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民国长沙人怎样寄托他们对古圣先贤们的思念

2014-4-5 09:3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09| 评论: 0|来自: 长沙晚报

清明节,就在明天即四月五日,但清明时节,在长沙地区,却有“前七后三”或“前三后七”之说,这一段时间都是人们祭扫祖宗坟墓的日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民国长沙人,曾怎样寄托他们对古圣先贤们的思念——
长沙人最隆重的清明思念 把南正路更名黄兴路
文/任大猛

  民族扫墓日,祭扫圣帝明王名臣贤将

  遥想1943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又是一年清明时节,却正当烽火连天,国难当头的日子。

  清明节,早在1935年前后,就已被国民政府定为“民族扫墓纪念日”(简称民族扫墓日)。

   1943年4月5日的民族扫墓日,长沙市城中镇镇长喻科衡及该镇中心学校校长陈德基等,认为楚大夫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文豪,投江殉国,其精神正气,永 存人间,于是发动全镇保甲长及该校学生,于清明节这一天前往岳麓书院旁的屈子祠公祭屈大夫,并凭江挂扫,借以表扬忠烈。

  其实,公祭屈原,在湖南千古以来早就有了一个十分盛大的节日——端午,但此时只要是古圣先贤,尤其是忠烈之士,在抗战时期的湖南,都会成为湖南民众主动组织祭扫的对象。

  早在1937年,鉴于越来越严重的民族危机,国民政府曾阐释清明节成为“民族扫墓日”的意义:

   “民族扫墓就是那些有大勋劳于我们民族的圣帝、明王,如黄帝、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等,名臣贤将如岳飞、戚继光等,我们读过他们的历史,十分崇敬他 们,现在表一表追念之意,代表全体民族,祭扫他们的古墓,尤其是当此国难严重时,我们应当常常念着我们先辈是如何奋斗,如何抵抗外侮,保卫国土。我们做后 辈的,应如何努力继承他们的遗志,保持他们的光荣历史,以期绵延我们的民族生命,此乃民族扫墓的真意义。”

   自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在整个抗战时期,湖南地区的炎帝陵、舜帝陵固然是民族扫墓日祭扫的重要陵墓。岳麓山上的黄兴墓、蔡锷墓、焦达峰 墓、陈作新墓,此时也成为4月5日民族扫墓日祭扫的重要坟墓。其实,黄、蔡、焦、陈四墓,在抗战前,长沙市府已规定于3月29日黄花节和10月22日辛亥 革命湖南首应纪念日举行祭扫。

  1942年4月5日民族扫墓日,长沙市府再次发动乡镇保甲及机关团体,联合前往岳麓山公祭先贤先烈墓,即黄、蔡、焦、陈四墓,但清明节早晨,大雨倾盆,交通不便,于是临时宣告改期,等候天晴后再度召集举行。

   就是这一天,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军长李玉堂却率第十军代表800余将士,在岳麓山西麓三次长沙会战公墓前肃然致祭,这800余人鹤立瓢泼大雨之中,天地似 亦为之愁泣。第十军在第三次会战期间,担负的是守卫长沙城的任务,在此次会战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此外,在小吴门外的陆军医院侧,长沙新立的抗战伤病死亡 将士公墓亦成为民族扫墓日长沙各界祭扫的重要地点 。 

  自从设立民族扫墓纪念日,清明节就已经不再是一家一户替祖先挂坟的节日,而更是为凝聚民族向心力、延续中华五千年文化、共同抵御外侮的全民族的重大节日。

  1941年黄花节,将最繁华的马路命名黄兴路

   其实,在全国各地区,清明节一直有“前十后八”或“前十后十”之说,在长沙地区则有“前七后三”或“前三后七”之说。也就是说,在清明节前十天或后十 天,都属清明期间,在长沙则是清明节前七天或后七天都可挂坟。因此,在清明节前七天的3月29日,即民国时期的黄花节,在当时被视为是清明节的重要组成部 分。

  黄花节,纪念的是1911年阴历三月 二十九日的黄花岗起义。这一天72个平均年龄为29岁的年轻人为创建共和捐躯广州,最后合葬于黄花岗,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而为人们所纪念。民国成立后, 推行阳历,把阴历的三月二十九日顺势改为阳历3月29日,这一天也成为了黄花节。

  1941年3月29日的黄花节,适逢抗战赣北大捷的消息传到长沙。当天下午3时,长沙社会各界在教育街中山堂举行纪念黄花节暨赣北大捷庆祝大会。在大会中,主席团主席伍仲衡称,此次赣北大捷,诸将士用命牺牲,与当年黄花岗先烈出生入死之精神,相互辉映。

  大会筹备会提议,因黄兴先生尽瘁革命,功在国家,三二九之役,先生躬亲领导。现正当国势危亡,亟思亲赴前线、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猛将,拟请将本市南正路,改名黄兴路,以资崇敬。大会宣布举手表决。

  全场代表举手表决,一致通过。于是从1941年清明时节的黄花节开始,长沙出现了一条因“国破思猛将”的纪念性马路——黄兴路。

  1948年8月,长沙拆让黄兴北路和蔡锷路。长沙市府决定黄兴路以八角亭分南北,即在八角亭以南的黄兴路称黄兴南路、八角亭以北(当时仅决定从可园即今五一广场附近修到先锋厅)称黄兴北路,八角亭一段则保留原名。

  同时,羊风拐角(今蔡锷路水风井口子上)至兴汉门正街道路也在拆迁之中,长沙市府同一天决定从柑子园开始,经东长路、水风井迄兴汉门一线,定名为蔡锷路。直到今天,黄兴路和蔡锷路,仍是长沙核心城区最著名的两条马路。

  今天生活在长沙的人们,或许对于我们身边最熟悉的黄兴路和蔡锷路,并不知晓其得名由来和经过。但每到清明时节,岳麓山上的黄兴墓和蔡锷墓仍然是市民自发前往祭扫的著名英雄墓葬,人们来到这两处高大的坟茔前,也时常能看到,一些路过这里的年轻人仍会在墓前静静肃立。
谁说清明节是一个充满哀愁的日子?在抗战前的十年间,长沙人曾经享受过十年快乐而美好的清明时光——
到教育会坪看飞机表演,去岳麓山参加爬山比赛,逛百货公司有打折
清明本是春天的好时光
文/任大猛

  比放风筝更韵味的,是去教育会坪看飞机表演

  清明晴和的天气,最是放风筝的好时节。蔚蓝的天空飘满风筝,倒映的是城市儿童在和平环境、美好春光里绽放的一颗颗童心。

  1934年、1935年、1937年清明前后,长沙市民众教育馆,都曾组织长沙市风筝比赛。当年就有龙形风筝、蜈蚣风筝满天飞舞。

   那时也有夜光风筝,当然,这只是顽童的游戏,还险些酿出一场大火灾。报载,1937年4月2日晚上7时,家住浏城桥、13岁的谢福临在天心阁上放一鹞形 风筝。他在风筝下端悬挂小圆灯笼两个,灯笼里面燃放蜡烛。在天心阁上高飞数十米后,灯光照耀,如同月夜飞镜,旁边的小朋友拍手直笑。等到后来收风筝时,风 筝却绊在天心阁对面一户人家晒台竹竿上,幸亏该宅主人在楼房读书,遥见火光,猛呼邻居灌救,才将火扑灭,而群儿均已逃散无踪。

  不过,更多小朋友欢喜的却是跑去教育会坪,因为在1933年清明节前一天的儿童节,新河航空处特别派来莱茵和摩斯飞机各一架,在教育会坪的上空盘旋低飞,并散发传单,表演飞行术,以示庆祝,长沙的小朋友为飞行员的技术时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1934年4月6日下午1时半,学宫街自治女校组织200余名学生前往新河三角洲飞机场看飞机表演,不料飞机俯冲时发生意外,坠毁的飞机造成2名学生身亡、3名学生重伤,成为在当年清明时节轰动长沙的重大不幸事件。

  清明节前放三天春假,百货公司儿童用品打折

  上世纪30年代,长沙清明节不但不哀愁,反倒显出快乐的氛围,有两个重要原因:

  其一,清明节前一天,即4月4日,是快乐儿童节。其二,从4月1日到4月3日,长沙市政筹备处和长沙市政府规定,全市各公立和私立学校一律放三天春假,以供学生游玩。与此同时,银行等机构放假三天。

  因此,在当年长沙的清明时节,长沙繁华热闹的中山路、南正路等处满街都是享受假日时光的大人和小孩。

   八角亭新世界百货公司宣布玩具及儿童用品一律打8折,药王街北绘素等照相馆宣布照相7折收费,浏正街宏泰兴南货号宣布饼干7折,天心阁动物园、韭菜园孤 儿院、国货陈列馆等宣布欢迎春假期间人们,特别欢迎小朋友前来参观;北门外竹山园省立第一农业学校附设农场宣布春假三天期间免费开放种满桃花的桃树园、动 植物标本馆,南阳街、府后街等多家书店宣布儿童购书打7折等等。

  只要天气晴和,在八角亭、司门口一带,不少大人牵着小孩,小孩手里拿着玩具和彩色气球,长沙繁华街市在清明时节呈现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

  比踏青更轰动的,是民众参加爬山比赛

   秋瑾少女时代在长沙生活,17岁写过《踏青记事》四首,写尽长沙清明风景。在清明那几天,秋瑾和她的闺蜜在长沙纵情游览。她的闺蜜对她说:“你昨天去的 是贾谊宅,我今天刚刚登上的是定王台”(原诗:西邻也为踏青来,携手花间笑语才:“昨日卿经贾傅宅,今朝侬上定王台”)。在上世纪30年代,长沙人在清明 时节的踏青路线,比秋瑾走得更远,或者从天心阁出发,沿天心游路步行到妙高峰外,或者去东郊的容园(今蓉园)、北郊的朱家花园,当然更多人会去爬岳麓山。 因为在上世纪30年代,比踏青更轰动的,就是去爬岳麓山,尤其是在爬山比赛举行后。

  报载,从1936年开始,湖南国术俱乐部即组织有长沙民众爬山运动,地址选在岳麓山,爬山路线是从岳麓书院,爬到云麓宫。优胜者还有一定的奖品。

  1936年4月5日,长沙市第一届爬山比赛参加者共计九百余人,凡参加者均赠送发饼两个。在比赛期间,分布在岳麓山各处,替爬山者呐喊助威的市民就达三四万之多。当年,马文恺和张树堂两位副官还对爬山运动拍摄了活动电影,只是目前已经找不到电影胶片的下落。

  1937年4月5日,湖南国术俱乐部组织第二届爬山比赛,同样在长沙产生了轰动。  

   岳麓山爬山活动在抗战期间仍断断续续举办过数届。1941年清明期间,长沙市再次组织市民爬山比赛和风筝比赛。该次爬山比赛于1941年4月1日上午8 时在赫石坡举行,以二里半石牌楼为起点,山顶烈士纪念堂为终点。虽处战争年代,参与者仍然众多。只是当年举办的风筝比赛,因参与者过少,最后不得不取消。
长沙清明旧俗略记
大猛

  扫墓与踏青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两件大事

  在长沙,清明节前后扫墓时间跨度,前后可达半月之久。与清明节邻近的古代节日,如寒食节、三月三等,均基本纳入清明时节中,并融为一体。

   踏青则是清明节另一重大活动。清明时节,长沙地区花事正繁,油菜花未谢,而桃李争艳,正是踏青郊游时节。清代《长沙县志》记载:“清明,(长沙)士绅多 结伴出游,踏青修禊。时茶芽初发,揉绿炒青之村,香满里巷。菜花正黄,如散金遍亩。田歌与布谷禽声,若相互答,令人怡情。至游民演采茶戏,每于二三月,乡 僻聚观,诲淫失业,殊为恶俗。近日奉示严禁,此风少息。”这样田园风景,让人如感隔世。

  昔日清明还有放风筝的习俗,今天的长沙,只要有风,风筝一年四季照放。飘飞在蓝天或夜空里的风筝与清明、与春天越来越无关,越飞越远了。

  踢足球和荡秋千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两项游戏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仿佛写的就是清明时节长沙游戏的风景:“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有“诗圣”之称的唐代诗人杜甫,在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前后来到长沙,先后写下三首《清明》诗作,其中就写到长沙的清明节,不但千人万人出城到河 西岳麓山春游,在湘江中泛舟,更写到不少长沙人在长沙郊外蹴鞠、荡秋千。蹴鞠,就是古代的足球游戏,是现代足球运动的前身。

   让人惊奇的是,早在杜甫之前,即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初期,“马王堆老太太”辛追,可能就已踢过“足球”。湖南省博物馆周世荣先生曾撰文说:马王堆出 土的《导引图》标为21号的图像中,“一个身穿灰色长袍的女子,折腰转体,一手向下。在她的脚下有一个略有残缺的红色球状物……这个图像,就是在蹴鞠。” 当然辛追生活的汉代,足球是“以皮革为之,其内填充动物羽毛”而成。到了唐代长沙,足球已由汉代的“皮革足球”演变成“灌气的足球”了。及至民国时期,现 代足球运动已经进入长沙。各学校纷纷开展足球运动,雅礼、明德、长郡、岳云、一师等学校的足球运动都具有相当名气。周南女中甚至还成立了女子足球队。不 过,那时候的足球运动已不再限于清明时节了。

   荡秋千,是我国古代清明的习俗。相传原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山戎之戏。到汉武帝时,为后庭之戏。南北朝时传到江南。到唐代时,已成为清明节南北共有的重要 习俗之一,杜甫在长沙写的《清明》诗句:“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即作为荡秋千这一清明习俗的重要依据,而被后代民俗家广泛征引。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14 22:22 , Processed in 0.09880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