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述往 > 正文

【宁乡达人三题】黄祖同\黄向秦2013年2期总92
2015-01-02 22:00:39   来源:   评论:0 点击:

讨袁烈士殷达江殷达江字寅清,生年不详,宁乡县杨林乡石历村后坝湾人.兄弟二人,烈士居长,对母亲十分孝敬,家有薄田五亩,茅屋六间,系半耕半读之家.烈士少年受科举之桎梏,屡试不第,曾有诗二首纪其事:十载
讨袁烈士殷达江

殷达江字寅清,生年不详,宁乡县杨林乡石历村后坝湾人.兄弟二人,烈士居长,对母亲十分孝敬,家有薄田五亩,茅屋六间,系半耕半读之家.烈士少年受科举之桎梏,屡试不第,曾有诗二首纪其事:“十载寒窗苦,年年考秀才,耕耘当有获,攀桂待重来。”“功名何足道,富贵亦无种。我本楚狂人,好仁兼好勇。”

清末,纪纲不修,自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外患日急,割地求和,亡国灭种之祸迫在眉睫,但仁人志士为拯救国家危亡,前仆后继地热血奋斗,掀起了一股民主革命新潮流。自戊戌变法后,中国各地开办了一些新式学堂,殷达江受民主思潮的启迪开化,遂于宣统元年(1909年)离家赴粤,考上了广西政法学堂。在校一边攻读,一边研究宣传民主革命理论,毕业后分配到桂林县为见习书记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人反正成功,紧接着于10月22日长沙光复,殷达江在粤听到这些喜讯,为革命潮流所鼓舞,立即由桂林起程回湘,他一到长沙即受到湖南军政府继任都督谭延闿的接待,谭延闿将他推荐给军政司法司长洪荣析,并嘱洪“尽先录用”,洪荣析与殷达江同乡,亦相互了解。于是委殷为长沙初级审判厅推事。不久即调耒阳县审判机关任职。在耒阳任职期间,断案“态度和平,反复详询,不惮烦锁,是非曲直灯照如神,讼者无不敬服”,离职时,耒县民众送以万民伞,树立德政碑,道旁置香案、明镜、清水为他送行。离开耒阳后他又去安化县任职。任内有同事贪污,他耻与为伍,辞职回长沙,在某校任教习。

民国四年(1915年)野心勃勃的袁世凯,逆民主革命潮流而动,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要做“中华民国大皇帝”。并派他的爪牙汤芗铭来湖南,汤芗铭来到湖南,即任都督、民政长,查办使诸要职,大肆屠杀革命党人。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国人尤其是湖南人民的公愤,纷纷组织武装部队讨袁。宁乡的黄钺(字幼蟾,辛亥革命甘肃都督)、陶孝澄(字震东,辛亥革命江苏镇江统领)诸民主革命者为筹组讨袁革命军,相聚于麻山乡的汤家大屋,他们召殷达江到会筹划,并委他为筹饷委员。殷达江受命后,即放弃长沙教习工作,回到乡间积极开展工作。他在杨林桥、花明楼、道林一带开展劝募活动。殷达江从事审判推事有年,生平正直不阿,因而在募捐筹饷过程中,得罪了几个出得起钱又不出钱的劣绅恶棍。这几个劣绅恶棍梦寐以求复辟封建王朝,对殷达江的劝募深恶痛绝。他们告状到道林驻军营乡汤芗铭爪牙易心平处。密谋策划谋害殷达江。易心平柔面恶心,假意招殷达江商谈,就在用餐时将其逮捕。并立即解送省城。汤芗铭素有汤屠户之称,凡反对帝制者格杀勿论。殷达江解省后,交军法处苦打下狱,定罪处以极刑。押赴刑场时,殷达江不肯行,被绑载篾箩中,抬到浏阳门外枪杀。沿途殷达江大呼打倒袁世凯,打倒汤芗铭,痛哭失声,道旁行人无不感泣。受刑前,殷达江向西边家乡跪拜,告祷母亲:“儿为国牺牲,死亦无憾,未能尽孝,祝母万福。”就义后,其弟殷兆康收葬于家乡祖墓旁。下葬时忽雷霆大作,雨水倾盆,筑墓人说此是天公显灵,为冤魂鸣屈。殷达江就义后,有杨林地方团练恶棍某,又去道林请驻军,烧其茅屋,老母当场痛绝死去。

 1915年年底,蔡锷将军任护国第一军总司令,宣布云南独立讨袁,滇川湘掀起讨袁高潮,原先殷达江所在讨袁游击队正式树帜,讨袁游击队将团练某恶棍就地正法,投尸于水,亦焚其住宅。殷达江就义后,黄钺有诗挽其高风亮节,诗云:“可恨汤屠恶,殷君血已寒。临刑遥拜母,孝子古今难。”县人鲁若蘅亦作诗嘉其行,诗曰:“沩山兮苍苍,沩水兮泱泱,中有烈士兮殷达江,誓除帝制兮,正气弥彰,民国之不坠兮,光耀炎黄,虽死流芳名兮,俾来者之不忘。”

陈敦其人

陈敦和又名乾达,生于1894年农历5月27日,卒于1947年农历8月24日,湖南宁乡县石家湾张家塘人。父名瑞棠,母李氏,家境小康,后日渐萧条,致生活窘迫。陈敦和于1919年外出投军于唐生智部。1920年被保送到湖南陆军讲武堂学习(与彭德怀同志同学)。1923年自讲武堂毕业后,仍回唐部,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26年初,国民革命运动日益高涨,全国人民群起反对盘踞在河南、湖北、湖南一带的军阀吴佩孚,纷纷请求广东国民政府出兵北伐。广东国民政府特委唐生智将军为北伐前敌总指挥,第八军军长,湖南省主席。时唐生智从衡阳、攸县、衡山、南岳、衡西、永丰、零陵全线出击敌军,陈敦和随唐生智参加北伐不久攻克长沙,随后向武汉逼进,在贺胜桥战役中,陈敦和配合友军,共同将吴佩孚主力击溃。因屡立战功,1929年升任第八军第一旅少将旅长,随后又调广西南宁第四集团军总部少将高参。

1931年任陆军22师少将师长。1933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兼副官长。1934年任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辕委员。1937年任军政部武昌补训处第11团少将团长。同年10月去南京任警卫旅旅长。是时日寇猛袭南京,陈敦和率部在光华门与日寇血战三昼夜。1942年任第九战区江防封锁委员会督察长。1944年回宁乡组织抗日自卫总队,任湘、宁自卫区司令。1945年1月至1946年2月,任宁乡县县长。

陈敦和在回宁乡期间,曾接受共产党人毛月秋、汤菊中同志等的劝告,对于八路军359旅过境宁乡(1944年),非但没有进行阻击,而且还进行了慰劳。1945年因日寇蹂躏,湘潭、宁乡人民不能安居,学生亦无法上课,共产党人周太暄、汤菊中等 ,遂将宗一中学(校址在宁乡紫林)复兴中学(校址在湘潭韶山)合并为一个学校,迁入宁乡的草冲继续开办,但办校经费极端困难,幸得陈敦和、田运兰夫妇捐献谷子280石,庶几学校赖以支撑。1947年体恤时艰,陈敦和乃将俸谷数千石捐献宁乡县政府,于是年8月病故,平日因无积蓄,得方先觉等赞助,方得入葬。

陈敦和子名礼刚,曾与其母田运兰先生侨居香港。

前后李定国

楚沩大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六十年代各有一个李定国。三十年代的前李定国偕乐桥人,知识分子,从事教育工作多年,1925年任宁乡第四高小校长,1931年任宁乡县教育局课长,并被选为国民党县党部委员,1933年间,先在浙江省仙居县政府当科员,后又去江苏省东台县任职,解放后任湖南省民革党员,曾写过一篇著名文章——《肖学泰案(宁案)始末》。

何谓宁案?1931年间,以曹明阵操纵的县各团防局,掌握着全县各乡及县的政权,形成了一个团防系统,而国民党县党部肖淑沩、肖学泰、李定国、杨味根等人,反对团防系揽权操纵,形成了另一个系统,相互之间经常发生磨擦,剑拔弓张。1930年肖淑沩任县党部常委,1931年肖淑沩卸任,其子肖学泰继任县党部常委。团防系对肖氏父子恼怒,寻衅生非。他们终于找到了几个疑点和借口,于1932年6月16日以“通共”罪名将肖学泰、杨味根、夏元彬等县党部十多人逮捕。李定国原也在逮捕之列,因事先得到消息而走。这就叫“宁案”。此案经省里一直报到南京中央政府,错综复杂,争斗剧烈,最后陈立夫、蒋中正插了手,才以将肖学泰无罪释放告结束。

六十年代的后李定国,杨林桥乡戚家山村人,中共党员。任该村(原称大队)党支部书记。1963年7月15日在该村下松柏塘商量工作,忽闻“救命”呼声,李定国急去塘边,只见一儿童在水中沉浮不止,他立即跳下塘中,这时该儿童已沉入水底,李定国氽水三次,才抓到儿童,将他举出水面,旁人立即将儿童拖上岸 ,而李定国自己终因筋疲力尽呛水而亡,终年28岁。

李定国牺牲后,当地杨林桥公社以及宁乡县政府、湖南省政府号召人民群众向他学习,被誉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当时的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专题作了演说,1963年7月28日《新湖南报》发表了《高尚的风格、光辉的榜样》社论,专谈李定国事迹和精神。

(作者单位:黄祖同,宁乡县技术监督局;黄向秦,宁乡县广播电视局)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宁乡 达人

上一篇:【中日空战回忆录】向一学遗作\向晓光整理2013年2期总92
下一篇:【通灵奇石遇良缘——中华震旦角石发现始末】余明光2013年3期总9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