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湘人物 > 正文

【中兴名臣 千古垂范---明代“弘治中兴”名臣刘大夏事迹与启示】江良发2019年3期总117
2019-10-17 16:21:51   来源:   评论:0 点击:


刘大夏(1436—1516),字时雍,号东山,湖南省华容县人。明代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为“弘治中兴”名臣,与王恕、马文升并称“弘治三君子”。以古人的视角看来,刘大夏的一生,是所谓“有文经武纬之才、宿德老成之望”者,“才识优闳、德性纯厚”者,“与物无竞、临事有为”者,“爱民如子、守身如女”者,“仁以为质、道揆法守”者,“伟器成于宿学、实心见诸真践”者,“正己为先、戒利远名;恬于名利,远于恩泽”者,“知无不言,鞠躬尽瘁,死生利害一不暇顾”者,“明识治体、通达国事;质直不阿、廉洁无私、忠诚恳切”者。
以现代人的观点看来,刘大夏的一生,是所谓忠君爱国,大公无私,胸怀天下,心忧社稷,恪尽职守,奋发有为,情系民生,审慎务实,宏韬伟略,智勇兼备,清正廉洁,深得人心的好官员。致仕后,刘大夏回到华容故里,身居草庐,布衣蔬食,蓑衣竹笠,荷锄劳作,与民无异。不期在武宗朝受到宦官刘瑾、奸臣焦芳陷害,被打入天牢,后责罚戍边肃州。刘大夏始终大义不屈,正气凛然。刘瑾被诛后,刘大夏亦平反昭雪,返回家乡,继续过平平淡淡的平民生活,直至去世。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这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梦阳对刘大夏忠贞为国、清廉为官的赞美。刘大夏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的思想品质,道德风范,做人准则,为官信念,办事风格,处世态度,对于我们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现实的意义。
刘大夏的人生有很多闪光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是 “奋发读书,立志成才”。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时至今天,“青灯黄卷,寒窗苦读”,奋发读书,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仍然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是莘莘学子的夙愿。刘大夏自幼奋发勤勉,少年中秀才,弱冠中举,获中解元,继而考上贡士,获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一直在孜孜矻矻,奋发努力地读书学习。读书,是刘大夏人生成功的原动力。刘大夏的所谓“文经武纬”之才,主要是由于他的书读得好。刘大夏一生爱好读书,无论身处何地,总要随身携带一口篾织的书箱(即竹箧),一有时间就手不释卷。刘大夏亲撰“读书箴”云:“贵熟不贵多,贵恒不贵苦,自求尤贵资人,日不足则夜以继之,间弛几日则倍功以补之。”这种终生为学不倦的精神,不管是在“学而优则仕”的古代,还是“知识改变人生”的今天,都是十分可贵的。
二是 “忠诚恳笃,德性纯厚”。刘大夏一生,对国家、对朝廷、对人民忠心耿耿,毫无私心。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均以国家朝廷、江山社稷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他的忠,不仅表现在他官居要职、声名显赫之时,也表现在他退休赋闲、甚至身陷囹圄之时。刘大夏在担任兵部尚书时,弘治皇帝经常在退朝后,把他请至后殿,商量探讨国是。刘大夏每次都能为皇帝想办法,出主意,解决一些重大问题,成了当朝皇帝最信赖的股肱大臣。刘大夏的《宣召录》可见一斑。致仕退休,他写有诗句“独怜老眼双眸白,徒抱忠心一片丹”,可见其忠心不改。他身在狱中“重门深锁只闻鸠”的时候,仍然能“强将诗句消怀抱,敢问丝音僭国谋”、“但愿此身轻似雁,随时飞去又南征。”刘大夏曾写有“居廊庙之上兮,匪徒乐己之乐;念兵农之艰兮,亦当忧人之忧”的名言。他的忠心、忠诚、忠实,坚定不移,天日可鉴。
三是 “遇事清醒、处事清明。”刘大夏是一个大清官,遇事清醒,做事清白,处事清明。刘大夏想事做事,总要从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既入情入理,公正公平,又深得民心,令人信服。成化年间,刘大夏在兵部职方司任职期间,安南(今越南)王黎灏侵犯老挝,结果兵败,向明廷求救,当时宦官汪直想趁机出兵,大捞一把,向兵部索要明永乐间讨伐安南的图集资料,刘大夏机智隐匿,避免了南方战事升级,避免了万千百姓生灵涂炭。当时的兵部尚书余子俊,弄清楚刘大夏隐匿图集资料的用意后,连连称赞,认为,自己的兵部尚书之职位,不久当是你刘大夏的。又如,在福建任职期间,一次琉球商船遭遇台风,吹到了福建沿海,当时水兵镇守以“海寇犯边”上报。刘大夏看出了水兵镇守想借机敛财的小算盘,没有作“海寇犯边”处理,而是安抚遭受海难的琉球商人,助其返回。成为被外国人看重的中国官员。再如,刘大夏拒绝特权,在任兵部尚书期间,弘治皇帝经常约刘大夏私谈,并当面授权,“事有不可,每欲召卿商量,又以非卿部内事而止。今后有当罢者,卿可写揭帖密封进来”,刘大夏当即拒绝了皇上授予的这一特权。并以前朝佞幸之臣李孜省以献“淫邪方术”取悦成化皇帝,渐“干预政事”的事例,陈述利害。弘治皇帝明白了刘大夏所言之理,“称善久之”。还有,刘大夏被刘瑾、焦芳构陷,索要贿赂,就连好友李东阳都劝刘大夏,并出钱给刘大夏,要刘大夏向刘瑾送钱,以保性命时,刘大夏坚持宁可被杀头,也不向刘瑾行贿,保证了自己的人格和气节。同时也体现了刘大夏的“清白”。
四是 “通达国事,临事有为”。刘大夏的能干,是一般官员不可比拟的。他能办事,会办事,能力超强,每事必成。刘大夏治理黄河,成为千古佳话。其实,在刘大夏之前,朝廷就派出过很多高官去治理,只是不见成效。有资料称,明朝276年,黄河发生水灾的年份有111年,发生水灾702次。弘治二年(1489)五月,黄河决口数处,朝廷派南京兵部左侍郎白昂,会同地方巡抚带领五万民工抢修治理。然而,时隔两年,“白昂防线”全线崩溃。弘治五年,黄河黄陵冈再次多处溃决,朝廷派工部侍郎徐贯治理,但收效甚微。后又派工部侍郎陈政前往治水,结果陈政“渐次修举,未几卒官”。不仅河南、山东黄祸泛滥,民不聊生,而且阻断运河漕运,直接威胁到皇城官民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弘治皇帝根据吏部尚书王恕举荐,派刘大夏以右副都御使官衔领命治理黄河。弘治六年至弘治八年,经过三年治理,结果大功告成,朝野震动,官民欢庆,皇帝命阁臣刘健、王鏊、徐溥、李东阳分撰《黄陵冈塞河功完之碑》等五篇碑记文章记载其功劳,足见其能。毛泽东曾评价:刘大夏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治理黄河,功莫大焉!
刘大夏的卓越才能,并不仅仅体现在治理黄河上,在其为政管理的很多事情上,都表现出来。如在任户部侍郎时“塞上积粟,筹集粮饷”;在任广东布政使和广东巡抚期间,以和平方式平定少数民族叛乱,设置从化、龙门诸县;在任兵部尚书时,革兴陕西马政,处置军队积弊,加强边防,修筑长城,选贤任能,议行武举,救荒弥盗,整饬军营等等,都体现了刘大夏卓越的领导才干和办事能力。刘大夏的“临事有为”,对推进“弘治中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五是 “戒利远名,廉洁无私”。刘大夏既不要名,也不要利。洁身自好,独善其身。他在为官期间,除了朝廷俸禄外,其余分文不取。他提出“居官以正己为先,不独当戒利,亦当远名”的名言,成了他自己一生的行为准则。他曾撰《寿藏记》,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客观的总结,“无使人饰美,俾怀愧地下也”。刘大夏坚决拒绝家人提出的向朝廷乞求封赏的要求。他在《家书二通》中说:“见人袭父兄之势而为乞官者,无不深愧。”“不可使之预存此心,以坏心术。”刘大夏终生不爱钱财,在任广东布政使时,一反常规,不取羡余银,将过去官员中饱私囊的府库盈余悉数充公。刘大夏治理黄河成功后,河南巡抚为刘大夏安排了两千两银子的“奖金”,刘大夏坚辞不受,指示存入府库。后来刘大夏被刘瑾陷害,充军肃州,路过河南时,河南官员又将这笔钱拿出来还给刘大夏,但他还是不要。在充军的路上,刘大夏昔日的老部下、各路官员纷纷向他送钱送物,他一概拒绝,只取食少量食物。他还为自己编造了一个不受钱物的理由:自己仅二仆随行,如果收了钱财,仆人携钱财逃走了,自己将孤身一人死在沙漠里。结果,刘大夏编造的这个理由,还真的被一同充军肃州的钟尚书验证了。钟尚书的仆人背着钱财偷偷逃跑了。刘大夏在位期间,有人建议他为子孙后代搞一些积蓄,置办一些田产。可刘大夏坚决不这么做。他说:“子孙胜过我,要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要钱做什么?”可谓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当刘瑾陷害他时,以为抄了刘大夏的家,可获金数万,可以充边费十二。可是,当派去的锦衣卫使者罗至廉带人来到刘大夏的东山草堂搜查时,刘大夏家里一无所有,仅有朝廷发给的俸禄还剩下的数串铜钱。这种廉洁无私,是历代官员中少有的。(作者单位:华容县历史文化研究会)

参考文献:
⑴《刘忠宣公遗集九卷附录年谱二卷》,清光绪元年刘乙燃刻本;
⑵《东平茶刘族谱》,刘克剑等纂修,2011年内部版;
⑶《二十五史·明史》,(清)张廷玉修,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出版;
⑷明万历《华容县志》,(明)孙羽侯纂修,黄剑平、黄光泽点注,1988年6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⑸清乾隆《华容县志》,(清)狄兰标纂修,江良发校注,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⑹嘉靖《湖广图经志书》,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
⑺《明实录·孝宗弘治实录》,(明)谢迁、李东阳等纂修,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民国三十年梁宏志影印本。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火烧赵家楼的两个“宝古佬”】陈扬桂2019年3期总117
下一篇:【彭德怀与黄克诚的赤诚之交】黄禹康2019年3期总11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