年(300)间,渤海(今河北景县)人,石崇[4]之甥。因结怨于赵王司马伦,与石崇同时被害。其著《言尽意论》,为古代唯物论之重典。
渤海在河北、山东间,郡治曾设两地。山东乃欧阳生世居地,与欧阳頠墓志铭载“世居渤海太守,文重乎晋原”及欧阳龙生神道碑载“其先,冀之渤海人”符。
山东千乘欧阳家族为儒学世家,其以“中原丧乱”之故,“避地南徒”。《隋书》“食货志”云:“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元帝即司马睿(276-323),东晋王朝开国皇帝(318-323年在位),司马懿之曾孙。永嘉之乱,愍帝被俘,西晋亡。太兴元年(318),司马睿即帝位,史称晋元帝。“中原丧乱”即言此,亦欧阳氏“避地南徒”长沙之时。考,西晋亡于永嘉四年(316)八月。其时,中原士族被迫南迁,即包括欧阳氏。
民国三十六年《长沙欧阳氏族谱》载:
“千乘之显者曰生,字和伯,为汉博士,以经名家,所谓欧阳尚书者也。渤海之显者曰建,字坚石,所谓渤海赫赫,欧阳坚石是也。建遇赵王伦之乱,见杀。兄基之子质,以其族南奔,家于长沙潭州之临湘。由是,江南始有欧阳氏。质之弟曰崇文,生子成,成生晋,晋生启名,名生漧,漧生焕,焕生景达,达生宝,宝生頠,頠生纥,纥生询,询生通,通生幼明,明生昶,昶生琮。在唐玄宗时为吉州刺史,子孙遂家于吉。其后,琮生晤,晤生彻,彻生铉,铉生邈,邈生规,规生緖,緖生彪、彤、万。彪徙广东;彤徙蜀江,系祥;卢陵派万继为安福令。”
建即欧阳建,卒于晋永康元年(300)。赵王司马伦专权时,欧阳建欲立楚王,是与司马伦有隙。后与潘岳劝淮南王司马允诛伦,事泄,被斩。
赵王司马伦,晋“八王之乱”重要参与者。“八王之乱”即西晋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之内乱,历时十六年,即自元康元年(291)至光熙元年(306),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及其他皇族成员。是乱致西晋亡国及“五胡乱华”三百年。
《长沙欧阳氏族谱》上文分千乘之欧阳生与渤海之欧阳建为两支。而欧阳南迁之因则以“建遇赵王伦之乱,见杀。兄基之子质,以其族南奔,家于长沙潭州之临湘。”如此,欧阳家族之南迁当在晋永康元年(300),早“中原丧乱”之说十余载。
两晋间,欧阳质率族南渡,徙长沙,至欧阳琮居萍乡,前后十五代,四百余年,此长沙欧阳氏族汉唐间迁徙之概况。有言欧阳景达为长沙欧阳之始迁祖者,清同治《长沙县志· 卷二十三》云:“欧阳景达,頠之祖也,仕梁,为长沙治中,因家焉。”当误。
《欧阳龙生神道碑略》,补阙长沙欧阳家族之文献也。龙生乃询玄孙琮之裔。碑为元翰林院学士张起岩[5]撰,云:“公讳龙生,字成叔,欧阳氏。其先,冀之渤海人,从晋南渡,徙长沙。率更令询,以文学显于隋唐。四世孙琮,为吉州刺史,因家庐陵。琮八世孙万,为安福令,故又有居安福者。” “从晋”,追随晋王室者也。可见,长沙欧阳南迁,当在永嘉四年(316)。欧阳龙生,元一代宗师欧阳玄之父。
按:《长沙市志·人物志》言欧阳琮为欧阳通曾孙,欧阳询玄孙,即第五代,世系如下:欧阳询—欧阳通—欧阳幼明—欧阳昶—欧阳琮,似可信。
《掌故备考·卷二十八》载:欧阳玄曾祖欧阳新追封冀国公;《长沙市志·卷十六》载欧阳玄祖欧阳逢泰追封渤海伯;《掌故·卷二十九》云,欧阳玄之父欧阳龙生追封为渤海郡候,是为家族渊源之延续。
《欧阳玄列传》言:欧阳玄“其先家庐陵,与文忠公修同所出。”一代文豪欧阳修,宋翰林学士、大理评事、汉阳知军长沙胥偃之婿,欧阳询之后。江总撰墓志言欧阳頠“家习《尚书》、少府,儒高于汉册”,合是史者,当西汉之欧阳——欧阳生、欧阳巨、欧阳远、欧阳高、欧阳景山、欧阳地余、欧阳政、欧阳歙,前后八代,为汉博士,高儒也,故载于汉册(欧阳生之师,亦济南人。《史通·卷十二》注引《汉·儒林传》:伏生,济南人)。故长沙欧阳家族当为千乘欧阳、汉“欧阳尚书”奠基人欧阳生之后。以上资料:言欧阳生、欧阳歙,为千乘之籍,两汉之间也;欧阳建、欧阳頠之先及欧阳龙生,乃渤海之裔,西晋之后矣;《长沙欧阳氏族谱》融为一体,与千乘、渤海千秋一脉。
欧阳氏乃二千年文化家族,久之不衰,代有英杰。西汉欧阳生开尚书一派,二百年间,八代为博士。欧阳歙任东汉宰相,欧阳建为晋思想家。自欧阳质南渡,开长沙一脉,二百余年间,欧阳氏“为郡豪族”。军事家欧阳頠,梁元帝称其“公正有匡济之才”,授都督广、交等十九州诸军事,二弟皆刺史,“满门显贵,名震南疆。” 頠子纥,少有韬略,威惠著于百越。纥子询为书法家,尊“楷圣”;询子通,为宰相;询堂兄弟允之曾孙稚,为湖湘第一进士,皆英杰。宋文豪欧阳修,元史家欧阳玄,近世戏剧大师欧阳予倩,皆欧阳询之后,长沙欧阳氏之余绪也。
注:[1]欧阳頠,498—563年,字靖世,长沙临湘人,南北朝时期军事家;祖景达,梁代为本州治中;父僧宝,屯骑校尉;子欧阳纥,孙欧阳询。
[2]《尚书》又称《书》《书经》,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儒家五经之一。
[3]江总,519-594年,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仕梁为太常卿,陈官尚书令,隋为上开府。
[4]石崇,249-300年,西晋开国元勋石苞子,文学家、官员、富豪,永康元年为赵王司马伦所杀。
[5]张起岩,1285-1354年,元代首届科举状元,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曾任礼部尚书,入翰林为承旨,辽、金、宋三史总裁等职。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当代东方艺术研究中心 )
【长沙欧阳家族迁徙考】邓继团2022年2期总128
2022-05-01 16:49:01 来源: 评论:0 点击:
分享到: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 38【民国初期的湖南银行纸币】沙伟2014年3期总97
- 32【元代名人邓谦亨及其浏阳后裔族群考】邓继团2022年4期总130
- 32【铁血铸丰碑——浏阳党史人物简述】邓继团2021年3期总125
- 23【民国建立后黄兴与孙中山政治思想的同异】宋德华[黄兴诞...
- 17【名家大师画爱晚亭】胡滔滔2018年2期总112
- 13【明德学堂对辛亥革命的贡献】陶旅枫2011年3期总85
- 12【烽火间隙的酬唱和风雅】王金华2022年4期总130
- 11【长沙市黄兴遗址及相关历史综述】陈先枢[黄兴诞辰140周...
- 11【苏、黄过桃源】罗金龙2017年2期总108
- 11【长沙苏家巷与猫头笋诗——兼谈苏轼是否到过长沙】张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