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述往 > 正文

【碧湖诗社——湖南近代诗社之翘楚】杨锡贵2016年3期总105
2016-10-24 15:58: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古今文人喜欢结社,清代湖南文人也不例外。晚清的湖南诗社以长沙为中心,清咸丰年间有王闿运、邓辅纶等结成的兰林词社,清光绪元年(1875)有僧笠云(芳圃)、徐树钧等结成的麓山诗社,清光绪十二年(1886)则有王闿运、郭嵩焘、八指头陀(寄禅)、笠云等成立的碧湖诗社,清光绪十七年(1891)有郑襄(字湛侯)、易顺鼎、程颂万等结湘社于蜕园。这些诗社中,儒佛合一的碧湖诗社是湖南近代史上一个最为著名的文人社团,对近代湖湘诗派的影响也最大。
    
一、诗社在千年古刹开福寺成立
    位于今开福区辖境内的开福寺,创自五代,距今已一千有余年,比岳麓书院的历史还要悠久,至今仍香火旺盛,梵音不辍。该寺历代高僧辈出,如开山祖师保宁、赐号“广利大师”的洪蕴、中兴祖师道宁、“航海而来”的僧佛国、诗僧笠云和海印等大德高僧。开福寺一带本就是马楚避暑胜地,至北宋末年已形成紫微山、碧浪湖等十六大胜景,引得历代名流雅士争相游览觞咏,风景之美、人文之胜,曾经独步湖湘。至清末民国时期,开福寺已居长沙八大丛林之首。
开福寺后有碧浪湖,为开福寺十六景之一,“水光含镜碧,山色拥螺青”,景色诱人,是历代文人名士游览胜地。清光绪年间有一位名叫陈海鹏(字程初)的湘军总兵,在碧浪湖旁筑屋三椽,幽静之致;陈海鹏与开福寺关系密切,曾与善士一起“修葺该寺毗卢殿,并施金构亭于寺后,俯看碧浪湖,规复祓禊之旧”,并题写“古开福寺”横额;陈又在此喂养大量水鸭,烹制的鸭馔味美无比,引得省城及各地名流趋之若鹜,陈家高朋满座,常有鸿儒谈笑其中。
僧俗名流相聚于此,美味佳肴之后,少不了品茗吟咏一番,在王闿运、郭嵩焘等倡议下,大家决定成立诗社,取碧浪湖的缩称,名之曰碧湖诗社。诗社正式成立是在清光绪十二年六月十五日(1886年7月16日),屈指算来,至今已有130周年。
    
 二、诗社成员皆一时名流之选
古开福寺为碧湖诗社提供了极佳的活动平台,一时闻名遐迩的文人学者如王闿运、郭嵩焘、陈三立等,以及名满海内的高僧大德释敬安、笠云、海印等亦乐于加盟其中。
诗社社长王闿运(1833—1916),籍贯湖南湘潭,出生于长沙东文庙坪,在营盘街筑有小楼即湘绮楼,人们因此称其为湘绮先生。王虽只有举人学历,但颇负时誉。早年曾周旋于湘军将领之间,受曾国藩厚待;又曾应权倾一时的大臣肃顺之聘,在其家任教读,甚受礼遇。主持或主讲过成都尊经书院、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门生众多,杨度、夏寿田、廖平、杨锐、刘光第、齐白石、张晃、杨庄等名人均是其门下弟子。民初所编《光宣诗坛总录》,王闿运被列为诗坛头领,冠于一代诗人之首。名义上由朱经农担任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育大辞书》称王闿运“门生满天下,举世仰为泰斗,诗文亦称当代第一”。王闿运有关经学、史学著述之众,用力之深,影响之大,在近代罕见;但因文名太甚,人们多将其视作文人,王闿运对此甚感委屈,“尝慨然自叹曰:我非文人,乃学人也”。平心而论,王闿运一生的主要成就,确实不仅仅是限于文学方面,他是一位多方面均有成就的学者。
郭嵩焘(1818—1891),湖南湘阴人,后移居长沙。进士出身。作为清朝官员,郭嵩焘曾官至署广东巡抚(相当于今天的省长)、首任驻英公使兼驻法公使。郭嵩焘是晚清湘军最重要的智囊,曾力谏曾国藩出山,力保左宗棠免受陷害,力促湘军水师和厘金制度之设。作为思想家的郭嵩焘,被后人誉为“洋务先知”,其关于洋务的见识领先当时所有的中国人,不仅考究西方政体,而且敢于肯定其优长之处,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的长处,这使他名噪朝野,但也导致了他人生的最后“失败”。作为学者的郭嵩焘,在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都有著述,后人整理成《郭嵩焘集》,共计15大册。
诗社成员陈三立(1853—1937),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字伯严,号散原,也是诗社重要成员,同光体赣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
诗社成员曾广钧(1866-1929),字重伯,系曾国藩长孙,23岁即中进士,被目为“才子”,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甲午战争后,官广西知府。其诗惊才艳丽,属温李一派,王闿运称其为“圣童”,梁启超誉其为“诗界八贤”,《光宣诗坛点将录》以天巧星浪子燕青当之,《近百年诗坛点将录》则以天慧星拼命三郎石秀当之。
碧湖诗社的方外人士中名气最大的释敬安(1851—1921),字寄禅,自号八指头陀。湘潭人。曾任衡阳罗汉寺、南岳上封寺和大善寺、宁乡密印寺、湘阴神鼎山资圣寺、长沙上林寺、宁波天童寺等名刹住持,是近代著名诗僧,诗风自然、清新、豪放、深沉。民国元年(1912),组织中华佛教总会,被推为会长。
碧湖诗社方外人士中的海印也是著名诗僧,傅熊湘称:“湘中诗僧,笠云、寄禅而外,首推海印。”海印(1860—1924),俗姓张,字涵虚。法号释永光,自号憨头陀。湖南益阳县石笋乡洋溪江村人。16岁时即在衡山祝圣寺剃度,依默庵上人,潜心佛理。曾先后住持沅江景星寺、益阳白鹿寺、宁乡沩山密印寺、长沙开福寺等寺院。寓居上海时,曾参加柳亚子等人主持的南社。他习医,工书画,善诗。著作有《碧湖集》、《曼陀罗诗存》等。海印任开福寺住持期间,曾于民国元年(1912)在该寺创建中华佛教总会湖南支部。
诗社的其他成员,如熊鹤村、张祖同(字雨珊)、文廷式、胡元仪、罗君甫、涂次衡、王楷(字雁峰)、陈海鹏(字程初)、陈锐、余肇康以及笠云、自修、如客、常静等,皆为一时名流之选。
 
三、诗社活动极一时之盛
诗社成立后,“春朝秋夕,集缁素之能诗文者,聊吟煮茗,嗣响风骚,亦吾湘之胜概矣”,儒释唱酬,极一时之盛。每次集会活动,由1-2人主持。碧湖诗社的活动甚多,岁时佳节,往往为碧湖之游,或观荷赏月,或绘丹青、挥瀚墨,或分韵赋诗,相互唱和,不一而足。诗社的主要集会活动有:
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初九日(1886.10.6),熊鹤村、陈立三、曾广钧、释敬安、僧笠云等雅集,释敬安、僧笠云主持。
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十九日(1886.10.16),王雁峰、陈程初、陈三立、文廷式、涂稚衡、罗顺循、朱次江、曾广钧、曾履初、李石仙、易赞周、龚果斋、周稼舫、郭嵩焘及荔云、寄禅、来因三僧等,展重阳之会。
清光绪十三年三月初三日(1887.3.27),笠云邀约王闿运、郭嵩焘、陈三立、涂次衡等三十馀人修禊,陈三立、涂次衡主持,分韵赋诗。
清光绪十三年六月初三日(1887.7.23),王闿运邀约陈三立、郭嵩焘、张祖同、胡元直、罗君甫、曾广钧、笠云、敬安与开福寺僧自修、如客、常静等雅集。
清光绪二十年二月十七日(1894.3.23),王闿运邀约释敬安等僧俗八人为花朝之会,饮酒赋诗。
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1896.4.10),陈宝箴邀约王闿运等修禊。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萧荣爵、汪贻书、黄兆枚、王先谦、程颂万、僧雪岩等为重阳高会,觞咏。
关于碧湖诗社集会的具体情况,透过诗社成员的诗作,可窥一斑:
郭嵩焘《笠云、寄禅开碧湖吟社,为作展重九之会;邀熊鹤村不至,叠前韵枉诗,次韵奉答》:

重开九日菊花尊,莲社曾闻长老言。
我亦鲫鱼甘受饵,君如鸥鸟独辞温。
将军筑室花光绕,古寺临江水气昏。
诗老自夸游岳遍,岂知柰苑有沙门。

(第三句原诗有注云:“王雁峰有诗云:长沙近事君知否?碧浪湖边多鲫鱼。”第五句原诗有注云:“陈程初镇军构屋三楹,杂植花木。”第七句原诗有注云:“鹤村诗句。”)
清光绪十三年(1887)三月初三日,碧湖诗社雅集,分韵赋诗。陈三立分得“开”字,作有《丁亥三日北湖褉集,分韵得“开”字》诗云:

冲衿惬郊堧,湖涨渺沦洄。
舞雩睠圣游,言志信悠哉。
霞阴匀野色,光采散霏埃。
风漪荡千里,晴山静相开。
飘摇江海人,揽物吐奇怀。
杯水置坳堂,乃欲睇崔嵬。
成亏各有役,余心以昭回。
兹乐藐天人,攀荣谢深杯。

清光绪十一年(1885)至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释敬安是开福寺的贵客,常来碧浪湖避暑、会友,参加过诗社的许多活动。其致友人信如《致郭菊荪先生书》中有:“去岁六月,与湘绮翁、玉池老人诸公,开碧湖吟社,会者数十人,宾主酬唱,一时文人之胜。”其诗作,如“六月十五碧浪湖看月遇雨,用王壬秋社长韵”,“九月十九日玉池老人招集碧浪湖展重阳,因赋”,“碧湖雅集,呈王雁峰山长”,“花朝日湘绮翁集道俗八人觞于碧湖,听雨赋诗”等等。其《九月十九日玉池老人招集碧浪湖展重阳,因赋》诗云:

老人兴不浅,飞盖人烟霞。
展作重阳会,还劳长者车。
清言契尊酒,高咏动鸣鸦。
莫怅岁华晚,篱边菊未花。
偶寻莲社约,似接竹林游。
细雨林塘晚,微风草树秋。
湖山得佳赏,车马此淹留。
惆怅烟钟动,独归池上楼。

海印的诗能脱出禅家诗派,当世风雅巨公乐意与之交往,海印亦常邀友朋来寺内听经、唱和。如程颂万有《九日海印召集开福寺》长诗一首,记受海印之邀赴开福寺之事。诗云:

身出城外游,飘飘若虚舟。
况挈九日酒,而无三里陬。
山门截驰道,廊戍森刀头。
诗禅别一房,赚入深重幽。
砌碧耸寄舫,窗红多坏油。
春关花木荄,迭为兵火搜。
僧言幸不战,呗颂余今丘。
碧洼槛前场,突爓凌高秋。
缅寻儿时钓,虚触老泪流。
鏖诗劝取酒,莫耽城中忧。
城居曩凭高,见异咫亦愁。
不如祓郊垧,权遂一日谋。
出城矜已高,入城虚类囚。
怅望麓山渡,归人如蚁稠。
 
民国时期,碧湖诗社仍常有集会。刘善泽《海印上人碧湘诗集序》:“国变后,海印续倡碧湖诗社于会春园遗址,旧志所谓碧浪湖者,葺舍数椽,人多河汾之俦,社则月泉之比。以余沉冥孤往,相招插足其间,沈瀣之投,殆逾夙分。每制一章半偈,必示余推敲而后快。宙后行迈羁旅,时获与俱,其诗虽不必袭前贤之迹以篇句相高,而自有其所以为诗者。”碧湖诗社在民国时期的集会,目前所知有:
民国三年(1914)上巳(三月巳日),华昌公司总经理梁焕奎赴海印上人之招,修禊碧湖诗社,即送社长王闿运入都,有《甲寅上巳禊集碧浪湖有作》诗。
民国四年(1915)上巳,碧浪湖修禊,参加碧湖诗社此次集会的有王闿运、曹典球、李肖聃、王啸苏、刘善泽、曾广钧、吴雁舟、程颂万(子大)、袁绪钦(叔舆)、易由甫、陈豪生、徐实宾、海印、释敬安等凡十数人,推王闿运为首座,最为年少的刘善泽(字腴深)任诗社副社长。
民国十三年(1924)4月22日,梁焕奎与碧湖诗社诸人聚会,有《甲子四月二十二日集碧湖诗社作》。
 
四、碧湖诗社佚闻趣事
碧浪湖多鲫鱼,卿鱼成了诗社成员笔下相嘲和自嘲的对象。有一次,王闿运邀集名士至碧湖诗社,惟独忘记通知时任城南书院山长的王楷(雁峰),王很是不满,遂作诗相嘲:“长沙近事君知否?碧浪湖边多鲫鱼。”后郭嵩焘作展重阳会,王因事未能参加,郭遂赋七古一章,中有句云:“王郎妙语谁能识,碧湖便可名金鲫。城南诗老掉头去,钓竿鱼尾不相值。”又有《赠熊鹤村》云:“我亦鲫鱼甘受饵,君如鸥鸟独辞温。”民国四年(1915)上巳碧浪湖修禊,湘绮老人王闿运尚拿此事打趣,吟颂“长沙旧事君知否,碧浪湖边多鲫鱼”句以为笑乐。
一次,程颂万应海印之邀赴开福寺听经,却因大雨未能成行,深感懊恼和遗憾,因而专为此事写了一首《海印约开福寺听经阻雨》诗:

钟廊香积感斋缘,背郭寻诗入漏天。
一半春来晴几日,二是里外寺多年。
更无物色渔樵里,况断招呼水石边。
蹭蹬乾坤俱未了,融泥何处晒芳鞯。

碧湖诗社的陈海鹏虽喜吟诗,但毕竟是武人出身,根底甚浅,诗学素养不深,因此常常闹笑话。曾作诗,中有“玲珑五云起其中”句,以之示王先谦,王颇赞其典丽。陈退告人曰:“谁谓王君博雅?我直抄《长恨歌》全句,伊尚不知。”闻其言者莫不失笑,因白居易《长恨歌》原句为“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陈又尝拜何方伯枢,时盛暑,何谓:“升冠。”陈谓:“系盛礼,谦不敢当。”何固请,陈乃两手端然将冠捧下曰:“今日我班门弄斧矣。”于是湘人相嘲,凡脱帽辄谓之班门弄斧。
王闿运论诗,标榜汉魏六朝,被称为汉魏六朝诗派。“盖其墨守古法,不随时代风气为转移,虽明之前后七子无以过之”。陈锐、程颂万等诗社成员与其主张一致,诗僧荔云、寄禅、来因诗以恬静淡远为主调,与王闿运在主张上虽不尽同,也还相近。但诗社其他成员却都是宋诗派作家,有违其初衷,王闿运曾两次枉约,郭嵩焘非常不满,当因诗人的主张与参加者的差异所致。不过,汉魏六朝诗派的出现,在宋诗运动不断发展,同光体声势正盛的情况下,使晚清诗坛更显得纷繁热闹。(作者单位:长沙市开福区教科所)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诗社 碧湖 翘楚

上一篇:【《里耶秦简》中的“追逃公告”】蒋波2016年3期总105
下一篇:【常德河街的“鸳鸯走马楼”】曹先辉2016年3期总10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