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湘人物 > 正文

【百岁湘女黄慕兰的“潜伏”人生】黄禹康2012年2期总88
2015-01-03 20:35:48   来源:   评论:0 点击:

黄慕兰在杭州一条狭长的老街道的一栋普通居民楼里,隐居着一位曾被周恩来称为我党一部百科全书的传奇湘女、谍战大戏《风声》女主角原型之一的老地下党员黄慕兰。她为了革命而潜伏,机智荣救过周恩来、关向应等中

黄慕兰

在杭州一条狭长的老街道的一栋普通居民楼里,“隐居”着一位曾被周恩来称为“我党一部百科全书”的传奇湘女、谍战大戏《风声》女主角原型之一的老地下党员黄慕兰。她为了革命而“潜伏”,机智荣救过周恩来、关向应等中共高层领导人;她天生丽质,郭沫若、茅盾等都曾将她化身为作品的女主人翁;她周旋于社会各界,与宋庆龄、何香凝、董必武、瞿秋白等国共高层都有直接的接触;她经历革命的激情、解放的自由,也饱尝斗争之磨难,跨越百年,至今健康地生活着。
逃离包办婚姻,投身革命后就改名为“慕兰”
  黄慕兰1907年出生在浏阳一个开明的书香门第,原名黄彰定。她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没有受过裹足之苦。她的父亲黄颖初曾经是谭嗣同的幕友,与谭嗣同一起办过收养弃婴的育婴堂,并与许多民国政坛人物都有交往。
  1919年,12岁的黄慕兰被父母送进长沙周南女校读书。该校校长朱剑凡乃清朝显宦之后,与夫人都是留日学生,1908年捐出私家园林,毁家兴学,创办周南女子学校。朱剑凡夫妇立志通过教育,培养出一代独立女国民。黄慕兰在周南求学期间,便深受校长夫妇“女子当自尊、自重、自立、自育”思想的影响,参与“五四”爱国运动。周南女校当时培养了一批在中国近代史上享有盛名的女学生,如向警予、蔡畅、杨开慧、丁玲等。
  求学时的黄慕兰正处在一个新旧时代交替的历史关键点上。“我们这一代的女性能够参与国民革命,跟女子教育的兴起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笔者在采访交谈中,黄老一直感叹周南女校对她以后选择人生道路的影响之深。她告诉笔者,后来因为母亲病重,她不得不退学在家自学,但她心中却一直不忘校长的教诲,在读《列女传》中的《木兰辞》时十分钦佩智勇双全的花木兰,参加革命后她毅然改名为慕兰,取仰慕花木兰之意。
1923年至1925年,黄慕兰在老家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包办婚姻。丈夫是一位抽鸦片、打丫鬟的少爷。她实在忍不下去,便偷偷给父亲写纸条,要求以母病为由回娘家,从此再未回过婆家。父母让她为上大学做准备。多年后,黄慕兰曾对人说:“如果我的父母不是如此开通慈爱,或者我当时结婚遇上一个好男人,也许我的故事就此结束了。”
这位十几岁就离开家乡湖南浏阳、投身革命的传奇湘女,尽管后来的人生在各地辗转,但却一直没有忘记心中的那股浓浓的乡情:在她的客厅里,摆放着家乡盛产的湖南浏阳菊花石;长沙周南中学在她百岁寿辰时送的一幅湘绣匾额,被悬挂在客厅正中间的电视机上方。
革命风雨征程,痛失两个刻骨铭心的伴侣
1926年,逃离包办婚姻的黄慕兰,决心以革命志士秋瑾为榜样。北伐前夕,她毅然剪掉长发,在汉口投奔宋庆龄、何香凝领导下的妇女运动,担任了汉口妇女部的部长。这位19岁的妇女运动领袖,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有文化,交际广,有魄力,活动能力强,在武汉三镇很出名。很多优秀男士都对她展开了追求。郭沫若把她化身为长篇小说《骑士》中的女主人公金佩秋。据说茅盾写《蚀》也借鉴过她的经历。1927年三八节当天,黄慕兰与中共中央机关报《民国日报》主编、中共中央军委机要处主任秘书和警卫团政治指导员宛希俨结婚。宛希俨是大学毕业的大家族子弟,与黄慕兰一样也是逃离包办婚姻参加革命的。他们没有婚礼仪式,结婚的消息由董必武在一次会议上宣布,在报上登了简单的结婚启事,表示公开否定过去的包办婚姻。
1927年,风云多变。国民党“分共”、宁汉分裂、宁汉合流,南昌起义,接踵发生。国共分裂之后,宛希俨、黄慕兰夫妇被命令转入地下工作,用米汤在《圣经》中密写文件、去小旅馆对接头暗号……至此,黄慕兰开始了另一种不同凡响的“潜伏”人生。
  1928年,儿子出生才三天,丈夫宛希俨就被调往赣西南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4个月之后在战场牺牲。直到7个月后,黄慕兰才在无意之间获悉丈夫牺牲的消息。“希俨牺牲时才满26岁,这是我生命遭受到的最严重的打击,这么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生命从此消失了,他的音容笑貌和往日对我的关爱与帮助,时时在我心头涌现。我只有忍痛节哀,更加发愤地努力工作和学习,以在革命实践中的奉献继续完成他未竞的事业,来报答他对我的恩情,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多年以后,白发苍苍的黄慕兰在自传中写到宛希俨时,依旧悲从心涌,饱含深情……
  1928年12月,黄慕兰接到地下党组织调令,秘密前往上海任中央委员会机要秘书,成为中央特科成员。赴命之前,她强忍着丧夫别子的巨大哀伤,把刚断奶的儿子送回宛希俨的父母家抚养。
  在中央机关工作时,黄慕兰遇见了在武汉时就认识的贺昌。贺昌在中共六大会上与关向应同时当选为中央委员。见到黄慕兰,贺昌劝慰她节哀顺变,鼓励她摆脱消极情绪。在贺昌的帮助和鼓励下,黄慕兰渐渐开朗起来,并且在接触中和贺昌的感情也日益加深,终于有一天,贺昌向她求婚。在征求周恩来意见、得到组织同意后,黄慕兰开始了她的第三段婚姻。
  与贺昌结合不久,黄慕兰离开中央机关,深入工厂参加工人运动。1929年6月,为掩护工作,她化名“刘阿秀”在沪东恒丰纱厂当学徒,在领导工人罢工争取权益时被捕,囚于龙华监狱100天。在监狱中,她配合彭湃进行联络工作,组织狱中斗争。出狱后,她又随贺昌调往香港。12月,她乔装成贵夫人,乘坐豪华游轮,从香港运送共产国际拨来的巨额经费到上海交给党中央。在岁月洗礼和艰苦斗争中,她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特殊使命。
  1931年,贺昌主动申请独自秘密前往江西苏区工作,黄慕兰再次面临离别。此前,她为贺昌生下一个孩子,为了全力投入革命工作,孩子出生不久,就被贺昌送到了另一对革命伴侣处抚养。
  黄慕兰想起当年与宛希俨一别之后再没能相见,如今又要和贺昌分别,整整3天以泪洗面,愁肠百转。当时,黄慕兰身上也担负着繁重的革命任务:1931年1月,因“左”倾错误的影响,党在上海的地下工作受到很大破坏,许多地下党员被捕。组织上看中了黄慕兰的活动能力和社会关系,便委命她担任中国人民革命互济总会的营救部长,与潘汉年单线联系,承担营救被捕同志的任务。在这个看不见的战线上,血雨腥风更加严酷。
面对谍战风云,心里永远保守着党的秘密
  地下党组织交给黄慕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营救关向应。黄慕兰装扮成上层妇女,出面去找一个名叫陈志皋的年轻进步律师。黄慕兰告诉陈志皋,要救的人是自己姑表兄。陈志皋出身于享有盛名的世家门第,家族背景雄厚,其父陈其寿在上海法租界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
在陈志皋的帮助下,黄慕兰还拜见了他的父亲陈其寿,陈其寿很欣赏黄慕兰。经组织同意,黄慕兰被陈老爷子收为干女儿。在陈氏父子的帮助下,关向应被释放了出来。     
在营救关向应期间,陈志皋对美貌智慧的黄慕兰展开了彬彬有礼的追求。据《黄慕兰自传》记载:1930年6月的一个下午,她和陈志皋在咖啡馆闲谈,偶遇陈在法租界巡捕房当翻译的同学曹炳生,曹谈起了巡捕房最近抓到的一个共产党头头,说此人是湖北人,60岁左右,酒糟鼻子,镶一口金牙,9个指头,是悬赏10万元才抓到的。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黄慕兰一边面不改色地喝咖啡,一边紧张地琢磨此人到底是谁?突然,一个符合描述特点的人物闯进了她的脑海里:这个人很可能是中共政治局主席向忠发!这个人要是叛变就不得了!      
黄慕兰心里急得要命,但一直忍到曹炳生离开,之后,她以头痛为由请陈志皋送她回家。短短两小时之内,这个消息便由黄慕兰传给了潘汉年,再由潘汉年传给了康生,最后由康生传给了周恩来,周恩来迅速组织中央的李富春、蔡畅等人转移。果然,当天晚上,向忠发带着巡捕房的人直接用钥匙开门闯进了周恩来转移前的住所……向忠发是党的主要领导人,又是特科领导成员,掌握的情报非比寻常,若不是黄慕兰的这次机智敏悦传递情报,中共在上海的中枢机构完全有可能在瞬间垮掉。黄慕兰立下的这件奇功,给周恩来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后来约见黄慕兰,表扬了她的灵活机警,并嘱咐她抓牢陈志皋,做深远打算。      
1931年12月,国民党散布“伍豪(周恩来的笔名)等脱离共产党启事”,黄慕兰不仅最先向周恩来献策反击谣言,而且是具体行动的执行者:她请陈志皋出面,委托法国籍律师巴和出面办理《周少山紧要启事》,驳斥敌人污蔑的内幕背景。在和陈志皋的交往中,黄慕兰结识了很多上层人士,她不忘使命,在幕后策划各方面的营救活动。与此同时,党组织也加强了对陈志皋的争取工作。
  1933年,陈志皋正式向黄慕兰求婚。但那时,黄慕兰一直都对去苏区后杳无音讯的贺昌念念不忘,就以家庭地位不相配为由拒绝了陈志皋。但陈“竟咬破手指,在一条白的手巾上书写爱意”。黄慕兰向组织倾诉了自己的苦恼。党组织认为,在当时复杂的白色恐怖背景下,黄慕兰与陈志皋结合,很可能会打开新的工作局面,黄慕兰于是听取了组织的意见。带着“继续支持营救被捕同志工作、婚后互不干涉个人行动、允许她将来与前夫遗孤相认”的三项约定,陈志皋迎娶了情绪复杂的黄慕兰。
  黄慕兰与陈志皋结婚以后,1933年奉命脱党,以民主人士的面目出现和活动。先后以银行家、慈善家、国民党特派员等特殊身份为中共工作,参与了“全国冤狱赔偿运动”、营救“七君子”出狱、打通中共海路交通线、香港文化名人大撤退等重大行动,期间再次遭受国民党的牢狱之灾。
  1942年,黄慕兰在重庆见到周恩来,周恩来表扬了她的牺牲精神。她却以陈志皋和初恋情人旧情复燃为由,向周恩来提出要和陈志皋离婚。周恩来劝她:“共产党员要有肚量,民主人士的罗曼史多是逢场作戏,我们不要苛求,要以大局为重。”然而,解放后,陈志皋还是离开了她,并与初恋情人在国外同居。但对于陈志皋和其家人,黄慕兰在各个场合及自传中,都真诚肯定了他们对党、对革命事业和对自己的帮助和贡献。
  关于贺昌,黄慕兰后来才听到友人转达的消息: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他跟项英、陈毅等一起被留在江西坚持游击战争。一次,率领部队向粤北边区转移时,在江西会昌河遭敌伏击,被包围了7天7夜,最后因粮尽弹绝腿部负伤而壮烈牺牲。陈毅曾写有悼念其牺牲的《哭阮啸仙、贺昌同志》。
2011年,笔者赴杭州看望百岁老人黄慕兰时,被其家人提醒:“千万别提那些让她情绪激动的事情。”原来,就在几天前,贺昌母校也曾派人探望黄老。看到贺昌母校来人,老人家再次因贺昌而流泪不止!生离死别,一般经历一次都难以承受,而黄慕兰却刻骨铭心地经历了几回。这是多么的痛苦,又需要多么巨大的坚韧。
坚韧革命信仰,使红色美人走过漫漫105年
  “一缕幽香,万般情意,沁人柔肠千结。回忆北伐扬鞭,年少风光卓绝。壮志豪情报国心,如荼火热。抛家出走忘朝夕,挥剑誓除荆棘。世间事,自多曲折。肝胆照,同仇巾帼。救死抚伤,神驰先烈。强敌崩溃,人民欢悦。又谁料风波再涉。感明镜,鉴我无私,还我本来清白。”这首黄慕兰老人出版自传时有感而发的诗词,被老人印在百岁寿辰的请柬上。
  诗词中她所说的“又谁料风波再涉”,是指上世纪50年代,因受“潘杨案”牵涉,两度入秦城监狱,辗转17年。上世纪80年代,她在邓颖超的帮助下平反,并任上海市政府参事。1993年至今,黄慕兰移居杭州。
  有关她长寿的秘诀,黄慕兰在自传中写道:“好在我生性好强,对党的信赖从未动摇,一贯迎着困难上,从不消极颓伤,处逆境而能坚持革命乐观主义的人生观。这是我一生的长处,也是我得以健康长寿的唯一保健秘诀。”
黄慕兰还在自传中回忆,在“文革”动乱中,许多难友因过度忧郁,身心受损,有的竟失去了记忆力。但她当时却乐观地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我觉得软禁在此,倒使我们免受外面‘文革’风暴冲击折磨之苦,乃是对我们的一种保护措施,内心充满着期待平反恢复自由的乐观精神,因而思想开朗,并坚持勤练太极拳,故能保持身体健康。”
如今的黄慕兰,依然关心时局,爱看电视,每天必看《新闻联播》;她的娱乐是打麻将,中午必打一小时纸麻将;最大的爱好是照相,与她合影时,她先会捋平衣角,整理好头发,然后会强有力地握住你的手,并且露出灿烂的笑容。
作者单位:湖南省档案局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人生 潜伏 百岁 湘女 黄慕兰

上一篇:【女作家陈衡哲轶闻】许康2012年2期总88
下一篇:【长沙画师李世典】徐耕白2012年2期总8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