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述往 > 正文

【陈树湘烈士的家世】黄柏强2020年2期总120
2020-07-17 09:12:02   来源:   评论:0 点击:

自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英雄陈树湘的名字,在各级媒体的推动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陈树湘烈士成为一种热潮。在了解陈树湘英勇悲壮事迹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有关资料几乎都没有显示陈树湘有亲人留世,也没有他家世的详细情况,让人遗憾而倍加叹息。
为了考查有关情况,在长沙县福临镇文化站站长杨琮、文化站杨义、长沙县开慧镇志愿者陈庆、长沙县文联沈建波的配合下,笔者连续在福临镇、青山铺镇及长沙市天心区、雨花区等地进行走访调研,试图获取有关陈树湘烈士的丁点儿信息。
陈树湘,原名树春,字子凤,1905年正月三十日(公历1905年3月5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清泰都福临铺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1914年因家乡遭大旱,陈树湘随父流落到长沙小吴门外陈家垅,以种菜为业。五四运动时期,开始接受新思想……
 
一、先祖从江西迁居长沙县福临镇一带
陈姓,起源于春秋时陈国,在今河南禹县。根据长沙县青山铺镇梅薮桥坝上组陈志明保存的《檀山陈氏六修支谱》(1937年 夏修)载,陈树湘家族之迁湘始祖陈端,字朝祎,(公元848年-948 年), 江州(今江西九江)人。唐懿宗时,陈端平黄巢有功,被封为威烈将军。后唐同光二年 (公元924年),端公年老辞官,偕戚彭常二氏迁居长沙雾阳乡(清时称清泰都,今长沙县福临镇、开慧镇、青山铺镇一带),在此落业,购置田产,繁衍生息,子嗣遍及四方。陈端去世后选葬于与长沙县相邻的浏阳北乡永安丰裕。
 
陈志明保存的《檀山陈氏六修支谱》(部分)
 
陈氏迁湘第二世为端公长子玉,又名聚,字伯万,官仪职大夫。建有萸安寺、金铿庵(今福临镇经铿桥附近),葬杨梅冲(今福临镇影珠山上)。配喻氏,葬源冲(今福临镇源冲)。
陈氏迁湘第三世为玉公长子英仲,官参军。建有福寿寺,随寓置麻林桥庄,修有沧浪桥、石牯牛桥、平愿桥,葬沧浪桥燕窝屋场后。
同治《长沙县志》载,“福寿寺唐陈英仲修,后改名敛田寺,今复旧名。”“沧浪桥,在八甲福临铺侧陈英仲建,国朝咸丰九年,陈姓续修。” 麻林桥庄在今与福临铺相邻的路口镇,石牯牛则在今福临镇。
 
 
清代续修福临铺沧浪桥所立石碑
 
二、父亲正可为叔祖父守勋过继子
根据《檀山陈氏六修支谱》载,陈氏迁湘第三十七世至五十六十世,派次是敦本乃守正文学定光宗多士天增锡世泽复兴逢。
陈树湘曾祖父为陈氏迁湘第三十九世乃漳,第三十八世本有长子。乃漳字衡浦,号雁峰,从九职。子四,守助,守勋,守勣,守劭殇。
陈树湘祖父守助,为第四十世,乃漳长子,字望农,号睦村,亦号卓卿,清咸丰四年甲寅十月三十日生,光绪七年辛巳十月二十七日没,年二十八,葬直隶天津卫河北新浮桥北岸东窑洼前淮军义地。配曹氏,清咸丰二年壬子七月初七日生,光绪二十年甲午八月十九日没,年四十三,葬南门外木莲冲。子一,正可继胞弟守勋长子。女一,适行。
乃漳次子守勋子二,正可(过继给守助),正赓。
正可为第四十一世,陈树湘父,字建业,清光绪七年辛巳七月三十日生,配张氏,清光绪十年甲申六月二十八日生。子一,文学。
第四十二世文学,字子凤,号树春,又名树湘,光绪三十一年乙巳正月三十日生
 
 
 
 
关于陈树湘祖父所葬淮军义地,查资料显示,淮军是清朝末年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于咸丰十一年(1861)由李鸿章组建。清同治九年(1870),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率淮军绿营一部驻防天津。先驻扎海光寺,后因水灾移到河北,在大悲院旁高地修建淮军护卫营,将大悲院圈入护卫营内,“壁垒一新”。李鸿章在直隶任上达30年之久,其中淮军将士多有“因不服水土,或积劳成疾殁于营次者,更无从觅一席之地正其首丘。”《天津县新志(河北义地碑记)》,军中病死的将士无地下葬,又不能随意抬埋荒冢,遂与天津府计议,于同治十一年(1872),购得民田66亩,其中40亩为义地,另26亩为“祭田”,设专人管理,收入用以维护义地的开支。
陈树湘祖父守助,概为参加淮军,二十八岁即死在淮军军营,葬淮军义地。守助早逝,生前配曹氏生有一女,尚无男丁。为延续香火,弟弟守勋刚出生三个月的长子正可过继给了他为后,由曹氏抚养成人。
 
三、故居是地主家的茅草房
陈氏迁湘第三十八世本有,为第三十七世敦利长子,陈树湘高祖父。本有,字大丰,号延年,例封奉直大夫,咸丰七年去世后葬清泰都九甲梅薮桥(今与福临铺相邻的青山铺镇)。配李氏,去世后葬清泰都九甲梅薮桥。继配朱氏,光绪六年去世后葬南门外新开铺对岸木莲冲麻坡(时属善化县,1912年合并到长沙县,今属长沙市天心区)。有四子一女,均为朱出。长子乃漳、次子乃涛去世后葬南门外附母朱宜人墓旁,三子乃瀛,葬小吴门外陈家垅,四子乃澯葬明道都(今长沙县榔梨一带)。
    一般没有较高身份地位的人,死亡后安葬的地方也就是其常年生活的地方。这样,从墓葬看,陈树湘高祖父的四个儿子与朱氏都离开了老家清泰都梅薮桥生活。陈树湘曾祖父乃漳生活在长沙南门外。陈树湘祖父葬淮军义地,祖母曹氏亦生活在长沙南门外,光绪二十年甲午八月十九日没,年四十三,葬南门外木莲冲。祖母过世时,陈树湘父正可年十三岁,尚未成年,此前只能是生活在长沙南门外,与其一同生活的除正可母亲外,还有后来嫁给行姓的姐姐。正可配张氏后,光绪三十一年乙巳正月三十日(1905年3月5日)在福临铺生下陈树湘。《长沙县志》及《长沙县英烈传》均载陈树湘为长沙县福临铺人;《湖南省志•人物志》载陈树湘“生于长沙县福临铺一佃农家”。这就说明,母亲去世及姐姐出嫁后,孤身一人的正可从长沙南门外回到了祖籍地清泰都,在福临铺当佃农。《长沙县英烈传》(1992年1月)载陈树湘“其父陈建业一生务农,但耕的是地主的田,住的是地主的屋,干的是牛马活,吃的是猪狗食。”据福临镇文化站考证,“佃农”陈正可的住房是梁姓地主家梁家大屋中的两间茅草房。
陈树湘叔曾祖父乃瀛,“字舜臣,号仙舟,清道光七年八月十一日生,光绪十三年丁亥五月二十四日没,寿六十一,葬小吴门外陈家垅……”,后来“陈树湘九岁时随父流落到长沙小吴门外陈家垅,以种菜为业” 或与其叔曾祖父一家生活在陈家垅一带有一定关系。
 
四、寻亲四代希望渺茫
陈树湘牺牲于1934年11月,而修于1937年夏的《檀山陈氏六修支谱》没有烈士牺牲的记载,或因乡下信息闭塞而未能及时收录所致。陈树湘没有兄弟姊妹,族谱亦没有其婚育的记载,寻找陈树湘近亲,只得从其父辈着手。
陈树湘之父正可,有胞弟正赓,《谱》载“正赓,字甲俊,号瑞华,清光绪十年甲申正月十二日生。”因再无其他文字信息,要查正赓后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正可过继给伯父守助为子,此时伯父守助已有一女,陈树湘称之为姑母。《谱》载守助配曹氏,“女一,适行”。旧时女人很多是没有名字的,这个女儿嫁给了行姓男子,要查找其后人,又是何其难!
最初看到“女一,适行”,不知“适行”是啥意思。查“行”,居然还是一个姓。不过正因为行姓少见,也为查到其后人提供了可能。
行姓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河南,在湖南省是否有分布呢?
听说是为英雄陈树湘寻找亲人,长沙县公安局给予了积极协助。在履行有关手续后,一份全省共29个行姓户籍资料表提供给了笔者。
仔细审视户籍表,发现29个行姓分散于全省,除了有两对父子外,其余均为单个行姓,且未有同居一处者。29个行姓中有8人显示已死亡,有11人已迁出,仍在户籍地的只有10人,包括上述两对父子。而两对父子中,父亲均为八0后,儿子均为00后,这说明这两对父子也和其他行姓一样,没有家族在湖南聚居的可能。
因考虑陈氏几代生活在长沙南门外,且守助所配曹氏葬长沙南门外木莲冲,其女儿所嫁行姓有可能生活在木莲冲所在的长沙市天心区及附近雨花区,两区正好有5名行姓。我们对其中4名行姓进行调查,包括有在籍的、迁出的、死亡的,结果本人全部为外省迁入,没有先辈在此居住过,其中3名来自陕西省合阳县,一名来自河南。
从上述情况分析,我省行姓应都是外省迁入。陈树湘姑母很可能远嫁外地了,要寻找其后人,希望渺茫。陈树湘曾祖父乃漳四子,除守助、守勋外,守勣出继胞弟乃涛,无子,守劭殇。这样,寻找陈树湘的亲人,四代之内希望渺茫。但愿有有心人,能为我们提供线索。
(作者单位:长沙县统战部)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鲁涤平二三事】鲁传先2020年2期总120
下一篇:【湖南抗日战争时期的军队医务与防疫】任理2020年2期总12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