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四 荆衡胜地 战略要冲——政治军事地位不断提升

2015-2-5 05: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762| 评论: 0|来自: 长沙方志网

1、辛弃疾创“飞虎军”

 

    宋代的长沙,群贤汇集,名流毕至,蔚为大观。在这300多年里,曾有一大批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诗人、词人、书画家,如苏轼、胡安国、张浚、张栻、朱熹、李纲、韩世忠、岳飞、真德秀、周必大、江万里、文天祥等,来到长沙,在湖湘大地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传下了不朽的事业和诗章。至南宋中期,又有一位着名人物来到长沙,这就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年),字幼安,自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今济南)人。辛弃疾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在长期的诗词创作生涯中,以强烈的爱国激情、豪爽的英雄气概和多样的艺术风格,把宋词的表现领域引向更广阔更激荡的社会现实,在宋代词坛和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辛弃疾年轻时,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并展开了对宋朝的进攻,社会动荡,生灵涂炭。出于强烈的爱国情怀,弱冠之年,辛弃疾就组织了一支2000多人的抗金队伍,投入民间抗金将领耿京的军队。不久,耿京被叛徒谋害。辛弃疾率50骑直闯5万之众的敌营,将叛贼张安国当众处置,然后鼓动万余名士兵反正,长驱南下,渡过淮河,直奔抗战前方。

    可是,文武双全的国之栋梁,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满腔热血的他,后被迫赋闲家居,耗去了20多年的宝贵光阴。另外的10多年,虽仕宦于外,但偏安江左的南宋王朝只让他回旋于远离战场的地区,不让他带兵作战,仅授以州郡之位或监司之职。他一直关注着国家的安危和抗金的形势。乾道元年(1165),他向宋朝廷上奏《美芹十论》,分析宋、金形势,提出抗金主张。六年(1170),又奏请练民兵以守两淮,并献《九议》,提出了不少具体的方案。

    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风华正茂的北国词人辛弃疾,风尘仆仆奉调来湘,担任湖南转运判官。是年秋,又改任湖南安抚使兼潭州知州,成为荆湖南路及其治所的最高军政长官。在任期间,他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就是为南宋王朝建立了一支当时最为精锐的地方部队——飞虎军。

    辛弃疾来长沙之前,江南东、西和荆湖南、北诸路曾多次发生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外患未除,内忧不绝,辛弃疾为此忧心如焚。因此,他一到长沙,就上书皇帝,指出民乃国本,贪浊之吏迫使民为盗,必须“讲求弭盗之术”,提出为政当以养民为意的主张。同时,又为了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辛弃疾还请求朝廷,让他在湖南创建一支新的有战斗力的军队。

    不久,南宋朝廷批准了辛弃疾的请求,他便开始了紧张的建军行动。首先是建造营房。辛弃疾选择五代时马殷在长沙的营垒故地,作为新建飞虎军的营寨,并限期一个月内完成。在修造营房之时,适逢秋雨绵绵,所需的20万片瓦无法如期烧制。辛弃疾下令全城居民,两日内每家供送20片瓦,凡按时送足者可得赏钱一百文。如是各家各户送瓦者络绎不绝,所需瓦片如期如数凑齐。铺砌道路需要大量石块,辛弃疾又下令调集全城在押囚犯,到长沙城北的驼嘴山去开采,并规定将根据各人开采的数量作为减刑的依据。这样,囚犯们个个争先恐后,凿的凿,抬的抬,所需的石块也很快备齐。

    与此同时,辛弃疾又抓紧招兵买马。他采用了四方罗致的办法,从各地原有的部队中选拔,从各路旧有将帅人员中物色,妥为安置配备。一时间各方人才云集长沙。几十天工夫,长沙城内便立起了营帐,树起了“飞虎军”的旗帜。新建的飞虎军共有步兵2000人,骑兵500人,都是壮健勇武之士。辛弃疾还派人到广西产马的地方,以5万贯钱买回500匹战马,并请广西安抚使每年代买30匹,以作补充之用。

    然后,飞虎军开始了严格的训练。操演场上,竖起了“兵营重地,闲人禁入”的牌子。辛弃疾亲自坐镇,督同操习,严申军纪,扰民者轻则罚,重则格杀勿论,并勉励将士忠君爱国,报国雪耻。

    但是,辛弃疾在创建飞虎军的过程中,曾受到枢密院不少人的阻挠。他们一方面劾奏他聚敛民财,一方面以枢密院下“御前金字牌”,命令他立即停建营房。辛弃疾接到金字牌后,不但没有停工,反而加快了工程进度。竣工以后,他才把经营过程、经费来源、开支情况一一写明,连同飞虎营寨的图样,奏报朝廷,使反对派无懈可击,皇帝也释然于怀。

    辛弃疾创建的飞虎军和当时广东的摧锋军、福建的左翼军一样,同属厢军,即地方诸州之镇兵,遥隶于南宋朝廷的枢密院和御前步军司,近则专听湖南安抚使的节制调度,一方面备战时之需,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于湖南的控制。飞虎军士气旺盛,英勇善战,大有辛词“壮岁旌旗拥万夫”的气概。经过辛弃疾的训练,飞虎军兵力雄厚、军纪严明,成为当时长江沿岸各地方军队中一支最精锐的部队,后来一直维持了三四十年,始终是南宋中后期维护湖南政治局势的军事支柱。当时,金人都称之为“虎儿军”,闻风丧胆,十分畏惧。

    辛弃疾潭州抚湘期间,除了创建飞虎军之外,还在整顿乡社、安定民生、弹劾贪官污吏和兴办教育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他下令荆湖南路的各州郡,动用官仓中所存粮食,大募民工,浚筑陂塘,既可以在青黄不接时救济饥民,又兴修了水利,使农田得灌溉之利。

    作为一位杰出的词人,辛弃疾在长沙也写下了不少词章。一次,他在“长沙道中”,见“壁上有妇人题字,若有恨者”,乃“用其意为赋”,写下《减字木兰花》一词:“盈盈泪眼,往日青楼天样远。秋月春花,输与寻常姊妹家。水村山驿,日暮行云无气力。锦字偷裁,立尽西风雁不来。”该词绵延凄婉,表达了他对于一位被遗弃妇女的深切同情;同时,又借用这位不幸少妇的话,委婉地道出自己远离抗金前线,郁郁不得志的愤懑。

    淳熙八年(1181),南宋朝廷调辛弃疾改任隆兴知府兼江南西道安抚使,抚湘还不到两年的辛弃疾依依不舍地离开长沙,踏上了东去的旅程。

    营盘路辛弃疾雕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3 03:31 , Processed in 0.09548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