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湘人物 > 正文

【左宗棠家世述略】梁小进2021年1期总123
2021-08-02 15:43:12   来源:   评论:0 点击:

晚清重臣左宗棠,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生平事业及思想,近百年来学界已多有论述,著述繁多,惟于其家世较少研究。民国年间,《东方杂志》曾刊发“启事”,征集有关曾国藩、左宗棠家族文稿,但“未有应者”。后曾有方作藩者,在《圣报》发表《左文襄公之家族》一文[1]。笔者得读其上篇,仅二百余字。此后,此类文章甚为少见,除左景伊《左宗棠传》一书有所记述外,仅在各种有关左宗棠的传记中略为涉及。为此,笔者多方收猎,积蓄有年,乃爬泐钩沉,并稍予整理,略述如次。
 
一、耕读孝义之家
清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日(1812年11月10日),左宗棠出生于湖南湘阴县东乡界头铺左家塅(今湘阴县金龙镇金龙村)一耕读孝义世家。其家族于南宋时即已定居湘阴,代有闻人,“一门忠孝,照曜湖湘间”。至清代,“支派日以繁衍,为士者以文章行谊相底饬,服官者以勤慎廉正为操持,其间忠孝节义,往往散见于郡邑之志载”[2]
    左宗棠的曾祖父左逢圣,字孔时,一字仁乡,县学生员。后以孙宗棠贵诰赠光禄大夫,追赠恪靖侯。曾祖母蒋氏,诰赠一品夫人。左逢圣平生举止端严,虽家贫,但乐善好施,曾于东乡高华岭施茶数年,以济行人。今湘阴县高华岭尚存石砌茶亭一座,即当年左逢圣施茶之所。乾隆十七年(1752),湘阴歉收。他典卖衣服,与富人之乐善者一道,在袁家铺设粥以赈。尝仿社仓法,著《族仓条约》,提倡建族仓,族众捐谷,以备凶荒[3]。所读经史,皆自手录,著有《存塾文稿》数卷,已佚。左宗棠出生时,曾祖父母均已去世。
    左宗棠的祖父左人锦,字斐中,一字松埜,国子监生。乾隆二年(1737)出生。一生律躬严,闲家肃,“敦睦宗族,推济邻里”[4]。诰赠光禄大夫。祖母杨氏。有子四人,左宗棠父观澜为其季;有孙十三人,而宗棠为其季,故又称左十三。嘉庆十九年(1814),左宗棠年方三岁,祖母杨氏去世。诰赠一品夫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左宗棠六岁时,左人锦逝世于长沙,享年80岁。
左观澜(1777—1830),字晏臣,一字起湘、春航,县学廪生。妻余氏,湖南长沙县大贤都余家塅(今属长沙市望城区东城社区)人。诰赠一品夫人。余父士特,后因外孙宗棠贵,荫封光禄大夫[5]。长沙余氏,远祖余昶,明洪武初,以忠于明室焚死,以功封下邳侯,入祀江西康山忠烈祠。其后裔世袭长沙指挥,遂入长沙籍[6]。道光七年十月十六日(1827年12月4日),余氏卒,享年53岁,葬长沙北郊史家坡(今属长沙市开福区)。
嘉庆十七年(1812),左观澜入读长沙岳麓书院。其时,书院山长为著名学者袁名曜。二十一年(1816),左观澜挈家迁居长沙贡院东街左氏祠,并在此开馆授徒。平生以善书名,贫居教授二十年,循循善诱,从游者甚众。有宗棫、宗植、宗棠三子,寿清、寿贞、寿玉三女。以子宗植赠新化训导,又以子宗棠贵诰赠光禄大夫。有诗集《春航草》,已佚,《沅湘耆旧集》卷一百五十五录其诗三首。道光十年正月十八日(1830年2月11日),左观澜病故,享年53岁,亦葬长沙北郊史家坡。
左家为耕读之家,左宗棠的曾祖父、父亲为县学生员,祖父为国子监生,都没有举人的身份。其家寒素清贫,倘遇天灾人祸,就要忍饥挨饿,奔走于典当、借贷之门。嘉庆十二年(1807),湘阴大旱,其家至“屑糠为饼,食之仅乃得活”。左人锦去世时,仅“遗田数十亩,岁收租谷只四十八石”[7]。全家八口,显然不足生计,“家用日不给”。左宗棠出生时,“嚼米为汁”,以至“日夜啼声不绝,脐为之大”。由于收入不够,左观澜年轻时就开始出门教读,“授徒长沙,先后廿余年,非修脯无从得食”。也因为家庭清寒,左宗棠兄弟三人,自幼随祖父左人锦在家读书,及长,亦“不名他师”,随父左观澜在长沙读书。
道光七年(1827),左母余氏忧痛成疾,贫病交加,于是年十月去世。两年多后,父亲左观澜连遭不幸,也一病不起,死后仅留下几十亩薄田和二百数十两银的债务。这笔债,直到二年后即道光十二年才归还。
 
二、“艰难困苦、玉汝而成”的一代
左观澜子女六人,生于忧患之中,历尽艰难苦楚,坎坷困顿,贫病交迫。其长子左宗棫,年仅25而英年早逝;女三人均于中年夭亡,嫁适后,均为普通平常人家,其后嗣亦未有突出于世者。惟次子左宗植、季子左宗棠,于艰难之中,发愤自立,刻苦读书,终于“玉汝而成”,尤以左宗棠巍然而为一代名臣,国家干城。
贫困一生、过早去世的恰巧是六兄弟姊妹的前四人。
长女左寿清,生于嘉庆二年(1797)。年二十适同郡朱震旸,生子女六,四人先卒,最后得一子,名元敬。湘阴朱氏累世业农,至震旸父鹤龄始为士,“独不事生产,业家遂落”[8]。鹤龄逝世后,寿清遂偕夫回左家塅依居娘家,凡父母之“起居饮食、疾痛扶持”,必躬亲任之。父母逝世后,宗植、宗棠兄弟“旅食于外”,聚少离多。寿清仍住左家塅,“属疾家居,贫益甚”。姊妹三人,两妹“喜为诗”。寿清“独以书算操作自任,勤缝绩,乃不喜刺绣”,曾说“女子书字,取便簿认而已。妇工者,人之所以为生,诗词、组绣供人玩耳”。道光十七年五月二十九日(1837年7月1日)病逝,年42岁。遗子女三人,其情不详。
长子左宗棫,字伯敏,一字瑟卿,生于嘉庆五年(1800)。二十四年(1819)入县学,道光三年(1823)岁考补廪膳生。以弟宗植贵,貤赠新化训导。道光三年二月病卒,年仅25岁。《沅湘耆旧集》卷一百五十五录其诗三首。妻盛氏,“二子俱殇”,嗣一子世延。道光十三年(1833),左宗棠自京会试下第归乡,乃将祖遗田产全部畀予世延。盛氏以“年少而寡,抚孤成立”,于同治八年(1869)旌表列女[9]。世延,经历不详,同治、光绪间“光景艰难”“负债甚多”,常赖三叔宗棠接济。
次女左寿贞,出生于嘉庆五至九年间,字月卿,适巴陵副贡生周系藩。“喜为诗”,有《幽香堂诗草》,清《湖南女士诗钞》收其诗,《沅湘耆旧集》卷一百八十六亦录其《舟过君山大风》一首。道光十七年前先大姐寿清卒。其后不详。
三女左寿玉,出生于嘉庆五至九年间,字季兰,适湘阴县监生张方太。“喜为诗”,《沅湘耆旧集》卷一百八十六录其《秋月》一首。道光十七年前先二姐寿贞、大姐寿清卒。其后不详。
次子左宗植,字仲基,一字景乔,号珠岭樵夫。生于嘉庆九年三月二十五日(1804年5月4日)。幼随父读书,13岁入县学,24岁补廪生。道光五年(1825)充拔贡生。次年赴京参加朝考,列为二等,选新化县训导。十二年(1832),与弟宗棠同应湖南乡试,得解元。后多次赴京会试,均不第。后授桂东县教谕。旋去职还乡,寓长沙府城,课徒自给。道光十九年(1839)前后,居住长沙碧湘街,与城南书院山长陈本钦对户而居。弟宗棠时来碧湘街探望,兄弟见面时,“辄出所著录相视”,或谈国故,指列时事,或为学问,“各持所见相辩难,得失未析,辄齗齗然”。左宗植长于天文学,而左宗棠精于地理学,故时人笑曰:“老兄谈天,老弟谈地”。两人“剧谈竟夕,争驳不已”,家人便温酒劝解,酒后或仍复辩难,或遂释然。在这里,左宗植时与邓湘皋、邹汉勋等往还,还曾参与《沅湘耆旧集》的编辑,“商榷校订”[10],又偕其弟宗棠参与校雠《船山遗书》。道光二十五年(1845),主讲澧州(今澧县)澧阳书院。
咸丰元年(1851)受命入京,选授内阁中书。时祁寯藻任军机大臣,深信其言。值太平军起,清廷命大学士赛尚阿督师广西,宗植独以为非宜,而言曾国藩足当大任;江忠源朴干,任军旅可倚信。郭嵩焘认为:其后,曾、江“皆以功名显,实宗植发其端也”。咸丰二年夏,宗植因悬念家室,自请开缺回籍。从此绝意仕进,除一度出任衡阳石鼓书院讲席外,或隐居山村,或居住省城六堆子,读书著[16]述,或交游于士绅学者之间;或操持家事,课读子侄。
左宗植善诗古文,其诗尚朴忌巧,每由真性情真学问锤炼而成;其文轩昂排口,尤善评论。晚年治经世致用之学,钻研天文,曾校勘唐代天文学著作《开元占经》;并结合中西之法,撰有《三垣二十八宿中外官总图序》等,与邵阳魏源、益阳汤鹏、郴州陈起诗并称“湖南四杰”[11]。同治十一年五月初六日(1872年6月11日)病逝于长沙,终年69岁。葬长沙北郊史家坡。有《慎庵文钞》《慎庵诗钞》各二卷行世。原配余氏,长沙县人,系母余夫人之外甥女,同治二年前去世。继配某氏,光绪八年六月十九日(1882年8月4日)在长沙去世。有子三人。
长子左澂,小字癸叟,道光十三年(1833)生,优廪生。咸丰六年(1856)正月二十四日,澂娶益阳胡林翼妹同芝。后投闽浙总督左宗棠军,保训导。累功,保同知,留浙江候补。补授浙江玉环厅同知,捐输军饷,加知府衔,以知府补用,赏戴花翎。又因甘肃转饷功,以知府升用。
次子左潜,小字壬叟,道光二十二年(1842)生。廪生,师从丁取忠,“能精思,遂通弧角、九章之术”。曾参加丁取忠主持的增订《算书十七种》、增补《粟布演草》,又增订徐有壬《割圜缀术》。在精研前人数学著述的基础上,破解艰深,著有《缀术补草》四卷、《缀术释明》二卷[12],后编入《白芙堂算学丛书》。同治十三年九月初十日(1874年10月19日)因病去世。妻常氏,湖北巡抚常大淳之女。一子左瑛,同治十年(1871)过继兄左浑,后以其兼祧。
三子左浑,字彦冲,小字丁叟,道光二十七年(1847)生。性早慧,咸丰九年(1859)十二岁时,补县学生。郭嵩焘深器之,见所为文,叹曰:“少年能文,清腴雄俊,皆其选也,未见有思力深厚若此者。”读书如《五经》《三史》,皆手自钞写,为正句读,辨讹误,积案盈二三尺。一居室悄然,不知有人。虽少,慨然有著述之思。与兄潜学各异趣,而皆务造其极,亦皆能文[13]。同治九年(1870)中举人。妻郭氏,郭嵩焘第五女。一子,同治十年(1871)殇,乃以兄左潜子左瑛为嗣。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六日(1872年3月24日)病逝,葬长沙罗洋山夏家湾[14]。去世后,妻郭氏悲痛欲绝,“不食三日”“拒医药”。光绪三年七月初八日(1877年8月16日)逝世。
有女数人。其一女适陈尧农之子陈乃瀚。陈乃瀚,字淀生,曾入左宗棠部,转战浙、闽,底定关陇,出入锋镝,垂二十年。曾任浙江杭嘉湖道。一女适方功渭,“体弱多病”,经历不详。
左宗棠,字季高,号湘上农人,晚号朴存阁老人。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日(1812年11月10日)出生于湘阴。幼随祖父和父亲读书,颖悟过人。祖父“特爱异之,常曰:是子足昌吾门”。母余氏亦感其有“燕颔封侯”之望。及长,胸怀大志,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尤精于地理学、兵学、农学。道光十一年(1831)入长沙城南书院,深得山长贺熙龄器重。次年中举人,与湘潭周诒端结婚。
周诒端,字筠心,嘉庆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1812年6月29日)生,湖南湘潭县黄荆坪辰山人。父周系舆,字衡在,早卒。母王氏,生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名、字不详,室名慈云阁,故号慈云老人,湘潭人。有二子二女,子诒晟、诒昱;女诒端、诒蘩,二女并有才具。慈云老人幼工诗,于归后,与夫“倡随相得,吟事益兴”。夫弃世后,“课女及诸孙读书史及女工杂作”[15]。同治三年(1864)三月卒,享年75岁。宗棠编刻《慈云阁诗钞》,收其古体诗四首、近体诗三十六首。
时宗棠因家贫,系就婚周家,借西头屋桂在堂以居。此后三次会试不第,遂“绝意仕进”。道光十六年(1836),受聘主讲醴陵渌江书院。此间,曾撰一联语,以明心志:“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二十年(1840),左宗棠受贺熙龄之托,在安化课读陶澍之子陶桄,长达八年。
青年左宗棠胸怀大志,饱读经世之书,已为世所瞩目。清代名臣贺长龄、林则徐、陶澍甚为激赏,以“国士”“奇才”“绝世奇才”称之,陶澍甚至将独子托之,约为亲家。
道光二十三年(1843),左宗棠以多年教书所得,在湘阴柳家冲购田70亩,建为“柳庄”,并于次年举家迁居湘阴柳庄。二十九年(1849),宗棠至长沙,在朱文公祠开馆授徒。
左宗棠与夫人伉俪情深,如鱼得水。诒端自幼受母教,熟读经史,知书善诗,端庄贤惠。宗棠出门远行,或赴京会试,或去醴陵教读,她为之筹措旅费,料理行装。宗棠在家治学,她则焚香煮茗,侧侍于旁。宗棠经常与之讨论经史,需查找资料时,她随手就从书架上取出书册。宗棠绘制舆图,她为之描绘[16]。道光十六年(1836),周夫人因连生孝瑜、孝琪二女,又体弱多病,遂劝宗棠纳副室张氏。张氏亦籍湘潭,嘉庆十九年(1814)出生,为周夫人侍女,能佐周夫人内政,谨笃自将,米盐浣纫之事,举身任之。周夫人生男孝威而乳不足,张夫人以己所生并哺之。左宗棠亦宾敬有加。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十日(1888年12月21日),张夫人在长沙去世,年73岁。
咸丰元年(185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左宗棠为避乱自保,徙家湘阴东山白水洞。次年八月,太平军进击长沙。因友人郭嵩焘、江忠源和仲兄宗植的敦劝,左宗棠入湖南巡抚幕府,家眷后暂住湘潭辰山周家。从此八年,先后辅佐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安定省境,外援诸省,协助曾国藩创办湘军,发挥了极大作用。其军政才能很快引起朝野关注。咸丰五年(1852)至九年,先后有御史宗稷辰、署湖北巡抚胡林翼、翰林院编修郭嵩焘、直南书房潘祖荫上奏朝廷,极力推荐,乃至有“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之名言。
咸丰七年(1857),骆秉章、胡林翼以左宗棠家无居处,助银五百两,购长沙司马桥(今长沙市开福区蔡锷中路东侧)宅。左家迁居长沙。同治十一年,次子孝宽主持加盖后栋。光绪年间购得邻居李姓房屋,又有所扩建。宗棠诸子孙即长住于此,有时回湘阴柳庄居住。
咸丰十年(1860),左宗棠奉旨以四品卿衔襄办曾国藩军务,在长沙募练五千楚勇,进援江西、浙江,屡败太平军。同治元年(1862)任浙江巡抚,二年升任闽浙总督。次年攻占杭州,诏加太子少保衔,赏穿黄马褂,后又封一等伯爵,赐名恪靖。同治四年(1865),奉命入粤追击太平军余部,于十二月在广东嘉应州结束战役。
在闽浙总督任上,左宗棠于同治五年(1866)创办了我国近代第一座机器造船厂福州船政局和培养海军军官和技术工人的学校——福州船政学堂。这使他成为晚清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左宗棠常年征战在外,并不带家眷随行。同治五年(1866)春,孝威奉母赴闽探望,然欢聚数月,宗棠奉命西征,夫妇又得分别。同治六年(1867)正月,周夫人由福州返湘,途经武昌,与先期到达的宗棠一晤。然而这却是永生的一别,同治九年二月初二日(1870年3月3日),周夫人在长沙病逝,年59岁,葬湘阴县东玉池山。生前有《饰性斋遗稿》,收古体诗四首、近体诗一百三十一首。后由左宗棠编入《慈云阁遗稿》。
同治五年,清廷因陕甘回民起义声势大张、西北局势危急,调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次年六月,左宗棠率部进入陕西,又渡过黄河,进入山西、直隶,与捻军作战,于同治七年(1868)会合淮军等部平定捻军,加太子太保衔。随后统军回陕,着手西北军务,于同治十二年(1873)攻克肃州,平定陕甘,被授予协办大学士,加一等轻车都尉世职,次年又补授东阁大学士。
左宗棠积极从事战后的恢复与重建,使陕甘地区逐渐恢复秩序,社会经济文化得到恢复。他还创办了西安机器局、兰州制造局、兰州火药局和我国第一个近代毛纺织企业——兰州织呢局,制造枪炮子弹和抽水机、灭火机、织呢机等民用机器,第一个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西北,开启了西北近代化的历程。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亚浩罕国阿古柏侵入我国新疆,建立所谓“哲德沙尔汗国”。1871年5月,俄国趁机侵占北疆重镇伊犁。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张收复新疆。光绪元年(1875)三月,他就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挥师出关,历时二年,收复新疆。光绪四年二月,晋二等侯。后不顾年高体衰,“舁榇”出关,为收复伊犁作好了军事上的准备。
为了新疆的长治久安,左宗棠于光绪三年至八年,五次上奏清廷,提出在新疆“设行省”的主张,并提出具体方案。光绪十年九月三十日(1884年11月17日),清朝廷终于发布谕旨,将新疆建为行省,任命刘锦棠为甘肃新疆巡抚。
光绪七年(1881)正月,左宗棠奉命抵达北京,受命“管理兵部事务,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并在总理衙门上行走”。九月,授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他以古稀之年,视察江淮流域和运河两岸,兴修水利,创办洋务,成绩斐然。此间,左宗棠曾离京返湘,于十月十三日抵长沙,旋至湘阴,赴南京。
中法战争时,左宗棠力主援越抗法,要求“亲率大军一往图之,为西南数十百年之计,以尽南洋大臣之职”;又派将领王德榜组建“恪靖定边军”,入越作战。他还在两江筹办江海防务,巡阅沿江兵营、炮台,添置兵船、水雷,曾慷慨表示,战端一开,“老命固无足惜”“当即捐躯以殉”。光绪九年十月,以旧病增剧奏请开缺。次年四月至北京,仍入值军机处,并管理神机营事务。
光绪十年(1884)夏,法军进犯台湾、偷袭福州。左宗棠任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抵达福州后,整顿防务,加强战备。又以“台湾孤悬大洋,为七省门户,关系全局”,奏请派兵船赴援;另组建一支“恪靖援台军”,投入保卫台湾的战斗。
左宗棠始终心系国家海防大计。光绪十一年六月,向清廷上奏,提出统筹海防全局、设立海防全政大臣,加强海防建设和台湾设行省的七条意见。是年九月五日(10月12日),清朝廷批准了他的奏折,宣布设置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和建立台湾行省。
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1885年9月5日)凌晨,左宗棠因“患痰涌、气喘诸证,手足瘛疭”,在福州皇华馆行营逝世,终年74岁。其生前有子孝威、孝宽、孝勋、孝同四人,女孝瑜、孝琪、孝琪、孝琳、孝瑸四人,孝威、孝琪、孝瑸已先逝;孙念谦等十一人。
八月十九日,清朝廷“震悼良深”,发布上谕,追赠左宗棠为太子太傅,照大学士例赐恤,予谥文襄,入祀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并命于湖南原籍及各立功省份建立专祠,其生平事实宣付国史馆立传。其后,闽浙、新疆、两江、江西、浙江、湖南等地督抚先后上奏,备述左宗棠功绩,并请建立专祠,列入祀典。全国各地计有福州、杭州、南京、南昌、兰州、西安、长沙、衢州、哈密、漳州、泉州、厦门、婺源、湘阴等省、府、县城先后建立了左宗棠专祠。湖南所建的左宗棠专祠,历经百年沧桑,省城长沙专祠仅余一道残墙和一座假石山,湘阴县专祠则基本保存原貌。
光绪十一年九月二十五日(1885年11月2日),左宗棠灵柩自福州护送至长沙,举行隆重祭典后,于次年十一月十五日(1886年12月10日)安葬于善化县八都杨梅河柏竹塘(今属长沙市天心区跳马乡)。
(作者系本馆馆员)
注  释:
1、《圣报》1930年第20卷第4期
2、6、8、左宗植《慎庵诗文钞》“文钞”卷上《族谱公序》,《适朱氏先姊墓志铭》
3、11、郭嵩焘《湘阴县图志》卷三十三“人物传下”
4、贺熙龄《左斐中像赞》,《寒香馆文钞》卷一
5、清同治《长沙县志》卷二十二
7、左孝同《先考事略》,转引自清罗正钧《左文襄公年谱》卷一
9、清光绪《湖南通志》“人物志五十七·列女五”
10、《沅湘耆旧集》(一)邓湘皋“叙”
12、许康主编《推进中国科技现代化进程的十大湘学名人》第12—15页
13、14、《郭嵩焘全集》(七)第1356页,(十五)《左彦冲及妻郭氏合葬铭》
15、16、《左宗棠全集》(十三)“诗文”:《慈云阁诗钞序》,(十三)“诗文”:《亡妻周夫人墓志铭》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清正廉洁 唯才是举——明朝唯一湘籍状元黎淳】徐启华2021年1期总123
下一篇:【“魏公稻”与“魏公柳”——邵阳文武二魏的德政工程】陈扬桂2021年1期总12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