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山览胜 > 正文

【记忆中的石伏山】严钦平2019年3期总117
2019-10-17 10:30:02   来源:   评论:0 点击:

石伏山在华容历史上是一个很有点话题的小山,虽然现在它只是我们记忆中的一座山了。
石伏山在九百年前北宋人范致明的《岳阳风土记》中就有记载:“石佛山在(华容)县北,石堆成佛像,衣服皆具。”他指出了山的方位,并认为之所以命名为石佛山,是因为山上石头堆积,就像一座座佛像,而且是像穿上了衣服的佛像。
修于明天顺(1457—1464)年间的《大明一统志》,其中有关岳阳的山水都经过我县状元黎淳的编纂,也有石伏山的记载:“石伏(山),(在县东)七里,形伏,多巨石。”不同意范致明认为该山名为石佛的观点,认为山上很多巨石就如巨人伏地,故名石伏山。黎淳是本地人,他的说法似乎更具权威性。他还引用了王来旬一首描写石伏山的绝句:“登登一径入青冥,无数樵人集远埛(离城市已远的郊野)。牵衣才出朝沾露,荷担将归晚带星。”诗写得很美,山看来很高,一条采樵之路直入云中,很多打柴人到这离县城较远的郊野采樵。他们早上踏露进山,傍晚戴着一天的星子担柴回家,很有诗意。
万历《华容县志》还录存了曾案两句描写石伏山的诗:“悬崖路滑山长润,古涧泉香草自春。”可见当时石伏山草木葳蕤,泉水潺潺,是一个县城郊区的风景名胜,而且诗人长吟不衰。黎淳第十世孙康熙辛卯(1711)举人黎孝材也有《石佛樵歌》一首:“朝歇石佛门,暮会石佛缺。竖挺横刍束,呕哑竞戛锲。”生动地描写了樵夫们的采樵生活。但问题又来了,黎孝材诗中明确无误的写作“石佛”。由此可见,“石伏”与“石佛”的解释与命名从开始以来,就有不同的看法与说法,而且二者均可成立。本地还流传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传说。说的是曹操在赤壁大败于孙、刘联军后,北撤途中经过华容石伏山和老牛山之间的谷口,被关羽伏军所挡,后因关羽感于当年曹公赐袍赠金之义,而放了曹公一条生路。后人在山上刻了关羽之像以纪念此事。
据当地人说,原石伏山高度在胜峰境内仅次于最高山雷坝尖,山身长约1600米,山脚宽约600米,北高南低,就像一尊雄狮坐卧在县城东郊平原上,头朝北,尾朝南,远望北方的雷坝尖。我出生在石伏山脚下,儿时与伙伴们常常上山放牛、挖蔸、砍柴、收狗粪、锤碎石。严格说来,石伏山虽然不高,也不大,但独峰兀立,显得格外高峻,从山脚往山顶看,耸入云端。山南边的狮身,稍平坦一点,我们石伏大队(现在称村)六个生产小队(现在称组)就环拱在石伏山下。上世纪六十年代,山上已无树木,只有茅草、猫耳刺,中间还有一些零星的小树兜。整座山就是一块巨大的狮形岩石,上面的茅草就是它的鬃毛。山下几个队的放牛伙伴,经常自发地搞爬山比赛,山坡上稀少的茅草也被我们踩平。 那时站在山顶,能看到我们当时眼中繁华的华容县城,看到碧波粼粼的华容河,看到人头攒动、车来车往的岳华公路,看到万顷良田和周围一座座的山峰。
据柏子山姚氏庙源流考记载,山顶上原有一个庙。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正德戊辰(1508)进士、刑部主事严承范(有《青湖集》传世,人称青湖公)之孙严梦悟未婚夭亡,时年一十七岁。其未婚妻姚四姑(嘉靖二十四年1545—天启五年1625)亲往吊唁,且在严府侍奉公婆,服孝三年。尔后,顶住父母压力,誓绝婚嫁,在石伏山顶的九娘庙带发修行,皈依佛门,直到八十岁寿终。严家感其贞节可风,乃以梦悟侄子首政入嗣,为姚送终。明朝末年,严氏族人在山脚下西边现在的石伏村柏子山为姚四姑建祠立庙,其庙名姚氏庙。至于九娘庙何时没了香火,何时圮败,迄今无考。
但还有不同的民间传说。石伏村八组九十三岁高龄的严必达老人说,明朝某年暑天,水涨到石伏山脚下,山北边的张家湾都有了大水。当时张家湾有一个严家姚姓的婆婆,看到被大水冲来一尊木菩萨,便将菩萨请到石伏山顶,修屋供起来。她自己天天吃斋,给菩萨上香、烧纸、供果。不久,眼睛痛,胳膊腿子麻的老病都好了。山下的人知道后,天天络绎不绝的分别从山北边一条小路和山东边的名叫“长山子”的山路上来烧香求福,包括湖南、湖北、江西的人。若干年后,守庙的姚婆婆过世了,山下的严氏族人便将菩萨请到柏子山,并修了一个大庙姚氏庙。但姚氏庙后来的故事却是一致的。关于姚氏庙还有一传说。每当庙里击鼓时,石伏山东边一座小山湾下的王姓禾场里,出现了一只大金母鸡带着一群小金鸡啄食,王家喜出望外,想了很多办法,金鸡就是不进屋。于是就在禾场外边修了一栋房子,把金鸡挡起来,但等到房子修起,金鸡不见了。下次山上庙里再击鼓,王家禾场又出现这群金鸡。王家又修了一栋房子将金鸡挡起来,和上次一样,房子修起了,金鸡又不见了。一连五次出现,修了五栋(五层)房子,金鸡还是挡不住。最后,王家出了一个绝招,干脆在禾场外挖一个池塘,以挡金鸡的逃逸。谁知石伏山上庙里以后击鼓时,金鸡却再也没出现了。故石伏村的五层湾由此得名。
解放后“刮五风”时期,县里在城关南门修华容剧院,将庙上的青砖拆去做墙。2006年经县民宗局批准,石伏村九组村民严钦林、刘桂喜、十一组李必清,一组严国海与跃进村七组村民王恒益、黎珍友等将姚氏庙重建在石伏村十二组与跃进村七组交界处。
石伏山朝南的尾部,即传说中的狮子屁股,至今仍在,历来传说,这里是兴旺后人的“发地”。东汉名臣胡广的第六世孙、凉州刺史、晋封建武将军胡玺与夫人就葬在这里。后来此处成了严氏家族的祖坟地,附近的他姓老人去世后也有葬在狮子屁股的。的确,名不虚传,这些长卧地下的老人们的后裔有读美国博士研究生的、读名牌重点大学的,任大学教授工程师的,当科学家、大公司老板的,任中小学教师、医务工作者的,任新闻媒体记者的,任厅级、处级、科级干部等公务员的不计其数。
儿时,在山顶上玩耍,看到日军留下的碉堡、战壕。据当地老人说,那是日本鬼子驻扎石伏山后强迫老百姓修的工事。一九四三年,日本鬼子下山烧杀掳抢,把石伏山周围的松树都给伐光。还拆掉了二十多间民房,强迫老百姓把一根根又粗又长的湿木和砖头。运到山上修碉堡筑战壕,谁走慢了就是一棒。有个刚满十三岁的少年施治平,因为担不动,被鬼子打得皮破血流,硬要孩子滚下山去。石伏山下的谢作仁的老婆无缘无故被鬼子枪杀,未满周岁的孩子饿了,还爬到妈妈的胸前吃奶。人们睹此惨状,无不切齿痛恨!谢作仁为了不忘深仇大恨,给孩子取名叫逃生。
1955年,在石伏山西边,县政府成立了一个国营岩石厂,请长沙金子湾的爆破师傅在这里开采矿石,还招了10多个农民跟着长沙师傅学艺。当时炸的石头用人工抬,手车推,驴子拉,运往华容河,然后用木船装到长沙、南县、洞庭湖、长江沿岸等地,筑屋脚、护坡、护岸、修路、修桥。我们儿时就以采石场放炮时间作为时间坐标,中午听到炮响,队长就说:“十一点半了,收工!”下午四点半放炮,爷爷奶奶们就知道学生伢儿放学了。当年,省地震台在石伏山附近的学校设立了监测点,仪器上天天显示有地震,后来发现是采石场炸石所致,就把监测点转到了黄湖山。若干年后,国营采石场由十多人发展到了几百人,由一个采石场发展到多个采石场;由人工用锤子、铁钎在石头上凿眼,变成了电风钻眼,速度快百倍;运输由手工车改为马拉板车。到了80年代,用拖拉机、汽车运输。人工挖、人工抬、人工锤换成了挖掘机、装卸机、粉碎机,机器一条龙的现代化作业。
几十年来,由于兴修水利、修路建桥、防洪护坡,炸山取石,石伏山已经采到了凹于地平的第三层。昔日的石伏山早已不见踪影,采石场内机声隆隆,来来往往的大车小车拉着块石、碎石、风化石从场内运往高速公路、铁路等建筑工地。石伏山工业园就在石伏山脚下,几年来,落户园内的企业已有十几家,其中,有年产30万吨的雪花啤酒厂,纺织企业多家。其中占地面积135亩的丰盛纺织有限公司,是中国纺织协会确定的缝纫线生产基地,公司生产的特种纱线产量在2004年已居全国第二位。它们的厂区建设基础落脚、护坡、修路、修操坪、修下水道,全部采用的石伏山石料。回看工业园,厂房林立,一车车华容产品源源不断的送往四面八方。
石伏山,我记忆中的石伏山,你为了华容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了出来,华容人民和他们的子子孙孙都不会忘记你的。不管多少年后,我们都会说起你,曾经美丽的风景名胜,献身不惜作基石的石伏山,牺牲了自己,繁华了社会的石伏山!
石伏山,我心中永远高大的山!(作者单位: 华容县公安局 )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历经沧桑的江华文庙】李荣喜2018年2期总112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