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一 山水洲城 文化名城——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2015-2-5 05:1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303| 评论: 0|来自: 长沙方志网



2、建置沿革

 

    远古时期

    在距今20——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长沙地区即有原始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长沙地区已形成氏族及部落。

    传说始祖炎帝和黄帝都曾来过长沙。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曾“披山通道,南至于江,登熊、湘”,后来就把长沙这片土地封给了他儿子少昊氏。宋罗泌《路史》记载:少昊氏“始于云阳,胙土长沙”.胙,即赏赐之意。据此,传说中的少昊氏是远古长沙的一个氏族首领。

    长沙远古属三苗之地,后被以尧、舜、禹为领袖的北方部落联盟征服。《舜典》的“传”中说:“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为诸侯,号饕餮。”《舜典》的《名义考》指出:“三苗建国在长沙,而所治则江南,荆、扬也。”

 

    夏商周和战国时期

    夏代,长沙属三苗国。殷商之时,长沙属扬越之地,又叫“荆蛮”,是百越部落的分支。这时的土着文化已相当发达,中原文化开始传入。

    公元前616年,春秋时代的楚国势力进入江南,长沙地域从此归属楚国。楚国在今望城区铜官设铸币工场,在今长沙市城区修建城邑。公元前285年,战国时代的楚国设黔中郡。长沙属黔中郡。此时的长沙城邑已初具规模,是楚国南部的军事重镇。

 

    秦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秦始皇元年(前221),秦统一天下,置长沙郡,为全国36郡之一。郡界约为今湖南湘、资两水流域及相邻的湖北、江西、两广部分地域。长沙郡治为临湘县,包括今长沙、望城、浏阳及宁乡、醴陵、湘潭、株洲等地。临湘县治位于今长沙市城区。

    汉临湘故城故址碑

    汉高祖元年(前206),项羽分封诸侯,分楚为四,长沙属临江国。汉高祖五年(前202),封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立长沙国,都临湘,辖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5郡,史称“吴氏长沙国”.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长沙王五传至靖王吴着,无后,废长沙国。时长沙国辖临湘、罗县、连道、益阳、下隽、攸县、酃县、承阳、湘南、昭陵、茶陵、容陵、安成13县。

    汉景帝前元元年(前156)复置长沙国,前元二年(前155),立庶子刘发为长沙定王,史称“刘氏长沙国”.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增以武陵、零陵、桂阳3郡。长沙国七世传八王,至孺子婴居摄二年(7)刘舜继长沙王位。两年后,王莽篡汉,越一年废长沙(王)国,王莽(新)始建国元年(9)改长沙国为填蛮郡,改临湘县为抚睦县。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复置长沙郡,改抚睦县为临湘,仍为郡治,后隶荆州刺史部。建武时,长沙郡辖临湘、攸县、茶陵、安成、酃县、湘南(侯国)、连道、昭陵、益阳、下隽、罗县、容陵、醴陵。献帝建安十四年(209)已有浏阳县。东汉末年封建割据,建安十四年刘备领有长沙郡。建安十九年(214)孙权取长沙等3郡。次年,孙刘协议以湘江为界,东属孙权,西属刘备。

    吴大帝孙权承前朝制,仍置荆州长沙郡,治临湘。会稽王孙亮太平二年(257)析长沙郡西部都尉辖地置衡阳郡,统今宁乡县、望城区,今长沙县、望城区湘江东部、浏阳市仍属长沙郡。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统一中国,仍采州、郡、县三级制,长沙郡属荆州。怀帝永嘉元年(307)八月二十六日,分荆州七郡及江州一郡置湘州。东晋成帝咸和四年二月(3294月)湘州并入荆州。安帝义熙八年(412)十二月复分荆州十郡置湘州,义熙十三年(417)撤湘州。

    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复分荆州十郡,设湘州,辖长沙郡、衡阳郡,长沙郡辖临湘、醴陵、浏阳、吴昌、罗县、攸县、建宁。

 

    隋唐五代和宋元明清时期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采用州、县两级制,撤湘州,并郡县,湘州改名为潭州,临湘县改名为长沙县,废浏阳、醴陵、湘西(一部分)等县入长沙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潭州改名长沙郡,长沙郡辖长沙、衡山、益阳、邵阳4县。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改长沙郡为潭州,潭州辖长沙、衡山、醴陵、湘乡、益阳、新康6县。贞观元年(627)并省州县,分全国为10道,潭州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全国增为15道,潭州属江南西道。代宗广德二年(764),置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简称湖南观察使,驻衡州,领衡、潭、邵、永、道5州。大历五年(770),湖南观察使徙治潭州,辖区增加郴、连两州,长沙从此成为湖南道治所。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割据长沙的武安军节度使马殷被封为楚王,后唐天成二年(927),晋封马殷为楚国王,以潭州为长沙府,作为楚国都城。马楚国是唯一以长沙为都城建立的国家。

    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太祖平湖南,至道三年(997),分全国为15路,潭州(长沙城)为荆湖南路路治。潭州辖长沙、湘潭、益阳、湘乡、醴陵、浏阳,攸县、衡山、湘阴、宁乡。此后直到南宋末年,潭州辖长沙、善化、衡山、安化、醴陵、攸县、湘乡、湘潭、益阳、浏阳、湘阴、宁乡12县。长沙城为路、州及长沙、善化两县治所。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设立安抚司。至元十四年(1277)设潭州行省。至元十八年(1281),迁潭州行省于鄂州,后称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湖南道宣慰司治潭州(路)。天历二年(1329),元文宗以“潜邸所幸”,潭州路改天临路。潭州(天临)路辖长沙、善化、衡山、宁乡、安化5县和醴陵、浏阳、攸、湘乡、湘潭、益阳、湘阴7州。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九月,改天临路为潭州府。

    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潭州府更名长沙府,长沙府辖长沙、善化、湘阴、湘潭、浏阳、醴陵、宁乡、益阳、湘乡、攸县、安化11县及茶陵州,隶于湖广布政使司。

    清世祖顺治四年(1647),清承明制仍设长沙府,辖12州县。康熙三年(1664),湖广省设右布政使司、湖南按察使司于长沙,偏沅巡抚移驻长沙。雍正元年(1723),改湖广右布政使司为湖南布政使司。雍正二年(1724),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仍属湖广总督。

 

    中华民国时期

    19124月,原长沙府附廓的长沙、善化两县并入长沙府,成为民国初年长沙府直辖地。19139月,长沙“裁府留县”,长沙府直辖地改为长沙县。19146月,划湖南为湘江、衡阳、武陵、辰沅4道,长沙县属湘江道。19209月,复行省、县两级制,道被取消,长沙城行政由长沙县管辖。19338月,长沙设“省辖市”,市县分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不管县时期(19498月至1958年)19498月,长沙和平解放,辖城东区、城南区、城西区、城北区、文艺区、金盆区、岳麓区、会春区8区。19503月,设郊区办事处,领导文艺、金盆、岳麓、会春4区。19531月,长沙市设立水上区。195510月,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区更名为东、南、西、北区。19565月,撤水上区。

    管县时期(1958年底至今)19581224日,原属湘潭专区的长沙县、望城县划归长沙市管辖。198328日,浏阳县、宁乡县划归长沙市管辖。1993116日,浏阳县撤县设市。1996年,市辖区区划调整,撤销郊区,新五区改名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2011520日,望城县撤县设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8 05:42 , Processed in 0.09318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