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湘人物 > 正文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刊【吕骥和他的抗日革命歌曲】许康2015年3期总101
2015-08-28 03:32:47   来源:   评论:0 点击:


湖南电视台的首届超级女声大赛亚军周笔畅常提到“吕骥是她的外公。”吕骥(1909—2002)有那么小的外孙女吗?几经查究,原来周笔畅的母亲吕圆圆(音乐教师)是吕骥的侄孙女,所以周笔畅应叫吕骥“叔老外公”才是。可以想见,湘潭吕家几代人都从事音乐教育和表演,应当来自先天遗传基因和后天的努力奋斗。
                              一、
中国近代左翼文学艺术曾深深地潜移默化我们这几辈人。吕骥是与聂耳、冼星海、贺绿汀齐名的革命歌曲创作家。若论革命资历,贺聂稍早,吕贺更长,自然,我们听到和唱过的作品便会更多一些。在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革命歌曲在青少年学生中传播的程度,今人难以想象,那是真正的大声高唱,而不是如今某些歌手的无病呻吟或含糊不清的“念书”。

先说说离现在最近的事。1950年代,我们在大街上游行示威,常唱《反对武装日本》:“我们艰苦抗战八年,千百万人民流血牺牲。美帝国主义要武装日本,我们坚决不答应。反对武装日本,反对武装日本,反对反对——,反对武装日本!”这里倒数第二句“反对”歌声要拖长,最后一句无曲调,是举拳头高呼口号,充分反映了我们的义愤和心声。
在当年,美国垄断资本集团唯恐天下不乱,操纵议院政客们和傀儡政府,到处煽风点火,让日本建立“自卫队”,大量采购美制军火,还恢复和大力发展日本的军事工业。到今天,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以为肌肉丰满,占我钓鱼岛,犯我航空识别区,解禁集体自卫权,还准备巡航南海,借反恐将“自卫队”部署全球,叫嚣几小时就消灭我海军。试想想,它的底气哪里来?还不是美日右翼政客长期勾结,互相利用,狼狈为奸的结果。从这个角度看,这歌曲还没有过时。诚然,时代是发展的,从国家层面上说,中美应当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希望能够找到双赢的途径,而不能让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得逞渔利。

再说日本臭名昭著的“731部队”,曾经在哈尔滨、北京等地建立秘密基地,掳掠我国无数军民,进行惨无人道的细菌病毒传染试验,甚至活体解剖。战后日本销毁证据,美国赶紧把那些留下的血迹斑斑的试管、培养基和绝密记录材料,统统接收和保存起来。把以石井四郎为首的医学刽子手们保护起来,让他们继续研制大规模杀伤性的生物武器。抗战中后期,我们湖南不少地方(如常德等地),被日寇用飞机等传播工具施放细菌,造成鼠疫等烈性传染病流行,很多老百姓死亡。真是旧恨新仇,没齿难忘。郭沫若作词,吕骥谱曲的《消灭细菌战》,一声断喝,打乱了美日图谋在朝鲜和我东北搞细菌战的部署。
当年我们高唱着:“美帝国主义,万恶滔天,它临到死亡的边缘,胆敢对中朝人民进行细菌战……我们为了人类的尊严,坚决消灭万恶的细菌战。消灭它!消灭它!消灭细菌战,捉拿细菌战犯,让美帝国主义和它的臭虫虱子跳蚤苍蝇一齐完蛋!”应当看到,正是歌中所唱的“全中国全世界的人民一致动员!”加上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组织国际进步科学家(如李约瑟等)前来调查,及时示警,才使得他们在全世界正义人民的谴责和监督下,赶紧缩手,没有造成危害。但国际反动势力阻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心不死,几十年来,细菌战的准备仍在进行,一旦需要,有的人还可能狗急跳墙。
这首歌从宣传鼓动性和艺术水平来说也是很高的。高音喇叭里播放的是中央广播乐团的合唱和配器,歌声洪亮,如山呼海啸。歌中每一短句后都休止一拍,如斩钉截铁。铜管和打击乐器相配合,金声玉振,音调铿锵,使人感受什么是“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老百姓唱这首歌,附有唱法说明:“要充满无比愤怒的情绪,要表现消灭细菌战的坚强意志。”“如第25小节第二拍(第40小节同)的‘消’字要唱得特别有力,注意把附点音符唱准确。”“每小节开始第一个音唱得强有力些,几个重复的段落,如‘美帝国主义万恶滔天’,要注意情绪的发展,越唱越有劲。‘全中国全世界的人民一致动员’是全曲的最高潮,要唱得特别响亮。” 大家在老师指导下,照着这样唱。

我们对唱歌的爱好正是这样培养起来,有的同学加入了长沙市广播乐团,我则被学校推选首批参加了长沙市中学生合唱团。我们妙高峰中学(长沙市第十一中学)的南轩图书馆藏书丰富,我喜爱阅读,从中知道吕骥、向隅(1912-1968,延安鲁艺音乐系副主任)都是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校友。那时第一师范还在河西左家垅(因抗战时播迁,旧址被毁被占),倒是我校与它的旧址相邻,一师的老教师张干(次伦)、罗元鲲和我祖父等都在妙高峰任课或代课。王兴国(馆员)学兄躬逢其盛,成为他们的学生,可以证明我此言非虚。我往往站在妙高峰俯瞰旧址(已是省军区医院;搬到洪山庙才改名163医院),浮想联翩,一师为何能出那么多令我们仰视的党政军和文艺人才?我还听一位语文老师王颖之说,抗战初期她在武汉参加过宣传队,歌唱指导是冼星海,歌唱家周小燕(中央音乐学院著名教授)那时(中学刚毕业)也是这个队的。至于同时期作曲家张曙当过明德中学音乐教员,在日本飞机轰炸桂林时殉难,则是阅读明德中学校史后才知道的。总之,感觉我景仰的这些音乐先辈,他们的历史足迹和人缘关系,离我们并不遥远。
我们的英语课停下不开了,因为英语老师全部去突击学习俄文,准备以后改授俄语课。这样,我想到不妨趁机自学世界语(Esperanto,“爱死不难读”)。世界语是波兰柴门霍夫发明的人工语言,主要以拉丁语系的语法和词汇加以简化而成。我在旧书店买到了《世界语简明教程》和《汉译世界语小字典》,便试着学起来。缺乏毅力,终又放弃。后来才知道,吕骥1925年在湖南一师开始刻苦学习世界语,成为国内有名的世界语者。延安时期毛泽东曾表态支持学用这种语言。据说如今全世界已有一亿人能使用世界语。
吕骥1927年离开湖南省第一师范后,先后当过中、小学音乐教师和报馆校对员及杂志编译员。1932年与张庚(曾国藩的玄外孙)等创建武汉左翼戏剧家联盟,1933年参加上海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的活动,与聂耳并肩战斗。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聂耳出国后,他主持音乐小组的工作,与沙梅等人组织业余合唱团。他还与孙师毅组织了歌曲作者协会,组织了歌曲研究会,并经常去女工夜校教歌。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许多群众歌曲,并参加了进步电影的配乐,是群众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骥在上海期间,曾三次就读于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学习钢琴、声乐和理论作曲。

他为电影《自由神》(左图为剧照)谱写的主题歌《自由神之歌》(孙师毅作词)赢得了群众和舆论的巨大反响。“农工商学兵,大家一条心,不分男女性,合力奔前程。”“按住你的创伤,挺起你的胸膛,争回我们民族的自由解放。”“中国已经突破了它的黑夜茫茫,人民已经锻炼了他的意志成钢,前途已经展现了光明的希望。”这些句歌词实际上超出了剧情(妇女解放),补充了编导“开的天窗”(指被迫删掉的情节,因为国民党反动当局不容许影片明写革命和抗日。)影评家认为,这个片子比《桃李劫》(有聂耳的《毕业歌》)、《新女性》(有聂耳的《新的女性》等曲子)更多了“乐观的确信,而不是哀呼、低诉。”但主演王莹(蓝苹几次与她争演主角均败北,怀恨在心,文革中遭残酷报复)还应当更自信、更开怀地笑。

    《放下你的鞭子》是最早、最有影响的 “街头活报剧”(与小品类似),揭露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以逃进关内的东北农家父女的悲惨遭遇,唤起民众同仇敌忾,奋起抗战。
在街头或舞台的实际演出效果,以崔嵬和王莹配对最早和最著名。事实上,这剧本就是崔嵬编的,剧中的插曲《新编“九一八”小调》歌词也是崔嵬写的。一共八句(内有一句重复),要点是“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军队有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文字公开发表时还得将“日本”两字改成“XX”,不然日本外交部要向中国外交部提出抗议,甚至闹到两国中央政府去,执笔者可能坐牢杀头。日本的飞扬跋扈可见一斑。街头演出当然不会总让日本人监视,多数情况是可以直白唱出来的。这曲子是吕骥的手笔,旋律由低沉到高亢,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后来王莹与金山到南洋演出,动员华侨捐款和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发挥了很大的鼓动作用。徐悲鸿当时也在南洋开画展,搞义卖,为抗日筹措资金。见到他们的演出,大为感动,特意为王莹画了一幅油画《放下你的鞭子》(见上图),现在已经是价值连城的经典之作了。
那几年吕骥还创作了《中华民族不会亡》、《保卫马德里》(麦新词)、《射击手之歌》等歌曲。当时西班牙左翼势力通过选举取得政权,而大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代表、军官佛朗哥发动武装叛乱,在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墨索里尼支持下,逼近首都马德里。苏联和第三国际发动全世界无产阶级组织志愿军前去援助政府军,“保卫马德里”。中国共产党也发动群众声援,这就是吕骥创作这首歌的背景。1937年初,吕骥从上海到北平、绥远等地,在学生和抗日前线的士兵中,开展救亡歌咏活动。
 
三、
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国共产党第二天就发表声明,呼吁全国军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吕骥的反应是紧跟党中央的战略部署,马上投入全面抗战的先锋队伍。对于英勇抗战的友军,也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如宋哲元部吉星文团驻守卢沟桥,吉星文的叔父是吉鸿昌(中共党员,冯玉祥的旧部,因奋起长城抗战遭蒋介石杀害,临刑前吟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我头!”)吕骥迅速写了《抵抗》这首歌为他们鼓劲:“抵抗!抵抗!抵抗!英勇的二十九军!决不退出宛平,撕毁《塘沽协定》,保卫平津华北,要赶走卢沟桥的日本兵。国土再也不能丧失,再退让就不能生存……”公开发表于《新学识》月刊(由邹韬奋的生活书店出版),时间是1937年8月5日。封面正是29军战士在卢沟桥的石狮子旁挥舞大刀、持枪瞄准日寇的场景。(见下图)
 
同样在7月,他为《杀敌歌》谱曲:“瞄准枪口,拿好大刀!你看,那可恨的敌人又送死来了。可恨的敌人,该死的强盗。远处用枪打,近处用刀削!杀他个一干二净,一个也不许逃……”为上面照片中的士兵们作了具体的诠释,唱出了他们的霸气。
随后吕骥到山西,在牺牲救国同盟会、决死纵队从事宣传工作。同年10月到达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公学工作,并参加筹建延安鲁迅艺术学院。“1938年2月间,初由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徐特立、艾思奇、周扬等人发起……筹到七百块钱开办费,从陕公、抗大那里招了六七十名基本学生。”“教员有周扬、徐懋庸、沙汀、何其芳、丁里、沃渣、胡一川、吕骥、向隅、左明、张庚、崔嵬、王震之等。”“到鲁院来的都可说是‘出了象牙之塔’的青年艺术家。住窑洞是不见得清高的吧,但小米饭也不见得就会毒死烟士披里纯(按:灵感)。” “过去在都市里的蓬头披发,满身油渍,夹着打狗棍的海派‘艺术家’们,这里也找不到的。院长和学生过着同一的生活。” 吕骥担任音、乐系系主任。“音乐系除分作曲、声乐、乐器与指挥等组专门研究外,并设民间音乐研究、近代歌曲研究、音乐家研究等选修课。”“音乐系有音乐概论、作曲法、指挥、练耳、艺术论、中国文艺运动、社会科学等”课程。培养了马可、时乐蒙等一大批优秀作曲家。
1941年“茅公”(茅盾)离开延安后撰文描述:“‘鲁艺’的学生有四五百,但教师与工作人员也有二三百。你觉得奇怪么?……‘鲁艺’并不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法,它是以学生自动研究,各自发挥其所长为主体,而以教师的讲解指导为辅佐的……(教师)除了学识丰富,还有长期的斗争经验和多种多样的生活经验。”“‘鲁艺’大礼堂后边第一个院子里正展开一幅诗意的画面,两列峨特式的石头建筑,巍然隔院而对峙……有人琮琮地弹着曼陀琳,有人在低声的和唱……于是突然,男中音女高音一齐迸发,曼陀琳以外又加进了小提琴和箫管,错落回旋,而终于大家不谋而合地唱起……也许和风又送来了黑头的悲凉苍老的唱歌词……歌声像风发云涌,愈来愈高愈壮烈……又轻轻传出带点哀婉味儿的民歌的旋律……‘发思古之幽情,扬大汉之天声。’……早为一阵元神旺盛的笑声所淹没……青年男女,就是这样的情感淋漓,大气磅礴的!”音乐系成了主角。
吕骥是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的领头人,他在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时期的作品,主要有:《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凯丰词)、《陕北公学校歌》(成仿吾词)、《“五四”运动歌》(冯文彬词)、《毕业上前线》(成仿吾词)、《大丹河》(话剧《大丹河》插曲)、《开荒》(天蓝词)、《参加八路军》(活报剧《参加八路军》插曲,崔嵬词)、《华北联合大学校歌》(成仿吾词)、《铁路工人歌》(萧三词),以及大合唱《凤凰涅槃》(郭沫若诗)等等。
大家对抗日军政大学的校歌:“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活泼、严肃,我们的作风。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是十分熟悉的,网络上有人评说这歌曲“让年轻人热血沸腾。”原来,1937年11月,毛泽东让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凯丰(何克全)为抗大谱写一首新的校歌,以取代原来的《红大校歌》。11月10日,凯丰就将精心写就的上段歌词交给了年仅27岁的吕骥。吕骥心潮澎湃,脑电波激荡,音符飞舞,旋律随着心律的脉动喷涌而出,仅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他便完成了谱曲任务,当场唱给抗大副校长罗瑞卿等领导同志听。罗瑞卿激动地说,我听过不少校歌,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首歌。从此,《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传遍延安,挟着时代的风雷,穿越长空万里,唱遍抗日前线,并一直传唱至今。

与此同时,党中央决定成立陕北公学。10月23日,毛泽东为陕北公学题了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地解决。”指明中国共产党培养干部的崇高使命,制订了革命政权公务员的行为准则
陕北公学教务主任邵式平宣称:“陕公就很明确的认定自己最中心的任务就是培养抗战干部。”“于是一种忠诚团结、紧张活泼的朝气,确实是目前其他学校所不易见到的。”
校长成仿吾(1897-1984,湖南新化人,留学日本东京大学军事工程专业,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创造社健将,中共建党后《共产党宣言》的首位翻译者,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在欧洲加入中国共产党,唯一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全程的大学教授)根据毛泽东题词精神,在朔风呼啸的寒窑,一灯如豆,潜思默诵,伏案创作了《陕北公学校歌》歌词:“这儿是我们祖先发祥之地,今天我们又在这儿团聚,民族的命运全担在我们双肩。抗日救亡要我们加倍努力,忠诚,团结,紧张,活泼,战斗地学习!努力,努力……锻炼成抗战的骨干。我们忠于民族解放事业,我们献身于新社会的建设,昂头看那边,胜利就在前面!”也是由吕骥谱曲,他对唱法的指导是“比较快,节奏鲜明,强健,活泼。”这首歌曲公开发表于《抗战大学》(“大型的战时综合杂志”)等刊(下左图),封面的漫画是中国人民从大地上奋起,挥拳猛揍日本侵略者。陕北公学与抗日军政大学,珠联璧合,文武双全,成为今天行政干部和军政干部两支大军的泉源。
   
本期刊登有《陕北公学校歌》 本期刊登有《毕业上前线》
1938年,为了欢送陕北公学第二批1500同学毕业,成仿吾校长又写了《毕业上前线》一诗,以壮行色:
这是时候了,同学们,该我们走上前线!我们没有什么挂牵,纵或有点儿留恋。学问总不易求得完全,要在工作中去锻炼。国难已经逼到了眉睫,谁有心意长期钻研!我们要去打击侵略者,怕什么千难万险!我们的血已沸腾了,不除日寇不回来相见!快赶上来吧,我们手牵手,去同我们的敌人血战!别了,别了,同学们,我们再见在前线;别了,别了,同学们,我们再见在前线。
这首诗由吕骥谱曲后,公开发表于《自由中国》等刊(上右图),也很快流传开来。封面漫画寓意中华民族的铁拳有如机械手(见手腕部的转动轮),捏紧像铁锤,伸开是钢钳,要砸碎铰断日本帝国主义强加的锁链。陕公老校友李新回忆他唱这首歌的感受说:“《毕业上前线》是一首突出的壮别之歌。它是别离歌,也是赴战曲……既表现出不怕牺牲的决心,又充满了抗战必胜的信念,它不仅是‘慷慨悲歌’,而且是‘壮怀激烈’,一定要‘痛饮黄龙’,打到鸭绿江边。我们当年就是唱着这首战歌壮别延安奔赴前线的。”
 
抗战胜利,鲁迅艺术学院搬到东北,吕骥担任院长。新中国建立前夕筹建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他担任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音乐家协会从第一届至第三届,他都当选主席。1985年的第四届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名誉主席,第五届又连任。真是众望所归,当之无愧,一息尚存,革命到底。吕骥一生创作了近300首歌曲,留下了400余篇学术论文,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社会主义音乐文化的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最后还要提及一事。日本军国主义分子鼓吹由他们主导和统治“大东亚共荣圈”,真是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在历史问题上吹牛造假,确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什么神道教,天照大神,万世一系等等,不知深浅高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岂是他们所能比拟。例如中国传统的记录乐音音阶方法是“宫商角徵羽”(多来米索拉)。1977年春夏,吕骥率领古代音乐文物调查小组,考察先秦音乐文物,写成《从原始社会到殷商的几种陶埙探索我国五声音阶的形成年代》的论文,把有实物可考的五声音阶时期上推了几千年,遥遥领先其他地区。形制独特,铁证如山,曾使那些想僭越亚太文明巅峰的国家心摧气短。我在1990年参观西安半坡古人类遗址,便深深被这小小的陶埙乐器震撼。近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形势严峻,无数理应花落中华的项目被人抢注。尽管我们胸怀宽广,照顾若干国家民族感情,共同申报也行,但总得分点主次吧,岂容宵小剽窃独占!
                                        (作者为我馆馆员)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专刊

上一篇: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刊【抗战时期的邓为仁将军】史明2015年3期总101
下一篇: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刊【阙汉骞在腾冲战役】周九宜2015年3期总10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