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小小木偶如何演大戏

2014-4-2 08:4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72| 评论: 0|来自: 长沙晚报

记者 田芳

  长沙这些天气温陡然升高,恍如夏日。在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排练厅,中国木偶非遗传承人谭奇书汗湿衣衫,正指导俞涛、聂世棋、杨洁等20多个青年演员复排大型木偶剧《金鳞记》。《金鳞记》首演于1956年,一度风靡全国。

   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张帆介绍:“复排《金鳞记》目的是通过老艺术家的亲授,采取以戏带功的形式,培养年轻人的操作技艺。目前我们还在重排大 型木偶剧《马兰花》,准备参加6月在四川南充举行的首届亚太国际木偶节,并将于今年6月在长沙举办全省首届民间木偶戏展演论坛。”据了解,在市场经济大潮 中,一些木偶剧团放弃了木偶的本质文化传统,以人偶剧代替木偶剧,走上弃本逐末的下坡路,但是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坚守木偶戏的传承,成为中国杖头 木偶戏的桥头堡。 

  近些日子,一段美国女 孩摹仿提线木偶动作表演的木偶舞风靡网络,同时,在大河西先导区规划展示馆“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上展出好些个姿态不一的彩木俑,引发了星城人对儿时的 玩伴——“小木偶”的回忆和关注。而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正在复排大型木偶剧《金鳞记》《马兰花》,在木偶艺术家们看来,他们不懈努力是为了中国木 偶在传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为了探索——       

  传承  木偶不能变人偶

   3月21日是“世界木偶日”,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演员们带着一台木偶皮影节目来到省文化厅机关艺术幼儿园, “石三伢子”、“白鹤”等木偶皮 影小人来到孩子们中间,孩子们睁大好奇的眼睛,欢呼雀跃。一位前来观赏的家长说:“星城舞台上像这样的木偶戏越来越少,相反良莠不齐的人偶剧越来越多,今 天看到可爱的小木偶感到好亲切。”

  “小木偶是孩子们的活玩具。”谭奇书说。但是,当前舞台上大有人偶剧代替木偶剧的趋势。上个月,全国木偶皮影学会年会在长沙召开一年一度的工作会议,全国各地木偶团负责人、专家汇聚一起,探讨木偶剧的发展之路,其中谈到的话题便是“木偶不能变人偶”。

   “木偶剧大致分为提线木偶、布袋木偶和杖头木偶三种类型。现在,整个木偶剧越来越偏向‘人偶剧’,这是业内最担心的问题。”张帆说。所谓“人偶剧”便是 演员带着头套或穿上造型带有象征性的服装表演,“人”成为表演的主体。最典型的便是好些剧团将著名的《木偶奇遇记》排成人偶剧搬上舞台。“人对偶的操纵, 才是木偶剧的本体”,谭奇书强调,人偶剧或许是特定时期出现的新的艺术形式,但现在是艺术发展的好时机,不能用人偶代替木偶,这只会使木偶剧门槛大大降 低,木偶剧团如果放弃木偶创排,人偶剧便是舍本逐末,只会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陷入灭顶之灾。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木偶戏越来越少,人偶剧充斥舞台的主要原因是市场诱惑。“人偶戏技术成本低,生产速度快,市场利润大。”

   “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一直担当着传承中华瑰宝——木偶戏的大任,前几年我们创排了大型木偶剧《马兰花》《石三伢子》,这些剧目的创作和热演,确 保了湖南省在全国木偶界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又复排大型戏剧木偶剧《金鳞记》,目的便是将原汁原味的木偶戏呈现给观众,让人们从木偶戏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 化的独特魅力。”张帆说。

  创新  假木偶如何演活小真人

  有人说,木偶变成人偶是一种创新。张帆指出,这只能是一种表演形式,不能说是创新。那么木偶戏在新时代如何创新?

   今年74岁的谭奇书15岁时便进入省木偶剧团,一生献给小木偶。谈到木偶戏的创新,他说:“木偶戏每一次发展都是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的。”他谈到湖南木 偶皮影剧团成立后经历了多次改革创新,如:“内扦木偶”改为“外扦木偶”。 “三根棍演活一个人物”为杖头木偶主要表演艺术形式,但是三根木扦子最初是内 置的,这一形式的木偶结构,用通俗话说是:两只小木板式(或拳形)手与一个木制肩膀扛着一个短木杆连接的偶形头。手扦子(操纵杆)在衣服内,手与内衣袖口 捆扎在一起,没有手臂。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创新了外置木扦子的操纵法,随着木扦子的外置,木偶的形状、样子越来越美;另外,木偶最初都是木雕的,木雕的 偶很重,演员操作十分辛苦,解放后,木偶的制作进行了大改良,先用泥塑出“偶”的模子,再用纸在模子上一层层糊成偶像,纸做的“木”偶很轻,大大减轻了演 员的负担。

  谭奇书说:“‘有口无口,且将肉口传木口;是人非人,聊借真人弄假人’,这是对木偶戏的形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木偶的制作材料,木偶戏的操作技术还会迎来更大的创新,现在,小木偶可以眨眼、张嘴,可以握手;以前出现在舞台上的只有木偶,操纵 者隐藏在台下,但是现在为了满足观众的好奇心,操纵者往往与木偶一同出现在观众面前;以前只在小舞台上演出的木偶戏搬上了千人大剧场的舞台……这些都是木 偶戏近几年才出现的创新,木偶戏肯定还会创造越来越多的舞台奇迹,‘假木偶如何演活小真人’是一代一代木偶人永不停息的追求。”

  张帆称:“随着时代的要求而变法是一代一代木偶人孜孜以求的事业,但是所有的创新都是在尊重木偶剧本体的基础上往前走一走,所有的创新都离不开‘人对偶操纵’这个原则,放弃这个原则都是放弃本体。”

  演出  娃娃大人都是观众

  “省直剧团的文化体制改革为湖南木偶的传承发展带来了广阔的未来,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会守护湖南杖头木偶这个中华非遗瑰宝的荣耀。”张帆说。当务之急是让更多的人关注木偶戏,要让更多观众认识木偶戏,感受它的魅力。

  “以儿童剧目来定位木偶剧,这是一个误区。”张帆说,“木偶剧表现空间丰富,不应只针对孩子。” 事实上,以湖南木偶剧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木偶剧,多以传统戏曲为滋养,原本就是老少咸宜。但是多年来,我国从木偶剧团到观众,已经习惯了将木偶剧看作少儿娱乐。

   “如果将木偶剧只定位为‘少儿节目’,就会造成木偶剧创作内容的低龄化和思想的简单化。”谭奇书说。其实,木偶剧不仅能表现话剧、音乐剧的内容,而且还 因为“操纵”的技艺而比其他戏剧形式多了一份魅力。如西班牙芭姆芭力纳剧团用木偶剧演绎经典《卡门》,再比如泉州提线木偶剧团曾改编俄罗斯经典《钦差大 臣》。

  湖南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在木偶戏的成人化上不懈努力,剧团几年前创排的木偶古典舞《化蝶》就曾在大学中演出获得青年学子的大力赞赏。“此次复排《金鳞记》也是在木偶戏的成人化所做的尝试。”张帆说。

   《金鳞记》是戏剧木偶戏,内容是人们熟悉的《追鱼》,其中真假包公等剧情深受观众喜爱。“《金鳞记》剧中的角色全部重新制作,服装扮相比原来漂亮得多, 原来《金鳞记》采用的是祁剧,此次改编在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剧情的需要,以昆曲的音乐为主弦,配以民间音乐,使之听起来会更时尚。”谭奇书告诉记者,他虽 然已退休,但现在每天到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排练厅为《金鳞记》的复排培训年轻演员,“年轻演员没有排过传统戏曲木偶戏,一招一式需从头学起,不 过,他们都有很好的基本功,学得很快。”

  除了剧目的成人化,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近几年还在省会各大幼儿园、雨花区素质教育培训基地建立非遗传习基地。张帆说:“木偶戏的观众从娃娃抓起,在他们的心里种下木偶戏的种子,他们是未来木偶戏的成人观众。”

  相关链接

  湖南杖头木偶戏

  湖南杖头木偶戏,遍布全省,在不同的地区称为“木脑壳戏”、“棒棒戏”、“矮台戏”、“低台戏”或“观音戏”,最早见于史籍为公元865(唐威通六年)。

   湖南杖头木偶戏曾以表演传统剧目著称,《拦马》《鸿门宴》《芦花荡》《盗仙草》《水漫金山》《打面缸》都是很有艺术特色的剧目。通过继承与创新,湖南省 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创作的《金鳞记》《八百里洞庭》《马兰花》《火云鸟》《猎人海力布》《石三伢子》等剧目在国内外木偶艺术节中屡屡获奖。

  2006年,湖南杖头木偶戏被评定为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2008年,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扩展项目。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17 14:42 , Processed in 0.09633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