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一 山水洲城 文化名城——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2015-2-5 05:1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302| 评论: 0|来自: 长沙方志网



6、当代风貌

 

    19498月,程潜、陈明仁将军举行起义,长沙获得和平解放。

    1950——1952年,是民主改革和经济恢复时期。长沙有计划地兴办国营工厂和国营公司,使其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私营工商业贯彻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扶植其恢复生产经营;加强经济管理,打击金融投机,平抑市场物价,安定人民生活;私立中小学改为公办,实行开门办学;拆除沿江棚户,修建沿江大道;兴建自来水工程,解决市民饮用水问题,等等。这三年,长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树立了新的社会风尚,开辟了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1953——1965年,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长沙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个体经济走合作化的道路、私营经济走公私合营的道路。开辟南郊和北郊工业区,兴建了一批中小型企业。一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平均递增19%,农业总产值平均递增5%;二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平均递增14%,农业总产值平均递增7%.

    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这十年中极“左”思潮泛滥,生产生活受到干扰,正常秩序遭到破坏。

    1976——1978年,十年动乱刚结束,长沙与全国各地一样在徘徊中前进。

    1978——1992年,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长沙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形成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经济领域,推行一系列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搞活城乡经济,加强科技开发,更新技术设备,使国民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特别是“六五”“七五”计划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翻番,1985年比1980年增长90%,1990年比1985年增长一倍。到199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49亿多元,是197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亿多元的93倍。

    1992——2000年,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邓小平南方谈话后,长沙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私营、个体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推进,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迅速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对外经贸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到200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超过50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800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000元,长沙总体实现了小康目标。

    进入21世纪后,长沙市与全国各地一样,进入注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阶段。

    2001——2005年是“十五”规划时期。长沙市积极推进体制创新,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要素市场、投资体制、财政金融等领域的改革积极推进,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全面增强。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基本完成,至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十五”期间累计利用外资2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05亿美元。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2005年工业增加值469亿余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在“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和“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目标指引下,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功能明显增强。2003年长沙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五届城市运动会。

    2006——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时期。长沙克服了金融危机、冰冻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坚持以“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为引领,按照“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经济首位度明显提升。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50亿元,为2005年的25倍,在全省的占比由2005年的233%提升到29%.五年累计投入1800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集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格局已经形成。

    2011年,长沙市辖区内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2011年以来,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开发园区成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再制造产业、新型工业化产业、知识产权等示范(试点)基地(园区)。2013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达2600亿元。开展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长沙成为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013年全市重点电子商务企业交易总额达到520亿元。城市承载能力和整体形象显着提升,文明程度指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均获全国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第一。“两型社会”建设和配套改革深入推进,“两型发展”成为长沙鲜明的标签和亮丽的名片。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00亿元,城市综合实力在省会城市排名第7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6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12元。

    近年来,长沙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环境规划示范城市、国家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中国城市竞争力十强和中部竞争力最强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最高荣誉大奖等殊荣。2011年,长沙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前长沙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文明之都、创业之都、幸福之都。

    山水洲城

123456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7 23:54 , Processed in 0.09491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