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述往 > 正文

【难断的矿冶情结】林卓毅2024年1期总135
2024-02-03 21:56:27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和那个年代许多工农兵大学生一样,曾走过知青---工人----大学生的不平凡路程。
 
“人民送我上大学,我上大学为人民”
1968年9月,我来到了广西桂平白沙农场插队,在贫瘠苍凉的土地里感受人生。一年后,经招工来到南宁铝厂当了一名工人。
1973年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我也被工厂推荐上了大学。
1973年工农兵学员的选拔的确是“百里挑一”,既进行严格的政治审查,也要进行相应的文化考试。那年厂里报名读大学的工人有六十多人,到最后参加笔试和体检的仅有三人。当时工农兵学员的选拔的程序是,首先班组推荐,车间党支部审定,厂党委同意,然后由学校老师面试,合格后再参加市里的组织的统一文化考试,最后学校按考试成绩和政审情况进行录取。记得面试时,老师问我,读了多少年书,中学成绩怎样,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的名称是什么,还当场写出了几道数学方程式让我计算,我通过了面试。不久接到到南宁市参加高校招生文化考试的通知。文化考试涉及语文和数理化方面的内容,由于自己平时注意学习,觉得考试难度不大。一个月后,接到了南宁市革命委员会转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我被湖南中南矿冶学院金属材料系有色金属合金材料专业录取。上学那一天,厂里专门召开了隆重的欢送会,车间领导和工人师傅还送我到南宁火车站。
中南矿冶学院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下,是1952年我国按照苏联莫斯科黄金学院模式建立的亚洲最大的有色金属工业大学,是当时冶金部直属的三大院校之一(另外二所是东北工学院与北京钢铁学院)。学院地质、矿山、选矿、冶金、钢铁、特冶、材料、机械、自动化等科系专业齐全,拥有地质专家陈国达,粉冶专家黄培云,冶金专家陈新民等一大批矿冶大师。当时学校实行供给制,除有五年工龄的工人学员和部队学员带薪学习外,其他同学基本上不用交学费、书费和住宿费等,且按每人每月15元的伙食标准发餐券,还发4元钱零用,凭学生证免费看病。
 
我们的合金七六级
学校材料系有色金属合金材料专业设在特冶楼里。我们入学时,合金专业教研室正处于“文革”期间,大部分教师没有评定教授职称,但却有张纬斌、曹明盛、田荣璋、朱耀明、唐仁政、宋友仁、肖治平、金展鹏等一批讲师,这些老师大多是东工、北航的高材生或研究生,在合金材料专业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因此,同学们将执教我们专业课的老师称为“八大金刚”。这是一批非常可敬可亲的师长,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和同学们一起下厂下乡,和同学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学员们传道,授业,解惑,老师们教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同学们循循善诱,用他们掌握的所有知识来充实我们。
我们的合金76级共有2个班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我在合金761班,我们组共有9位同学:刘来喜(湖南)、林卓毅(广西)、顾德林(青海)、董维勤(内蒙古)、陈宪云(广东)、刘大连(湖南)、要惠英(女,山西)、曾青(女,湖北)、熊春秀(女,湖南),组长是曾青。
 
部分同学在长沙橘子洲头留影
 
入学一开始,系领导和工宣队研究决定成立团支部,合金761班团支部由舒清平(江西)、童立芬(女,江西)和我三人组成,舒清平任团支部书记。开始合金761班还没有建立党支部和班委会,所以,班里的一些工作由团支部承担,象组织批林批孔、学习马列和同学的思想政治工作等都是我们做。记得有一次,团支部根据学校指示组织学雷锋活动,为提高活动的效果,我们三个支委步行几个小时,风尘仆仆来到望城县雷锋家乡作实地考察,认真研究制定了班里的学雷锋活动计划。由于我们的辛勤工作,使得合金761班团支部在同学们中具有一定的威信,团支部多次受到学校和湖南省的表彰。后来,材料系成立了学生会,经全系同学选举,我任宣传部长,童立芬任组织部长。
学校禁止恋爱。当时男女同学之间尽管在学习和生活上互助关心和互助帮助,但关系非常清纯。如果发现男女之间有恋爱情况,将上纲上线受到严厉批判。我们在上海实习时,合金75级有一对男女学员发生恋爱,结果班里召开了批评教育会。合金专业教研室朱耀明主任专程从长沙赶来出席会议,我当时也参加会议。两个谈恋爱的同学会上情绪沮丧,读了检讨书,说“受到资产阶级思想毒害,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
 
我们的专业
入学开始,老师即带领同学们到特冶楼的金相、力学、电子显微镜等实验室和有色材料加工厂参观,对我们进行了专业教育,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大家了解到,有色金属合金材料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支柱,在航空航天、能源化工、国防军工、冶金机电等行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材料、能源和信息技术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中南矿冶学院有色金属合金材料专业的培养方向,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与训练,使同学们掌握金属材料成分、组织结构、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掌握材料设计、材料制备、材料压力加工方面的工程技术成为有色金属合金材料的研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合金材料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具有研发新合金材料的基本能力,能在合金材料、机械、电子信息、冶金、航空航天等各种领域从事材料生产、检验、工艺设备设计、研发以及管理,也能在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当时,有色金属合金材料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根据毛主席指示和教育部教改的需要,以服务国民经济和生产实践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员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注重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训练。
公共课课程主要是马列和毛主席著作、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化学、英语、体育等课程。第一个学期,学校针对新生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进行了高中阶段课程的补课。
专业基础课的主要有《物理化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制图》《机械零件与机械设计》《电工技术和设备》《冶金炉设计》《金工实习》等课程;结合《金工实习》课程,同学们到学校机械厂进行了二周的劳动,在机械厂工人指导下,学习了车工、钳工、焊工等工种操作。
专业课的主要有《金属学》《金属学实验》《有色金属材料生产》《钢铁热处理》《金属x射线学》《金属位错理论》《金属腐蚀与防护》《合金的室温强化与高温强化》《金属物理性能》等课程。结合专业课程,同学们到系里的材料加工厂进行劳动,在加工厂的工人师傅的指导下,进行专业学习。记得当时我和一个同学操作一台两辊轧机,采用“两人转”的操作方法(一个送料,另一个喂料)为长沙电池厂轧制锌片。那台两辊轧机看去陈旧,年代悠久,但还能生产。但老师告诉我,这台两辊轧机是德国制造,二次大战时苏联红军攻克德国的战利品,以后苏联送给了中南矿冶学院。
我们的上课地点,公共课主要在基础课大楼上;但一些专业基础课的教室往往设在不同的大楼里,如《机械制图》在冶金楼上、《材料力学》在力学楼上;《电工技术和设备》、《机械零件与机械设计》在机电楼上;专业课通常在特冶楼上。
当年老师推荐的上海交通大学徐祖耀老先生的《金属学原理》,跟随本人多年。这是材料专业权威的经典版本。直到今天,许多出版的金属学方面的教材,还是以它作为模板。
苏联金属压力加工学者古布金的经典著作。书中论述了弹塑性定理、体积不变定律、最小阻力定律、剪应力定律、不均匀变形、常摩擦系数等金属压力加工理论。
 
我们的学习
当时工农兵上大学有一个口号,叫做“上、管、改”,意思是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但就我们的实际经历来说,主要是上,没有管,也没有改。同学们对老师是很尊重的,老师和同学一起下厂、下乡参加各种活动,相互接触多,师生关系很融洽。应当承认,部分学员基础较差,虽然当时对工科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当时的专业学习方面似乎影响不大,由于基础课和专业课没有深入的学习,且学习很少考试,基础不够扎实,毕业后部分的学员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提高来说,是受到影响的。
老师对我们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进行了认真的设计。专业课的老师从我们入学开始直到毕业,3年来一直陪伴着我们的学习和下厂实习,他们自称为“包乘组”。安排给工农兵学员上课的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有经验的老师,直到现在同学们仍能记起来的基础课以及专业课执教老师的名字,他们都是业务骨干,教学水平很高。学校为什么要配备有经验的优秀老师担任教学呢?一是学校对毛主席教育革命路线的支持,要把社会主义新型大学办好;二是顾虑工农兵学员有经验,敢造反,怕工农兵学员提意见;三是部分学员基础较差。
“绝对不让一个阶级兄弟掉队”是学校当时提出的一个口号,由于学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既要补高中文化课,又要上大学基础课,对不少同学来说压力较大。如上到《机械制图》和《物理化学》时,由于在课堂上听不懂,有些女同学哭起来。另外,许多课程没有统编教材,都是老师编写的油印讲义,所以,同学们必须要借助于图书馆里的同类教材进行学习与参考。
如《物理化学》,是合金材料专业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当时教学改革,老师结合合金材料专业编写了油印的教材,为了学好这门课程,我在图书馆认真阅读参考了北钢、东工等院校文革前出版的十几种教材,作了很多笔记。
同学们晚饭后即赶往图书馆,那时图书馆还没开门,门口早已布满人群,大家等着开门占领座位。“一个书包一只碗,教室--食堂--图书馆”的“三点一线”生活就是当时同学们学习的实际写照。每晚除在宿舍睡觉外,大部分同学都是沿着“三点一线”转,学习非常用功和刻苦。
 
 
矿冶学院图书馆
 
韶山学农和南县夏收夏种
1974年11月4日,为了到湖南农村开展社会调查和学习贫下中农,我们合金76级专业的70多名学员打起背包,经过两天的行军拉练,来到了韶山。韶山原来的地理范围很小,位于宁乡、湘乡与湘潭交界,山多田少,自古流传着“韶山冲,冲连冲,十户人家九户穷,有女莫嫁韶山冲”的民谣。
我们在韶山共住了10天,同学们分散住到农民家里去,和韶山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韶山学农的日子里,同学们瞻仰了毛主席故居及其父母的坟墓,参观了韶山学校,访问了农户,学会了一些农活,知道韶山党支部是毛主席亲手创建的我国农村最早的第一个党支部,了解学到了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领略到当年领袖感慨的“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情景。
 
韶山学农时在毛主席故居前留影
 
在我人生所干那么多的农活中,最辛苦的算是1975年在湖南南县参加的夏收夏种了,体会到什么是披星戴月与含辛茹苦。那年合金76级学员来到湖南南县下柴市公社支援夏收夏种。每天天不亮大家就得赶紧起来,洗漱出门,到离住地几公里外的农田割禾、耕田与插秧,晚上点亮汽灯还在田间拔秧,天黑才收工。收工时还要深一脚浅一脚把100多斤重的稻谷挑回来。每天大家都累得疲惫不堪,骨头象散架一样。
虽然夏收夏种劳作艰苦,但我们也有苦中作乐的时候,那就是抓青蛙来充饥。当时由于劳动强度大,农村伙食水平低,同学们每天做工饥肠辘辘,饥饿是大家面对的问题。后来,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情况,田野里的青蛙又多又大,但当地人没有吃青蛙的习惯。于是,一些同学开始抓青蛙来充饥,用青蛙制作的菜谱有“红烧青蛙”“麻辣青蛙”、“清炖青蛙”等品种,大家吃得不亦乐乎,连村民也过来品尝,觉得青蛙制作的菜竟然如此好吃。
 
开门办学和毕业设计
1974年4月-7月,我们班在上海开门办学。开门办学期间,同学们参观了萍乡安源煤矿、中共一大会址等红色纪念点。
根据有色金属合金材料专业教学计划,此次到上海开门办学属于专业见习的实习,除实习外还要上《英语》《无机化学》《金属学》等课程。所以,专业课老师和基础课老师同时来到上海。我们主要在上海铜厂实习,期间还到上海冶炼厂、上钢五厂、异型钢管厂、铝材三厂等企业学习参观。
位于虹口区新港路的上海铜厂有职工1200人,主要产品是发电设备的铜合金冷凝管。在车间里,同学们看到了感应熔炼炉、挤压机、拉伸机、退火炉等生产设备,懂得了合金牌号、合金状态,了解铜合金冷凝管的生产工艺流程,受到了生产技能训练。
在上海铜厂,我在1200t挤压机生产pb59-1铅黄铜这款手表外壳型材。pb59-1铅黄铜使用感应炉熔炼,铸锭后采用热挤压成形。了解到pb59-1铅黄铜里面含有1%的铅主要是改善合金的切削性能。
另外,我们在上钢五厂参观学习制备特殊钢的电子轰击炉;在上海冶炼厂参观学习用高压空气输送样品;在异型钢管厂参观学习了无缝管和形形色色的型管挤压生产;在铝材三厂参观学习了用水冷模铸造铝合金扁锭,前几届校友发明用于拉链的292耐磨铝合金 ……
所有这些,对自己受益菲浅,直到毕业工作后,自己在工厂进行技术改进时,还常常运用这些曾经学到的专业知识。
1975年4月至7月,我们班赴西北铝加工厂(113厂)开门办学。由于我们已上完大部分的专业课,所以,此次到西北铝加工厂开门办学属于专业生产实习,老师要求同学除掌握有色金属合金材料的生产技术外,还要求根据工厂生产实际从事科研课题,帮助工厂解决一些生产技术问题,从而提高学员的工程能力与科研能力。此外,老师还带领我们去了宝鸡稀有金属加工厂(902厂)、洛阳铜加工厂、洛阳拖拉机厂参观学习。
在西北铝加工厂,我被安排在铝合金立式淬火炉生产实习。
由于铝合金淬火温度与其相图的过烧温度很接近,在生产中稍不留神,如淬火炉炉温分布不均匀、控温仪表或热电偶失灵等,都会造成整批铝合金制品过烧。铝合金制品过烧后耐蚀性能与力学性能不合格而报废。
我在淬火炉实习,主要进行如下工作:1、对铝合金制品抽样进行力学性能、金相组织分析,对产品质量实施控制;2、进行铝合金制品“停放效应”课题试验(铝合金淬火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时效,如停放时间太长,合金组织的过饱和固溶体有自发分解倾向,造成合金性能下降。课题主要统计不同牌号的铝合金“停放效应”后强度峰值下降幅度。)
在西北铝加工厂实习后,我们来到了我国最大的钛合金生产、科研基地——宝鸡稀有金属加工厂(902厂)参观学习。902厂的生产与科研设备堪称国内一流,很多生产科研设备都是从美、英、法、日本等很多国家进口,所以,老师们说902厂是真正的“万国工厂”。当时,由于住房紧张,老师安排我和几个同学住在902厂总工程师刘雅庭(宋老师在东工的同学)的办公室里。
1976年春季一开学,同学们开始进入紧张的毕业实习阶段。我根据原选送单位的意见,主要学习掌握抗高温蠕变钨丝的生产技术,所以,先后在株洲601厂、长沙770厂和武汉精密合金厂进行毕业实习,学习掌握抗高温蠕变钨丝的工艺流程,在工厂技术人员指导下,我对钨丝的材质纯化、表面缺陷、绕丝性能与电光源参数进行了试验与检测,毕业实习结束后撰写了毕业论文《抗高温蠕变钨丝的工艺研究》,后将毕业论文请压力加工教研室的彭大暑老师批阅,彭老师对论文表示认可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毕业后我把文章发表在《新材料新工艺》刊物上。
1976年的夏季到了,合金76级同学走完了勤奋而充实的三年。经历了三年的风雨历程,同学们学有所成,告别矿冶,走出岳麓迈向社会。当时工农兵学员的毕业分配有一个原则即是哪里来回到哪里去。即从工厂或矿山来的就回工厂或矿山,从部队来的就回部队去。从农村来的,除了回到农村所属的县人事部门报到外,还有部分同学由学校分配到国家需要的单位。
我们组9位同学的分配去向是:刘来喜分到广东矿冶学院、林卓毅回南宁铝厂、顾德林回青海镁厂、陈宪云分到广东湛江冶金公司、刘大连分到湖南株洲601厂、要惠英分到山西铝厂、曾青回武汉钢铁公司、熊春秀分到湖南永州农机局,董维勤申请去了西藏工作。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毕业至今47年了。当年的同学已进入古稀之年。
矿冶,是魂牵梦绕的地方。春季岳麓葱绿、杜鹃怒放;夏日深深的校院幽静凉爽;秋天层林尽染,丹桂飘香;寒冬玉树琼枝,银装素裹。追忆着校门口那弯弯曲曲的左家垅小路,回顾岳麓山下桃李芬芳,弦歌一堂的岁月,令人感概万千。
得益于母校的培养,老师们的辛勤教诲,尽管大部分同学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业,没有当上大官发了大财,却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为社会作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当时大学生从工人、农民和士兵中推荐产生,而不是通过全国高考录取,据统计,全国共有90多万工农兵学员。1993年人事部、国家教委联合下发文件做出规定,对于1970-1976年进入普通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国家承认其学历为大学普通班毕业。
工农兵上大学,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工农兵学员也成为一代具有典型时代印记的人。实话说,工农兵学员的文化基础确实参差不齐,但大部分学员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们能吃苦、肯钻研,学到了在那个年代显得十分宝贵的科学文化知识。许多人经过努力,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出现了不少中科院院士和科学家。后来,我也成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作者单位:广西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长沙设市前后的城市建设】任理2024年1期总135
下一篇:【记新邵二中校藏古籍图书的清理】龚笃清 周克臣 陈萍2024年1期总13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