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述往 > 正文

【宁远濓溪祠溯源】周九宜2015年1期总99
2015-04-09 00:07:06   来源:   评论:0 点击:

九疑山下的宁远县城中,有一条幽深的小巷名叫‘八百春’。这‘八百春’是什么意思,可能会令人有些费解,其实这与中国文字的字词‘隐喻’相关。‘八百春’自然是指八百

九疑山下的宁远县城中,有一条幽深的小巷名叫‘八百春’。这‘八百春’是什么意思,可能会令人有些费解,其实这与中国文字的字词‘隐喻’相关。‘八百春’自然是指八百个春秋的岁月了,也就是八百年的历史;人是自然活不到八百年的。那它又是什么含意?其实这‘八百春’,隐喻的是中国历史上经历最长的一个王朝——周朝。西周与东周这个‘周朝’在中国历史上共存在了八百余年,即‘八百个春秋’的历史。所以‘八百春’,它隐喻的就是‘周朝’的一个“周”字。
来到八百春巷一号,一栋青砖灰瓦古朴的建筑前,门匾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濓溪祠”,大门上掛着一幅黑底金字的楹联:“千年道学兴吾宋,万世宗师首此翁”。楹联系南宋理学家朱熹所题。看了以后,你会幡然明白:这‘八百春’巷地名的由来,原来是由纪念历史上一位‘周’姓的历史名人“周敦颐”而来。
周敦颐(1017—1073)字濂溪,号茂叔,北宋道州营道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道学创始人、理学鼻祖、新儒学开创人。是北宋著名的五大学者之一,世称“周子”。其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著《爱莲说》,不仅为世人共知,还被列入我国大、中学教材课文中,旣作为宋代赋文的典范,又作为立人立德的教材,是寓教于文的一篇重要课文。
《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中,这样评价周敦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文王、周公旣没,孔子有德无位,旣不能使是道之用渐被斯世,退而与其徒定礼乐,明宪章,删《诗》,修《春秋》,赞《易象》,讨论《坟》、《典》,期使五三圣人之道昭明于无穷。故曰:“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孔子没,曾子独得其传,传之子思,以及孟子,孟子没而无传。两汉而下,儒者之论大道,察焉而弗精,语焉而弗详,异端邪说起而乘之,几至大坏。
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於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嘹若指掌。
 
《宋史》的作者元代脱脱,对儒文化、孔孟学说的传承给予的评价是:“孟子没而无传。”、“两汉而下…异端邪说起而乘之,几至大坏。”是十分客观的。有利于我们把儒文化之原诣与后来被封建统治者按其政治需求,刻意诠释的“封建礼教”所披上的‘儒家文化’外衣区别开来。他评论周敦颐“乃得圣贤不传之学”,对周敦颐“继绝学,开新理”,“上承孔孟,下启朱程”作了实事求是的定论。周敦颐的“理学”,成为宋代以后近千年的中国哲学思想的主流。
为纪念这位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思想“圣人”,南宋自嘉定年间起,首先在“学宫”(文庙)内设立了“濂溪祠”。而后,逐渐离开文庙的附建规制,独立建起了专祀周敦颐的“濂溪祠”,遍及江南州县。宁远现存这处“濓溪祠”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是当时全国最早独立建立的、屈指可数的几座“濂溪祠”之一。时任资政殿大学士、前签书枢密院事、文学家魏了翁应宁远县令黄大明之请,为祠作《记》,曰:

嘉定九年,了翁奉使东川,为濂溪周先生、河南二程先生请所以易其名者,诏下如章。十有五年,了翁召还,道九江,谒先生故宅,以元公之命书告。后二年,道州宁远县令黄大明以书来曰:“吾闻古之乡先生殁而祭于社。宁远虽蕞尔邑,而先生之遗风未坠,不可以无祠也。子也学先生之道而尊其名,丽牲有石,将以识里人奉嘗之思。子为记之。
了翁嘗闻人道之要有三:曰父,曰君,曰师。无父无生,无君无以生,无师猶无生也。唐虞三代盛时,民生於风氣之未漓,又得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为之君师,今法度纪纲猶可以槪见。大抵合以井牧,联以比闾,教以庠序,导以师长,維以谏救,考以德艺,无一壤一民不相联属焉。正岁孟月之吉,党里社禜之会,无一事一时不相警策焉。夫然,故教行俗成,而君师之分尽。迨厉、宣、幽、平,已不能如成周之旧,仁鄙寿夭,民自为之,为君师者不及知也,矧自是以降乎!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当斯时而民之散,已二三百年矣。则虽以孔孟之道而无位,亦不能联属而维持之。然猶不忍吾之同体,伥伥然如穷人之无所归也。乃属其徒类而教之,近以淑其国人子弟,远以垂诸天下后世。民之久散者固已不能遽返,而为士者猶有所属,则斯文不坠,以俟后圣,猶将有望焉。而天未欲平治也,虽以孔门弟子,一再传而失之。况秦汉而后,学淺文阙,师异指殊,泮渙滋甚。董仲舒嘗请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朮者皆绝其道,庶几统纪可一,民知所从,而时君不足以行其说。迨其后也,才知之士,各挾其所溺以行於世。不务记览,则沦为虚无:不为权利,则衒词采。至是而不特民散,士亦散矣。不有先生发太圾本然之体,明二五所乘之机,而示人以日用常行至近至切之理,则异端小道将诬民惑世於无所终极。又非二程子,张子推而大之,扶持绵延以开中兴诸儒,则先生之绝学又将孑然孤立,猗其盛哉!
然而至近世朱文公,张宣公、吕成公诸儒死,士又各挾其所以溺於人者溺人,而士之散滋甚。记问,学之末也,今又非圣贤之书而虞初稗官矣。虚无,道之害也,今又非佛老之初,而梵呗土木矣。权利,谊之蠹也,今又非管晏之遗,而錐刀毫末矣。词章,技之小也,今又非《骚》、《选》之文,而淫哇浅俚矣。此宜忧世之士所以悼道之湮鬱,而槪然有感於先儒之教,象而祠之,尸而祝之也。然而民旣散矣,有士以属之;士旣散矣,终不可复属耶?有书以属之。天命流行,亘千古如一日,先生能见孔孟之心於千五百年之久。先生之书烂如日星,家藏而人诵之,崖无见先生之心而兴起者耶?先生初见二程子,使之求孔颜之所乐。他日笔之于书,曰: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呜呼!得孔颜之所以乐,则必不以务记览、工词章、慕虚寂为能也。得伊尹之所以志,则锥刀、毫末之得失不足以为戚忻也。吾党之士,盍相懋明此理,尚庶几士有所属而民不失望焉!
周敦颐受南宋学者的推崇,于南宋宁宗皇帝于嘉定十年(1217),被追赐“元”公,淳祐元年(1253)又追封为“汝南伯”。自此,濂溪学日盛,濂溪祠日益增多,几普及於南宋时各邑郡。后又经元帝追赐,濓溪祠亦向北方各省扩增。但历经沧海桑田变幻,朝代变革,特别是近代,濂溪祠这一纪念性建筑逐渐被移作它用,或被拆改,或因管理不善坍塌,及至湮废。至本世纪初,全国仍保存有古代建筑的“濓溪祠”,唯有宁远一处。其弥足珍贵,已显而易见。
宁远并非周敦颐里籍,为什么那么早就建起了濂溪祠呢?这可能与宁远是周敦颐“祖籍所在”和“濂溪汤沐之乡”有关。据《濂溪世家族谱》序介绍,濂溪上溯十世高祖唐道州司马周如钖,卜居宁远大阳望岗,数传至濂溪曾祖马步都指挥使周从远,周从远在道州营乐乡营乐里置业,迁子周智强(濂溪祖父)率子居之,传至周敦颐仅三代。民间传说周敦颐母亲郑氏,身怀六甲从宁远娘家欲回婆家,在途经宁远县天堂境内时,产下敦颐。至明万历十四年,道州知州李发题“濓溪汤沐之乡”六字,行文宁远县衙刻碑立石以纪,立碑於县城西南进城大道旁。(《宁远县志•建置篇》中存有刻石立碑地址的记载。)于是宁远就有了“濂溪汤沐之乡”一说,明代在宁远建濂溪祠,那是当仁不让了。因此,在当代亦有了“九疑是理学文化之源”的美誉。
走进濂溪祠大门,兰底白字的屏风上,用流畅的行书体书写着《爱莲说》全文。后人说《爱莲说》,是周敦颐做人的“座右铭”。而屏风后兰底白字的《任所寄乡关故旧》一诗,则是其从政为官自律的“座右铭”:

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
停杯厌饮香醪味,举箸常餐淡菜盘。
事冗不知精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
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
 
宁远濂溪祠为四进青砖灰瓦木结构古建筑。一进为门厅,门厅两侧各有厢房一间。二进为下厅,厅前中金柱上,悬掛着一幅楹联:师承孔孟阐明五教真谛,道传程朱开启理学先河。厅正中,高悬着一块黑底金字牌匾“光风霁月”,它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对濓溪人格的赞语。
濂溪祠三进为中厅,厅前两对木柱上悬掛的对联是:文章在史功德在民,廉洁为心仁爱为本。厅正中横梁上高悬的黑底金字牌匾“理传千秋”。四进为后厅,厅内供着濓溪先生塑像。塑像端坐在镂雕木神龛内,神龛上镂刻着“汝南世第”四个金字,标明其周氏源流郡望。木神龛装饰着莲荷、书卷、太极图等木雕图案,寓示先生的“爱莲”人品与《太极图说》哲学思想永存。让人一看更明白,这里纪念的是理学鼻祖周敦颐。厅前悬掛的长联为:道冠群儒太极亭前春不老,书垂后世光风台畔月常明。
祠内设有周子文史陈列展,为该馆常规展出。共分六部分。
第一部分:周子其人。用22幅工笔彩绘中国画介绍了周敦颐主要生平事迹。
第二部分:主要遗著简介。用简短精炼的文字介绍了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通书》《拙赋》《爱莲说》四篇主要著作的內含。
第三部分:祖籍探源。主要介绍了周敦颐以上汝南一族的世系承袭及由宁远迁道州的《家谱序》、及明万历十四年道州牧李发书“濂溪汤沐乡”移文宁远县立碑一亊的《濂溪家谱》与《宁远县志》的记载。
第四部分:泽启后昆。主要介绍了鲁迅、周恩来至周敦颐的世系,陈列他们家谱中关于为“濂溪一族”的考证书刊,以及周恩来祖居“百岁堂”的“锡养堂”堂匾,与隐门楹联“莲溪绵世泽,沂国振家声”等文化遗存,介绍濓溪精神对后代优秀人物的润泽与启迪。 第五部分:周子研究。主要介绍国内外对“濓溪学”研究及研究成果。
第六部分:文化遗存。主要介绍周敦颐宁远的先祖故里、道州濂溪故里、宁远濂溪祠、汝城濓溪书院、湘、粤两省摩崖石刻等涉濂文化遗存情况。
浏览濓溪祠建筑,木结构的柱坊虽经多次修葺,但规制仍在,以凤鸟为主的木雕装饰仍存,堂匾、楹联仍润透着濓溪文化的深远内涵。神龛座上端坐着的周敦颐,似乎仍在孜孜不倦的教诲着来者,而木雕神龛上那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莲荷,正远溢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从喧嚣而浮燥的现实生活中,走进这处小巷内静谧的历史建筑,感受濂溪文化的精髓,更让人觉得气定神凝,思绪万千。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宁远

上一篇:【民国中晚期湖南省银行发行的纸币】沙伟2015年1期总99
下一篇:【永不磨灭的记忆——芷江洽降】龚卫国2015年1期总9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