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湘人物 > 正文

【杨第甫二三事】刘磊2015年2期总100
2015-06-24 21:50:15   来源:   评论:0 点击:


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原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和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杨第甫,是湖南师大附中前身湖南私立广益中学高中第一班的校友。在我1989年退休后做校友会工作期间,曾多次与他通信和三次登门拜访,又拜读过他的自述《吹尽狂沙》,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位值得尊敬和学习的老人。

(一)
杨老1911年4月17日出生于湖南湘潭县河口乡,家里做点生意,有份田产。祖父与父亲都是文化人,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他三岁开始识字,五岁随父启蒙读《三字经》,随后学背唐诗,八岁读《四书》、《五经》,十岁在杨氏族小读书时就能与游学先生和诗。故而古典文学根基深厚,又一生爱好诗词。同时,父亲教他读《正气歌》,学习文天祥的大义;读《满江红》,学习岳飞做忠臣(即当民族危亡之际,要奋不顾身,起而卫国)。故而古典文学根基深厚和一生爱好诗词。1931年2月20岁时考入长沙湖南私立广益中学,念完高中二年级。在校期间,成绩优良,文史见长;“九一八”事变后,长沙学生成立了省学联,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他被推选为广益中学仇货检查队队长,在市中心检查封存仇货,招致国民党省党部的监视,被迫离校。1933年,在上海大厦大学附中读高三时,有幸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财产及国家的起源》和《马克思传》等马克思主义的书籍。1934年高中毕业后,辍学回乡,恰遇家乡大旱,他组织农民抗旱救灾,与当地农民建立了良好关系。1935年在大厦大学读书时,积极参加“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接受了革命思想的洗礼。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曾赋诗云:“百万弟兄齐甲胄,三军将士共戎衣。暗鸣叱咤风云变,不灭倭奴誓不归。”决心投身抗日战争工作。他认识到“要抗日救亡就要跟共产党走”,11月便去西安进入共青团中央在安吴堡办的战时青年训练班,正式参加了革命。本可以直接去他一心向往的延安,但组织上任命他担任两湖回乡工作团团长,便服从革命需要回到了湖南。1938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投入地下斗争,随即被调任中共湖南省委军委秘书。同年8月,介绍时年18岁的妹妹杨秋润①和不满15岁、正在广益中学读初中二年级的弟弟杨迪②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参加革命。1939年奉派与陈素③在长沙设立党的地下机关。1940年被分配去鄂西任中共咸耒中心县委书记,1941年调重庆南方局宣传部工作,随后赴延安入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去东北,曾任县长、专员。1949年5月南下,奉命接管湘潭,历任湘潭县县长、县委书记、株洲市委书记。1952至1959年,先后任中共湖南省委秘书长、省委统战部部长、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等。接着曾多年遭受极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忠诚于党和革命事业,服从安排,积极工作。1980年后,历任湖南省政协第四届副主席、第五届第一副主席和党组书记(主持全面工作),建立健全机构,掌握人、财、物三权和工作自主权等,为我省的政协工作开创了新局面。他一辈子写诗填词不辍,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著有《心潮集》(后补充新作,更名《世纪回眸》)问世,其诗词具有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1990年的八十自寿诗云:“八十年来几首诗,浮沉人海一书痴;风华岂敢追唐宋,杖履优游喜自知”,可见其幽雅和高尚的诗词情趣。1986年7月离休后,又攻书法,其作品古中求新,多次参加省级和全国展览并获奖,又被一些著名碑林、楼台收藏或刻石。1987年组织湖南省诗词协会,任名誉会长;5月,当选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又曾先后应聘担任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省志编纂委员会顾问、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等。为继承、发展和宣传湖湘文化作出了贡献。2002年10月18日与世长辞,享年92岁。其传略辑入中共湖南省党史研究室、湖南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辑,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的《二十世纪湖南人物》和《中国当代书法家大辞典》、《中华诗词学会名人辞典》等。

(二)
“坚持真理任沉浮”,杨老既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又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反“左”。从他的《年谱》中可以看出,从1937年参加革命起至1986年离休的半个世纪革命生涯中,工作异动达20多次,每次都愉快地服从了革命的需要。如上面提到的1937年11月进入安吴堡青训班,走到了延安的大门口,因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分配,又回到湖南参加党的地下斗争。五十年代和六七十年代,在“左”的影响下他曾多次受到迫害和不公正的待遇,职务时升时降,他都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正如他在《声声慢·七千人大会》词中所云:“鞠躬尽瘁而已,那管他失失得得,为人民,最重是英雄本色”。
他一贯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如1946年任安图县长时,正值东北民主联军“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吃紧,这年冬,省委书记陈正人电话命令他在十天内炸毁通往南满的大小桥梁,以阻碍国民党军向吉林进犯,准备好了炸药。他在电话中回答说:现在是严冬,东北不是江南,河水已冰冻,上面可以走汽车,没有桥也一样地过,何必浪费炸药、毁坏建设呢?尽管陈书记恼怒了,他也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没有炸桥,后来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1947年10月,他调任敦化县县长,一到任就参加了有地委书记、副书记出席批判原县长马运海的县委会议,开了六七天,他一直没有表态。地委书记点名要他发言,他说:刚来敦化,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当时会上的倾向性意见是马县长丧失了立场,应开除党籍,而所谓丧失立场是指马县长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娶了一位漂亮的小学教员,其家庭成份高一点,同志们看不惯,把他的错误上升到“丧失立场”的高度。他则认为这个错误与县委的大政方针无关,同时县委对此也未批评教育过,不应开除党籍。第二天,他与县委书记张国震向省委书记、军区司令汇报时,都不主张开除马的党籍,上级领导同意了他俩的意见,只作了留党察看的处分,由于他坚持真理,保护了一个同志。
1954年在湖南省委秘书长任内,有次开省委扩大会议,北京一京剧团来长沙演出,出席会议的同志要求看戏,他请示省委常务书记周惠,回答说:“不看,要开好会。”于是他将送来的票分给了省委机关干部。那些与会的地、市委书记听说有戏看便找周惠闹,周书记找他去弄票,只好又要了一些票回来,而且是前排的。可是那些书记们饭后都去会朋友了,他开着汽车四处找也没找齐,结果前排的坐位空了一半。他很气,便向周惠说:“领导上朝令夕改,下面不好工作。”后来竟以此说他“不尊重领导”、“不利于省委的团结”。1959年庐山会议后,省里批判周小舟,挖周的“墙脚”时,他又成了被挖的对象,结果联系1954年的事把他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罗列的罪状有四条,他认为均不符合事实,对结论一直不服,当接替他工作的统战部长找他签字时,他理所当然地拒绝了。第二天又找他,并称省委领导说,如果不签字就要考虑他的党籍问题。不得已被迫签了字,但写了12条意见对结论进行反驳。当领导问及为何既签字又提那么多意见时,他说:“签字是组织服从,申辩是事实求是。”由于他坚持真理,始终没有承认妄加的错误,受到了最重的处分,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次年下放西洞庭湖农场劳动。到农场后,他决心当个好农民,曾赋诗《护秧》一首言志云:“播种归来又护秧,满身犹带谷芽香,扶针恰遇寒流袭,分蘖偏逢暴风伤。万物育成须奋斗,一生经历抗强梁。农夫辛苦无他欲,为国增添爱国粮。”不失为一名劳动者的本色!1961年7月,省委组织部甄别平反,他第一个回单位。

(三)
1958年4月,他被任命为省文教办公室主任,首先抓了扫盲工作。省委提出“一年突击,两年扫尾巩固,三年内扫除全省青壮年文盲、半文盲”。这当然是不切实际的所谓教育“大跃进”,但他还是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同时,全省新建和扩建了大批各级各类学校,掀起过普及教育的“高潮”。同年11月,他还写过一本小册子叫《贯彻教育方针,大搞教学改革》,宣传鼓吹虚假的“大跃进”,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分不开,也说明了他忠于职守和对教育工作的热情。但后来他有自嘲诗句云:“满怀强国富民志,唯上盲从害死人”,认识了自己一时的盲从。
杨老重视教育工作,对母校感情深厚,1989年母校编写《湖南师大附中校史》以迎接85周年校庆,请他作序,他欣然命笔。他首先回顾母校创办历程写道:“20世纪初,中华民族灾难深重,有识之士,对民族存亡,甚为关切,革命先烈禹之谟先生为振兴中华,致力于兴办教育事业,1905年创办惟一学堂(后更名广益中学),至今已85周年矣。解放前的湖南私立广益中学,以其慎选良师,严谨治学,教学质量优良,学校管理严格而著称省垣。在八年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学校一再迁徙,坚持在战火中办学,实属难能可贵。”接着,感谢母校对自己的培育,“我是广益中学高一班学生,受学校熏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回顾自己数十年的经历,对母校的良师益友,时刻萦怀。”最后指出:“编写校史,概括地记述学校的历史和现状,总结办学经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启迪后人,这对于进一步办好学校,具有重要意义。”他的这番话,对全校师生鼓舞很大。
同年,母校筹建校友会,他应邀担任筹委会顾问,对筹备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也在老校友中起了号召作用。1995年,校友会理事会换届,他被提名任名誉理事,直至2000年。1994年,母校成立90周年校庆筹委会,他被邀请担任顾问。我是筹委委员并参加筹委会秘书组工作,负责编辑《湖南师大附中建校九十周年纪念册》和接待校友等工作,曾登门征求他对筹备校庆的意见。他说:办校庆要回顾办学历程,总结办学成绩和经验;要发动校友办校庆,注意节约;校庆是校友的节日,要动员校友回校,并做好接待工作。对我们很有启发。1999年,他又出任95周年校庆筹委会的顾问,我是筹委会副主任之一,具体负责编辑《校友之光》(介绍了156位杰出、知名校友),他是杰出校友,我又登门拜访,向他索取个人简历,他很高兴,答应亲自撰写。并提出介绍校友应该文如其人,不要过度赞誉。没过多久,就收到了他寄来的约600字的材料,把1954年“受到错误批判”、1959年“被错误打成彭黄张周余孽”以及十年浩劫中被打成“三反分子”都如实地一一写上了。我认为上述冤假错案均已平反,只须写句“曾多次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即可。便打电话听取他的意见,他严肃认真地回答说:个人简历应该是有什么就写什么,不要回避阴暗面,否则就不真实了。他那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令人敬佩,不愧为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在结束本文时,让我敬录杨老2000年春九十初度诗作结尾,“朝闻大道夕偕亡,也算人间走一场,饱历沧桑身尚健,安居乐业寿无量。”  (作者单位:湖南师大附中)
  
注① 杨秋润,1919年出生,1938年8月去延安,经过培训后分配到中央军委总参二局工作。1940年改名张正文。建国后任纺织工业部党委委员、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经理。
注②杨迪,1924年出生,1938年8月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参加革命,同年12月去延安,次年入抗大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调入中央军委总参一局(作战局),先后任见习参谋、参谋、部队的作战科长、处长,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参与指挥过许多重大战役。1954年起历任沈阳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长、副参谋长、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60年升为大校。1989年离休后任沈阳军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先后荣获五枚勋章,晚年撰写出版了《抗日战争在总参谋部——一位作战参谋的历史回眸》等三部战争史。
注③陈素,女,1914年生于湖南湘乡市,1938年入党,第二年奉调省委交通站。1940年与杨第甫结婚。1943年入延安中央高级党校学习。1945年赴东北,曾任延吉市民运部长、吉林省总工会文教部长。1949年8月,调任湖南省总工会文教部长,1951年任省总工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1968年1月,在省总工会被批斗至死,年56岁。1981年平反昭雪。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杨第甫

上一篇:【刘虞笙:铸就湘军最后的辉煌】刘期贵2015年2期总100
下一篇:【一代名医张孝骞的传奇人生】黄禹康2015年2期总100

分享到: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