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三部分】清代义行档案

2015-3-3 12:0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432| 评论: 0




 

义井

    

无论是城市平民聚居之区,还是农村的墟集交易之所,井是民生必不可少的设施,因而历代官府倡修义井,民间捐资凿井者不乏其人,义井遂成为古代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沙城的聚福井、丰泉古井,长沙县榔梨镇的孚嘉井、金井镇的金井就属于这种义井。

唐人吕令则写过一篇《义井赋》,他在其序中把义与井的关系讲得十分透澈,序曰:“凿地生泉之为井,施人不倦之为义。兼济往来,存乎惠也;置衢街路,仰无私也;皎镜清虚,尚其洁也。三德既备,万物是仰。井乃无心,义惟我谋,当衢凿井,称物平施,酌而不竭。奉衢樽之化焉。见义不为耻也,过善莫书过也。义既行矣,文在兹乎。”

据馆藏旧志,将长沙地区有确切记载为“捐建”的义井整理如下:

遐龄井,在长沙市天心区下黎家坡古井巷口,双眼,原为古遐龄庵水井。遐龄庵建于清康熙年间,光绪年间盐道熊某捐修。庙外有铺屋3间,均从庙墙为界。在麻子霸有香火田5石,册名僧惠先。遐龄,高龄、长寿之意。遐龄井至今水质尚好,古井巷居民仍用作洗涤水用。

 

 

甘露井,在长沙市芙蓉区出入是门巷东侧趣园巷。趣园在原善化县署和善化县学宫附近,曾是文人学士雅集之所,井为这些文人所捐建,用甘露井之水品茗是趣园一大趣事。甘露井为单眼井,井水冬暖夏凉,旱季也不干涸。井台开阔,井前有大片空坪。井眼两头有石栓,以便晚间井盖上锁。民国时期,善化县撤消,文人雅士渐渐淡出趣园,趣园成为市民聚居之区,甘露井成了南门一带有名的饮用水源,终日汲水者、洗衣洗菜者以及挑水卖水之人络绎不绝。

 

丰泉古井,在长沙市芙蓉区,北起东茅街,南至丰盈里,以井名为街名。丰泉古井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冬季,由60户人家集资兴建,井房有石碑二块。一块记载集资人姓名、集资金额、修井时间等;另一块喻示此井公用和修井原因等。邻近丰泉古井有丰盈里、丰盈西里等街巷,均因丰泉古井而得名。2000年修建蔡锷南路时,丰泉古井全街拆除,井亦毁。市政部门在蔡锷南路路旁另掘井一口,砌以石台石栏,仍名“丰泉古井”。

 

聚福井,在长沙市芙蓉区原鱼塘街照磨巷内,其旁有小巷,名聚福园。聚福井由“吉府井”雅化而来,原为明吉藩府汲水用井。井为四眼井,花岗石井台,四周有石质排水沟。清代以后成为公井。井台西北角立二碑,碑文因年久风化,一碑上略见“众姓重修聚福井碑”字。2002年公布为长沙市这近现代保护建筑,2010年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2011年拆除前水质尚好,仍为居民洗涤用水。

 

白泉,在岳麓区坪塘镇白泉村。清光绪《善化县志》载:“白泉,县西三十五里以内,有大泉湾、小泉湾,水自龙口狮子山下曲折萦回。土人呼为九门十三锁。荫田千馀亩,中有双泉桥,众姓捐修。”白泉村驻地正南约200米山丘下,有一圆凼,径约10米,深2米,水清如镜。池底中心,泉水从沙石孔中涌出,状如锅中沸水,翻滚不止,阳光下显为银白色浪珠,夏秋冰凉澈骨,冬春则温热可浴。泉水流经小涧,潺缓泻入白泉大坝,宛如一匹白练,四时不绝。

洞井,今为镇名,今属长沙市雨花区。光绪《善化县志》载:洞井“在县东三十四里驿道旁,泉甘如醴,行人多饮于此。”今不存。此处明代为善化县往醴陵驿道的铺递,故名洞井铺。老街聚居数十户人家,以打草鞋著名。新街区沿公路散列,距老街约300米。

 

孚嘉井,在长沙县榔梨镇横街北侧,由众姓捐建,井水味纯清洌,四时不盈不竭,历供两百余户居民饮用。井旁竖一禁碑,文曰“公议:井内清洁卫生,禁洗衣菜手足,违者报案罚办。”因靠近供奉“孚佑真人”的陶公庙,故名孚嘉井。井周围以石为栏,井台由花岗石铺砌,长11.5米,宽4.5米。水面宽2米,长5米,深2.6米,蓄水量约11立方米。

 

金井,今为镇名,位于长沙县北端,因古井“金井”位于镇上而名。金井位于金井镇金井河码头上,众姓捐建于唐贞观(627-649)年间,相传掘井时,挖出一对金鸭婆,故名。井长4米,宽3米,深2.7米,青砖壁围,大青石铺底。四股涌泉,清澈见底,水味清凉纯正,金井老街部分居民,饮水皆取于此。古人在“金井”一侧结庐成市,商旅云集,名金井街,有“小长沙”之称。

 

蕉溪泉,在浏阳蕉溪岭。蕉溪岭位于浏阳市西北部,南北分别为集里、蕉溪两乡境,长7.5公里,岭上有大巴蕉,故名。原古道由麓至顶,号称上七里,下八里。明嘉靖间凿级,并建亭,名“遗爱亭”。岭上苍松荫浓,怪石嵯峨。阴雨天峰顶白云缭绕,咫尺莫辨,天朗气清则可眺远。水从树下渗出,形成泉井,名蕉溪泉,又名飞仙古井,清雍正年间浏阳知县陈梦文募捐重修。清光绪《湖南通志》云:“四时不竭,清洁异常。”

冷水井,在宁乡县东务山之西。井水系山泉之水,常年清澈,冬暖夏凉,用以沏茶特别清香;用以制豆腐,做出的豆腐鲜嫩可口。井台、井亭由众姓捐建。井旁大石镌国学大师黄石村所书对联:“冷眼看居民,富者贫来贫者富;井中观过客,南人北去北人南。”亭柱上镌联云:“七百年淹没不称,特笔表彰,姜公异载逢知己;亿万劫清流无恙,名桥依弥,古井多泉共比邻。”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8 02:44 , Processed in 0.10184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