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湘人物 > 正文

【熊希龄与醴陵瓷业——株洲首次发现熊希龄用瓷】佘意明2019年1期总115
2019-04-05 15:42:07   来源:   评论:0 点击:


熊希龄
 
熊希龄是醴陵陶瓷业一个关键性的人物,此前的醴陵瓷器虽然历史悠久,但因质地粗糙,没有跻身“官瓷”之列,在中国陶瓷史上并没有地位。清末,因熊希龄的运作,醴陵烧制出了釉下五彩瓷,从而实现了华丽转身,奠定了其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
经历风雨沧桑,100多年前醴陵烧制的首批瓷器如今已经很难见到踪影。2019年1月16日,株洲收藏家刘涛向外界展示了他收藏的熊希龄用瓷——一只汤碗。
 
极具文物价值的“熊碗”
 
刘涛收藏的这只汤碗器物完整,直径18.5厘米,高9.5厘米,外表绘有荷花、飞鸟、太阳,题款为“秉三汤食专用,光绪三十二年八月十五日筱琴戏笔于瓷业学堂”。
 株洲画院院长楚石称,“秉三”是熊希龄的字,证实此碗是送给熊希龄用的餐具。“筱琴”指的是醴陵陶瓷学堂聘请的绘画老师彭筱琴,他是浏阳人,以花鸟画著称,醴陵陶瓷后来的一些大师多出之于他的门下。楚石还说,这只碗上的花鸟栩栩如生,颇有功底,具有很好的艺术观赏价值。
株洲陶瓷行业收藏专家黄声亮说,此碗胚胎属醴陵本地瓷泥,从烧制技术看,无疑是清末瓷器。另外,此碗品相完好,表面润滑,仅碗底有天然的窑疤,非人为损坏,但无伤大雅,是一件极有分量的藏品。
黄声亮还说,此前还没有发现熊希龄用瓷,此碗具有稀缺性。这只1906年烧制的汤碗,属于熊希龄改革醴瓷技艺之后推出的首批产品,因此,“熊碗”的面世,对醴陵来说,具有相当高的文物收藏价值与研究价值。
 
 
 
熊希龄与醴陵陶瓷
 
熊希龄(1870—1937),湘西凤凰县人,字秉三,别号明志阁主人、双清居士,25岁考取进士,清末为实业家、慈善家,民国初曾出任国务总理。
 1904年,熊希龄胸怀实业救国之志,为改变陶瓷生产的落后状况,抵制洋瓷倾销,决心振兴湖南瓷业。他以清政府政治大臣二等参赞官身份,与醴陵籍举人文俊铎赴日本考察,探索新的制瓷工艺。
1905年,熊希龄提出了“立学堂,设公司,择地,均利”的主张,获得慈禧太后御批10万两库银用于发展醴陵瓷业。1906年,熊希龄在醴陵城北姜湾创办了“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在姜岭下设立了“湖南瓷业制造公司”,自任公司总经理,聘请日本技师和张晓耕、彭筱琴等国内优秀技工,引进当时国外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着手进行细瓷研发。醴陵瓷业学堂开办两个月之后,学员手制瓷品烧制出来,完全以崭新的面貌彻底打破了旧的套路,令人耳目一新。
正是熊希龄的到来,改变了醴陵陶瓷历史,此后醴陵陶瓷进入了新时代。
(作者单位:株洲市政协)
 

湖南瓷业学堂师生合影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夏献云——一位关心长沙文物保护的清代官员】梁小进2019年1期总115
下一篇:【工人领袖李立三曲折的革命之路】欧宜准2019年2期总11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