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湘人物 > 正文

【民国女教育家李君素】李向明2021年3期总125
2021-08-04 16:33:31   来源:   评论:0 点击:

著名作家鲁彦周在《马鞍山情思》一文中写道:现在马鞍山的采石矶,就是我从闭塞的农村第一次走进洋学堂,接受近代教育的地方。那时在采石矶有一所叫刚直中学的学校……我就在这所学校上高中。这所学校校长叫李君
著名作家鲁彦周在《马鞍山情思》一文中写道:“现在马鞍山的采石矶,就是我从闭塞的农村第一次走进洋学堂,接受近代教育的地方。那时在采石矶有一所叫刚直中学的学校……我就在这所学校上高中。这所学校校长叫李君素,是一位进步女性,所以这学校在当时来说也是比较进步的。”李君素何许人也?其身世至今鲜为人知。
据湖南永兴县碧塘乡塘门前《李氏族谱》和《郴州师范校友录》记载,李君素,又名仙桃,族名辛桃。1911年出生于该村一农家,是该村花萼小学首位女生,也是全县首位女大学生。1926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16班,与吴仲廉、曾志等同班。1930年毕业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与丈夫邓昊明一起加入邓演达创建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俗称“第三党”,即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随丈夫一道积极参加前线抗日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与丈夫邓昊明一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事策反工作,策动国民党首都警卫师长王安清在南京举行起义。抗战胜利后从事教育工作,做过中学校长。1949年后,曾任江苏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妇女学习组组长等职。
 

刚直中学初中部第一届毕业师生合影,二排坐者右三为李君素校长
 
出任刚直中学校长
    刚直中学即今马鞍山市第一中学前身,刚直中学的前身则是翠螺补习学校,由当涂县商会会长、采石镇人鲁亚鹤等于1944年初创办。学校借用采石镇横江街天隆米厂部分厂房,设初中班、高中班和预备班各一个,学生不多。1945年春,鲁亚鹤与其姐夫曹冉功等将补习学校扩办为采石中学。学校利用日寇砍伐丢弃的松木,借用三公祠的地盘,搭建14间草房,并借用三公祠旧房,以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彭公祠为主,于当年秋季招生,设初一、二、三和高一共4个班180人。采石中学作为当涂县的一所私立中学,是今马鞍山市区第一所及区内近现代唯一一所中学,由鲁亚鹤任校董会董事长兼校长,曹冉功任校务主任,操办一切校务事宜。曹系南京中央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地理教员,南京沦陷后避难至此,教员大多聘自南京,使用中大实验中学的教材。
    据《马鞍山教育志资料》记载,1945年底,湖南旅芜同乡会接管采石中学。校址所在之彭公祠、李公祠、杨公祠共有田产数千亩,长期以来归旅芜同乡会管理。抗战前,大部分田产收益用于补助其在湖南所办的几所中学,抗战胜利后决定接管采石中学。1946年1月,湖南旅芜同乡会召开第四次理事、监事联席会议,决定由湖南旅芜同乡会会长、皖南行署专员邓昊明任校董会董事长,原创办人鲁亚鹤等为董事,并一致推举邓昊明夫人李君素女士为校长。根据李君素的建议,学校更名为“安徽省当涂县私立刚直中学”。更名的理由有二:一是彭公祠乃为纪念清朝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湘军水师名将、兵部尚书彭玉麟所建,彭死后谥号“刚直”;二是她希望培养学生具有刚毅正直的品德,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有所作为的新青年。这正是李君素的教育理念,她针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教育界时弊,立“刚毅正直”为校训。她阐释道:“大公无私谓之刚,自强不息谓之毅,不偏不倚谓之正,真诚坦率谓之直。”并制成巨匾悬于学校礼堂正墙上。每届新生入学,都要集会于礼堂,她亲自为学生讲解校训的精神。此外,学校还编有校歌,每天传唱,提升校园文化氛围。歌词由邓昊明所作,歌词写道:“扬子江上,采石矶头,巍巍矗立着刚直中学!在这里滋生亲爱精诚,且教、且做、且学……”激昂向上,明快流畅,富有感召力和凝聚力。
李君素任刚直中学校长三年,到1948年,学校发展到7个班级共300余名学生,其中初一年级2个班,其余各年级1个班。当时,国民党为阻止解放军渡江南下,在长江南岸加强布防,学校附近如太白楼、观音阁、广济寺等处均驻有国民党军队,严重干扰正常教学秩序。1948年底,学校被迫迁往南京逸仙桥旁,在一幢民房中继续办学。1949年4月解放军渡江后重迁原址。
 
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李君素上任后,在完善学校机构设置的同时,把学校管理的重点放在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上。校长之下设教务、训育、总务三个处,各处设主任一人。除总务处外,其他所有教职员均由校长聘任。总务处主办一切经费收支杂务,其人员由湖南旅芜同乡会理事选派。李君素认为,决定教育方向和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她在聘用教员上注重品学兼优,学识过硬,为人师表。训育主任朱遂,为人刚直,诗文俱佳。他曾参加同盟会和辛亥革命,早年当过湖北当阳县教育局长和县长,大革命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二十五师政治部组织科长、军训处代处长。抗战时期曾任安徽全椒县县长、广东省动员委员会总干事。抗战胜利后,朱遂原来所在部队二十五师师长李汉魂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曾电邀他出任广东省教育厅长,因不满国民党发动内战而谢绝。李君素得知朱遂辞官闲居,便向他发出邀请,也许是“刚直”二字正合他的秉性,年过五旬的朱遂欣然应聘训育主任这一小职,一时传为佳话。
据喻长志《马鞍山市区近现代新式教育研究》介绍,李君素具有进步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聘用的教员亦多系德才兼备的进步人士。如冯介然,中共地下党员,上海同济大学学生运动领导者之一,因被反动派追捕,由进步教授钱实甫介绍而来。1948年去解放区,以后又随二野解放大西南。赵寅明,中共地下党员,后曾任江苏省南京市第七十四中学校长。陆平,又名李益之,中共地下党员,南京《大刚报》记者,刚直中学兼课教员,1948年为李君素引见南京地下党负责人史永。后曾任上海《世界经济导报》副总编。李湘若,中国农工民主党地下党员,后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司法厅长。吴子培,中国农工民主党地下党员。张图谟,教务主任,思想进步,曾因“共党”嫌疑被捕入狱,营救出狱后来校任教,后任南京工学院教授。吴寿祺,训育主任,与张图谟类同,后任安徽大学教授。俞幼龄,教务主任,后任安徽大学教授。朱遂,训育主任,1948年7月与冯介然一起去皖西解放区,后受党指派接管安徽大学,为该校军代表、教授,后加入民革,历任民革芜湖市委会主委,安徽省政协委员、常委,芜湖市政协副主席,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君素还对教职员薪水制度进行改革,改薪水为“薪米”。时因战乱,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为保证教职员工利益,刚直中学月薪以大米计,校工月薪大米80多斤,教员平均月薪大米200来斤。这一创举有效地安定了教职员工,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薪米来源为两部分,一半由湖南旅芜同乡会从三公祠地租中支出,一半由学生交纳学米补充。同时,对优生和困难学生进行奖励和补助。如陈民族、陈民生、陈民权三兄弟,他们的父母被日机炸死,学校免费培养他们,三人均品学兼优,学以成才。
 

刚直中学学生证
 
致力教学改革与创新
抗战胜利后,全国的中学课程设置仍以1932年《中学法》和1936年《修正中学规程》为准,只是适当作了一些调整。据《马鞍山市第一中学校志》记载,刚直中学的课程设置基本按照《修正中学规程》,但自主取消初中的童子军、劳作和高中军训等课程。李君素非常重视教学改革,这首先体现在她对教师的选聘上。学校大多数教员是东南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及其他知名大学毕业生,不仅思想进步,而且学识水平高,教学方法创新,学风严正。同时,她利用学校紧邻南京的地缘优势,与革命进步人士广泛接触,教学理念比较前卫,在学校管理和教学指导中,极力推崇陶行知“知行合一”和“做学教合一”的教育思想。
在常规教学中,学校注重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辅导,早晚自修教师必须入班巡导。从当时的会考成绩看,刚直中学的教学质量名列当涂县同类学校前茅。教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走上社会,深入学校附近的马鞍山钢铁厂、矿山开展社会调查,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教学中注重结合社会现实,如国文教师张星球组织学生写命题作文《从抓壮丁谈起》,勇于针砭时弊,抨击时政,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学以致用,提高对黑暗现实的认识。朱遂和冯介然在“双十节”校会上,甚至公开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时,国民政府为了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颁布了《青年训练大纲》和《训育纲要》,要求对学生的人生观、民族观、国家观、世界观等进行训练,主要训练项目有信仰训练、德行训练、生活训练、服务训练。要求学校设立训育处,训育的主要内容以蒋介石提倡的恢复民族道德和民族精神为准,具体内容有十二项,包括“三民主义”及孙中山与蒋介石的言行、童子军誓词戒律及青年守则等。通过历史、地理、公民等教学训练及时事讲话,并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向学生灌输强化民族意识。刚直中学依例设立训育处,负责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由于当时国民党打着“戡乱建国”的旗号,推行封建买办及法西斯奴化教育,镇压青年学生运动,迫害青年学生。李君素和训育主任朱遂及广大进步师生坚决抵制这种虚假的教育。学校一直把培养学生“具有刚毅正直的品德,热爱祖国,有所作为”奉为教育宗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奋发图强,大胆针砭时弊,抨击时政,校内进步气氛浓厚。
同时,刚直中学非常重视体育,增强学生体魄。除上好体育课外,还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晨练,并参加劳动和社会锻炼。为激发学生兴趣,学校成立各种体育运动队,组织参加校内外比赛。特别是篮球队“鹰队”,经常赴南京、芜湖、合肥等地参赛,曾与当时的国家篮球队比赛,各大报刊竞相报道,一时名声在外。学校不仅教学质量过硬,文体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郴州市南岭文化发展中心)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三杆”教育家杨韶华】陈扬桂2021年3期总125
下一篇:【致敬邹传安】聂雄前2021年3期总12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