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述往 > 正文

【徐特立“断指血书”辨正——与尹杰、梁堂华、李正心教授商榷】陈志明2021年1期总123
2021-06-04 16:35:44   来源:   评论:0 点击:

1989年,尹杰先生的《徐特立断指血书事考》,在《历史研究》发表;1998年,李正心先生的《徐特立断指血书爱国精神考》,在《徐特立研究》上发表;2015年,梁堂华先生的《徐特立断指血书事件再考》在《特立学刊》
1989年,尹杰先生的《徐特立“断指血书”事考》,在《历史研究》发表;1998年,李正心先生的《徐特立“断指血书”爱国精神考》,在《徐特立研究》上发表;2015年,梁堂华先生的《徐特立“断指血书”事件再考》在《特立学刊》发表。以上三篇文章,基本一致的论点是不认可陈志明执笔的《徐特立传》所述的“断指血书”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为“断指送行请开国会”。这三篇文章俱从徐特立思想发展、历史背景及报刊史料作了引证和分析。但我认为,他们揭示的并非徐特立当年血书真相,我坚持《徐特立传》所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才是历史的真实表述。                                                                                                                                                                                                                                                                                                                                                                                                                                   
“断指血书”的时间
蒋崇伟、邹秋龙写的《徐特立》(发表于《中共党史人物》),把“断指血书”的时间写为“1907年”,非从调查访问中所得,也无历史文献作依据,而是他们在误解了徐特立《六十自传》中“二十九岁时……我断过指写过血书”这一段文字,以二十九岁为“断指血书”的时间,却又在推算上出错。
徐老在《六十自传》散章中写了龂指血书,在《我的生活》中更详细地写了关于“断指血书”的时间及历史背景:
“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无所不至,清朝政府事事屈从洋人的要求。湖南辰州为了一件教案,竟停止科举五年,杀了十余个无辜的老百姓,一个游击也押到长沙杀了。善化的苏知县来收尸,哭了一场,后来丢了官。他的女儿在周南女校读书。我正担任周南女师的校长兼善化小学堂堂长,故知道得很清楚。1906年在江西也发生了一件教案,革掉了一个知县,吃亏的还是中国人。我在修业学校给学生讲述这些惨痛历史,为表示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和雪耻的决心,遂走进厨房拿出一把刀,断下自己左手的一个指头,顿时流了一盖碗的血……”                                                                                                                                                                                                                                                                                                                                        
我在《徐特立传》中,能够明白无误地写出“断指血书”的时间是1909年,其依据就是徐特立本人文章的表述。
二、“断指血书”的内容
断指血书的内容,从一开始就有分歧。最初表现在当年报刊上有关徐特立断指血书“请开国会”的报道;然后有徐特立本人不认同此说。见诸文字,是1937年发表的《六十自传》。
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在《徐特立传》中写到:“1909年,他到修业学校去演讲,在历数帝国主义的罪恶和反动政府对外奴颜婢膝、对内残酷镇压的卖国行径后,当场拿起一把菜刀,将左手的一个指头砍断一节,用殷红的鲜血书写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八个大字,以示反抗帝国主义和清朝政府压迫的决心。”
 针对我写的这段文字,尹文指出,“所据资料没有注明,无法查找,想非凭空杜撰。可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却难以令人深信。” 梁文也说“驱除鞑虏”之说,“既无根据,也无道理”。                                                                                                                                                                                                                                                                       
他们一致认定徐特立血书的是,“断指送行,请开国会”。其依据是当年的报刊报道和历史博物馆的血书文物,还有请求清政府立宪、召开国会是社会主流且声势浩大而使其然。
对此,我不予苟同。我要强调的是,《徐特立传》中所述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既有根据,也有道理。
其一,徐特立的本意。
徐乾是徐特立秘书、儿媳。她自1937年到延安,至1968年徐特立逝世,近40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徐老身边工作。关于“断指血书”,多次听徐老讲述:                                                                                                                
“我在断指后,忍痛写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在学生的鼓掌和呼喊声中,自己晕倒了。当时,现场发生了什么,一概不知。过了几天,有报纸登出消息,徐特立断指血书“请开国会”。我即到修业学校询问彭国钧校长是怎么回事?彭国钧说,你太冲动,闯了大祸,写下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旦给巡府衙门拿获,要杀头的,连学校也会被查封,即和廖名缙等几个教师商量,就着你剩下的血,添些红墨水,写了“请开国会,断指送行”,送到咨议局作掩盖。听到这些,我生气了,当即辞掉了修业学校的校董和教师职务。                                                                                            抗战时期,我回到长沙,如约和彭国钧见了几次面。彭国钧说,在“断指血书”事件上,没有尊重朋友,做法欠妥。现在国共合作抗战,愿积极拥护,乐于参加抗战后援会活动。”                                                                 
徐乾说,徐老对彭国钧予以正确评价:早年和晚年的彭国钧,都是进步的。徐乾特别说到了一个重要情节:1950年,故宫博物院向时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徐特立报告,收集到一件“断指血书”的文物,请徐老亲自鉴定真伪。徐乾陪同一起去了,徐老端详那件文物,很觉惊奇。他说,这八个字写得咯样差劲,旁边那两行小字,30多个,工工整整,却把徐懋恂写成徐懋生,字迹的血色也不似,肯定不是我徐特立本人写的,也不是彭国钧当年弄出来的东西。文物送交者张清华与事件毫无关联,也没有文物来源的说明。陪同的马衡院长见状,请示徐老,是否要收藏保留下来。徐老说,假的老东西,也是历史见证。当年,徐老还特意让徐乾拍了照片。
至于徐特立在后来发表的文章中,不写断指血书“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何隐情?
徐乾讲述,徐老注重研究民族史,特别是少数民族史,还有边疆地理史。早在延安时期,徐特立、谢觉哉、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及范文澜等历史学专家,根据毛主席的指示要求,筹备成立历史研究会。在讨论民族史题目时,着重研究讨论过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解放斗争。针对日本帝国主义扶植伪满洲国,制造民族矛盾,分裂中国,徐老强调,不要再提出和宣传“驱除鞑虏”的口号。其后,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赞同。徐老是党性和党的政策观念最强的人,他本人不写“断指血书”的内容,周世钊、熊瑾玎和肖三也就自然都不写,或之前写了,后依实情纠正过来。
徐乾秉承徐特立本人实事求是的精神,针对有人坚称当年有报纸登载消息和国家博物馆的实物为证,说什么徐特立的“血书”本来是“请开国会,断指送行”,而后徐特立本人却不说自己血书了什么,而说是彭国钧假造,存有不诚实的表现。为此,坚持要求在《徐特立传》中秉笔直书,不能再含糊其词。
其二,广泛采访革命老同志,得到一致支持。
我于1981年3月17日,访问朱仲丽。朱仲丽是徐特立的老师兼好友朱剑凡先生的女儿。她说父亲生前曾给他们兄妹讲述过徐特立在修业学校的故事。她特意拿出他大哥朱伯深的回忆录让我抄录。在这份回忆录中,写了这样的内容:“1909年深秋,徐老曾在省教育学会演讲台上,谈到当时政治腐败、国势危殆,异常气愤,曾断指血书。”
当年的省教育学会,即设在修业学校。由此可见,徐特立“断指血书”,有修业学校师生在场,还有教育学会的朱剑凡、姜济寰、胡子倓、彭国钧、廖名缙等众多知名人士也在场。而徐特立本人著文指出彭国钧竟用他的血写了“请开国会,断指送行”。1937年,徐特立指出彭国钧造假之时,无疑还有众多的知情人存世,难道徐特立不考虑自己言行孰真孰伪,势必要引起广泛物议的后果吗?
1980年6月27日,我在京城拜访肖三,应我的要求,谈了他自己写徐老“断指血书”的事情。他说,在一师的课堂上,听徐老讲过“断指血书”。不过那时候,我们还是刚从乡下进城来的十多岁少年,历史知识浅薄,分不清什么是立宪派,什么是民主革命派。年代久远,记忆模糊甚至混淆了。我在延安时期动笔写《毛泽东传》,上面就写过一句话:“并有不少激烈的行动(如我们的徐老特立同志即断指血书,请开国会……)”我怕不确切,故加了括号,表示只是我的印象。
1947年,徐老七十大寿,肖三要写《徐老不老》的文章。徐老说,要实事求是,不要溢美,也不要写似是而非的东西,如原来写的断指血书“请开国会”就弄错了。由是,肖三在《徐老不老》的文章中,纠正了以前的那种错误写法。
其三,有深刻的思想基础。
一是徐特立血书“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其思想指导。                            徐老在《六十自传》及《我的生活》等文章中,他一再申述了自己思想的转变轨迹。尤其是他在1951年填写的“党员登记表”里说得更具体:“十八岁到二十八岁教蒙馆,在长沙乡村。丁酉(1897)以后,壬寅(1902)以前,崇拜康、梁;壬寅以后,崇拜孙中山,长期参加反满清活动。”由此可见,1902年以前的徐特立限于地域环境和社会地位,有立宪思想,但并未成为立宪党人;1906年他进城以后,在戊戌维新失败,“六君子”被杀,他深受刺激,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霸道,清政府腐朽无能,更让他愤懑。特别是他从乡下进入长沙城后,受周震鳞、朱剑凡以及黄兴等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影响,加之阅读了大量的民主革命书刊,他更坚定地转变为中山信徒,接受同盟会的宗旨,进而有激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和清王朝反动统治的情绪,并有参加反对铁路国有和领导学生罢课的行动。这就是他断指而血书“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深刻思想基础。二是敢于血书“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社会历史背景。尹文和梁文都再三表述在1909年前后湖南长沙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徐特立如此热血冲动,甚至“赤裸裸”的喊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口号,实在是招至杀身之祸的鲁莽之举,认为已有相当学问和社会地位社会经验的徐特立不可能如此。尹和梁两位教授如此分析,对当时一般的人,或许是合乎情理的,但对徐特立却是缺乏深度的认知和理解。
徐特立自青少年时就有“何必安分守己,不做土匪强盗?”“丈夫落魄纵无聊,壮志依然抑九霄”的英雄气概;中壮年时期,就有“毁家兴学,蒙难开基,创出文明母”和“效忠祖国,永获光荣果”的崇高境界。以至四十三岁赴法勤工俭学,五十岁上危时入党,五十七岁毅然长征,八年抗战共克时艰;建国后,进入古稀之年,犹能勇从高位自动请辞,还作出活到老、学到老的二十年计划。所有这些果敢的思想和行为,与他断指血书是一脉相承的。
对于反帝反清的起义和学生的罢课斗争,清政府施以高压甚至杀戳的手段,但一批先行者却不惧怕,群众也倾力支持掩护,甚至某些官府当权者和上层人士对革命者如黄兴等人都或明或暗地给予掩护。修业学校是周震麟、朱剑凡、彭国钧等人共同创办,徐特立本人也是校董兼教师,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是追求进步的。修业学校是当时长沙的开明进步学校之一,当时校长彭国钧和教师廖名缙等作为立宪派人士也不敢太张扬。徐特立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出自于衷心,敢于表达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激烈情绪,进而奋不顾身,是完全可信的。
三、“断指血书”的动机或曰意图
在徐特立本人相关的几篇文章中,对于其“断指血书”的意图,说得十分明白。如在1959年发表的《纪念“五四”对青年的希望》说:“当我到修业学校和学生讲话时,一开口就泣不成声。我沉痛地告诉学生,要他们这一代把救国的担子挑起来。义之所在,虽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要向帝国主义报仇雪耻……学生也激动痛哭。我到厨房拿了一把菜刀,当场斩下自己的一个手指,以表示对帝国主义的愤慨和雪耻。”
至于梁教授论及徐特立以及朋友和学生一再不直书“血书”内容,而否定“请开国会”,是受到“话语权”及某种政治压力。我的研究,对梁文的这一论述也是持否定的。
一是徐特立本人从来不隐瞒自己过去的历史,尤其是思想转变的过程。在徐特立的历史档案中,以及自传等文中,一直说自己曾经是“崇拜康梁”,有“立宪思想”,“中山信徒”,“教育救国”,留法时期奉行“无政府主义”,大革命时期参加国民党等。
至于出于政治压力或政治需要,而要否定自己做过的某些事,于徐特立更是耻于而为。徐特立党性原则极强,忠诚于党的事业,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毫不动摇,是革命者的典范。他对于不正确的思想行为,包括在路线上、政策上所出现的错误,敢于发表意见,提出批评。早在中央苏区,长征路上,延安时期,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徐特立对于盲动主义、左倾路线,特别是对于无情打击革命同志的行为是批评的、抵制的。以徐特立这种高尚的人品和高尚的思想境界,绝不会屈从于某种政治压力而放弃自己的正确主张,更不会打击、贬损他人而说假话、造假象。
二是对重要人物关于“断指血书”的论述,我之研究与辩析。
梁教授文章中强调了两位重要人物对徐特立血书目的和意图的论述,其一是斯诺的《西行漫记》,两次提到徐特立断指血书的意图是推动速开国会。其二是1947年,田汉在上海写诗祝贺徐老七十大寿,有“断指争国会”之句。
我重点对《西行漫记》有关论述,进行辨析。
1977年,徐乾来湘参加徐特立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时,曾就怎么表述“断指血书”,提议我要慎重考虑:斯诺的《西行漫记》很多人都读过,有些关于徐特立的内容,还是转用毛泽东主席的话。
1979年4月,我和《保卫延安》的作者杜鹏程在广州协助习仲勋和杨尚昆两位老革命家撰写怀念彭德怀老总的文章。他们谈话中,多次讲到徐特立和彭德怀关系密切,同时还说到徐老是他们尊敬的老师。
我趁机请教说,斯诺在延安采访毛泽东主席和徐老,都写到了断指血书,“请开国会”之事,甚至直接引用毛主席的话,是否准确?
杨尚昆说,细节方面,我说不清。当年斯诺来延安,主要是宣传延安,宣传毛泽东,宣传我党的众多革命家和军队将领。他的书在中外发表,于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大有好处。但斯诺是记者,且是外国记者,采访有时间、地域,更有语言的限制,难以广泛与深入,出现某些不足不妥,是难免的。我很早就知道徐老对有些章节提出过异议。我建议徐老自己写写文章,或让学生和朋友们如实地写出来,给予匡正。
习仲勋说得更为深切,当时延安处于战争环境,没有任何历史档案可作参考,被访者都是凭自己所见所闻或记忆而发表谈话。当年毛主席说古道今亦是如此,难免记忆有错。你应仔细阅读西行漫记,并结合调查考察,进行鉴别。
后来,我读西行漫记,果然发现差错不少。比如写毛泽东1912年进入长沙师范学校读书,而毛泽东是1913年进入第一师范学样读书,它们是两所不同的学校,斯诺所写时间和学校都不对。又如,写徐特立1876年出生,实则是1877年。诸如此类错误不少,虽非原则性,但毕竟疏于严谨。
书中这样讲述断指血书:“革命党人所发现的清廷文件中,有几份请求召开国会的请愿书,原稿是由现在的苏维埃政府教育人民委员徐特立用血书写的。当时他切断指尖,表示诚意和决心。他的请愿书是这样开头的:‘为吁请召开国会,予(为本省赴京代表)断指以送。’”
这段话系斯诺转述毛泽东的话。我们知道,毛泽东1911年春天才从湘乡东山学校来到长沙,至1913年才认识徐特立,并做他的学生。毛泽东与斯诺谈话,讲到徐老“断指血书”,对他产生过影响是肯定的,但他回忆中的具体情节或有不准确。如斯诺写出,清廷文件中有几份请愿书,原稿是徐特立用血书写的等等情节,在别的文献资料中并未见有记载。徐特立本人曾参加辛亥革命,后曾任省议会副议长,不曾闻及此事。熊瑾玎于1905年即跟随徐特立在长沙办学,亦从未提及过湖南发现有清廷文件请愿书之事。而当年毛泽东辛亥革命时只当过短时间的革命新军士兵,怎么知道如此上层的事情,而且说有几份,而徐特立的血书是原稿。从“几份”、“原稿”的逻辑上分析,那就还有复制件,由此而可以印证制假。
值得一提的是,斯诺在《西行漫记》作者序言中强调:“这本书绝对不能算作正式的或正统的文献。”可见,我们现在看到斯诺关于“断指血书”的记述为毛泽东讲述,亦不能成为真实历史依据,只可备为一说。
至于田汉那句“断指争国会”的诗更不能为凭了。因田汉1912年入长沙师范读书还不到13岁,若说他知道断指故事,许是他舅父兼岳父易象先生所言。易先生当年是宪政派人物,主张请开国会。
真要请出当年的知情者作证的话,那只有多年跟随徐特立在长沙办学的熊瑾玎。1909年前后,熊瑾玎是修业学校老师并兼总务主任。他是徐特立“断指血书”最有说服力的知情者,在多本关于徐特立的书中都写了“断指血书”这个故事。1958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出版的《徐特立老爷爷的故事》,写得最为清楚而明白:“……用殷红的鲜血书写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八个大字,以示反抗帝国主义和清朝政府压迫的决心。”
                                 (作者单位:长沙县北山镇卷石书屋)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甲子桥与长沙曲江李氏家族】陶子林2021年1期总123
下一篇:【邓昊明四谏李宗仁】李向明2021年1期总12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