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湘文化 > 正文

【谭子山莲塘孙氏族谱中的湘军将领赠序】甘建华2019年4期总118
2020-01-20 14:36:39   来源:   评论:0 点击:

无数次路过G322国道穿境而过的衡南县谭子山镇,却没有听说过莲塘村奖功堂。更不知道孙氏昆仲英雄出生于斯地,而且声誉如此之高,竟然牵动了晚清湖湘诸多大佬的目光和情怀,为之留下许多篇锦绣文章,成为这个地方经久不衰的文脉。

时维己亥年八月仲秋,友人与我谈及清朝振威将军孙昌国及其胞弟孙昌凯。他俩的名字我倒是知道,唐浩明老师的长篇小说《曾国藩》第三部《黑雨》,第六章《东下巡视》,第一节《水师守备栽在扬州媒婆的手里》写到他俩。此节描写同治九年(1870年)秋日,刺杀马新贻一案顺利办结后,曾国藩心情非常愉快,带着一大帮心腹幕僚、得意门生和水陆武将,乘威靖号轮船从下关来到镇江城外,长江水师瓜州镇总兵孙昌国带着一批武官早已在江边恭候。“孙昌国和弟弟孙昌凯原是衡州城里的铁匠,与彭玉麟颇为相得。后彭玉麟办水师,孙昌国兄弟挑起洪炉入了水师,一直在后营中打造兵器。田家镇一役火烧横江铁锁,这对铁匠兄弟立了大功,双双得到提拔,以后步步迁升。到了打下江宁(南京)后,兄弟二人分别被保至记名提督、记名总兵。整顿水师时,孙昌国被实授瓜州镇总兵,孙昌凯在岳州镇也当上了副将。孙昌国十分感激曾国藩、彭玉麟,难得有如此献殷勤的机会,当天的接风酒席办得极为隆重丰盛。又连夜下令,所辖的镇标四营,明早集合在江面上,接受曾国藩的检阅。”以下专写吃过饭后,曾国藩与孙昌国在小客厅茶叙,碰巧遇上三营守备卜福元扬州买妾被媒婆坑骗,女方杜翠叶坚执不从,真正的丈夫蒯兴家又寻上门来哭闹,一团乱麻被曾国藩瞬间理顺,此处不赘。

晚清文学大家、有“天下第一才子”之誉的湘潭王闿运,应曾国荃之请而写《湘军志》,真实而客观地反映了湘军的完整历史,其中多处提到孙昌国。《曾军后篇第五》有句:“以江西湘军将屈蟠、王德榜、段起及水军孙昌国、徽防将张运兰,悉统于左宗棠。”《水师篇第六》有句:“孙昌国等长屯江西,犹隶于玉麟。”“内湖军将孙昌国克贵溪。”《江西后篇第八》有句:“水军将孙昌国屯弋阳。”

田家镇大战是湘军前期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太平军十倍兵力于湘军却遭到惨败,衡阳人孙昌凯则是世所公认的第一功臣。我所见有两处文字对其描述甚为精彩传神,其中王闿运《湘军志·水师篇第六》云:“备炉鞴椎斧炭剪于头队船,刘国斌、孙昌凯领之。昌凯,故铁工,习冶煅,令专断铁琐(锁)。戊申(1854年12月2日),水、陆军大出,玉麟戒昌凯曰:‘毋发炮,毋仰视,直趋铁缆下,彼筏上炮一发,船乘流已下矣,吾亲为公拒寇舟。……国斌椎琐下钳,钳落筏空;昌凯鼓鞴冶琐,琐断缆开。”清末著名学者朱孔彰《中兴将帅别传·卷七下·彭刚直公玉麟》云:“哨官孙昌凯,故铁工也,方鼓橐吹埵,有小船,视筏下劣容舠,试入之,竞渡二船,呼曰:‘铁锁开矣!’贼愕,亦呼,惊走落水,掷炬烧筏,筏舟俱烬。山上贼亦颠越坑谷,尸相藉。此一役也,湘军水师名闻天下。”
《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七》孙昌凯词条云:“孙昌凯,清泉(即今衡南县)人。入水师,积功擢千总。昌凯旧业铁工,田家镇之战,领小舟为头队。冒枪炮鼓螱,鞴断铁锁,缆开,大呼猛进,筏上贼溃走。后队纵火,贼舟尽焚。功最,擢守备。咸丰五年,破贼汉口,擢都司。六年,从攻武昌,焚贼舟,授广东陆路提标游击。七年,从平蕲、黄贼巢,克小池口、湖口,擢参将。克九江,加副将衔,补两广督标参将。九年,回援湖南,防祁阳、衡州,擢惠州协副将。以母病乞养开缺。光绪中,彭玉麟疏荐昌凯诚实笃毅,骁果善战,授浙江海门镇总兵。丁母忧,改署任,留襄海防。事定,请终制。后仍补原官,调署处州镇。二十一年,卒,赐恤,附祀彭玉麟祠。”《湖湘文化大辞典》称其“死于任所”。《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有孙昌凯,出处来自浙江现代著名学者章梫《一山文存》。
百度到一条信息,说是孙昌国乃今谭子山镇莲塘村奖功堂人。网友“浪迹天涯夜郎西”自言:来到将军故里,很难找到他的生前遗迹,家祠被拆,故居损毁殆尽,但家乘保存完好,有将军生平记载。在一处房屋基脚,找到半块将军父亲孙永布诰赠振威将军碑。将军家祠前的石狮,流落到了双板桥水库坝下。

当即与谭子山镇领导联系,委托寻访莲塘孙氏家乘。翌日下午,即收到《孙氏四修族谱》一箱十本。匆匆披阅,大吃一惊,未曾料到竟有左宗棠、彭玉麟、杨岳斌、刘坤一、刘长佑等晚清大佬为之赠序。此前所见衡岳各姓家乘,也有一二三个名流巨公序文为之增光添彩,但集中如此之众者却不多见。譬如茅洞桥泉水江段氏将军家族,自清末湘军中兴至民国三十八载,百余年间出了十个名将名宦,却因家族缺乏文化人或其他原因,宗谱未见一个名家为序。更蹊跷的是,与段华、段起兄弟一样,孙氏也是弟弟名载《清史稿·列传》,哥哥只是偶尔被提及。孙昌国的名字仅见于《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九·忠义六》萧捷三词条,咸丰四年(1854年)十二月湘军破湖口之战,有“游击孙昌国、黄翼升等出贼不意,焚内湖贼舟二百余”句。翻阅历年出版的省市县志,以及新近出版的《衡南县乡镇简志》,都没有看到有关孙氏昆仲的片言只语,不知这是什么原因?

元末兵燹,莲塘孙氏鼻祖远传由江西庐陵迁居衡山大堡(今衡东县大浦镇),长子宗右再徙衡州府城西南弹子山(今衡南县谭子山镇),至今已历二十二三代。孙氏昆仲曾祖朝纲、祖廷品、父永布,三代循例均获清廷诰赠振威将军。兄弟四人中,孙昌国老大,老满孙昌凯过继族叔永栋为嗣,所以永栋与父亲廷昭、祖父朝锦也获诰赠武功将军。族谱之前所载都是名不见经传的乡曲人物,莲塘甚至没有家庙,因为孙氏昆仲的倡修出资及阖族努力,同治十年(1871年)得以建成。邑庠生谢炳为之作家庙八景诗,八景分别为探岭钟灵、岐峰挹秀、凤坞呈祥、龙山献瑞、弹子传奇、将军标异、松柏长青、蓼萧挺翠。

据族谱记载:孙昌国,字栋臣,号松舟,诰授振威将军,花翎记名简放提督军门。生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十一月初七申时,殁于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十二月二十四日子时,享寿67岁,殁后葬于衡阳县东乡三十一都七区(今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金塘村三组,1994年墓地被盗,案子至今未破)。孙昌凯,字毅侯,号玉山,生于道光五年(1825年)乙酉正月三十日辰时,殁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十二月十九日寅时,享寿71岁,殁后葬于家山蜈蚣岭。

孙氏族谱初修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续修于光绪七年(1881年),三修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四修于2001年。我所见四修卷十,重录《赠栋臣军门序》《赠毅侯镇军序》各四篇,都是孙氏二修族谱时应邀而作。所谓军门乃是清代对提督的尊称,镇军则是对总兵的尊称。因为赠序者的名头都很大,兹以谱中所载各人身份为是。

首先出场的是左宗棠(1812-1885),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恪靖侯、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陕甘总督部堂,比孙昌国年长5岁,却谦称“季高弟”。《赠栋臣军门序》开篇即言:“夫一代之运会,必生一代之人才。然必有李将军之勇,岳少保之忠,而兼郭令公之福,然后能建非常之功,为非常之人。”“孙栋臣军门削平大难,辅助元勋,炳炳烺烺,几欲与历朝名将争烈,信乎?”孙昌国初入衡州协(相当于今之衡阳警备区),曾参与清剿耒阳、祁阳、新宁(今常宁)等地贼匪,嗣后携胞弟昌凯赴广东惠州协戎。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在衡州演练兵马,招募湘军水师,“察其贤,令督水师,比成,克潭州、星沙、岳阳、鄂渚,直攻田镇、九江,取湖口而守焉。当是时,江湖间多所蹂躏。洎栋臣来,患渐息。继克金陵,与有勋劳。”他因功擢常宁城守、宝庆阃戎,但都没有到任。考之城守、阃戎二职,大约相当于今之县市武装部长、武警支队长。那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大时代,孙昌国先后得到江西巡抚毓又频(毓科)、沈幼丹(沈葆桢)的赏识,令其统领内河水师全军,“树勋于鲸浪之中,赌胜于马迹之下,一身百战,履险如夷”。以苛责闻名的左宗棠,对其人品却赞赏有加:“若其事亲孝,接物诚,临财廉,慷慨好义,恭俭下人,司马龙门,所谓有国士之风也。”

再就是彭玉麟(1817-1890),钦差大臣、太子少保、赏穿黄马褂、兵部右侍郎、世袭一等轻车都尉、详勇巴图鲁。他与孙昌国是老庚,文末自称“友生”,盖因当初同时“应曾爵相(曾国藩)召,随同征剿,督领戈船,率师东下,或湖之南北,或江之上下,冒险讻锋,功迭奏,均已上邀嘉许”。向导营营官孙昌国“以名人剡章记名提督,交部从优议叙”。彭玉麟回忆说:“栋臣本属武员,尤重文墨。因江右积欠内河陈饷十一万有奇,值库款支绌,函商刘岘庄(刘坤一)中丞(清代对巡抚的尊称),奏捐原籍湖南衡郡及衡清两邑文武学校学额各数名,江西南昌文武学校学额各数名。又捐衡郡三学公银一千两,捐衡郡育婴堂银一千两,捐衡协标差费银一千两。”其余诸如除道成梁、救贫助危、拯孤恤寡、修庙建寺,“屈指更难仆数”。自身却“不尚浮华,不喜巧详,不矜功能,不好奇异,而惟以俭朴自持,端方自守。每日除饔飧(饭食)而外,不妄费分文。其章身之服,亦以适体为是,不另增华饰”。这也是崇尚节俭的彭玉麟所特别推崇的,文末甚至强调说:“在他人或以谀词赞美之,而吾岂其然?”

刘长佑(1818—1887),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云贵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刘坤一(1830-1902),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管理两淮盐院部堂、硕勇巴图鲁。前者谈到两件事,一、“王鹤樵观察于乱军中,得一童子,留帐下。军门(孙昌国)见其英俊,诘之,为福建庠生祝某子,送之归。生已归道山,其母顶祝泣谢。”二、“又于军次购一婢,数年后,知为良家女,有夫家,知其亲党,而忘其里居。乃遣人迹之,初未符,后果然,遂归于其夫,并厚赐之。”刘长佑由是想起三国时期吴国征虏将军孙皎,部下抓获魏将一名美妾进献给他,孙皎叱之,让她更换好衣服,派人送归其家。“军门果其后裔耶!可谓无忝乃祖矣!”后者深情回忆:“余于同治乙丑岁(1865年)来(江西巡抚任上),徵其韬略,慕其经济,见其有过人才识,亦有凌霄汉、贯斗牛气概。”文中连声赞叹孙昌国为“奇男子”“大丈夫”。

彭玉麟《赠毅侯镇军序》文中说,孙昌凯随兄来水师之后,只是一个哨长,“任小职、理小事而已”。直到咸丰四年(1854年),洪秀全太平军横居田家镇一带,用铁链锁江,长江上下不通,湘军水陆两军宿将都毫无办法。某日,孙昌凯向彭玉麟献计:“必要断其铁链,破其巢穴,歼其丑类而后快。”随即,“率数戈楫,身先士卒,直抵逆穴,断铁链,斩浮桥,破牌垒,杀贼数百万计,尸填江滨,血染江水。田镇一战,而天下震服者,伊谁之力哉?伊谁之力哉?既而予破九江湖口等处,亦杀贼数百万计,使江水而血红者,毅侯之力又居多矣!”然而,就在大功告成、渐擢显位、供职任事之时,孙昌凯却不矜功、不恃能,亦不就职,辞官回乡,“闲居陇亩,偃息林泉。春则听时鸟和鸣,夏则观游鱼轻跃,秋则乐百偲同登,冬则偕万民休息。或举酒以款宾,或携书以训子,或默坐以养性,或闲游以适情”。彭玉麟由是想到留侯张良,“于汉定鼎后,天下无事,随赤松子游,而不知其所向往。毅侯之为人,其亦斯人之流亚欤?”这篇赠序文辞驯雅,语言优美,品咂再三,令我对前贤心向往之。

杨岳斌(1822-1890),钦差大臣、太子太保、赏穿黄马褂、前陕甘总督部堂、世袭一等轻车都尉兼云骑尉、巡阅长江水师节制五省、壮勇巴图鲁。他也是孙昌凯的老上司,所谓“追随也久,知之也深”。谈及田家镇之役,“惟毅侯履危蹈险,亲冒矢石,火纵大江,功高赤壁。”“其胸怀之洒落,品诣之高卓,又超出寻常万匕(夫)者。彼世之希荣固宠、婢膝奴颜辈,对之能弗赧乎?”孙昌凯平生只娶一妻,系诰封武德骑尉张秉圭的长女,哥哥张合蔚、弟弟张合芝都是湘军千总,本人诰封一品夫人。杨岳斌说他“德配张夫人,生子女八九人”,而查四修宗谱,却只载“生子五、女二”。

另两篇作者自称姻教弟(有姻亲关系的外戚谦称),一为诰授中宪大夫、甲子科(1864年)举人、兵部主事、武选司行走、加三级、纪录五次谭福泉(玉丞),其堂弟谭兼侯与孙昌凯为秦晋之交;一为赐进士出身、钦点御前蓝翎侍卫、加二级张黄甲(鼎卿),孙昌凯是他的堂姐夫,三子新珩又是其女婿。前者文中说:“余所叹服而必欲书者,则尤在孝友一节。初,毅侯家故贫,及得官粤东,其封君远益公(远益乃孙永栋字),年六十犹力作。毅侯伤之,谓其兄栋臣曰:‘吾兄弟皆以武功,身受国恩。顾菽水未亲承,其何以安?兄勉事朝廷,立寸功以报涓埃,若弟以堂上甘旨为念。’遂固请终养不出。洎父丧服阕,越几周,侍郎又欲檄惠州协任,而毅侯复以修家庙辞。”后者描述道:“壬申(1872年)冬,予督运星沙,会宫保(彭玉麟)于舟次,谈论兵法,雄心激昂。语及季子(孙昌凯),慨然曰:‘田家镇出奇计,身先士卒破贼者,季子力也!……先是民间有谣云:‘要得田家镇,除非孙来打。’至是以为谶,因伐石纪其功。”

“无湘不成军。”曾经有许多人探究过,曾国藩的湘军为什么这么厉害?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曾国藩在家乡湖南尤其是祖居地衡阳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邻里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精干勇猛的地方团练,成为与太平天国起义军作战的主要军事力量,不仅挽救了濒临灭亡的清王朝,还使得兵权落入汉族人的手中,改变了当时清朝的政治、军事及其文化格局。

披阅《孙氏四修族谱》,我也看到第十五、十六、十七代,许多的五品军功、武翼都尉、蓝翎把叔伯兄弟,还有一个花翎协镇伟勇巴图鲁(第十四代孙永言)。同时看到几个花翎游戎、游府的名字,推测是对“游击”或“守备”的尊称,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团长或营长之类。孙氏昆仲的堂弟孙相臣曾获此职,统领江西内河水师前营,得到晚清名举人李扬华(曾任兵部主事,后膺聘石鼓书院山长)、尹翔鸾、谢文秀、太学生王栋臣,以及衡阳名门程学伊(湘军粮台,花翎道员,诰授中议大夫)的赠序。另有江西巡抚刘秉璋给孙兰江(孙昌国长子,官名孙沄,谱名新沅,字兰江,号仙槎,诰授中议大夫)的赠序,民国湖南省教育司司长颜方珪给赏戴花翎守备孙燮臣的赠序,现代著名爱国学者、孙中山先生的秘书谢彬给乡贤孙绍宇写的小传,前清名翰林、民国参议员陈嘉言给诰授中宪大夫孙岘青的寿叙,湖南省议会议员、国民革命军第26军上校秘书长左全志给62师中校副官处长孙宪章的赠序。凡此等等,不一而足。

掩卷沉思,不由感叹莲塘孙氏有心人的求序奔波,殚精竭虑,薪火相传,终于汇成了一本颇具地方文献和文学价值的选集。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最终还是文以载道——我想这就是文化永恒的魅力吧!
(作者单位: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从与华昌公司有关的折片看清末对工商业的扶持】梁晓新2019年3期总117
下一篇:【晚清同治年间长沙的酒楼与茶室——由《坦园日记》管窥】尧育飞2019年4期总11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