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湘人物 > 正文

【王东原主政湖南述略】李长林 黎天宇2016年3期总105
2016-10-24 15:45:41   来源:   评论:0 点击:


王东原

王东原系安徽省全椒县南乡赤石镇人,于1899年出生在一个以耕读为生的家庭。全椒县城东离“环滁皆山也”的滁州只有四十余里。1917年夏,王东原北上考入北京高师(北京师大的前身)。1918年报考了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蚌埠的皖军见习,从此走上从军的道路。后到河南国民二军某部任上尉参谋。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第八军代理团长,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5月任第三十五军教导团长,参与许克祥在长沙发动的“马日事变”。后任国民党军队旅长、师长,参加“围剿”湘赣红军根据地。中央红军北上时,他奉命率部尾追,转进湘西,黔东及四川的秀山、酉阳。“七七事变”后任七十三军军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后相继任第三十四军团军团长,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中央训练团教育长兼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国防研究院主任等职。1946年4月任湖南省政府主席,为抗战胜利后的湖南重建做出努力。1948年6月改任国民党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移驻台湾。1951年被任命为驻南朝鲜的“大使”。1960年离任回台。1979年退休,移居美国。1997年在台北病逝,享年98岁。有《浮生简述》、《王东原退思录》、《王东原日记》等行世。
1946年4月王东原被任命为湖南省主席,从此到1948年6月,一直主政湖南,期间在重建湖南工作上多有政绩。王东原就任时,由于八年日寇的猖狂进攻加之自然灾害严重,湖南一片萧条,百废待兴,重建恢复的任务极其繁重。
4月29日王东原在省政府召开的“总理纪念周”扩大会上提出施政十大要领:安定民心,拯救灾荒;伸张民权,健全机构;整饬官箴,严肃风纪;注重建设,增加生产;扶助企业,增进福利;整顿交通,恢复秩序;复兴教育,分区设学。
王东原在1947年6月举行的省参议会第3次大会施政报告中指出:“政策要适应一定时期内的客观环境,措施不能离开实际要求。在局势动荡的环境下,人民被失望悲观所笼罩的时候,需要负有改进环境责任的人提出具体计划予社会之展望,然后分轻重缓急逐步努力,促其实现。以期巩固民心,招致人民对建设秩序增加向心力。在忧患环境中,一方面使我们对现状不满,另一方面若有光明展望,做出努力前进之方针,倒能造出划时代的伟业来。根据富而后教,衣食足然后知礼仪的原则,必须提高生产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在这种想法的引导下,他根据湖南省的地理环境和天然条件,从湖南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湖南省建设计划大纲》(1947年至1951年),详细制定了各项具体建设事业的实施办法、完成的期限及注意事项。其中经济方面包括:开发沅资流域,发展矿业和农业资源,修建城陵矶港,修筑湘黔铁路,发展航空和工业运输。政治方面:他提出“重点政治”的口号,开展县乡示范运动。建设岳阳、常德、长沙、株洲、衡阳、芷江“城市链”,并使之各具特色等。教育文化方面:以恢复和发展教育为主,并重点建设南岳文化区。此外,推行建设滨湖农业区、株洲工业区。这些计划由于种种原因,相当部分没有付诸实现,但这份计划是在湖南实现现代化的一次有益尝试。
下面兹将王东原主持的重建湖南工作取得的成就分述如下:
一、交通方面的建设
1947年1月,王东原发表《以“交通第一”迎接新年度》的文章,决定在1947年以“交通第一”作为湖南经济建设的先导。
公路方面:
1、浏醴攸线:为湘东干线,由浏阳大瑶经醴陵止于攸县,上接长沙下接耒阳衡阳,全长130千米。2、资郴桂线:为湖南横贯干线,由资兴经郴县至桂阳,横贯衡阳至宜章国道,全长92千米。3、常澧津线:为湘西北通鄂境之干线,由澧县至津市,下接常德至沅陵国道,全长93千米。4、洪靖线:为深入湘西南之要道,由洪江经会同至靖县,上通安江接国道,全长80千米。5、东武竹线:为贯通湘西湘中湘南之脉络干道,由湖南东安经新宁、武冈至国道上之竹蒿塘,全长191千米。6、桃慈县:为由湘西北重镇常德通边地之公路,分由常德及桃源到慈利,全长90千米。7、桂道线:由桂阳经嘉禾、宁远至道县,与资郴桂线湘接,为湘南横贯线之完成,全长194千米。8、新烟线:由新化通烟溪长86千米,为湘中腹地干线之一段。以上八线共计956千米,称为“八线工程“。另外以工代赈的方式修了4条公路。(1)邵新线:自邵阳至世界锑都之新化,全长76千米。(2)零东线:自零陵通东安,全长39千米。(3)零道线:自零陵通道县,全长98千米。(4)衡常线:自衡阳通常宁柏坊,长73千米。以上12线共长1242千米,为战前公路总长三分之一强。
至1947年底,全省修复和新建的总公路里程已有4576.40千米,其中新建公路1060千米。1948年又新修了被称为“湘西北军路”的常德至大庸、澧县至石门、汉寿至太子庙的公路694千米及修复了因战乱破坏的公路505千米。
水运方面:至1948年,长沙至常德的航道测量工程已经完成。水利建设新建及修理的塘坝区计22035座,修建支坝共7987座。王东原于1948年1月份到广州时与广东省政府主席联名发起组织了“城陵矶港务公司”,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湖南内地的水陆交通与省外乃至国外的交通系统取得便捷的联系。
铁路方面:至1947年,湖南省境内战时被完全破坏的铁路,已经修复了粤汉铁路共长589千米,湘桂路共长202千米,湘赣路共长57千米。1946年9月,湘江煤矿至湘江口专用铁路建成通车。粤汉铁路长沙至岳阳段的浏阳河、捞刀河两铁路桥也于1947年5月修复通车。粤汉铁路全线通车后,长沙新建了火车站。
空运方面:至1947年12月,长沙飞机场的机场修复工程已经完成。
 
二、工矿业的复苏
长期的战争给湖南的工矿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战后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湖南少数工矿业得到逐渐复苏。
省政府决定在株洲工业区筹建五大工厂:中央电工器材厂、中央铔肥公司、华中钢铁公司耐火材料厂、湖南电气公司下摄司发电所、华中水泥厂。另外,永利化学公司设置了3个工厂:硫酸铔厂、炼焦厂和水泥厂。
由于省政府主席王东原和各级工作人员的积极努力,规划中的五大工厂和永利化学公司下属的工厂均积极筹建了起来。被称为“江南第一厂”的株洲机车厂于1947年重建厂房4万多平方米,调来工人千余名,技术人员和职员百余名,并将联合国救济部署拨来的机器463部,交通部分得的机器200部运至厂房,工厂基本恢复到战前的规模。1948年,株洲董家塅第11兵工厂进行复厂。
省政府在锡矿山、瑶岗仙钨矿、乳源、安源、大岗洞、中湘、湘江、湖湘等公司和矿山设立了工程处。锡矿山工程处,筹集50万石大米的资金,收购私营矿区2300公亩(1公亩等于0.15市亩)。在坝矿山建立子国营示范锑矿,建有新式炼锑厂、发电厂,恢复生产。
1948年,水口山铅锌矿和松柏炼锌厂联合成立管理处,逐步实现复工。
 
三、农业的复苏与发展
王东原认为恢复发展经济,促进湖南战后重建工作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是基础。在发展农业过程中,他重视农地政策、水利建设、农作物改良、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以及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并举发展等。特别是他关注的滨湖农业区的建设是有分散基础上的联合,大规模耕种性质,具有重点性和示范性。为了恢复与发展农业,政府还推行了多种形式的农贷和重建社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创建滨江湖农业区实施的农地政策,当时滨湖地区长期因土地纠纷局面混乱,种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王东原组织省政府调集所有滨湖洲土照证详加核验,确定产权或佃权,以息争端。省政府还将勾结军队强占洲土制造纠纷,剥削农民的首恶分子予以严惩,撤回驻滨的军队。省政府经过实地勘定,共清出未领照证的公有洲地150亩,决定以这些土地为基础,在洞庭洲土筹设大规模的机械农场。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湖南农业出现了短时的复苏,所有的农作物产量均大幅度增加,湖南省的粮食作物和草本油料作物产量在1947年更是创造了民国时期的最高纪绿。
抗日战争胜利后湖南省农作物增长情况表
  1935年 1942年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5080万亩 5361万亩 5424万亩
粮食作物产量     172.5亿斤 182亿斤 217亿斤
棉花种植面积     97万亩 121万亩  
棉花产量     17.7万石 26.8万石 32.2万石
小麦种植面积       606.2万亩 666.5万亩
小麦产量 5.8亿斤   6.06亿斤 9.6亿斤 10.53亿斤
草本油料作物面积     697.6万亩 1046.4万亩 1110万亩
茶叶产量   10.7万石     39万石
草本油料产量     634.7万石 952.1万石 1048万石
(资料来源:《王主席谈湖南经济建设的轮廓与展望》,《湖南省政府公报》,1948年5月16日,第100期。)
 
四、县乡示范运动
县乡示范运动是王东原发起的政治革新运动。他认为今后的政治重点必须转入下层,为国家政治树立良好的基础。希望大学毕业生来当任乡(镇)长和中心学校校长,省府拟定了户政、警保、财政自治、国民教育、农田水利、地政、合作、卫生八项示范工作,除示范县以外,其余各县各设示范乡镇至少一个单位。对于县乡工作有四项基本要求。1、安定地方秩序;2、革除非法摊派,不得向人民收取任何捐税财物;3、修筑县乡道路;4、整理仓储塘坝。
县乡示范运动包括有安乡的户政示范;浏阳的合作示范;永顺的政治剿匪示范;宁远的警保示范;郴县的卫生示范;邵阳的乡村工业示范;溆浦的国民教育示范;安仁的农田水利示范。1946年夏季开始在邵阳试办乡村工业,先后开工投产的厂家有硫酸厂、炼焦厂、小水泥厂、有机肥料厂、水玻璃厂、漂白粉厂、榨油厂、两家改进的榨糖厂、小碾米厂和农药厂。1947年,在邵阳还建成了日供200立方米的自来水厂一座。
省府为紧缩行政开支,简化联系,节省人力物力,厉行政机关裁员,通令各机关按实有人数自行裁减10%。于1946年秋颁布了“乡镇区域调整办法”,至1947年4月“扩乡并保”完成。将原来1,617个乡镇并为1,210个,减少了407个。保亦由原有的20,515个并为14,830个。

五、文化教育卫生建设
王东原在主政湖南期间,注重文化事业建设,组织成立了文化建设委员会,其宗旨是使学术研究与社会事业发展配合一致,使学术、政治与事业三者相互推进建设新湖南。在实际举措中重要的有经王东原提议在1946年8月成立了湖南省文献委员会。王氏认为八年抗战,物质破坏固大,而精神之损失,尤为痛心,因此必须展开“文物整理运动”。委员会成立伊始,王氏任主任委员,委员81人皆著名学者。委员会的工作王氏常是到位,如办公地点选址,委员会开会时亲临指导。
文献委员会的任务除纂修省志、导修县志外,凡文物之征集、保管、宣扬以及政制、礼俗、人物、特产与人民生活状况之调查均属其工作范围。另一重大任务是拟编印湖南丛书及分类翻印普通书籍。湖南丛书收湘贤著作,已刊者选印,未刊者征求,普通书籍分类选印,著作则选择名家。
湖南文献委员会提出的任务浩繁,限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等条件,“苦人财两绌”。只小部分完成,但湖南省文献委员会的建立与工作努力,给湖南省文化建设留下重要的一页。
湖南的教育事业,在八年抗战期间受战火的波及,受到了严重破坏,王东原主政湖南重视教育的恢复与发展,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之本。这时高等教育有了新发展,省府筹办了克强学院,并于1946年成立筹委会,王东原任副主任(负实责),其办学宗旨:一为纪念辛亥革命元勋黄兴,二为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以阐扬湘贤学术。1947年2月1日,学院于衡阳市江东岸成立,王氏任命著名学者,曾约农(曾国藩之孙)为院长,合并了原有的工业专科学校,商业专科学校和农业专科学校。王东原关心学院重视学院的建设,1937年3月曾来校视察,勉励农艺系的学生,在农场进行试验,以取得一些成果。
王东原鉴于推行政令转移风气,首当推行乐教,于是列乐教为两大社教政策之一,于是在1946年10月决定筹备省立音乐专科学校,1947年8月正式开办,校址设在长沙市水陆洲。该校第一届招收师范专科生45名,5年制专科生28名,生源北迄吉林,南至云南,多达十余省市,1948年春招进插班生,生源来自京、沪、粤、汉等地。学校从上海、南京、重庆及本地聘请了教师24名,其中有教授9人,到1949年上期学校共有教职员45人,学生123人。
中小学教育在抗战中受的破坏较大,在王东原任省政府主席期间,各外迁学校都已回到原地复课。此时学校又有增加,如以长沙为例,就新建了5所中学,其中包括著名的清华中学,该校设在岳麓山,开办于1946年秋。
在卫生事业建设方面,王东原在方针政策上明确提出:充实医疗机构之外,对于环境卫生、预防医学及卫生工程等项,予以特别注意,提出加强卫生建设应以预防卫生为主,以医疗工作为辅。
1948年6月,王东原离任湖南省主席时,情留湖南。由于他在湖南一些施政方针和取得诸多政绩,与人民的愿望基本一致,因此受到湖南人民的称赞。6月29日长沙市新闻界为王举行了欢送晚会,会上孟树德(长沙中央日报记者,中共地下党员)代表长沙新闻界从业员工互助会向王赠送了签名致敬的纪念册,肯定王氏对湖南新闻界的尊重。在会上湖南音专的师生演唱了“长恨歌”的组曲为王氏践行。7月1日长沙市召开欢送会,授予王东原以“长沙市第一号荣誉市民”称号,会上王氏致词,表示感谢三湘人民对他工作的支持。1993年10月间,王氏在给一位大陆人士的信中写道:“抗战胜利后,我自鄂转主湘政,要做的事如遍山落叶,二三十年做不了的计划(当指《湖南省建设计划大纲》—引者注),惜时不我予,徙唤奈何。”信中字里行间不忘主政湖南,并对湖南省建设大纲未全部实现引以为憾,表达了他多年后不忘湖南的情意。
 
六、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1937年7月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时任第四路军第十五师师长王东原率部由芷江出发,长途跋涉,怀着发挥三楚雄风,誓言不惜为国捐躯的精神,开赴淞沪抗日前线,在昆山编入第十集团军序列,接替刘行阵地防务,击退日军20多辆坦克的进攻。师长王东原升任第七十三军军长,该军第十五师坚守刘行28天,数十次与敌人搏斗。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全师15600人,伤亡近1/4,旅长张彀中牺牲在前线。此后该师又担任南翔正面防务10余天,与敌反复争夺阵地,直至日军从金山登陆才奉命转移。后来第七十三军又参加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湘西会战,王东原作为第七十三军军长与抗日战争,与第七十三军结下了深厚的情结。当抗战胜利后,1946年春时任第七十三军军长的韩浚,主持在长沙岳麓山修建陆军第七十三军阵亡将士公墓时,请第七十三军首任军长王东原为墓碑题字,王东原欣然命笔,写下遒劲有力的十五个大字,以表达他对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战友的敬仰与怀念。这个题字落款姓名“王东原”三字于文革期间被凿毁。长时期误认为蒋介石所题,2014年从台湾回大陆的一位抗日将领证实为王东原所题。
王氏主政湖南期间,为了纪念抗战,在省会长沙天心公园兴建了崇烈门、崇烈塔、崇烈亭抗战纪念建筑群。1946年曾规划在衡阳修建胜利公园、博物馆(陈列衡阳会战的战利品),衡阳抗战纪念城,后来由于经费之故,只建成纪念塔。
1946年冬时任湖南省主席的王东原视察芷江后,在省参议会上提议在芷江建受降城,指出“一个在8年苦战中取得胜利的受降城市,如果只让它炫耀于一时,而不加以规划建设永留纪念,那就未免太辜负他的存在了。”1947年拟定的设计草案,设计建有受降堂、抗战纪念馆、受降纪念城因种种原因仅建成纪念坊。
1947年2月芷江受降纪念坊建成后,王东原曾在纪念坊后面题“万古流芳”四字,书法为颜体,显得苍劲有力,象征着抗战胜利的丰功伟业,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颇有意味的是其中“流”字旁的“氵”却少了一笔,这是故意写成的,寓意今后中国人民不再遭受外患,流血少一点;反映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真挚愿望。
1993年芷江受降城修建开工时,王氏时寓居美国曾捐款赞助并题词:贺修建芷江受降城
芷江受降名城,宣腾中外。
忆述抗战过程,正气凛然。
同时王氏致修建主持人之一张自元的信中写道:修建芷江受降城,盛况空前,皆兄等倡导的果实,回忆抗战发生我自芷江率师出发,参加抗战。芷江为我所怀念名城之一。
上述王东原的爱国举措和深情都表达了这位海外华人、祖国赤子拳拳之心,炎黄同胞浓浓之意,值得我们珍视!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王东原 湖南

上一篇:【抗日将领鲁渭平传略】鲁传先2016年3期总105
下一篇:【叶启勋及其最后的著作《阙的简史》】尧育飞2016年3期总10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