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黄兴路前世今生系列报道之1南门口草根创客故事: “雷同茂”和口味虾

2016-6-19 08:3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11| 评论: 0|来自: 长沙晚报

文/任大猛 图/徐晖铭

  长沙地铁一号线,本月底即将进入试运营。与此同时,长沙“商业第一街”,即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黄兴中路商圈(含建设中的九龙仓商业地产和五一大道地上地下立体商圈),以及未来的黄兴北路,整体合起来,正像名家妙手绘出的矫矫飞龙,只待最后点睛那一刻……

  正在拆除建设围挡,即将整体成型的整条黄兴路,见证了湖南省会长沙工商业近现代化、都市化的发展历程,见证了长沙城建史的光荣与梦想。本期即以黄兴南路南门口的历史片断作为开篇——

  ◆南门口“雷同茂”响当当,天上盖的瓦、地下埋的管都是“雷字号”

  只要是“老长沙”,几乎没有人不会哼唱几句“长沙有个南门口,一讲大家都清楚……前面汽车压死哒狗,后背又喊抓扒手……”1963年李子科创作的长沙快板《新旧南门口》,让人记住闹哄哄、新旧社会对比鲜明的南门口,更让人不由自主联想到南门口也有着发达的草根经济,比如南门口的雷同茂瓦货店的故事就已深入“老长沙”记忆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路过南门口,家中长辈必指着南门口西北角湘群日杂店告诉我,这就是当年闻名三湘七泽的雷同茂瓦货店,并指着南方照相馆说,这里曾经也是雷同茂瓦货店的地皮。老人们说,雷同茂在1933年旧址重建,建起三层高大楼房,屋顶全部盖上青筒釉瓦,成为南门口西北角最高的标志性建筑,围观的人群络绎不绝,大家抬头看着这家高大宽敞的门店,指着“雷同茂”屋顶说,这么宽敞的屋顶简直可以“跑得马”。此时,以卖瓦钵子瓦缸等日用杂货出身的雷同茂瓦货店,在同行业中早已执全省瓦货业的牛耳,也成为瓦货业的首户和首富。

  但凡长沙最有名的建筑,中山路的湖南国货陈列馆、何键公馆、湖南大学、湘雅医院、1928年重建的天心阁、民众俱乐部、开福寺等典型建筑,天上盖的琉璃筒瓦,无不从南门口雷同茂瓦货店订购。雷同茂的琉璃瓦还盖上南岳衡山和宁乡沩山的寺庙屋顶,甚至远在江西庐山的佛寺,其屋顶所盖黄绿釉瓦也多来自长沙“雷同茂”。至于粤汉铁路沿线车站和道棚的“雷同茂”青筒瓦,更是从湖南省境内一直盖到了广东省。上世纪三十年代也是长沙城建大发展时代,长沙大修马路,马路和街道地下所用瓦制涵管也由政府全部在雷同茂瓦货店订购。

  雷同茂瓦货店的首任老板雷文榜,出身长沙东乡鹿芝岭一个乡下佃农家庭,雷文榜最初到长沙投靠学院街亲戚家学做瓦货店这行时,身上没有本钱,租不起市内任何门面,只好在长沙古城墙外南门口西南角一处巡防营牧马的青草坪上用瓦缸围起围墙,上面搭起棚子,到了夜晚,不管冬春秋夏,人就睡在瓦缸中,如此艰苦经营,开创了雷同茂瓦货店的生意,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经过雷家数代人在南门口的努力经营,传到第五代雷韵伯手上时,已到上世纪二十年代,长沙正在努力拆除环城所有旧城墙。雷韵伯遂用3600余光洋的价格,购得南门口西北角大片地皮,并在1933年翻新旧门面建起高大的新门面。

  雷韵伯所做生意仍然是祖先传下来的草根瓦货业。上世纪二十年代长沙商业已趋发达,长沙高中低档酒楼如高级酒楼的曲园、玉楼东、潇湘 、怡园,中档的德园、宴琼园,平民化的李子泉饭铺、石三胜饭铺及宴琼园炒菜铺,无不到雷同茂订购蒸菜所用大扣钵和装饭的神仙钵饭小蒸钵。这些蒸钵都经雷韵伯本人设计订制于铜官瓦窑。对于酒酱业所需胚缸、酒瓮等,因其不能出现任何渗漏且材质要求光洁,湘阴和铜官等地做瓦器所用瓷泥品质粗糙,易发生渗漏,雷韵伯遂到处走访,最后在醴陵道姑岭新开陶器窑,发现所用陶土极其细致,釉色光亮,近乎瓷器,不会发生渗漏,遂特别为长沙各大酒酱业订制用来酿造酒、醋、酱油、腐乳的缸、瓮、坛等,酒酱业从业人员得到质量极好、价格又不是太贵的好缸、好瓮、好坛,用过后即到处替雷同茂免费宣传称:“雷同茂的瓦货,硬是货真价实,做出来的酒绝对不会酸。”雷同茂又为长沙市民订购设计冬天烧炭取暖的炭盆火缸等新品种,无不广受商家和市民欢迎。抗战爆发,铜官窑大量失业窑工成群结队拥往长沙做瓦货生意,但他们所卖主要是些笸箩货,不讲求产品质量,而雷同茂的瓦货质量有相当保证,比如烧水的瓦壶,凡是从雷同茂瓦货店卖出来的,绝对不会断系,更不会掉底。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公私合营及改名湘群日杂店,年纪稍大一些的长沙市民,对于这家出身草根且勤劳致富、具有“工匠精神”的瓦货店仍念念不忘。早几年著名历史学家雷颐来长沙讲座,据朋友袁复生告知,雷颐自称与南门口雷同茂瓦货店即有血缘上的关系。

  南门口富于韧性的草根经商精神,长期以来一直在南门口商户群中传承。与雷同茂五代人创办瓦货店故事类似,1984年有一大群涟源人也驻扎在了南门口,他们用勤劳双手创下南门口东北侧晏家塘塑料品市场,这个市场在长沙默默坚守三十余年,可以称为南门口的又一个传奇。不少做塑料生意的涟源人把子女送进长郡及长沙市15中就读,一些晏家塘涟源人子弟就从南门口小巷中走出来,考取清华、北大等中国一流高校,甚至留学海外,成为南门口草根创业故事的又一新佳话。

  ◆南门口夜宵美食溯源,可惜口味虾鸭脖子未能“打包”走向世界 

  而在全国更著名、更有影响力的是南门口的“草根美食”。

  上世纪90年代初,南门口在全国第一个把克氏螯虾(即小龙虾)烹制成大盆香喷喷热辣辣红彤彤的口味虾,南门口口味虾更借助湖南电视娱乐影响力,影响全中国夜宵市场。很显然长沙口味虾早于四川“麻小”,四娭毑、杨眼镜以富于南门口“草根气质”的表演,一度成为闻名全国夜宵美食市场叱咤风云的市井人物。

  其实,当时南门口除口味虾外,易家姜记的鸭架子鸭脖子、五娭毑的臭豆腐、糊涂婆婆的萝卜筒子骨、邹记老凉面、雨厂坪烧烤牛肉串,无不名声在外。一些外地美食品牌想要抢占长沙夜宵市场,也往往想到要先在南门口试水。

  今天仍有学者以长沙南门口草根美食为题,试图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南门口夜宵发展总结长沙夜宵发展的得与失。有学者认为南门口有好吃的口味虾,但为什么不能与四川“麻小”竞争,抢得北京等地市场,结论是长沙口味虾,只在南门口做大,只在长沙做大,画地为牢,没有走出去做大品牌及加强餐馆管理、引进科技手段的意识。在长沙口味虾最红火的年代,虽然不断有北京、上海、广州的名流大腕打“飞的”到长沙购买口味虾,广州《新周刊》主笔何树青即曾写到过从长沙打包口味虾到广州的故事,但南门口人却没有主动出击,把长沙“口味虾”主动送出去。而现在“口味虾”已进入奢侈品时代,一是价格贵,二是像老长沙龙虾馆、大码头龙虾馆等都已大做夜宵文化,南门口“草根”会做的是美食,缺乏的是做“文化”和现代餐饮管理。易家姜记的鸭架子鸭寸骨,药香入骨,在上海等“海派文化”城市富有一定知名度,易家姜记在夜宵最繁华时代,做出来的鸭架子鸭脖子被称为“湖南一绝”,但易家姜记始终守在南门口、守在沙河街口,没有及时进行真空包装,等到绝味鸭脖等真空包装上市后,城市白领们的美食生活也进入了送餐时代,工匠作坊制作的易家姜记显然未抢到先机。

  南门口历来就是长沙最草根,最富生机,最富创造力的美食江湖。如果回过头看历史,在太平军攻打长沙的晚清咸丰年间,南门口制作的结麻花就已名冠全长沙,一直流传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晚清时期,中国第一任驻外使节郭嵩焘即曾替南门口草根美食结麻花题诗称:“裹绵呈皓质,切玉奏霜硎。较寸宜长短,回甘任醉醒……”民国时期,长沙竹枝词更吟写南门口结麻花:“晚市声声听未差,南门口有结麻花。老饕寒夜披衣买,活火新煎雀舌茶”,可见影响力之大。

  在南门口夜宵摊子上发家的黄春和米粉店,与湘春门外和记粉店并称长沙米粉业“两和”,黄春和米粉店后来开在织机街,长沙诗人向明流落到台湾后,对长沙黄春和米粉仍念念不忘,不断为之撰文。德茂隆的香干子,不少人直接生吃,认为是无上美味。大蒜辣椒炒德茂隆香干子被认为是平民菜肴可以当肉的美味佳肴,当初德茂隆就开在南门口南墙湾口子上。至于发源南门口的双燕楼绉纱馄饨至今仍与向群锅饺店一道支撑起坡子街火神舫美食街。南门口鲜嫩的麻油猪血,最能饱肚又最美味黄澄澄的糖油粑粑更是经常出现在1937年长沙《力报》等报纸,公认为是长沙最好吃的小吃。

  这些近代或当代南门口美食都属于草根美食,它丰富了长沙人关于美食的美好记忆,抚慰了今天都市人挑剔的味蕾,以草根、活泼、蓬勃向上、热辣辣的美食精神征服了当代年轻人的舌尖,改变了当代长沙人就餐的时间和食谱,也让长沙黄兴路南端南门口声名远播。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1 16:16 , Processed in 0.10018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