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二 商周古邑 楚汉名城——两千四百多年建城史

2015-2-5 05:1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699| 评论: 0|来自: 长沙方志网



2、屈子怀沙

 

    屈原(前340——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楚国着名政治家、诗人,楚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国后期被长期放逐沅湘。

    屈原出生于楚国的一个贵族世家,年轻时就具有渊博的学识,受到楚怀王信任,被封为“左徒”.在职时,他以楚国的兴亡为己任,积极要求改革内政,变法图强,并出使齐国,订立了齐楚联盟,以共抗强秦。然而,屈原的一系列主张却遭到楚国许多贵族大臣的嫉恨。在他们的挑唆下,楚怀王撤去了屈原的左徒职务,另任他为负责管理王族三姓子弟的闲职“三闾大夫”.

    公元前299年,楚怀王在子兰的劝说下入秦求和,在武关(今陕西商县东)被秦劫持,3年后死于咸阳。楚怀王死后,他的大儿子顷襄王继承王位。顷襄王即位后,任命其弟子兰为令尹,掌管楚国的军政大权。楚国的百姓一致指责子兰劝怀王入秦这件事,屈原对此也很气愤。子兰得知以后,不仅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怀恨在心,决心拔除屈原这颗“眼中钉”.于是,他授意上官大夫靳尚再次到顷襄王面前对屈原大加诽谤。顷襄王闻之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沅湘,即今长沙及周围地区。

    屈原在流放中,经常和下层百姓生活在一起。老百姓的穷困和生存境况,更加深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屈原在汨罗江畔的玉笥山、南阳里生活了多年,做了一些抗秦救国的工作。他看到了楚国衰亡的命运,忧心忡忡。在愁苦幽思的生活中,他把自己的政治主张、美好理想以及心灵深处的愤怒哀思写成诗篇,借以激发楚人的爱国热情。

    他在沅湘洞庭一带的诗作《天问》《招魂》《离骚》《九章》《九歌》《渔父》等,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

    《离骚》是屈原一生中最宏伟的作品,作者在上半篇采用“自传体”写法,反复倾诉其对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他强烈要求政治革新、与腐朽贵族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篇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以身殉国的陈述,反映他强烈的爱国情感。在艰险的处境中,他依然对祖国和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忧愤与同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为解救祖国的危难和人民的疾苦,他表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诗篇中,作者还幻想渡过沅水和湘水,到九嶷山去向古帝舜陈诉,以求得启示;离开舜帝后,诗人又驾起玉龙,坐上彩凤,乘着清风,向上天进发,当抵达一座神山时已是黄昏了,他不禁又感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在这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意境中,凸现出诗人对理想的执着和追求。

    《九歌》是屈原根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的一组诗歌,共11篇。其中《国殇》是一篇赞颂阵亡将士的歌,其他诸篇皆唱颂日神、云神、山神、水神等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有关的神只。这些祭歌用清新的歌辞、铿锵的音调把楚国的秀丽山川和那些自然神只融为一体,表现出漫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哀伤,构成了优美的神话剧。其中湘君、湘夫人这一对湘水配偶神彼此热烈相爱而终无缘会合的故事悲怨缠绵,如泣如诉,反映出湖湘地区在战国时期的民俗与传说,也寄托了屈原对楚国的无比眷恋和热爱。

    当屈原流浪于湖湘大地,写出了一系列耀眼的诗篇时,楚国的形势日益恶化。公元前278年,秦国军队攻下郢都,楚军四散溃逃,百姓流离失所。这一切使忧国忧民的屈原心如火焚,感到深深的绝望。他顺湘水而下,来到长沙附近,准备把这里作为自己生命的归宿。屈原选择长沙并不是偶然的。楚国的祖先熊绎受封时最先居住在大江以北的丹阳,之后在开拓疆土、迁徙不定中曾在大江之南的长沙经营,春秋之后才正式定都于郢。所以,长沙是楚国祖先生息过的地方,是楚王族的发祥地之一。现今郢都、丹阳都已陷入秦国的铁蹄,要渡江北上死在那里是不可能了,于是屈原想到长沙,准备在这里以死来殉自己的理想。

    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后,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为世人留下了他的绝笔之辞《怀沙》。“怀沙”就是怀念长沙,更含有怀念先人、怀念故国的意思。屈原在这篇作品中,冷静地总结自己的一生,镇定地向世人表示以死殉国的决心。在辞的最后,屈原再次申述自己对舍生就死的认识。他庄严宣告:“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夏历五月初五,这是一个阴风怒嚎、淫雨霏霏的日子,屈原留下他的绝笔之作《怀沙》,跳入了波涛汹涌的汨罗江。

    传说屈大夫投江后,江边的庄稼人和打鱼人纷纷划着小船去搭救屈原。可是没见到屈原的影子,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渔夫们非常难过,他们用木头赶制了一个龙头放在船上,用竹筒装上米撒在江中。他们想用米来喂养鱼虾,用龙威来震慑水里的动物,不让它们损坏屈原的尸体。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就又划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江里去祭祀他。

    后来,人们改为把米饭包在粽叶里做成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舟。这种活动渐渐成为一种风俗,流传至今。长沙建起了屈子祠,千秋万代祭祀着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岳麓山下屈子祠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3 10:10 , Processed in 0.51807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