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四 荆衡胜地 战略要冲——政治军事地位不断提升

2015-2-5 05: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761| 评论: 0|来自: 长沙方志网



2、李芾抗元

 

    长沙城原有座熊湘阁,宋初叫露仙观,后改名熊湘阁。周成王时,封熊绎为楚国之君,是楚国开国之主,熊湘两个字,就是追念他的。明成化年间,为纪念在阁内死难的李芾,改熊湘阁为李忠节公祠。

    熊湘阁故址碑

    李芾(?——1276),字叔章,南宋抗元名臣,谥号“忠节”.祖先是广平(今河北永年)人,中间徙居汴京(今河南开封)。高祖父李升进士起家,为官有廉名。靖康年间,金人攻破汴京,用刀逼迫他父亲,李升上前保护父亲,结果父子皆为金人所杀。曾祖父李椿徙家衡州(今衡阳),于是成为衡州人。李芾自小立有报国大志,为自己的书斋取名“无暴弃”.

    李芾先后任南安司户、祁阳尉、代理祁阳知县、湖南安抚司幕官、湘潭知县、德清知县。德清有妖人煽动百姓作乱,朝廷派李芾讨伐。盗贼听说李芾来到,溃散回家。其后李芾被任为司农寺丞,任永州知州,又以浙东提刑的身份担任温州知州。温州濒临大海,多有强盗出没,李芾到温州后平息了盗匪,后又以浙东提刑移任浙西提刑。当时浙西也多盗匪,巢穴多在太湖中。李芾追寻踪迹得知其出没之所,使盗匪惊骇散离。

    咸淳元年(1265),李芾调任临安府尹。当时权相贾似道主持朝政,前任府尹事无巨细都事先禀告才去实行,唯独李芾不禀报什么。福王府有逼人致死的事,贾似道竭力营救。李芾写信再三申明自己的观点,最终将犯法之人依法处置。李芾曾经外出视察火攻战具的生产情况,发现有人不生产这种战具,就问他为什么,回答道:“是贾似道的家人。”李芾立即用杖责打他。贾似道知道后大怒,让谏官黄万石以贪赃罪诬告李芾,使朝廷罢免了他。

    咸淳十年(1274)七月,宋度宗死,贾似道立了一个4岁的小孩赵为皇帝。九月,以左丞相伯颜为首的元军主力自襄阳南侵,渡过长江,占领鄂州。伯颜率主力东下,直奔临安,沿途宋军纷纷投降。消息传来,南宋王朝大惊,下诏要各地起兵勤王,并要贾似道出兵抗元。贾似道不得已,拖到德佑元年(1275)才出兵,不久便兵败芜湖。宋朝廷不得不将他罢官。

    元军攻取鄂州,朝廷起用李芾任湖南提刑。时湖南各县盗寇骚扰,百姓大多四散奔逃。李芾下令所属各部征调百姓武装自卫,县里授予他们一面黑旗,下令道:“作乱者斩于旗下。”人们最终顺从服气。李芾另召集民兵在衡阳一带做防守准备。贾似道兵败芜湖后,朝廷恢复了李芾的官职,让他执掌潭州兼任湖南安抚使。当时湖北州郡都已被元军占领,他的朋友劝他别去上任,李芾流泪道:“我怎能在考虑自身的问题上犯糊涂呢?只因我世代蒙受国恩,现在幸亏朝廷任用我,我更应该把全家奉献给国家。”当时他的爱女死了,他痛哭一场就上任去了。这时,元朝右丞相阿里海牙已经攻下江陵,便抽出一部分兵力戍守常德,然后集中力量进攻潭州。

    德佑元年(1275)七月,李芾来到潭州。这时潭州的军队被调走将尽,而元军游骑已经进入湘阴、益阳诸县。仓卒中李芾招募了不到3000人。李芾命刘孝忠统率各军。元兵围攻潭州。李芾派大将於兴带兵在湘阴迎敌,后於兴不幸中箭身亡。九月,李芾命另一大将吴继明率兵抵抗,但元军攻势太猛,宋军还没来得及出城,元军已包围了潭州。在此情况下,李芾意气昂扬登上城楼,亲自迎敌,与诸将分地守御。百姓不管老弱也都出来,协助作战。

    十月,元兵攻打西壁,刘孝忠等人奋力迎战,李芾冒着流箭和滚石的危险亲自督战。城中箭用完了,库存的旧箭箭羽都坏了,李芾遂命令收集民间羽扇备办箭羽。又苦于没有盐吃,李芾便取出府中所积盐席,焚烧提取食盐供给。对于受伤的将士,他都亲自去安抚慰劳,每天用忠义之道勉励将士。死伤的人后来多到堆叠在一起,人们还是登城拼死一战。元军方面有来招降的,李芾便下令杀了他示众。

    十二月,潭州城形势更加危急,一些士兵哭着问李芾:“形势如此危急,我们死不足惜,但是百姓怎么办呢?”李芾恐此言动摇军心,遂佯装大怒,说:“国家平时之所以优厚养兵,就是为了今天,所以要前仆后继地死守。再有动摇军心者,我就杀了他。”除夕那天,元兵登上潭州城楼。刚打退,元兵又像蚂蚁一样附墙而登。

    长沙人尹谷,授官衡州,因元兵围城,未赴任所,和李芾一道守城,他听说元兵登城,从容为他的儿子举行冠礼以后,和他的家人一道举火自焚。李芾得知后,极为感动,命人以酒洒地以示祭奠。然后留宾客辅佐饮酒,还亲自书写“尽忠”作为号召,饮酒一直到天亮,宾客辅佐才出来。参议杨震投花园水池而死。客散以后,李芾坐在熊湘阁召部属沈忠道:“破城以后,我当死节,但家里人也不可受辱于敌人,你先杀他们,然后杀我。”沈忠伏地叩头,说他不能这样做,李芾却坚决要他照办。沈忠不得已号泣遵命,先将李芾全家用酒灌醉,然后一一手刃,共死19人。然后来见李芾,李芾从容“引颈受刃”.

    此事被朝廷知道后,封李芾为端明殿大学士,谥号“忠节”.李芾在熊湘阁死难的悲壮事迹,明学士李东阳的《长沙竹枝词》中有“无人不祭李潭州”之句,表述了长沙人对李芾的景仰与哀悼之情。明成化年间修建李忠节公祠时,李东阳曾有记。崇祯癸未年,祠毁于兵火。后清赵申乔又重建祠于小西门内路边井。今阁虽不存,然而熊湘阁这个名字,却记录了这段悲壮的史事。

    《宋史·李芾传》评价李芾:“芾为人刚介,不畏强御,临事精敏,奸猾不能欺。且强力过人,自旦治事至暮无倦色,夜率至三鼓始休,五鼓复起视事。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及摈斥,家无余赀。”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2 18:17 , Processed in 0.09512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