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02渔阳墓漆具杯盒

2013-7-5 10:3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43|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宋少华 等|来自: 名城长沙网

(本文录自《长沙国宝档案》陈先枢、宋少华等撰稿,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名称:漆具杯盒

类别:漆器  国家一级文物

时代:西汉

规格:长22.9厘米  宽18.5厘米  高13.3厘米

来源:1993年长沙国某代王后渔阳墓出土

今藏:长沙简牍博物馆

战国至秦汉,是我国漆器生产的繁盛时期。就全国而言,湖南是这一时期出土仅存漆器最多也是最好的省份。出去闻名遐迩的马王堆汉墓汉长沙国丞相利苍家族以外,当推身份等级更高的汉长沙国王后“渔阳”墓中所出的一批精致的漆器。渔阳墓出土的漆器达2000余件。它们包括酒具:耳杯、杯具盒、卮等;贮存盛放食物容器:盘、盂、壶、盒等;用于盥洗的用具:匜、盆;还有用于挹取食物或液汁的匕、勺,摆放食品的几案,盛放梳妆用品的奁、黛砚,娱憩宴乐的博具、瑟、筝、竽、筑、凭几等。漆器制作除保留先秦以来传统的胎骨外体镟制、内腔剜凿、薄片卷制等技法之外,又创造了夹纻制胎法。夹纻胎漆器是秦汉时期我国漆工艺的独特创造,对后世宋、元、明、清漆器制作影响深远。后世出现的戗金工艺、雕漆工艺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得以创新发展。夹纻胎在制作时先制作出器物的外模,然后在模型上用漆、漆灰与布帛相间覆罩,反复达数层,十数层之多,待漆干燥后取掉内模,即制成夹纻胎漆器。这一特殊的工艺使漆器胎体具有体轻质韧的特性,大大超越了单纯木胎的性能,开启了我国宋、元、明、清漆器盛世的先河。让我们细细品详一下汉代漆器婥约的风姿吧。

具杯盒,长22.9厘米,宽18.5厘米,高13.3厘米。椭圆形,子母口,口缘两端凸起为为圆形把柄,圈足底。外髹黑漆,内饰红漆,全身上下用朱色描绘飞卷舒纹、飘渺灵动的云气纹,盒身腰际装饰一周款款飘动的水波带,仿佛将天上的彩云与地上的波澜融汇于一体,暗喻着汉人倡导的天地合一,万物润育,和谐一统的宇宙观。揭开盒盖,映入人们眼帘的是那精美的一幕:盒内巧妙地盛放10枚耳杯,5枚为一组,相对叠放,扣合紧密,中无间隙。其巧妙之处在于将第6枚耳杯的双耳做成三角形,使之与相对的耳杯之耳不相抵牾。其设计之妙,布局之精,令人拍案叫绝。

10枚耳杯皆为夹纻胎,体质轻盈,拈之如薄翼,长16.5厘米,宽11.9厘米,高4.4厘米。通体髹黑漆,双耳朱色描绘云气纹,杯壁用婉转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数只凤鸟。凤鸟亭亭玉立,搔首弄姿,顾盼流眄。凤冠与凤尾细若游丝,长曳飘逸,蔓卷缠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汉人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崇拜的神鸟凤凰的世界,达到了人神共鸣的境界。渔阳墓出土的具杯盒以及内盛的10枚耳杯扣合巧妙,工艺精湛,纹饰华丽,轻盈飘洒,体现了汉代制漆工艺的高超水平。

耳杯如此华美,其制作殊更不易。汉代有一部书叫《盐铁论》曾记述:“一杯棬就百人之功”。“一文杯得铜杯十”,即指一件漆杯的价格可与十件铜杯价格等同。故可知当时制作漆器的繁复程度与漆器的价格的昂贵。

为什么称此物为耳杯,它的功用是什么?所谓耳杯则是由杯耳得名。其实汉代人称耳杯就叫杯,“耳杯”之名是后世之人所称。杯字的繁体写作桮、棓、盃,源于手掬之状,双手合掬形成椭圆形,左右拇指则相当于杯耳。《礼记·礼运》言“抔饮”,郑玄注:“抔饮,手掬之也。”耳杯的出现当是模仿抔饮的形态而作,以至后来杯取代抔。汉人又称杯为羽觞,这是承袭先秦的称呼,古人称“觞”为盛水的杯子,称作羽觞是形容耳杯之耳翘张犹如鸟之振翅欲飞之状,更富于浪漫的想象。

耳杯的使用方法既可单手把持,亦可双手捧掬,由两端入口。战国秦汉时人们常用作饮酒之器,盛羹之器。《楚辞·招魂》:“瑶浆蜜勺,实羽觞些”。马王堆汉墓出土漆耳杯上即书有“君幸酒”、“君幸食”的文字为证。《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与刘邦在河南的荥阳两军对峙,刘邦手下将领彭越断绝了楚军的粮道,项羽害怕,以欲烹刘邦父亲相要挟,逼迫刘邦退兵。刘邦不为所动,竟调侃道:“吾翁即若翁,故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以上例证都说明耳杯在当时的用途是广泛的。

耳杯供人们饮酒作乐,这枚小小耳杯便演绎出许许多多的游戏之法,相沿成俗,催生了无数个令人神往的故事。其中便有一出流传甚广,令古今文人雅士津津乐道的故事——“曲水流觞”。我国古代有个传统的节日叫上巳节。古人认为春日万物生长,易染疾病,所以上巳节这一天(阴历三月三日),要到水边洗澡、祈福,以祛除疾病,这一风俗又叫“修禊”。到东晋时,在文人雅士中演变成在弯曲的溪渠水边聚会,洗脸洗手,一起喝酒聊天。人们将盛满酒水的耳杯放入潺潺流水之中,轻盈的耳杯如一叶小舟,漂浮其上,任其漂流,耳杯漂到谁处,谁即当场赋诗,吟不出则罚酒一杯,拿起耳杯一饮而尽。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的上巳节,风和日丽。在绍兴会稽山山阴县一个叫作兰亭的地方,“书圣”王羲之邀谢安、孙绰、魏谤等诸多好友在这里举行修禊活动。修禊是古代人们的一种习俗,每年的春末时节,人们来到水边,洗浴净身去除污垢,祈求祓除不祥。修禊之时,众人在清流激湍之旁,将耳杯盛满酒水,漂浮清流之上,流觞做咏,畅叙幽情,感慨兴怀。午宴之后,众人提议将现场吟作的三十七首诗汇编成集,流传后世,并请本次活动邀集人王羲之作序。王羲之趁着酒兴,写下了旷世名作《兰亭集序》。

往事越千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虽然耳杯的主人早已化作历史的尘埃,然而小小的物件,却不因岁月风霜的消磨而悄然无息,依旧折射着令人怦然心动的光彩。“曲水流觞”的故事早已演化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朽的经典。当我们在欣赏它,寻绎它的点点滴滴的往事时,心中仿佛也升腾起与古人同样的感慨。

(宋少华撰稿)


上一篇:101五弦筑下一篇:103素纱褝衣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7 18:42 , Processed in 0.09942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