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三 湖湘首邑 潇湘洙泗——湖湘文化体系逐步成型

2015-2-5 05:0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148| 评论: 0|来自: 长沙方志网



3、铜官窑——世界釉下彩瓷的发源地

 

    铜官窑是指在唐代出现在潭州石渚湖、铜官一带的瓷器作坊,位于今长沙市望城区书堂山街道彩陶源村。“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唐代诗人李群玉的《石潴》描绘了当年长沙铜官窑泥洞深掘、旋胚彩绘、龙窑长宽、柴火烧瓷、焰炽冲天、瓷业繁盛的场面。

    1956年,湖南省文管会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铜官窑遗址。1957年,考古工作者确认它为唐至五代时期的重要窑址,是一处不见于文献记载的民窑。1959年,复查确认该遗址为历史上的彩瓷窑口,并将之命名为“长沙铜官窑”.1964年开始,先后进行了6次考古发掘,初步弄清了遗址分布总面积约068平方公里,确查了76处窑址,采泥矿遗址24处,探明了墓葬区、生活区、码头区、货藏区的分布情况。

    铜官窑遗址

    1983年发掘出的谭家坡一号龙窑,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唐代古龙窑。窑址正南北方向,总长41米,最宽处35米,最窄处28米,坡度陡处23度,平缓处9度,后又通过考古发掘发现了谭家坡一号龙窑考古发掘区域窑场制瓷有关遗迹取泥洞、淘洗池、储泥池、陶车坑、工棚、烘烤炉、釉缸、装窑台面等28处,出土可修复文物上万件。

    2011年重点对陈家坪窑区进行发掘,发现了叠压在一起的两座窑址,被叠压的为唐代烧制瓷器的龙窑,其上为明代晚期烧制粗陶器的龙窑,这两座窑炉有力地证明了本地制瓷工业的历史传承、丰富了铜官窑的文化内涵,在陈家坪北侧,挖掘出一处挖泥洞,应为唐五代长沙铜官窑窑场挖取原料的遗存,该区域文化堆积丰富且层位明确,对研究长沙铜官窑单个窑场布局、制瓷工艺流程具有重大意义。

    长沙铜官窑经多次发掘和长期研究后,其光芒逐渐显现。铜官窑兴起于公元8世纪中后期,至五代而衰,宋代销声匿迹,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它开创了彩瓷时代,创新了装饰工艺和装饰特色,是中国陶瓷史上的明珠、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的发源地。铜官窑大量的彩绘真迹是唐代民间艺术的再现,脍炙人口的诗歌、题句是《全唐诗》之外唐代文学的民间版,所承载的诸多域外文化因素是两汉以来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积淀。

    铜官窑瓷器的釉色以青、红、绿、蓝、酱、黄等色为主,釉层较厚。造型美观别致,样式新颖多变,尤其是瓷塑的动物玩具更是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突破了当时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的青、白瓷单一的色调,以彩瓷在陶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铜官窑创烧铜红釉和红彩,利用还原焰的原理,成功创烧了铜红釉瓷,为宋钧、元明清釉里红及祭红、郎窑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铜官窑的发现,把铜红釉和红彩的发明烧制时间,从宋代提早至唐代,推前了300多年。铜红釉的创烧和集褐、绿、蓝釉等于一体的釉下多彩装饰制作技术,是陶瓷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成就,突破了当时“南青北白”一统天下的瓷器装饰格局,开启了“南青北白长沙彩”的三足鼎立时代。

    铜官窑将其他窑或其他行业的装饰手法运用于瓷器,广泛运用模印贴花、印花、贴花、刻花、剪纸贴花和镂空等装饰技法,其中独具特色的模印贴花是在陶泥上模印出花纹后,粘贴在瓷壶的系纽或流下,再施以彩釉。铜官窑模印技术十分精湛,人物可数清根根胡须,动植物栩栩如生,建筑物富有立体感,堪称世界陶瓷史上一绝。铜官窑彩绘有花鸟画、动物画、人物画、山水景物画、写意画,题材丰富,色彩绚丽,生动简洁,纹饰潇洒飘逸,独步天下,并有意识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书法、绘画、雕塑、诗词歌赋、谚语及产品广告等融入陶瓷装饰艺术中,图案清新自然,颇具生活情趣,丰富了瓷器的装饰艺术。

    铜官窑诗文罐

    唐代以前的瓷器多为青瓷单色釉,而自唐代以后,人们便开始使用釉下彩技法,就是将铁、铜等呈色剂掺入颜料,用毛笔在未烧制的瓷器上绘饰图案,然后再覆盖上一层釉并焙烧,使色彩从釉下呈现,大大提升了美观度,这种技法是陶瓷制作和装饰艺术上的一次重大进步,对唐以后瓷绘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铜官窑开创了釉下彩诗文题记,其大批精美瓷器大部分还保留着唐人的手迹——彩绘和墨笔题诗,目前已发现并可释读的瓷铭诗共103首,其中五言诗94首、六言诗2首、七言诗7首。这些瓷器上的诗,虽未落款和署名,却具当时最流行最普遍的民间风格,无论是诗的内容,还是书法的艺术美感,都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还有大量题记,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悬钓之鱼、悔不忍饥”“君子喻于义”“牛怀舐犊之恩”等在瓷器上出现。这些诗或题记既通俗易懂,又发人深思,开创了陶瓷文化品位新领域。铜官窑还在瓷上题写商业广告语,在器物上用釉下彩文字标出“绝上”“美酒”“卞家小口,天下第一”“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恶意”等。

    铜官窑的产品遍及亚洲各地,远销至非洲,出口29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唐代海上陶瓷之路。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附近海域发现的“黑石号”沉船,打捞出67万件唐代瓷器、金银器、玻璃、铜镜及银锭等供贸易及贡奉的珍品,其中陶瓷占绝大多数,产自长沙铜官窑的瓷器就达56500多件,可见其烧造之盛况,商业之繁荣。铜官窑为适应外销需要,引进阿拉伯文化,创造出了很多新产品,如人物釉下彩绘中有“外国女郎”“异国情侣”.模印贴花中的人物有骑士、胡人吹笛者和舞蹈者,植物有“葡萄纹”“棕榈树”“铁树”“椰枣”等,动物有“摩羯”和特殊装饰的狮子,还有抽象几何图形,给人以自由欢乐、奋发向上之感和潜在的美。

    1988年,长沙铜官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长沙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长沙铜官窑遗址被列入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并于201265日正式开园,2013年获国家文物局授牌,成为湖南省第一个建成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6 22:29 , Processed in 0.45582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