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湘人物 > 正文

【长沙画师李世典】徐耕白2012年2期总88
2015-01-03 20:37:18   来源:   评论:0 点击:

李世典 《船山先生行迹图》(局部)每个人都有外公,也应该都有一些美好的回忆。我也有外公,我从未见过他,他在我出生的十多年前就去

李世典                                                                          《船山先生行迹图》(局部)

每个人都有外公,也应该都有一些美好的回忆。我也有外公,我从未见过他,他在我出生的十多年前就去世了。但是,我从小就生活在外公的影响下。我外公是位画家,辞世后留下了许多诗文、画稿。我刚懂事,就经常在家翻箱倒箧,将这些诗文画稿拿出来翻看,当然什么也看不懂。我读初中后,学习书法,曾将外公的诗稿作为字帖临写。外公的诗文用小楷书写,字迹娟秀遒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据我母亲回忆,我外公名李世典,是位画家,擅画山水。上世纪五十年代,湖南省博物馆曾举办“近代名人画展”,画展中就有我外公的作品展出。我们家还藏有一本我外公所绘山水册页,共十七帧,名为《万里长江图》。《长江图》原画配有诗文的,就是我儿时做字帖临写的那些文字稿本。在文革的浩劫中,我外公的那些零散的画稿和诗文都毁之一炬,幸存下来的就剩下这本《长江图》了。这本《长江图》被我们家视作传家之宝,它陪我走过了我的大半生,但我对外公的身世知之甚少,母亲在世时也语焉不详。
去年,我在《湖湘文库》中偶然发现了我外公的一些遗作,经过进一步地勘查,我终于找到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对我外公的生平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
李世典,字仲林,晚号行我道人(1868—1935),长沙县果园乡大河塘人氏。据黄兆枚所撰墓志铭载:“善画,为长江图累幅轴,魄力雄肆,人争重之。君少读书不得志,亲承家法,亦为是图……”《长江图》首起苏州,沿长江溯流而上,途径无锡、常州、丹阳、镇江……至武汉南下至岳阳、湘阴、长沙,迄湘潭而止。全图采用中国画传统画法,沿江的山川形胜,名城古迹一一收入图中,汊港邑聚,出没于云烟杳霭间,气势雄伟,色彩绚丽。上世纪之初,国门洞开,西方的思想和科技强烈地更新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在魏源和曾国藩等人的影响下,湖南一代士子们有着通江达海的强烈愿望。李世典曾游历江宁二十余年,目光所及,深知蔽塞的湖南应该走向世界,或许这就是他创作《长江图》的初衷。
李世典一生画作甚多,其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王船山先生行迹图》。该画作“按其著述与其年谱,钩稽斟证,于船山先生出处大节”作画64帧,又逐事别为绝句若干首。船山先生著述卷帙浩繁,以兹图辅而行,尤使人一展读即了然在胸,启人敬慕之意。对于后人研究王船山行止、学术思想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该图完成后,李世典自费将其印制刊行,前缀清康熙潘宗洛所撰“船山先生传”及“王船山年谱”,画图用珂罗版制版,铜板纸印刷,印刷精美,于1937年刊行。原画稿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王船山先生是清明之际的一代大儒,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王船山的学术思想不但在今天受到人们的重视,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是当时士子们崇奉的偶像。李世典之所以耗费巨大的精力,精心绘制《船山先生行迹图》(见附图),并随图创作了许多的七言绝句,无疑是受到船山先生学术思想和人格的影响,将其作为自己追求的精神楷模。上世纪初叶,国运艰难,民生凋敝,李世典将自己忧国伤时的精神诉求寄托在《船山行迹图》中,我们在他所做的三首绝句诗中不难看出:
剩水残山梦里通,孤怀遥托买姜翁。
名儒心迹遗臣节,止在云烟想象中。

国步频更暗自伤,果将何计拯危亡。
不知一掬孤臣泪,注入潇湘几万行。

匿迹深山四十年,文章已见万人传。
偶添画本摹遗像,展卷高风在眼前。

李世典绘画作品艺术水平较高,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游历江宁期间,“以书画见知于缪小山,尝为绘古忠孝事百帧,将刊行。缪先以上张文襄,文襄赏之,不知何人乾没,图竟不返……”张文襄即晚清重臣张之洞,侯门似海,一册平民画作投之便如泥牛入海,杳如黄鹤了。李又曾绘《归去来兮》一图,“取陶之词,逐段分写,孤情远意,勃跃纸上,最为精绝……”李还擅指头画,以指作笔,画面精绝,友人曾赞曰“嗟君绝艺远绍三百载,视此冥鸿雪泥爪迹留清芳。”还值得一提的是李世典曾作《姜斋潇湘十景图》,分别为舜岭云峰、朝阳旭影、浯溪苍壁、香塘渌水、石鼓危崖、岳峰远碧、昭山孤翠、铜官戍火、湘湾曲岸、君山浮黛,与今之所传“潇湘八景”相映成趣。
李世典的画作在当时得到了友人们较高的评价,而李的诗文及人品更是得到了人们的赞许。友人黄兆枚为其撰写的墓志铭曰:“然以君皎皎之身,处汶汶之世,杂迹市廛工肆,曾不受一尘,言有章也,行有则也。……”更在题《船山行迹图》诗中赞道:“前代遗民笔一枝,采将幽迹寄孤思。精神直与姜斋接,不是寻常老画师。”
李世典于1935年六月初六日殁,年六十有八。死前一日作死别词,不传。葬于长沙县锦绣镇大山冲,墓前立自挽联:一抔黄土埋白骨,万株松树掩诗魂。墓碑镌刻“长沙画师李世典”。                            长沙黄兆枚为其撰墓志铭,全文如下:

士生衰晚不毁,方以为通。誙誙守其洁芳;龃龉拂乱,至有隐恸不忍言述之事,迫而相逼,其忧伤困挫方丛沓剥耗无已。而二三狷介之士,独相从于荒寒寂寞中,话身世,吐肝膈,声气翕合。彼其心以为此数子者,乃独悠然于埃壒之外,宜乎神依志连,至死犹拳拳也。
君讳世典,字仲林,晚号行我道人。长沙李氏。父讳林,世所称惜阴山人者也。善画,为长江图累幅轴,魄力雄肆,人争重之。君少读书不得志,亲承家法,亦为是图。起姑苏,讫湘潭。汊港邑聚,出没于云烟杳霭间。余题之,谓“不着江上下兴废战争古今之迹,飘然意远”。君画至多,其著者则王船山先生行迹一图,按其著述与其年谱,钩稽勘证,于先生出处大节,一展读即了然在眼。又逐事别为绝句若干首。船山书卷帙浩繁,以兹图辅而行,尤易启人敬慕谦顽立懦之画也。其次则“归去来兮”一图,取陶之词逐段分写,孤情远意,勃跃纸上,最为精绝。从其姓归于陶广思安,思安虽在军,独好文,引交通流有襟抱者,藏为家典,亦其宗之韵事。游江宁二十余年,以书画见知于缪小山,尝为绘古忠孝事百帧,将刊行。缪先以上之张文襄,文襄赏之。不知何人乾没,图竟不返。辛亥后还长沙,以其族义塾地,与粟家牵扯涉成讼。粟故与君亲串,愤粟之人欺,通书慷慨陈说。粟无辞诘驳,将谋委曲寝事。性峻抗,家人敬惮。既析爨,有弟资工贾兼瞻亲戚贫乏者,人恃赖之,辍业则饥。君念弟负荷重,虽阙涩,不肯累弟一钱。杨甥承祯因余始谒君,君知甥贫,岁且尽,杭以事召。苦无车船资,困不得行,则慨然太息,罗掘以赆。余为坚却,自与余交才逾十年。其初郭东史贺侠公在鸿飞轩联句时,犹未之识也。近益密。去年冬选事遣忧,常集酒楼歌馆,迭为宾主,连夕而不厌。君既为绘芥沧馆图,又为绘江亭会饮、西山趁晓、十刹消闲、南河避暑、琴台寄趣、皖江驻棹、明湖泛艇、莫愁吊古、玄武赏荷、鸡鸣瀹茗、扫叶题诗、雨花谒墓、鸡林随节、孤山问鹤、灵隐观泉、韬光眺远十有六图,装池成册。余如麓山绩学、信阳促驾、草厂烧镫、石村息影诸图,以病而止,许为续绘,盖赠余七十生日者。余生当秋晚,君不及期而没。异时樽酒相欢,裙屐中竟无君,悲夫!以乙亥六月初六日卒,死别词即先一日作也。年六十有八,配同县陈氏,又配江苏六合王氏,女六,长次陈出,余王出,皆嫁。其弟六女精针黹,日习于君,颇知六法,及笄而在室,勤侍君,先君一月而殒。君无子,将子其弟之子,葬于锦绣镇三甲大山冲。其友黄兆枚哀而铭之,俾纳于墓隧。铭曰:
君尝笑谓其名,得挂吾集。若为矜宠,而有不死之心。然以君皎皎之身,处汶汶之世,杂迹市廛工肆,曾不能受一尘。言有章也,行有则也。今之古人,况书摩赵董之垒,画践元明作者之庭。予或藉君以不死,而君何反以云。兹之志怆怀生死之际,所以纪君,抑以哭君。
作者单位:岳麓书社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画师 长沙 李世典

上一篇:【百岁湘女黄慕兰的“潜伏”人生】黄禹康2012年2期总88
下一篇:【纪念恩师、省文史馆老馆员王石波先生】秦旭卿2012年2期总8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