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述往 > 正文

【常德河街的“鸳鸯走马楼”】曹先辉2016年3期总105
2016-10-24 16:00:03   来源:   评论:0 点击:


常德大河街信义药材行在衣巷子建的窨子屋
 
在穿紫河文化旅游特色商业街——常德河街即将开街之际,有必要探索一下这条街上的那座经典建筑——鸳鸯走马楼,考证一下它的历史文脉,有利于游览观光者细细地寻味。
 
鸳鸯走马楼名称的来由
从前,常德窨子屋上面的阁楼。因楼上的房间相连互通,极适合旧时的闺女坐卧起居、修炼女红和研习诗书礼仪,市民群众便给它起了个雅名,叫做鸳鸯走马楼。那时沅水河畔的小河街上有座闻名遐迩的大楼,由于楼上的歌伎多,每日通宵达旦,锣鼓喧天,歌舞升平。吸引了众多的观光游览者蜂拥而至,他们在这里欢欣雀跃,尽情享乐。于是乎,人们便牵强附会地将这座大楼也称为鸳鸯走马楼。
鸳鸯是著名的爱情鸟,它之所以被看成爱情的象征,是因为它总是成对成双,形影不离。人们因此常用鸳鸯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最早将鸳鸯比作夫妻的,出自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诗中的“愿做鸳鸯不羡仙”一句。此后一些文人竞相效仿。常德民众便将住在窨子屋楼上的闺女喻为鸳鸯,它蕴含有仰慕楼上的闺女和向往爱情的意思。
走马是指平地上骑着马行走或善跑的马。走马一词常与其他词合成,组成具有特殊意义的合成词,如“走马章台”。 该词中的章台指汉朝的都城长安有条叫章台的街,因为这条街上妓院多,后来便成为妓院的代称。“走马章台”就是骑着马儿去逛章台妓院,去追欢寻乐买笑的意思。
至于“鸳鸯走马” 这个合成词的含义,笔者认为出自“张敞画眉”的典故。张敞,汉代平阳人,宣帝时为京兆尹。每当他下朝经过章台时,总是催车夫快点赶马跑,自己还用扇子拍打马儿快些走。这是因为张敞和他太太的感情非常好,他急着要回家见太太的缘故。张敞的太太幼小时眉角受过伤,留有瑕疵,所以张敞每天上朝前都给太太先描画好眉毛。长安坊间里有传说,张敞画的眉毛十分妩媚。于是人们将“张敞画眉”比喻为夫妻之间的感情特别好。这个典故与韩寿偷香,相如窃玉、沈约瘦腰组成了古代的四大风流韵事。
古时候,常德民众将窨子屋的阁楼称为鸳鸯走马楼,也含有这种阁楼适合男女幽会,不必受到局促的意思。由此可见,昔日将常德小河街上的这座大楼称为鸳鸯走马楼,显然是指这座大楼是个男女寻欢,聚集娱乐的理想场合,也是他(她)们纵情欢歌笑语,吃喝玩乐的地方。如今的常德河街,再现了这座鸳鸯走马楼。
 
南熏楼的历史渊源
现年91岁的武三妹老太太,世居在小河街这座俗称“鸳鸯走马楼”大楼的旁边,她年轻的时候在屋后的上石柜上面开了一家露天茶馆,她对这座大楼的情况了如指掌,她至今仍能回忆起大楼当时的情景。她说,这座鸳鸯走马楼是洪帮管理的娱乐场所,它的横额好像写的是“南江楼” ,笔者考证后认为,这座鸳鸯走马楼实名应叫“南熏楼”,可能老人家因年事已高,又不识字,误以为“南江楼”了。
查阅明嘉靖和清嘉庆的《常德府志》中。常德河街一带有上石柜、下石柜和府学前石柜三座石柜。其中“上石柜在府城外西南百步,下石柜在府东南一里,皆后唐副将沈如常所筑。”另有“元延祐六年(1319),常德路监哈珊于府学前砌石柜一座”,此即笔架城石柜的记载。经武老太太和她的儿媳去现场指认,旧时的鸳鸯走马楼就在上石柜旁边,这里显然在“府城外西南百步”位置。
关于鸳鸯走马楼的实名问题, 笔者查阅清嘉庆《常德府志》,发现有以下记载:“南熏楼  明洪武七年(1374)咏归亭圮,常德卫指挥孙德修复城池,乃于石柜建楼,以辅其缺。监察御史黄义书“南熏楼”额。永乐十五年(1417)知府应履平重葺。八窗玲珑,雨烟晴翠,为登眺佳景。”由此看来,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在小河街的上石柜旁边,就建有一座供民众观光娱乐的“南熏楼”。它因“八窗玲珑,雨烟晴翠,为登眺佳景”,而被俗称鸳鸯走马楼,但楼上挂有明代监察御史黄义所书的“南熏楼”门额。
“南熏”系典故名,它与“南薰”有相同之意。典出《礼记·乐记》疏引《尸子》、《史记·乐书》集解、《孔子家语·辩乐解》等,现查阅《辞海》的注释:“南熏,旧传虞舜弹五弦琴,造南风诗,诗中有‘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等句。见史记乐书集解、礼乐记疏引尸子。后以南熏为煦育的意思。”
由此可知,“南熏”指《南风》歌。历代文人作诗词吟咏之。
唐王维有《大同殿赐宴乐敢书即事》诗:“陌上尧樽倾北斗,楼前舜乐动南薰。”
唐陆龟蒙有《杂讽》诗之五:“永播南熏音,垂之万年耳。”
清高士奇有 《己未五日西苑泛舟侍宴恭纪》诗之三:“高张广乐播南薰,宝幄楼船剑佩分。”等。
“南熏”一词也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唐代的宫殿名和泛指宫观楼殿等。
唐邬载有《送萧颖士赴东府得君字》诗:“和风媚东郊,时物滋南薰。”
唐杜甫有《丹青引》诗:“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宋张先有《庆同天》词:“海宇称庆,复生元圣,风入南薰。拜恩遥阙,衣上晓色犹春,望尧云。”
明何景明有《中元节》诗:“北极犹前日,南薰亦旧风。”等。
据方志记载,常德“南熏楼”曾经二次被焚毁。一是明祟祯十六年(1643)春,李自成部攻占安乡、澧州,直逼常德时。守城的明将周晋不顾百姓死活,下令放火烧毁常德城,大火半月不熄。二是顺治五年(1648),南明堵胤锡与李自成残部马进忠发生内讧。马进忠将城内百姓驱逐出城,令士兵“尽焚庐舍”。由此可见,民国时期的鸳鸯走马楼,应该是这二次焚毁之后复建的。
 
鸳鸯走马楼的江湖文化
据武三妹老人的回忆,民国时期的“南熏楼”是洪帮组织控制的大楼。洪帮是一个反抗清王朝统治的组织,为了躲避清朝官兵的剿捕,清咸丰、同治年间,由常德城乡的船夫排工、城市贫民、散兵游勇和地痞流氓结成的秘密洪帮团体。到了光绪二十四年(1898),常德“洪门”帮会会首孙汉吾、石竹亭参加了常德自立军起义,辛亥革命时期,洪帮出力也很大,民国时期,“洪门”帮会继续活动。
按照“洪门”的帮规帮俗,常德洪帮吸收新帮员时,常在鸳鸯走马楼上举行开堂仪式。依照“有马同骑,有官同做”、“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道义,“洪门”成员常在鸳鸯走马楼里尽情玩乐。外地来的成员,也要首先到鸳鸯走马楼向帮会会首“拜码头”。“洪门”帮会成员必须学会“海底”黑话,出外时只要用“海底”黑话亮明“自家人”身份,就可以得到帮会兄弟的招待,并给予路费等优待。那时“洪门”帮会的人,只要对上“海底”黑话,在鸳鸯走马楼吃喝玩乐是不收钱的。
武三妹老人回忆,鸳鸯走马楼民国时期就是市民群众尽情享乐的娱乐场所。楼内吃喝玩乐设施一应俱全,这里天天欢歌笑语,灯红酒绿,朝歌夜舞。处处凤舞鸾歌,舞裙歌扇。整座鸳鸯走马搂,楼上楼下,不分昼夜,通宵达旦,歌舞升平,声情并茂。遗憾的是,抗日战争时,鸳鸯走马楼被日寇的飞机炸毁了。
 
常德河街的鸳鸯走马楼
鸳鸯走马楼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常德卫指挥孙德再辟旧基,磊以砖石,覆以串楼,作六门筑常德砖城” 的期间,迄今已有642年的建楼历史。洪帮基于对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的怀念,以“洪门”命名为帮名,必然选中在洪武六年在小河街上石柜旁建造的“南熏楼”立足。由此可知,鸳鸯走马楼的历史文脉是多么的源远流长,它的文化底蕴是多么的厚重。
如今常德河街再现了鸳鸯走马楼,它是一座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向民众提供歌舞、游艺、娱乐、休闲,商务活动和文化寻踪为一体的文化娱乐场所。它是常德河街这幅鲜活的《清明上河图》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当你来到常德河街寻味,“登上八窗玲珑,雨烟晴翠,为登眺佳景”的鸳鸯走马楼时,你可尽览穿紫河风光带的美景,你可聆听那永远讲不完的常德故事,你会感到多么的惬意,也会唤醒你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作者单位:常德市宏德实业总公司)

常德河街的鸳鸯走马楼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河街 常德 鸳鸯走马楼

上一篇:【碧湖诗社——湖南近代诗社之翘楚】杨锡贵2016年3期总105
下一篇:【金九、韩国临时政府与长沙楠木厅6号】陈先枢2016年3期总10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