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二 商周古邑 楚汉名城——两千四百多年建城史

2015-2-5 05:1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696| 评论: 0|来自: 长沙方志网



4、马王堆汉墓——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马王堆位于芙蓉区五里牌,这里地面残存两个东西相连的土堆,平地兀立,中间连接,形状似马鞍,故又名“马鞍堆”.据北宋《太平寰宇记》一书记载,马王堆为西汉时分封至长沙的长沙王刘发安葬其父亲汉景帝的两个妃子的墓地,名“双女坟”.清嘉庆《长沙县志》称此地是五代时期封为楚王、定都长沙的马殷及其家族的墓地,“马王堆”由此而得名。

    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队来到长沙进行考古发掘,曾对马王堆两土冢做过调查,断定这里应当是一个汉墓群。1956年它被列为湖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1年底,马王堆366医院在其东土堆挖筑防空洞,施工的过程中有气体冲出,遇明火竟然冒出神秘的蓝色火焰。可燃气体的出现说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仍然保存着良好的密封状态,未被盗扰。

    马王堆汉墓出土

    的彩绘帛画1972116日,马王堆一号汉墓正式发掘,推土机清理掉一部分封土后,露出了墓口。墓坑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78米、深16米,从上到下逐渐缩小,像漏斗的模样,底部摆放着南北长672米、东西宽488米、高28米的椁室。椁室中央为四层套棺,从外至内依次为黑漆素棺、黑地彩绘棺、朱地彩绘棺、安放墓主人遗体的锦饰内棺。锦饰内棺上覆盖着一块“T”形的神秘帛画,这幅长达两米、并且完好无损的巨幅彩绘帛画,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椁室的四边分布着四个边箱,摆放着随葬漆器、丝织品等各类器物1000多件,种类丰富、保存完好、制作精致。

    19739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了关于发掘马王堆二、三号汉墓的请示,并调集了当时中国考古学、历史学、植物学、动物学、医学、文物保护等众多学科的顶级学者参与了墓葬的发掘与研究。

    1974113日,马王堆二、三号墓的科学考古发掘终于结束。二号墓出土的玉质“利苍”私印,刻有“轪侯之印”与“长沙丞相”的铜质鎏金爵印、官印以及一、三号墓出土的“轪侯家丞”封泥,都表明“马王堆”纯属西汉初期第一任轪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家庭墓地。二号墓主是利苍本人,一号墓主是其夫人辛追。一号墓的正南还有一座三号墓,墓主人是利苍和辛追的儿子,据墓中纪年木牍记载,其下葬年代为公元前168年,墓主人去世时30多岁。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种类十分庞杂,包括日用饮食器具、乐器、兵器、书籍、衣物、食品等,几乎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足可展示墓主人活着时的生活状态,其中的漆木器、丝织品、乐器、简帛和一具在地下“长眠”两千多年、依然保存完好的西汉侯爵夫人遗体,更是无比珍贵,震惊了世界。

    700多件亮丽如新的漆器,有餐具、家具、兵器,还有用来娱乐的博具,质地光亮照人,图案朴实大方,堪称汉代漆器中的杰作。漆器上变化多端的云气纹,配以艳丽的色彩,称得上精美绝伦。漆器一般用木、竹等制作胎体,经过上漆、绘画等工艺之后,最后上一道透明漆。漆器轻巧、实用、耐磨,在汉代十分流行。由于墓葬密封良好,使得不太容易保存的漆器形状如初,色泽饱满,两千多年里几乎没有消损颜色和亮度,看上去和新做出来的一样。

    丝织衣料和服饰达100余件,包括各式各样的袍子、裙子、手套,还有鞋子和袜子,其中一件透明的“素纱禅衣”,重量只有48克,如果去掉领口和袖口的镶边,就只有25克了。这些衣物除极少数是麻布的质地外,绝大部分是用丝绸原料制作的,它们包括了西汉初年丝织品的大部分种类:轻纱、纹罗、素绢、绫绮、纹锦、绒圈锦等,大多数以染色、印花及刺绣加以装饰,使织物表面达到纹样繁缛丰富、生动多彩的艺术效果。这些华丽的丝织服装保存完好、制作精湛,印证了西方文献中东方“丝国”的记载。由此可以看出丝绸在西汉初年的贵族生活中已被广泛应用,也说明当时丝绸织造技术已很精湛。

    马王堆汉墓还发掘出了大量的帛书和简牍文献,其中50余种12万多字的帛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天文、地理、医学、军事、体育、文学、艺术、术数、语言、文字等诸多领域,大部分是已经失传了一两千年的古籍,它们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杰出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周易》《老子》等哲学着作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人的思想之光;古代中国人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也令世人惊叹,《天文气象杂占》将彗星的形象和位置描绘得如此真实,8000多字的《五星占》既是古代人的占星术,同时也记述了当时的人们对宇宙及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有了相当准确的认识和了解;医简200支,是目前世界上最早记载研究性医学、养生学的专科文献。这批帛书简牍的出土,为中国文献学、版本学、校勘学等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实物资料。

    三座墓还出土有琴、瑟、竽、笛、竽律、编钟、编磬、筑等8种乐器或模型和数量较多的歌俑、舞俑、奏乐俑等音乐文物,让今人看到了汉代贵族家庭中乐声阵阵、少女轻歌曼舞的场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利苍之子墓中出土的竽律管中有着世界上管弦乐中最早使用簧片的实物证明,而那12支竽律管既填补了古代文献记载的缺遗,又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汉初十二律的名称,为研究中国早期律制提供了可贵的物证。

    马王堆一号墓和三号墓出土有大量食品,它们主要盛放在竹笥及部分陶器和漆器内。肉食品有猪、羊、狗、鸡、鸭、鹿、兔、雁、鹤、鱼及鸡蛋等,农产品和水果有豆、枣、香橙、梨、柿、菱角、梅、枇杷、甜瓜等。这些有机物在历经2000多年的岁月沧桑之后大多保存不佳,有的已炭化。结合出土随葬品清单记载,墓内随葬的肉食品还包括有鹧鸪、鹌鹑、天鹅、斑鸠、鹬、鸳鸯、竹鸡、火斑鸡、喜鹊、麻雀、枭等飞禽,鲤、鲫、刺鳊、银鲴、鳜、鲂等鱼类。这些肉食品大多经过烹制,并且还烹制得相当讲究。一号墓随葬清单记有30余种肴馔和食品,光肉羹一项就有5大类24个品种,如牛白羹、鹿肉芋白羹、鹿肉鲍鱼(腌鱼)笋白羹、鸡白羹、禺(藕)鲍白羹、狗巾(芹)羹、雁巾羹、鲫藕肉巾(芹)羹、牛逢羹、牛苦羹等。

    马王堆汉墓最令世界震撼的是历经2000多年而不腐的辛追夫人遗体。她的外形保存完整,全身润泽,皮下软组织柔软而富有弹性,关节尚可活动,眼睫毛、鼻毛尚存,左耳里鼓膜完好,手指、脚趾纹清晰,内脏器官、结缔组织、肌组织、骨组织和软骨组织保存较好。这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具年代久远、保存完好的软体湿尸,被认为“创造了世界尸体保存记录中的奇迹”.学术界亦将此类古尸统一命名为“马王堆尸”.

    辛追夫人复原蜡像

    马王堆汉墓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展示了汉代在经济、天文、历史、哲学、艺术、医学等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世界文明的宝库,被誉为“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马王堆汉墓考古发现物现陈列于湖南省博物馆内。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3 08:09 , Processed in 0.09410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